水和水蒸氣評課稿3篇
水和水蒸氣評課稿3篇
水和水蒸氣評課稿1
鄭**老師執教的《水和水蒸氣》這一課,這是一課比較有難度的課,主要是要讓學生清楚的認識到水蒸氣是無色無味,看不見的氣體,以及糾正學生原先認為開水冒出的白煙和白霧是水蒸氣這一錯誤的前概念,幫助學生重新建構水和水蒸氣的正確概念。鄭老師這節課有許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在給予的的鼓勵和表揚上很豐富,並且很及時,積極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教態自然,語言精煉,基本是非常的紮實的等。
現根據鄭老師整個教學的過程來簡單地談談個人的看法。引入自然,透過自我介紹用溼布將自己的姓寫在了黑板上,接著提問:老師剛才寫得字怎麼了?(提問方式好像有些不妥)引發學生思考,同時很有效的暴露了學生對“蒸發”“水蒸氣”等認識的前概念。接著讓學生說話生活中的類似現象,體現了生活性和實際性。接著出示課件展示水槽中的水的變化情況,讓學生進行猜測,並透過觀察水滴在手背上的變化和加蓋燒杯的玻璃片的變化,認識到水的蒸發和水蒸氣會又變成小水珠。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鄭老師的活動目的有些不明確,比如滴一滴水在手背上,我想鄭老師是為了讓學生體驗到水蒸氣是看不見的,但是由於當天空氣溼度很大,並且學生滴的水滴沒有這麼快就蒸發,學生其實無法感受到水在蒸發這一過程,並且手背也是可以吸收水分的,這樣反而不利於這個活動目標的達成,建議可以將水滴在玻璃片上,然後稍微傾斜玻璃片使水展開,這樣水就會很快蒸發,相信這樣的效果會更好。接著在闡述開水冒出的白煙是水珠還是水蒸氣這個問題上,大部分學生認為是水蒸氣,這也是意料之中的,但是教師透過提點“水蒸氣是看不見的,可是這白眼卻讓我們看見了,那它是水蒸氣嗎?這樣就可以很恰當的把學生的錯誤認識糾正,本來到這裡教師的目標已經實現了一大部分了,但是接著教師又演示了噴霧實驗,給學生看了瀑布影片,教師本意是讓學生將知識得以應用,可是這環節上教師好像過於強調水蒸氣和水的區別,而沒有讓學生認識到水的變化實際上是水蒸氣遇冷凝結而成的小水珠,只是強調了一個結果,而沒有引領學生去探究過程,因此在遇冷凝結這一概念的建構上,教師還是沒有達成,事實上這才是本單元以及本節課的重點,是讓學生感受到溫度的`變化是水狀態的變化的原因。建議鄭老師可以再次整合活動,提高活動的有效性,相信這樣會更能提高教學效率。
這只是鄭老師的第一次試教,一節好的課是要教師不斷地琢磨的,相信在接下來的試教中,鄭老師會給我們呈現更加精彩的課堂。
水和水蒸氣評課稿2
一、“活”的思路。這位老師引導學生進入課堂的手腕很靈活,開頭,與學生交流時,先問學生你會唱哪些歌,背誦詩歌,直到學生全體集中注意力了,就說:“今天同學們有信心,有精神地學好本課嗎隨即出示課題“水與水蒸氣”,緊接著在黑板右上角用溼布寫了個“倪“字,問:“認識嗎”學生齊聲回答:“認識”。“你猜出會表示什麼意思呢?”有學生就說“大概是老師的姓吧!”“對啊,同學們很聰明,確實是老師的姓,今天倪老師想和同學討論“水和水蒸氣”的事,有信心嗎?學生們很高興地回答“有信心”就這樣,很順利地匯入了課堂。接著,拿起熱水瓶,倒出一杯熱水,讓學生觀察,問“發現了什麼?”等學生講出“冒白汽”,再給每小組各一杯熱水,讓學生近距離地觀察,撫摩杯裡水的變化,感受到溫度的變化。接著,再給學生小組一塊玻璃片,蓋上杯子,再要求學生觀察現象,學生很快地觀察到了“白汽”冷卻下來就會變成小水珠。很自然地瞭解了水受熱會蒸發,變成水蒸氣,水受冷,會凝結成小水珠。在材料的控制上也很靈活。先小組觀察,再個人觸控後就收集材料,反饋觀察結果。這樣減少了因為在酒精燈加熱導致危險事件發生的實驗安全隱患,也讓學生近距離地觀察水與水蒸氣的互相轉變的事實。
二、“細”的分析。在開頭,讓學生觀察熱水少了,水到哪裡去了呢?有的學生說到天上去了,有的學生說被黑板吸走了,有的說變成水蒸氣蒸發了,有許多同學表示贊同。接著老師讓學生觀察杯子的水到哪裡去了,有的說蒸發了,變成了氣態的水,看不見了。有的說液態的水變成氣態的水蒸氣。然後,老師再要求學生用手摸(杯壁)感覺怎樣,有的說有水地方很燙手,有的說杯口很熱,有的說沒水的杯壁很冷,最後,要求學生過2分鐘再摸一次,共摸了3次,講了3次不同感受,繞來繞去,分析得很詳細,每種可能性的回答排除掉了才總結出:水受熱變成水蒸氣蒸發,水受冷凝結成小水珠。
三、“實”的操作。開頭採用黑板上寫字“倪”,要求學生觀察,等著等著,黑板上的字不見了,水到哪裡去了,讓學生感受真實,很快地聯想到下雨天,教室玻璃上有水滴,晴天了,小水滴不見了。但哪裡去了呢?很自然地想到“蒸發”,接著,驗證“水蒸氣還會變回來嗎?”採用了用熱水倒在杯子裡,蓋上玻璃片,讓學生觀察玻璃片上的小水珠的現象。因為,學生經歷了親手操作的過程,到後來,驗證“水蒸氣變回小水珠”的奧秘就很快而解決了。
這堂課雖然沒有太多的驚喜,但這位老師能根據實際情況,更新她的初試設想,把科學課上紮實的驗證活動落實得有聲有色,是值得學習。不管怎樣,我聽了之後,感覺她的分析能力,過渡語,與學生共同探討的心態很好,能安心來與孩子一起研討,雖然有些單調,但也很有意思。最後,她也沒有更多地解釋,孩子們就理解了水受熱蒸發成水蒸氣,水受冷凝結成小水珠,結尾很完滿。當然,也不存在著,對學生的追問沒把握好度,曾經失去核心概念的落實,只有溫度變化,水和水蒸氣會互相轉化。
上好一堂課真的不容易,考慮學生的語言表述,就得及時的更正,考慮時間的把握,就得課前預設,考慮學生掌握知識情況,就得明確好課堂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考慮環節緊湊,就得研究語言提問力求精確簡練。還得注意及時控制材料,適度調整學生情緒等等問題。上好一堂課,真地是需要太多太多的修養啊,如藝術的,文學的,數學的,科學的等等!
水和水蒸氣評課稿3
鄭老師執教的《水和水蒸氣》,是教科版三年級下冊科學第三單元《溫度與水的變化》第六課的教學內容。本單元主要以水為例,引導學生探究溫度和物質狀態變化之間的關係。透過觀察水的各種狀態,集中研究水在融化、蒸發和凝結過程中發生的變化,幫助學生初步認識“物質是不斷變化的”,同時,幫助學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質迴圈”的概念。本節課透過對“水哪裡去了”“加熱能加快水蒸發”“空氣中的水”這三部分的探究、觀察和實驗,讓學生理解水和水蒸氣是如何互相轉化的這個物質變化過程。為下節課理解水的三態變化做好鋪墊。
現根據鄭老師整個教學的過程來簡單地談談個人的看法。引入自然,透過自我介紹用溼布將自己的姓寫在了黑板上,接著提問:老師剛才寫得字怎麼了?(提問方式好像有些不妥)引發學生思考,同時很有效的暴露了學生對“蒸發”“水蒸氣”等認識的前概念。接著讓學生說話生活中的類似現象,體現了生活性和實際性。
開頭採用黑板上寫字“水”,要求學生觀察,等著等著,黑板上的字不見了,水到哪裡去了,讓學生感受真實,很快地聯想到下雨天,教室玻璃上有水滴,晴天了,小水滴不見了。但哪裡去了呢?很自然地想到“蒸發”,接著,驗證“水蒸氣還會變回來嗎?”採用了用熱水倒在杯子裡,蓋上玻璃片,讓學生觀察玻璃片上的小水珠的現象。因為,學生經歷了親手操作的過程,到後來,驗證“水蒸氣變回小水珠”的奧秘就很快而解決了。
接著在闡述開水冒出的白煙是水珠還是水蒸氣這個問題上,大部分學生認為是水蒸氣,這也是意料之中的,但是教師透過提點“水蒸氣是看不見的,可是這白眼卻讓我們看見了,那它是水蒸氣嗎?這樣就可以很恰當的把學生的錯誤認識糾正,本來到這裡教師的目標已經實現了一大部分了,但是接著教師又演示了噴霧實驗,給學生看了瀑布影片,教師本意是讓學生將知識得以應用,可是這環節上教師好像過於強調水蒸氣和水的區別,而沒有讓學生認識到水的變化實際上是水蒸氣遇冷凝結而成的小水珠,只是強調了一個結果,而沒有引領學生去探究過程,因此在遇冷凝結這一概念的建構上,教師還是沒有達成,事實上這才是本單元以及本節課的重點,是讓學生感受到溫度的變化是水狀態的變化的原因。建議鄭老師可以再次整合活動,提高活動的有效性,相信這樣會更能提高教學效率。
這只是鄭老師的第一次試教,一節好的課是要教師不斷地琢磨的,相信在接下來的試教中,鄭老師會給我們呈現更加精彩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