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樂的潑水節評課稿2篇

歡樂的潑水節評課稿2篇

歡樂的潑水節評課稿1

  《歡樂的潑水節》一文緊扣“歡樂”記敘了居住在西雙版納的傣族人民歡度潑水節的情景。今天聽了陳老師這節課,深深地佩服陳老師紮實的教學功底。儘管這節課我聽過很多次,但陳老師的這節課仍然帶給我很多啟發,在學校大力開展“問題導學式”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背景下,陳老師結合低年級孩子的特點,深入研究文字,將小組合作討論學習堪稱完美地融入到了課堂教學中。縱觀全課,值得我學習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理解詞語方法多

  1、藉助圖片:學生透過圖片認讀本課部分生字詞,如“西雙版納、鳳凰花、傣族”,結合圖片理解“象腳鼓”以及“象腳鼓點”的意思。

  2、結合生活實際:理解“一年一度”這一詞語時,先鼓勵學生結合語境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個詞語的意思,再引導學生聯絡生活實際去感悟像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如春節、清明、端午、中秋等節日一年只能過一次,我們把這樣的節日就稱作是“一年一度”。

  3、藉助漢字偏旁:在教學“吉祥如意”中的“祥”字時,引導學生關注該字的偏旁是“神示旁”,學生從已有知識經驗中發現含有這樣偏旁的字大多與“祖先、祝福”有關,這裡“祥”就帶有“吉祥祝福”之意。

  陳老師能根據文字和學生的特點,靈活選用有效的教學策略,將這樣理解生字詞的教學目標不露痕跡地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學得輕鬆,老師們聽得也覺得很自然。課堂就是這樣做到不生硬,和諧自然。

  二、小組合作效果好

  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說,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還是很不容易的。合作什麼,怎麼合作,怎麼展示,這些都是困擾老師問題,也是小組合作學習能否取得效果的核心問題。陳老師這節課上的小組合作學習給我留下的深刻印象。這節課小組合作學習主要有兩次:一是請學生觀察書上人們相互潑水的畫面,小組討論你在畫面上看到了什麼,彷彿聽到了什麼?二是提供句式練習說話:我想把水潑在XX身上,祝XX……

  最讓我驚歎的是第一次小組合作學習。雖然我聽過很多老師上這一課,但幾乎從未有老師讓學生先看圖說話,再關注作者怎麼寫的。陳老師設定這一環節不但能鍛鍊孩子觀察圖片的能力,還能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在自己說的基礎上和文字進行對比,更能體會出文字語言的精妙。同時這樣的即興看圖說話對二年級孩子有一定難度,因此在這裡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有效地降低了難度,利於學生間取長補短。給予學生充分的討論交流時間,後續的展示效果很好,學生觀察仔細,不但注意到圖中人物的動作,還關注到人物的表情和心情,合理想象畫面中存在的潑水聲和歡笑聲。這樣的合作學習的設定是恰到好處的,不生硬,不做作,真實有效地訓練學生的語文能力。

  語文教學中是不是每篇課文都需要小組合作,是不是每節課一定要小組合作,我想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見解。小組合作只是新課標做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而已,它不是萬能,需要老師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學習實際,有效取捨和設定。正如特級教師劉志春校長所言,“問題導學”中的“問題”不應指向文字本身,而是應該指向學生在聽說讀寫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我們利用一篇篇課文教的是語文能力,培養的是語文素養,絕不僅僅是文字內容。

歡樂的潑水節評課稿2

  《歡樂的潑水節》一文記敘了西雙版納的傣族人民歡度潑水節的情景,全文共三個自然段。第一自然寫鳳凰花開了,一年一度的潑水節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部分,共有五句話,具體生動地描寫了潑水節的歡樂場面。第一、二句寫人們做的準備,第三、四句寫潑水的場面,第五句點出了潑水的象徵意義。第三自然段略寫了潑水節的其他活動。這節課中,老師在以下幾方面做得較好:

  一、目標明確,定位合理。

  本節課是第一課時的教學,王老師把目標定位在讀通課文,把字音讀準;學會“潑、桶”等十個生字及,體會“一年一度、互相、幸福、象徵”等新詞的意思;感受潑水節的歡樂氛圍,瞭解潑水節所表達的象徵意義。目標明確,定位合理。

  二、以“歡樂”定調,貫穿首尾。

  《歡樂的潑水節》一文讀題就知道“歡樂”是全文的主線。因此,一開課,在揭題時,王老師就抓住了題眼 “歡樂”一詞,引導學生多[ ]次深情朗讀課題,使學生層層瞭解潑水節的歡樂,體會潑水節的歡樂。

  三、教學思路清晰,課堂紮實有效。

  整堂課,王老師的教學思路非常清晰,第一是抓字詞學習,第二抓句子學習,第三抓整體感知。在字詞學習中,王老師首先掃清了生字的讀音,然後引導學生運用字理識字,理解本義,再延伸拓展,感悟運用。另外,王老師還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理解詞語,如理解“提、端、互相追趕”時,採用了動作表演的形式,直觀形象,在理解“幸福”一詞時,王老師引導學生聯絡生活實際去理解體會,“吉祥如意”一詞,聯絡生活實際讓學生想象該詞一般在何種情況下使用。這樣的教學紮實有效。在句子的學習中,王老師抓住了難讀的句子,採用影片展示、採訪交際、動作表演、聯絡生活、遷移運用等方法,並創設了情境,讓學生多次朗讀,讀通句子,讀懂句子,同時結合句子學習進行句式練習,做到了讀寫結合,課堂教學紮實有效。

  四、以讀代講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教學中王老師很好的體現了這一原則,堅持讓孩子“以讀為本,讀中生悟”,採用多種形式地讀讓學生了解文意,體會歡樂。因為潑水節離我們小朋友的生活比較遙遠,教學過程中運用了現代化的教育手段,將傣族人民潑水的錄影片段放給小朋友看,使學生如臨其境,這樣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就更加深刻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