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評課稿
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評課稿
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評課稿1
本節課由蔡**老師執教,主要有三部分組成。首先前面兩個問題透過複習前幾課學過的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以及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的判定,為下面例子中判斷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作好鋪墊。緊接著透過回顧直線與圓的三種位置關係引入新課,並結合圖形深入探究每種關係中圓心到直線的距離d與圓的半徑r的大小關係以及交點個數的情況。再透過例題的講解與練習的訓練去總結直線和圓的位置關係所反映出來的數量關係。最後師生對本節課知識點進行共同小結,完成本節課的整體教學內容。
聽了這節課之後,我認為本節課的整體思路清晰、流暢,結構合理,重點突出,較好地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在引導學生歸納出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的數量關係後再進行相關的例題講解和習題訓練,確保了學生對本節課重點知識的掌握。不過,個人認為本節課還是有一些值得探討的問題:1、例1是對本節課所學知識的應用,是本節課的重點及難點,應該著重分析這塊。學生對帶有絕對值符號的C的範圍並不能很好地理解,因涉及先前學過的內容,可舉個適當小例子幫助學生回顧,如: ,則 的範圍是什麼等等。2、個人覺得練習一中判斷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時,圓心到直線的距離計算得d= ,讓學生求k的範圍難度太大。本來學生才剛掌握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還不能很好熟練的運用,現在式子中又有絕對值又有根號求k的範圍,學生的積極性很容易被打壓,應當換個適當難度的,及時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興趣。3、應讓學生多動手、動口回答問題,及時鞏固所學知識。
本節課是在直線和直線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的內容,也是後面學習直線與圓的方程的應用的基礎,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而且三種位置關係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基本一直,都是從研究位置關係開始進而研究位置關係而發生的數量關係,教師可以用類比的教學方式使學生掌握這種學習方法。其實,一堂課的教學很大程度上受教學細節的影響,比如:語言的描述是否準確,是否及時對學生進行表揚等。每次聽完課,我都會拿自己進行比較,看看還有哪些自己沒做到的,或是沒注意的,然後多多實踐,儘量充實自己,收穫不少啊。
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評課稿2
聽了張老師的一堂課《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
整節課的學習我發現張老師準備得比較充分,清楚知道學生應該理解什麼,掌握什麼,學會什麼。她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合作者,而學生是一個發現者、探索者,有效地發揮他們的學習主體作用。張老師是讓學生“體會知識”,而不是“教學生知識”,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另外張老師教態自然大方,語言、表情親切,面部表情豐富,聲音抑揚頓挫,有助於調動課堂氣氛,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情緒控制較好,能較好地組織教學,教師的基本功紮實,能較好地起到示範的作用。總的來說張老師的這節課上得非常成功。
我一直都有這種教法觀念:讓“學生學會求知”比讓學生掌握知識本身更重要,在教法過程中我們要從人的固有特性出發發展學生的自主性、獨立性和創造性,教師的教要為學生的學服務,數學教法要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張,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發展學生的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張老師對知識的形成過程也比較重視,但對有些細節方面沒有能夠闡述清楚。在從幾何特徵過渡到數量特徵時,也讓學生去探索總結,但對於為什麼要作垂直,沒能告訴學生其中的道理,這樣學生可能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能理解數學的本質。
張老師開始的時候都是叫學生個人來回答完成,後面幾個問題乾脆讓學生一起來回答,這樣做的後果就是不能讓學生感覺到這是“我的參考答案”,感覺不到同學、老師那肯定的眼光,長此以往課堂的氣氛會低迷,學生的思維會變得懶惰。因為學生思考的參考答案可能會得不到肯定,學生思考也沒用。漸漸的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就會削弱,與我們老師的初衷、教改的意圖相違背。
我覺得教師應透過自己的“創造”,為學生展現出“活生生”的思維過程。由於數學學科抽象、嚴謹的特點和數學學習的“再創造”要求比其他學科高,數學教材不能完全適應學生的理解力、思維力和想像力。數學教師更多的責任恰恰就在於他應當透過自己的“創造”為學生展現出“活生生”的.思維活動,從而幫助每一個學生最終相對獨立地去完成建構活動。教師應透過自己的“創造”,充分發揮教學活動的感染力量。由於數學研究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我們的數學教師就應透過自己的示範使學生體會到這樣工作和學習的內在樂趣。一個好的數學教師要透過自己的教學使學生受到強烈的感染,從而激發他們對數學的興趣和熱愛,激發對美的追求。如,教師闡述所授內容時,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深奧的哲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喚起學生強烈的探求新知識的慾望。教師應透過自己的“創造”,協調好師生的雙邊活動。教學的物件具有主體性,他們是活生生的人,在教學中不是被動地接受“塑造”,而是以主體的身份參與“塑造”自我的過程。一堂好課須由師生雙方共同創造,教學藝術的出發點便是師生在教學中的交流與合作。教學的成功與否,主要看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的參與程度和積極性水平,以及師生關係是否融洽,能不能心領神會地默契配合與協作,能否做到思維共振與感情共鳴。
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評課稿3
一、課堂教學回顧
薛老師執教的高三文科複習課:《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首先從一個引例出發,讓學生嘗試作圖和驗證,得出知識要點,繼而在此基礎上繼續研究直線方程和軌跡等問題。例題只有一個,但小題很多,題題遞進,環環相扣,在此環節上教師以學生訓練為主,教師講授和引導為輔,共同完成本節課的整體教學內容。
二、課堂特色分析
我聽了薛老師的這節課認為本節課設計高度重視學生的主動參與、親自操作,讓學生從中去體驗學習知識的過程,同時,也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意識。整體看來這節課的優點很多,很值得我去學習。
總結起來,大概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注重一個“滲透”——德育滲透
在數學教學中,我們常常把德育教育與辯證唯物主義、愛國主義情懷聯絡在一起,藉助古今中外數學史不惜把數學課上成政治課,卻成為一堂蹩腳的課。其實,透過數學問題的發生和解決過程的教學,培養與鍛鍊學生知難而進的堅強意志,敗而不餒的心理素質,一絲不苟的學習品質,勤于思考的良好學風,勇於探索的創新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這也是是德育教育,更是數學本質上的德育教育。本課薛老師把這種德育教育滲透到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力求“潤物細無聲”。當學生解題遇到困難時,教師能給予耐心的引導。但,在課堂上,處理第(3)小題第二問時,有一名男生利用圓的定義很巧妙地給出了軌跡方程,薛老師可能沒有很好地把握表揚的機會,而是詢問學生有否最後算出答案,顯得有些匆促。
(二)堅持兩個“原則”
1、例題設計注重分層教學,堅持面向全體學生的原則。
題目母體來源於學生現有教輔書《全品》,卻在原題基礎上進行了分層遞進的改編,讓不同的學生都有不同的收穫。以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為指向,充分尊重了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和個性差異,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採用適合自己個性的方法進行學習創造了條件。
2、教學過程授人以漁,堅持以學生髮展為本的原則。
讓學生深刻經歷:透過作圖和求解基本例題回憶知識結構——透過嘗試深化知識內容——透過遞進擴充套件知識聯絡,教會學生研究的方法,而不是結果。
(三)落實三個“容量”——知識量、活動量和思維量
本節課所選內容以解析幾何為平臺,卻可以集函式性質、影象、方程、不等式於一體,例題只有一題,但以此展開的小題卻逐層遞進和推進,容量大,難度高。可喜的是,薛老師透過合理運用現代技術和整合例題,成功地豐富了知識量;加強探索與過程教學,有效地落實了思維量;突出學生板演與探究教學,巧妙地增加了活動量,值得借鑑。
(四)實現四個“轉變”——學生角色從被動到主動;教師角色從傳授到指導;學習理念從封閉到開放;學習形式從單一到多元。
本課初步實現了“四個轉變”是由於採用了探究式的教學策略,為學生提供開放性的學習內容、開放性的教育資源和開放性的教學形式。特別是向學生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和時間,讓學生嘗試和探究、合作和交流、歸納和總結,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學習活動的自由度,促使學生思維空間的充分開放。
(五)培養五種“能力”——應用能力、探究能力、反思與提問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本課從引入開始,充分放手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使研究問題得以逐個深入,難點得以一個個突破,能力得以一點點培養。事實上,解析幾何複習課,重在數形結合,重在幾何性質,重在靜動結合,課堂貴在“生動”,所謂“生動”,是指“生”出“動”。要樹立生本意識,立足學生“可動”;設定問題探究,引領學生“會動”;課前充分預設,不怕學生“亂動”;及時表揚肯定,激勵學生“願動”。
三、值得商榷的地方
但是我認為這節課也有一些值得探討的問題:
第一、老師講的還是太多。聽說杜郎口中學要求老師每節課講課時間不能超過10分鐘,否則是不合格的。一堂課,就只有40分鐘,老師講多了,學生自然就參與少了。這樣的後果就會導致學生具體體驗時間不夠,同時規範操作和演練也不夠。
第二、在學生回答引入題時,假設直線方程時,學生沒有考慮到斜率是否存在的情況,這時,老師沒有及時進行補充和糾正。一個很明顯的後果就是導致在(2)問的板演中,學生解答出錯。
第三,學生板演時沒有很好地結合影象進行解題,這時,老師應該要適時引導學生作好草圖。凸顯解題時要從宏觀到微觀,從直覺到精確,從定性到定量分析。
第四,本節課最大的特色就是很好的整合了例題,以一題可以掃遍所有的直線與圓的有關知識點,這是一種複習習慣和策略。教師在這個點上應該要向學生強調,引導學生今後複習也應該有意識地進行整合和提升,做到既“重複”,又“學習”,這才是複習。
第五,本節課還有一個線索,就是前面的題目基本上能借助幾何性質進行解題,而最後一問必須採用解析幾何的思路,就是用代數的方法解題,這實際上要求老師要進行總結,告訴學生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解題時,先考慮幾何性質,再借助代數方法解決,這不僅是一般的解題思路,也為後面的直線與橢圓的位置關係埋下伏筆。
總之,這是一堂原生態的高三複習課,讓我獲益匪淺。以上僅是一家之言,在此權當拋磚引玉,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