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評課稿2篇

溶液評課稿2篇

溶液評課稿1

  今天聽了楊老師的《溶液》複習課,深受啟發,結合平時的實際,我感覺要上好複習課主要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合理確定複習內容

  楊老師將溶液的內容與海水曬鹽的內容進行了有機的整合,提高了複習效率,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為了提高效率,幫助學生建構知識網路,將所學的知識系統化,通常在講完新課後不進行單元複習。而是將初四內容整體劃分為幾個主題比較鮮明的專題進行復習。一、認識混合物:主要包括溶液(溶液的形成、組成、性質、用途等);合金(合金的形成,性質,用途複合材料(形成,性質,用途等)讓學生透過對這些相關內容的學習,形成認識混合物的一般思路,形成混合可以改變物質的組成和結構,從而改變物質的性質的認識,樹立人類可以透過混合來更好的應用物質的觀點。二、認識物質的變化規律:主要包括酸(鹽酸,硫酸)。鹼(氫氧化鈉,氫氧化鈣)鹽(氯化鈉,碳酸鈉,碳酸鈣)、金屬等的主要化學性質,以及反應實質。讓學生能透過此專題的複習,掌握常見的這些物質間的變化規律,做到做題時有規律可依。三、學會物質的製備(提純)方法。包括海水制鎂,海水制鹼,海水曬鹽,粗鹽的純化,金屬治煉(溼法,還原法,電解法)。玻璃、塑膠等的製備。透過這一專題的複習,讓學生了解工業及實驗室製備物質的思路及注意事項,形成可以透過物理和化學方法制備所需物質的觀點。四、定量研究:包括溶質質量分數,溶解度。化肥含氮量以及含氮量與純度間的換算等,透過該專題主要是提高學生解答計算題的能力。五、科學探究。主要結合習題進行復習

  二、準確定位複習目標

  我認為,複習目標比新授目標應該有所提高。目標要儘量精而突出,切忌一節課目標太多,導致課堂教學時重點不突出。目標難達成。楊老師本節的目標確定就非常科學。

  三、目標和學習任務要一致

  為了讓學習任務更加明確,避免脫離目標的無效任務。我開發了《目標活動對應表》,用表格形式規範學習任務的確定,杜絕脫離目標盲目確定學習任務的現象。以更好的促成複習課目標的達成。

  依據課標確定的`教學目標對應目標確定的學習任務

  目標11

  目標22

  目標33

  四、引導學生構建知識網路。楊老師採用了在課堂上和學生共同構建知識網路的形式,我除了運用這種形式,還經常讓學生課後自主構建知識網路,利用課堂進行展示,以提高學生將知識系統化的能力。

  五、運用微課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大課堂容量,提高複習效率

  微課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生興趣,增大課堂容量,提高複習效率,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在複習課中。可以將一些重點的知識,技能、典型例題,科學方法等內容製成微課,或透過微課再現一些實驗事實,讓學生在課前觀看。這樣既能提高學習興趣,又能提高課堂效率。特別是一些科學方法的教育,在課堂教學中往往沒有專門的時間來外顯,而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卻經常需要用到,如果將其做成微課,讓學生觀看學習,掌握了這些方法,無疑會大大提高學習效率。比如本節的疑難解析環節,要求學生用對比的方法掌握化學概念。就是一個很好的微課素材,教師可以運用一些豐富的圖片,實驗等素材,重現概念,然後引導學生對相關概念進行對比,讓學生體會概念的聯絡和區別,透過在課前反覆觀看更好的理解概念,然後再在課堂上進行交流,可以提高課堂效率。

溶液評課稿2

  本節課《一定溶質質量分數溶液的配製》的內容,在初中進行的唯一一個定量實驗操作,在此之前學生學習了溶質質量分數的基本計算,這為本節課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同時本節課也是由理論轉變為實際的橋樑,在解決生活實際問題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趙老師在本節課充分體現了自主互助的課堂教學模式,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觀三個角度出發,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本節課是一節有創意、較為生動的教學演示課,教學重點突出,教學方法得當,體現了科學以實驗為基礎的特點。整個教學過程,學生積極參與,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

  本科學組人員在聽課過程當中給趙老師的教學過程和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了多角度的觀察,發現了許多的亮點,但也挖掘了這堂課的一些不足之處,對趙老師本人及我們共同的組員有了很多借鑑之處。

  觀察點一:師生互動等級

  趙老師先從簡單的描述性問題入手,什麼是溶液的質量分數?透過分析,讓學生進一步瞭解溶質質量分數的意義。得出溶液的質量和溶液密度之間的關係。再透過提問完成:。50克5%的氯化鈉溶液中,含有溶質氯化鈉克,水克。(請你完成)再引出本節課的教學目的,溶液的配置,下面的一系列問題就順次出現,溶液的配置需要什麼儀器?需要什麼試劑?各個儀器有什麼重要的作用,以問題推進互動,既可以引起學生思考又可以突出重點,問題環環相扣,使得整個課堂非常緊湊。思維非常慎密層層推進化繁為簡,提問的語氣語速表情控制的很好,對學生的啟發作用引領作用很好。既有問題的推進,又有評價推進,幾個問題的設計都有一定的難度,讓學生有討論強烈的需求,但是學生討論不是很積極,較拘束。

  觀察點二:學生活動

  學生參與面廣,採用邊問邊答(集體回答形式)方式,貫穿整節課,參與人數有2/3以上,學生能應用已經掌握的知識與技能進行相關的計算和溶液配置的操作,從學生的回答情況和計算板演來看,程度較好的的學生掌握情況較好。遺憾的是,沒有采用小組討論的形式,對引起配製溶液質量分數偏小或偏大的原因也進行了集體討論,大約只有1/2的學生積極參與其中。

  觀察點三:教師的提問及解決方式

  本節課本身就是一節實驗操作課,經過楊老師巧妙地設計,把溶液的質量分數,溶液的配置,溶液的稀釋、以及質量與體積之間的換算的計算,和實驗操作有機的融合在整堂課當中,大大增加了課堂密度,提高了課堂效率。所以整堂課提問內容不是很多,大多數為機械性質的問題,理解和運用性質的問題不是很多,且個體和討論探究性問題過少,鼓勵性問題相對缺乏。

  觀察點四:學生的錯誤和教師的處理

  趙老師在教學過程當中,熟練地駕馭與課堂當中,富有教學機智,對學生在課堂當中出現的問題絕大多數能一一給與解決,如在溶液的配置過程當中需要什麼儀器,學生遺落了配置的燒杯,趙老師及時給與提醒,溶液應配置在燒杯內。學生板演出現了500mlX20%=98%XV,趙老師讓學生自己主動去發現錯誤,然後在黑板上跟上了500mlX1.14g/cm3X20%=98%X1.84cm3XV。在討論配置的過程當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偏大還是偏小時,對於液體的體積的讀數俯視液麵最低處和仰視液麵最低處會造成質量分數的偏大還是偏小,趙老師透過畫圖進行了細緻地講解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但是學生在攪拌時,玻璃棒碰到了杯底和杯壁,趙老師沒有發現,忽視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