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立體圖形評課稿
認識立體圖形評課稿
所謂評課,顧名思義,即評價課堂教學。是在聽課活動結束之後的教學延伸。對其執教教師的課堂教學的得失,成敗進行評議的一種活動,是加強教學常規管理,開展教育科研活,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促進學生髮展,推進教師專業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以下是小編整理認識立體圖形評課稿,以供參考。
認識立體圖形評課稿 篇1
“認識立體圖形”這部分內容的學習是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基礎上的,重視學生的感知、體驗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這節課中,教師將學習融入到活動中,利用學生感興趣的活動來解決教學重難點。課堂上安排了大量的動手操作活動,如比比誰搭得高,摸物體、說感覺,盲人摸圖形等,教師透過引導學生進行觀察、觸控、聽講、討論、動手操作等活動,使學生的多種感官協調活動起來,讓學生在動手、動眼、動嘴、動耳的活動中獲得了對立體圖形最直觀的體驗。
一、課前準備充分
低年級的課堂教學,教具和學具的準備必須要充分,它是以形象思維為主的課堂。今天老師的教具準備的很充分,學生的學具準備得更充分。其中有老師為四人小組準備的學具,有學生自己帶來的學具,正是有了這些東西,學生有東西可看,有東西可摸,有東西可用,課堂才能上得紮實有效。
二、活動組織有序
低年級的學生,特別是今天這些來到學校才2個月的孩子,上課給人的感覺是非常有序的,一看就知道受到正規訓練的。一年級的孩子在組長的組織下連續開展了好幾個合作學習的活動,實屬不易。這首先歸功於老師平時嚴格的要求和有效的訓練,讓學生在一個個活動中感受四種立體圖形各自的特點,會正確辨認出這些立體圖形。
三、課堂教學紮實
楊老師的課教學非常紮實,設計環環相扣,重點難點突破自如。比如說:請四人小組用學具盒中的學具搭一個了不起的建築,比比誰搭得高。這樣的一個活動不僅僅是激發學生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引出對“球”的認識,球會滾,球不平穩。從長方體不同的擺放高度入手研究長方體的特點,切入比較新穎,而且用擺放高度不同與正方體不管怎麼擺高度都一樣形成一個鮮明的對比,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剖析的簡潔明瞭,同時用這種方法還讓學生認識了特殊的長方體,那種有兩個面是正方形的特殊長方體也就在這種方法的辨析中自然而然的學會了。盲人摸圖形的遊戲將這節課帶向高潮,學生在組長的組織下有序的摸,做個盲人,樂在其中。
認識立體圖形評課稿 篇2
在新課程理念下,面對學生的思維方式、行為品格、價值追求,老師應該怎樣與學生對話交流?課堂上怎樣讓他們真正成為主動者,參與到你的教學活動中來?
龔老師的課堂最為獨特地方是:老師能利用學生課前生成的資源作為學習材料,整堂課所有的`學習資源都來源於學生,由學生自己創造、自我整理,對立體圖形的知識形成自己獨特的感知。由於學生研究的問題是自己的,收集的錯例是集體的,所以學習起來各個興趣盎然,課堂氣氛相當好。
當然在每堂課中,學生都會有差錯。對於學生的差錯,老師的心態可能會斥責、批評,但在這節課中我看到的是大方的接納和欣喜的賞析。老師欣賞著學生一些有價值的錯例,並加以利用和開發,讓敢於發言的同學不帶著任何遺憾而坐下。而這樣的錯例老師進行類推、歸類,對比、提升,形成幾何體的網路體系。這樣的學習,能有效地激起學生的思維碰撞,引起不同思維水平學生的熱烈討論,在思辨中有效落實新課標。
那麼,整個建構過程用什麼方式呈現,就是板書的功效了。龔老師想用結構式的板書來撐起整個學習的脈絡,但給人遺憾的是有佈局些凌亂,也不夠簡潔。總複習的板書的設計區別於一般課,它更趨於框架化,只有這樣才能把零碎的公式有機串聯起來,把公式的記憶納入知識體系,形成簡潔而有序的記憶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