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的潑水節評課稿3篇

難忘的潑水節評課稿3篇

難忘的潑水節評課稿1

  一、說教材內容

  《難忘的潑水節》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中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是一個充滿溫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潑水節”被傣族人民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而1961年的潑水節,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難忘的一個潑水節。那是因為敬愛的周總理和邊疆人民共同歡慶了這個富有情趣的民族節日。課文按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敘述了周總理在美麗的西雙版納黎明城,同傣族人民過潑水節的情形,表達了周總理和人民群眾心連心的深厚感情。課文中洋溢著的熱情,就像火紅的鳳凰花,灑滿字裡行間。作者通篇向讀者展現了潑水節熱烈、祥和的氣氛,突出了潑水節的難忘。

  二、說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1、會認15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幸福和快樂。

  3、對周總理和人民心連心有一定的認識,對傣族人民的潑水節有初步的感受。

  重點難點:

  重點:認讀書寫生字;感受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情景。

  難點:體會周總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能用“一手……一手……”“一邊……一邊”說話。

  三、說設計理念和教法、學法

  怎麼才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達到以上的教學目標呢?下面我來談談設計理念:

  1、以讀為本: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好文章要三讀:初讀讀通——細讀讀懂——品讀讀美。文字是連線讀者和作者的橋樑,只有讓學生朗讀課文,觸控文字,發揮自己獨特的心理體驗,情感體驗,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

  2、創設情境:創設一個濃郁的情境,讓學生主動融入閱讀情境,感受語言的魅力,得到美的享受,情的薰陶。正如葉聖陶先生所說“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美讀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於親。”在理解重點內容時,讓學生觀察插圖,感受熱烈的氣氛與場景,對傣族潑水節的嚮往與興趣。從而有助於主動進入文字,從而體會到課文字裡行間蘊含的情感,釋放自己的情感。

  本著這樣的設計理念,在教學中我將圍繞“難忘”二字,整體朗讀課文,從第3自然段歡迎的場面描寫中,感悟興奮和歡悅的心情。從周總理的衣著、表情,動作中,體會周總理和傣族人民心連心,從結尾的3個自然段4個感嘆句,體會人們的激動、幸福和難忘。這樣抓住詞語和重點句子,帶著孩子們在文字中體會和感悟,揣摩內心情感,用不同方式的朗讀重新詮釋潑水節的“難忘”。

  四、說教學過程

  本著“以人為本,以讀為本”的理念,下面我來說說教學過程。本課我分2課時完成,這篇課文篇幅短,內容也比較容易理解,所以第一課時就可以完整地理解課文。第一課時是初步感知課文,能正確認讀生字新詞,讀通課文,瞭解課文的大概意思,並理解課文內容。第二課時鞏固理解,教學生字的寫法。我今天教學的是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介紹周總理,然後再引出課題。然後板書課題的時候,我並沒有提前把課題板書在黑板上,雖然那樣的課題會寫得更漂亮一些,但是我感覺現場板書不但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也給學生一個模仿老師寫字的機會,無形中提高了他們寫好字的興趣。板書好課題後齊讀課題,然後讓學生看課題提問題,這樣既引導學生善於質疑,善於思考,也引起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

  二、初步感知。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後,緊接著讓學生立即接觸課文內容,透過初讀,瞭解主要內容。初讀的時候要讓學生帶著要求、帶著問題來讀,這樣的讀書效果會更好一些。讀完後立即交流,也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一個檢驗。

  三、讀書識字。在這一部分教學中,我力爭詞語和生字交替出現,在二類字的教學中,我首先出現的是詞語,從詞語中認識生字,這樣的難度小一些。在一類字的教學中,我首先出現的是生字,然後由生字聯絡到課文裡的詞語,因為一類字相對來說簡單一些,有很多是在以前的二類字裡出現過。“恩”在課文裡的詞語是人名,所以我選擇這個字讓學生擴詞。又讓學生比較“恩”與“思”,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學生經常混淆這兩個詞語。由“度”所在的詞語“一年一度”自然地引到理解課文第一自然段。

  四、細讀感悟。第二自然段內容也很簡單,同時這一自然段也回答了開頭學生提出的問題,所以這部分內容略講。在這裡我設定了一個訓練點。那就是從理解“今年”是哪一年?指導學生學會上下文聯絡,理解課文內容,並指出“聯絡上下文”是很重要的學習方法。第三自然段主要寫了傣族人民如何歡迎周總理的到來,先出示周總理一天的工作表,理解傣族人民為什麼對於周總理的到來那麼興奮,那麼激動。接著抓住“趕來”、“一條條”、“一串串”等重點詞語的理解傣族人民如何歡迎周總理的到來,指導讀出傣族人民的激動,興奮,對總理的歡迎、愛戴。第四自然段的內容是觀察周總理的服裝、表情、動作,透過感情朗讀來體會周總理和傣族人民心連心。第五自然段仍然先理解課文內容,指導朗讀,想象周總理在潑水的時候會說些什麼,再一次體會與傣族人民的幸福,周總理與傣族人民心連心。課文最後三個自然段是全篇感情的集中噴發,這裡不需要過多的講解,要充分調動起學生的激情,透過朗讀釋放出激情,使課文的學習達到高潮,也更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四、課堂小結。課堂小結不是簡單地對課文內容做一個總結,重要的是讓學生的感情得到昇華,加深對課文的感悟理解。

  五、佈置作業。課外蒐集和周總理有關的故事,使學生對周總理有更進一步的瞭解,也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

  六、板書設計。板書設計力求把課文主要內容顯示出來,而且要簡潔。

難忘的潑水節評課稿2

  11月27日,年輕的成欣欣老師給我們展示了《難忘的潑水節》第二課時教學。對於這次“青鴻欲飛展風采”青年教師彙報課活動,我們師徒高度重視,授課一週前成老師就開始為這節課做準備,鑽研教材,設計教法,製作課件,然後我們一起討論完善,初步確定了上課思路。從整節課的設計來看,這節課設計新穎,結構完整,用時分配合理,環節緊湊,重點突出,教學方法靈活多樣。現就成欣欣教學過程談幾點感受:

  1、從老師的個人素質來看,成老師整節課精神飽滿,儀態大方,態度謙和,她尊重學生,關愛學困生,為學生創造了輕鬆愉悅的氛圍。整節課師生關係洽融洽,課堂氣氛活躍。

  2、成老師在課堂上注重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學習習慣,字詞教學比較紮實。透過各種形式的讀,多種方法的理解和識記讓學生理解詞義,並透過學習說句子,在句子中運用字詞,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如:練習用“因為——所以——”練習說話,學完課文後讓學生練說“這是一個的潑水節。”既鞏固了字詞教學效果,又對課文內容進行了內化積累。又如,在學習課文第2段時,成老師透過引導學生找具體語句,初步領會句子的意義,抓住關鍵字詞進行理解和體會,讓學生真正進入文字。

  3、朗讀是本節課教學的重點,也是領會文章內容和感情的主要方法。整節課成老師引導學生多層次,多形式反覆讀課文,引導學生感受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時的'熱烈場面和人們的興奮心情。

  需要改進之處:

  1、由於教學經驗不足,缺乏課堂應變能力,有時會忘記一些細節,學生回答問題出現偏差時不能及時糾正和引導,板書不能及時出現,課件播放與教學進度不符,有感情朗讀環節忘記等。這些方面還需今後進一步努力改進。

  2、教學設計時能緊扣一個統領全文的問題,預設讓學生圍繞這一問題展開教學活動,但實際操作時又將課文進行過細的解析,逐句講析體會,顯得課堂教學瑣碎雜亂,不利於學生整體感知理解。

  發揚優點,彌補不足,也是我們師徒今後努力的目標和方向!

難忘的潑水節評課稿3

  聽了何玲靜老師一節《難忘的潑水節》,我真是收穫良多,這是一節比較紮實的課,何老師的課讓我感覺是眼前一亮,在此我就說說自己在這節課裡的收穫吧:

 一、真實、有效、紮實:何老師上課不搞花架子,摒棄了以往公開課的虛假,還原真實的課堂,踏踏實實教學。

  二、以“情”為契機,利用情緒的感染性特徵,讓學生在“情感”中學習:老師一句句充滿激情的話語,煽情的過渡語,每每把學生讀書的熱情調動起來。讀的形式很多,有個人讀、小組讀、男女賽讀、齊讀等等。

  三、重視了引導讀忽視指導讀。雖然老師一句句充滿激情的話語,煽情的過渡語,激發學生讀書但指導不夠。課文從總理的穿著,神情和動作著筆。一身傣家人民的打扮“身穿對襟白褂”,“咖啡色長褲”,“水紅色頭巾”;慈祥和藹的神情“笑容滿面”;快樂的動作“接過”“敲著”“踩著”。所有的這些描寫都體現總理的可親,老師沒有利用這些詞語讓學生髮現總理的可親,而是老師告訴學生總理是可親來引導朗讀。

  建議:

  一、忘記了詞語句式的訓練,也就是雙基的訓練。如“一條”跟“一條條”的比較,“一手······一手······”的理解,跟“一邊······一邊······”的比較,等等。

  二、課堂應變能力不夠,沒有很好把握課堂生成。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