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垂直與平行》一課

評《垂直與平行》一課

評《垂直與平行》一課1

  聽了林老師的這節課,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她教態自然,營造了民主,平等的氛圍,在教學評價時,注意面向全體,眼神遍佈教室的每個角落,做到“眼觀八方”,不僅從眼神,而且從語氣、態度、表情等方面注意調控。所提的問題思維含量較大,具有啟發性,促使學生思維的發展。下面我來簡要談談本人在聽課過程中幾點不成熟的想法:

  新課一開始林老師就讓全體學生動手在白紙上任意畫出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這樣從研究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入手,逐步分析出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有相交和不相交之分,相交中還有相交成直角與不成直角的情況。這樣設計,不僅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也更有利於學生展開探索與討論,研究的意味濃了。所以,在設計教案時林老師大膽地讓學生以分類為主線,透過觀察、討論、交流、教師點撥等活動,幫助學生在複雜多樣的情況中逐步認識到: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只有相交和不相交兩種情況。再透過演示、想像,領悟到永不相交的則是平行線,相交成直角的則是互相垂直。透過分類、理解提高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培養學生初步的問題研究意識。

  值得探討的是:

  新課一開始林老師讓全體學生動手在白紙上任意畫出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後,林老師並沒有採用學生的作品而是直接課件出示自己事先準備的幾種情況讓生進行分類。這裡是否能選取學生有代表性情況的作品進行分類會更好呢?

  對於互相垂直的'兩條直線的判斷。學生大多僅憑眼睛看看去判斷,這裡是否該讓學生用工具去比一比是不是垂直呢?不是都說教學時教師要培養學生思維的嚴謹性嗎?

  對於同一平面這個難點,林老師是將它放在後面小結什麼是互相垂直、什麼是互相平行?指名學生回答之後讓學生開啟書本看看跟同學們說的是否一樣才點破的。這裡是否可以在前面幾個環節就點到?是否可以進行分散處理,逐步突破呢?

  以上只是我一點不成熟的想法,如有不妥請老師們給予指點批評。謝謝!

評《垂直與平行》一課2

  今天的數學培訓活動,聽了三節精彩的課,都感受很深,收穫很大,下面就董老師執教的《垂直與平行》這節課的所見,所想,談談兩點個人的感受:

  第一,在知識探究的過程中完成自主探究意識與學生想象能力培養。本節課的第一個環節讓學生分類,注重對學生自主探究意識的培養。首先,學生畫完兩種直線的位置關係後,進行歸類整理,再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認知發展水平出發,放手讓學生嘗試在白紙上畫一畫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並選取不同情況貼在黑板上讓學生進行分類,這時的分類是很表面化的。學生不會從本質上去分析,但老師繼續引導學生透過延長直線,在畫的過程中,產生了認知衝突,便主動去探索,以求解決問題。如此一來,學生就會自己找到問題的本質屬性,形成清晰的知識。其次,對兩條直線位置關係的理解,以學生為主體展開討論進行分類整理。對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有了初步的理解後,教師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課本,透過提問真正理解知識。再次,在練習的過程中,讓學生主動探索。

  第二、善於捕捉生活中的已有資訊。垂直與平行現象在生活中應用比較廣泛,董老師在教學時充分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透過身邊的例項尋找垂直與平行的資訊,這節課的學習,環環緊扣,始終使學生處於高漲的學習狀態中。讓人覺得這節課上的很實在、也有序,學生學習紮實有效。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