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際教研和活動領導講話稿

校際教研和活動領導講話稿

  在社會發展不斷提速的今天,我們使用上講話稿的情況與日俱增,講話稿是寫出來供宣講或宣揚的書面材料。怎樣寫講話稿才能更好地發揮其做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校際教研和活動領導講話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校際教研和活動領導講話稿 篇1

同志們:

  此次交流,感悟很多,可謂受益匪淺。而面對課堂教學,我更是深切感受到了“踏踏實實地教學、實實在在為學生”的真諦。

  一、多員視角,求同存異,教師全體受益。

  可以說幾節課是百花齊放各展其長,帶給執教教師的收穫是不言而喻的。對於聽課教師來說,我校要求所有聽課教師帶著問題聽,比如不同的教師三維目標是怎樣定位的?在課堂中又是如何落實的?效果怎樣?不同的教師對教學重點和難點是如何理解的?又是如何在課堂中解決的?不同的教師對教學中的相同環節是怎樣處理的?效果如何?等等),課後進行反思評價。以此促進課堂教學質量和水平的提高。帶來了教師群體的受益。

  二、營造了教研的氛圍

  校際教研中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暢所欲言;在這裡每一個人都是學生和老師;在這裡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毫不保留的說出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和處理。校際教研活動讓參與教師倍感輕鬆,其原因是校際教研活動提供學習交流平臺,加強教師間的教學研討、切磋,提升了自己的理論素養與教學水平,重要的是老師們在活動過程中有收穫、有進步。調動了自己參與積極性,教研氛圍濃厚。

  三、對於課堂教學有效性有了新的思考。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透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發展,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者的協調發展。具體而言也就是使學生在認知上,由不懂到懂,由不會到會,由知之少到知之多:在情感上由不喜歡到喜歡,由不感興趣到感興趣,由不熱愛到熱愛。透過六節數學課可以看到有的課堂學生思維活躍,有的課堂學生有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正是教師不同的教學風格所產生的不同課堂教學效果。幾位教師不同的教學設計、不同的教學構思、不同的教學方法,使聽課者真正感受到不同教學藝術的魅力。但是課堂的本質問題還是教學的有效性。縱觀這幾節課堂我們在課後的教學研究中一致認為:確定恰當的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組織科學的教學內容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根本,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這是每一位教師課堂教學追求的方向。

  四、認識到了差距

  在教研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教學思路與說課教師基本接近的。但是上課時的內容安排讓人有耳目一新之感。聽同行侃侃而談的敘述自己的設計思路、課前準備的細節,使我的心中不免有些嘀咕:我對教材的理解也是這樣的,但是我為什麼不能表達呢?透過這樣的教研是我清醒的認識到:對於一個教師來講,你的水平是要表達出來的而不是放在內心。對於學習的理論不應該成為發揮自己水平的框子,而是發揮的起點。透過這樣的起點能更好的展現自己的水平,教學中自己會有提高,學生也會有更大的收穫。

  總之,透過一段時間以來的校際間共同體的學習研究,自己在教學中不斷的摸索,覺得確實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把課堂還給學生,使他們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來,進行自主探究學習,而我們教師表面上看是輕鬆了,但我們課前的準備就要更加充分。只有這樣。我們的教學就不在是一種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的簡單勞動了。

  校際教研和活動領導講話稿 篇2

  在中心校的領導下,經過全鄉各學校的共同努力,第二次校際教研活動圓滿結束。我鄉各科教師參加了以“校際教研”為形式、以“蒐集問題、解決問題”為主題的教學研討活動。無論講課、還是教師的課後反思受到了聽課教師的認可。這次校際教研活動給我們提供了與各學校學習和交流的機會,我們收益頗多,透過活動現做總結如下:可取之處:

  語文課堂上:

  一、課堂設計精巧,以情貫穿全文,老師在揭示課題後,先引導學生整體把握內容,初步感受課文所要表達的感情。接著切入主題,抓住重點,讓學生找出“感動、緊張、扣人心絃的語句”來細讀文章,品析語句,進一步深入理解課文所表達的感情。

  二、讀中感悟,《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要求: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大部分閱讀課中有個別讀、小組讀、齊讀等不同讀的方式。並且體現出了讀的層次性。而學生也正是在這一次次的朗讀中一步步加深對文字的理解,繼而把文字的內容內化粘寫,理解了課文所要表達的感情。

  三、小組合作學習運用的較好,真正體現小組合作的作用,讓學生在小組中先初步學習,教師只是重點講解,教師起到引領點撥作用。

  四、教師的教學藝術,語言運用較好,語言簡明扼要,言簡意賅,體現少講的原則,把大部分時間留給學生。

  五、在課堂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高,能積極主動的回答問題,學生的素質較高。學生思維活躍,暢所欲言。整個課堂老師體現出的是尊重、平等、關愛。學生顯示的是活躍、積極、輕鬆。

  數學課堂上:

  一、教學思路清晰,重難點突出。

  教師能根據教學內容,因材施教地制定了教學思路。以“創設情境———指導探究——發現總結規律——實踐應用”為線索,整個教學思路清晰。

  二、課堂上教師突出培養學生動手操作、主動探究的訓練,透過剪、拼、擺等活動來加深對面積計算的理解,

  突出重難點的內容,整個教學做到詳略得當,重、難點把握準確。這樣的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認

  知規律,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過程,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三、重視操作探究,發揮主體作用。

  從新課開始到課堂的結束,學生人人參與學習過程,不是為操作而操作,而是把操作、理解概念、表述數理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看自己剪拼的圖來說數理,降低了數理表述的難度。透過操作,讓學生既學得高興又充分理解知識,形象直觀地推導了平行四邊形的公式概念,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觀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四、注重體現數學內容的生活化。

  課堂上從情景開始,到後來的練習設計,學習內容始終充滿生活氣息。這樣的設計充分激起學生的求知慾望,在解決問題中真切感受到了數學知識源於實踐而又用於實踐,落實了新課程標準的理念。

  五、注重數學方法和思想的滲透。

  在數學課堂滲透科學的數學方法和思想是一項很重要的任務,關係到學生思維的嚴密性和邏輯性等良好

  思維品質的培養。課上教師有創設情景中猜想方法到驗證並的出結論,讓學生嘗試了從猜想到驗證這樣一種科學的探究規律的方法,學生透過這樣的摸索探究,科學方法深入學生的思維。為今後學生邏輯思維和解決問題能力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六、不足之處:

  1、要面向全體學生,大面積提高課堂效益,個別課上只是照顧了部分優秀生,沒面向全體學生,部分學科在課上對女生的提問較多,對男生的提問較少。

  2、雖然授課教師使用了多媒體教學,但是個別教師的課件設計不理想,也有的對於多媒體的運用不熟練。

  3、個別教師的課堂語言不夠簡練,有很多的重複之處。

  建議:

  1、我們一直說要讓學生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感悟,可見讀的重要性。以後還要注意多讀,形式也可多樣化些。

  2、教師的語言還不夠精準,可適當簡潔些。

  3、學生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加強對教師多媒體運用的培訓,使多數教師能熟練的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

  5、以後的教研主題要存在一定的延續性,不能只以本校的問題來確定主題。

  總之,本次活動,主題鮮明,目標明確,重點突出,點面結合,對如何提高校本教研活動的.有效性,做了一次有益的探索,對教師的業務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同時也大大提高的全鄉的教研水平。

  校際教研和活動領導講話稿 篇3

  此次校際教研活動,授課教師是來自大水塘小學的張秋老師教學一年級語文《失物招領》,普澤小學的李英老師教學一年級數學《分類與整理》。

  透過授課教師的認真授課,所有參與老師深入課堂聽講,認真整理,分析課堂的方方方面亮點與不足,大家積極發言,總結了課堂的各個方面,讓大家學習和借鑑;同時也對課堂的不足之處給予了挖掘,供大家學習和參考。

  關於張秋老師的語文課,《失物招領》:

  張秋老師在課堂上,指導學生閱讀,用標準的普通話語言,隨時提醒學生集中注意力,關注學生的上課狀態,在調動學生積極性方面,做得非常好,值得大家學習和借鑑;課堂的另一個亮點是,在給予學生的的評價肯定方面;及時的鼓勵表揚,語言豐富,評價手段多樣。

  縱觀整個課堂,環節緊湊,對課堂的駕馭方面比較得心應手,及時糾正學生的坐姿,集中注意力,把學生的心思集中在課堂上。

  建議:首先,學生沒有自己的思考空間;注意側重於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其次,應該交給學生學習方法,避免灌輸式的教學模式,最後一點是應該有換位思考,站在學生的角度去理解學生的思維方式和一些想法。

  關於李英老師的《分類與整理》:

  李英老師的圖片教學、小組討論教學方式讓學生非常直觀,淺顯易懂,;整堂課,給人非常老練,在課堂的臨時應變方面把握得非常合適;師生互動環節,層次清晰,教學目標明確。

  老師引導學生,師生配合默契,提問的技巧得當準確,學生總是認真發言,用學生感興趣的教具,使得課堂豐富多彩,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學習。

  建議:關注學生的上課狀態,在問題的設定時,注意語言的準確性和時機把握;有目的的追問,引導學生將問題理解清楚。

  綜上所述,此次校際教研的兩堂課,有很多值得大家學習和借鑑的地方,不論是優點還是不足,對於此次參與活動的老師來說,都值得借鑑,去粗取精,海納百川,為我所用,交流是為大家共同進步;相信在領導的關懷下,在各位教師的努力下,一定會把課堂設計的更好,更有效,更會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成績。為充分發揮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帶動作用,透過聯合教研、智慧共享的策略,第三次教研活動切合學校實際,簡便易行,省時高效,對於推動教學教研的實效性發展,實現優勢教育資源的共享,具有重要意義。教研活動構建起了學校間教師交流平臺,無論是在教育科研,還是教學理念,等方面互相進步、協同發展,同時達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效果,從而使教研活動質量整體提升,意義深遠。

  校際教研和活動領導講話稿 篇4

各位領導、老師們:

  首先讓我感謝,感謝永安西門小學的領導、老師、同學們,為我們城關小學的三位老師提供了一個實踐平臺,讓我們在這個平臺上得以實踐、提高、成長;感謝永安西門小學的三位老師為我們提供了三節精彩的課例,讓我們受益匪淺;感謝在座的各位老師,由於你們的參與給了我們信心與力量!

  我在家鄉里常聽說一句話:“一沙、二尤、三清流”說的是姑娘的美麗,今天到此一看才知道,原來這句話是瞢人的,而且一瞢就是五十幾年,三位老師人美課更美!

  昨天,我聽了謝安平主任的一句話:“智慧是聰明的最高境界”。今天聽了以李智慧老師開始的三節課,我才知道智慧的真正含義。下面我談談自己對三節課的感受:

  一、強烈的目標意識:

  三節課不但有總體目標而且有階段目標,如:《小小的船》讀課文,劃出生字、新詞;《學會看病》:默讀課文,畫出描寫母親的心理活動的句子,標上序號。再讀一讀,想一想,母親願意讓孩子獨立去看病嗎?並在相關語段做上批註;《呼風喚雨的世紀》:默讀課文三、四段,用“——”畫出描寫人類上百萬年的歷史中的科索沃狀態的句子,用“——”畫出描寫20世紀這一百年中技術發展的句子……,學生只有明確目標,而且時時知道階段目標,才能夠達到目標。有一位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甲組的學生不知道村莊有多遠,只讓他們跟著嚮導走。剛走2、3千米,就有學生叫苦,走到一半時學生情緒低落,開始抱怨,隊形散亂,最後潰不成軍;乙組的學生僅知道距離目的地有10千米,中途沒有路牌,行走不到一半就有人叫苦不迭,速度也越來越慢;丙組的不僅知道距離目的地有10千米,而且中途有路牌,結果這組學生一路上精神飽滿,走了8千米,不但沒有人叫苦,反而有人帶頭唱歌鼓勁。這告訴我們:設定合理的目標,挖掘學生的潛力,讓學生跳一跳摘果子是很重要的。但督促學生執行計劃,提供支撐、進行幫助、建立平臺,讓學生們在合適的梯子上達到階段性目標也同樣重要。

  二、注重對學生興趣的激發

  李老師特別注意對學生興趣的激發,如:一位學生朗讀時聲音很小,李老師沒有直接讓他坐下,而是讓其它同學對其進行評價評價後,再讓他讀一讀(這一次聲音大了)李老師讓同學們給點掌聲,他感受到了自己的成功。成功使人產生興趣,因為滿足學習的需求是興趣的重要因素,而成功是學生學習的最高需求,我自己在這方面的實踐證明了這一點,我對女兒的教育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培養她的學習興趣,時刻讓她感受到成功的樂趣,所以她小就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她說:“如果有生活保障,我可以一輩子讀書”。所以她書讀得越來越好,一直到名校的碩士、博士。

  三、注重良好習慣的培養

  有一位現代教育家說過的一句話讓我記憶猶新:“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個人生”。他的女兒讀高三的時候,還是讓她自己洗碗、自己做家務事,他做過一個調查,常做家務事的人,將來失業率比不常做家務事的要低百分之六十幾。李老師在這點做得特別好,如:對別人評價自己的時候,就要求學生面對評價者(傾聽)。《破窗理論》認為:無序會誘發人們的破壞慾,所以培養良好的習慣也是學生學會做人的重要目標。

  四、體現以讀書為根本,以訓練為主線

  語文教學的目標就是讓學生學會語文知識,形成語文能力,而知識的獲得,能力的形成不是靠老師給的而透過讀書和訓練而獲得的。尤老師特別注重讀書,全課教學緊緊抓住“母親”的矛盾心理:我應該讓孩子獨立去看病,是因為:;我怎麼能夠讓孩子獨立去看病呢?是因為:。反覆讀這些句子。又如,兒子走了,帶走了只是怎樣看病的紙片嗎?讀:“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的時候的冷漠,總有一天,你要離我遠去……”讀!課堂中所有問題都是引導學生去讀書。其次是訓練,都對學生進行說話、寫話、寫句、片段訓練,有的寫句還不只一次、兩次,甚至還達到三次、四次。這種的課堂教學實在,學生實實在在得到了能力訓練。

  五、注重問題意識的培養

  我們在評選論文的時候,發現很多老師引用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但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很少有人敢於讓學生提問題,尤其是公開課,因為怕學生提的問題連老師也無法解決,而鄧老師卻勇於讓學生提問題,如:在學生讀書看了一組數字後,老師引導學生提問題:“看了這組數字後,難道就沒有問題要問嗎?”然後再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引導讀書,帶著問題讀書,讓學生感受到讀書成功的樂趣。

  六、教師激情高漲

  鄧老師的課堂是充滿激情的課堂,激情的語言、激情的朗讀、激情的動作喚起學生飽滿的精神,整堂課處於高度興奮的狀態,這就是課堂教學高效的前提。

  法國作家拉封丹寫過一童話叫做《南風和北風》,說的是南風和北風比賽,看誰能把路上行人棉衣脫掉。北風首先來一個冷風寒冷刺骨,結果行人為了抵禦北風的侵襲,便把大衣裹得緊緊的。南風則徐徐吹動,頓時風和日麗,行人因之覺得春曖上身始而解開鈕釦,繼而脫掉大衣。這則故事講的是處理人與人關係時,要特別注意方法,兩人目標一致,但方法不一樣,結果大相徑庭。教育也是如此,教學也不例外,方法得當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樹老根多,人老話多。感謝大家這麼遲了還這麼認真地傾聽我的發言,謝謝大家!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