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舞曲評課稿
青春舞曲評課稿
青春舞曲評課稿1
《青春舞曲》這首曲子旋律活潑輕快,適合走跳相結合進行律動。讓學生透過身體的律動,感受音樂的活潑、歡快。我先讓學生聽這個曲子,初步感受節奏、旋律的跳躍感。因為這是一首非常好聽的歌曲,很受學生的喜歡。所以一節課學生都是情緒高漲,興致勃勃,學習的很認真。學會歌曲後,學生都嚷嚷要即興表演,我便點頭答應了。這時候同學們都爭著搶著先表演,幾個同學被我叫到了講臺上,幾個平時很淘氣的男生也跑了上去。
我看看前面的同學擠得跟本沒辦法表演,於是我就到前面把那幾個淘學生攆了回來,讓他們幾個下一輪再表演。
當時我沒有想太多,更沒有注意到張曉同學落寞的神情。等這一組的學生都表演完了,我又把剛才那幾個淘氣的學生叫了回來,畢竟這幾個淘氣的學生願意主動表現就已經很不容易了,可是張曉的同學卻說什麼也不來了,無論我怎麼勸他都不肯到前面去表演,整個人也蔫了。這時我才意識到剛剛我的做法扼殺了學生的積極性,就連其他幾個學生興趣也沒有那麼高了。
課下我做了反思,並考慮了處理方法。第二節音樂課上,我尋找時機,恰當的對張曉閃光之處在全班同學面前進行表揚,我要把張曉同學的學習積極性找回來,彌補課前無心造成的過失。沒想到表揚和激勵還真管用,經過幾次表揚,那個生龍活虎的小淘氣又回來了。第二課時,為了讓我們的活動再豐富一些,我說:“讓我們給每一句加上一些動作。”學生興致勃勃的說:“好!”課本上提供了兩種動作。學生學會動作後,我就讓他們自己聽音樂進行律動。
雖然他們的動作是正確的,也合上節拍了,但總覺得缺乏點什麼。分析了一下,是學生沒有把音樂的活潑、歡快的情緒透過動作表現出來,只是機械的做老師教的動作。多次的實踐得出經驗,再豐富的語言引導也不如教師的示範。所以老師和學生一起表演,用老師的熱情去感染,一定能讓他們感受並表現出音樂所要表達的情緒。音樂再起時,全班同學在老師的帶領下,又一次跳起了《青春舞曲》,他們看了老師激烈、奔放的舞姿,都受到了感染,也開心的舞了起來。從他們的表情、動作可以看出,已經體驗到了歡快、熱烈的情緒,也激起了他們表現的積極性。
青春舞曲評課稿2
教學基本環節:
1、播放一首新疆歌曲,匯入課題。
2、學生談談自己知道的新疆。
3、師圖片介紹新疆的風景、水果、服飾等。
4、介紹歌曲《青春舞曲》。
5、聽賞《青春舞曲》,設問:情緒怎樣?你從哪裡感受到的?
6、學唱曲。程式:跟琴用“lu”模唱曲旋律;請一個學生按節奏念歌詞;全體同學按節奏讀歌詞;學生跟琴演唱曲,難點處重複演唱;通唱全曲。
7、分組創編固定節奏為歌曲伴奏,每組創編一小節固定節奏為歌曲伴奏,有些小組用自制的打擊樂器參與伴奏。
8、學跳新疆舞蹈。師圖片介紹新疆舞;學生展示自己知道的新疆舞動作;隨《青春舞曲》跳新疆舞。
9、為歌曲設計表現形式。學生說說自己設計的表演形式,請幾位女同學上臺表演。
10、民族歌舞的比較辨別。師跳傣族舞、藏族舞片斷,學生說說屬哪個民族的,比較其不同音樂風格和舞蹈動作特點,探討成因。
簡評與探討:
朱老師的教學活動基本圍繞歌曲《青春舞曲》的學唱與表現展開了,並且在教學中採用了多種表現形式來表現歌曲,如固定節奏參與伴奏、打擊樂器參表現、舞蹈動作參與表現。教學中較注重相關文化的`滲透,儘量豐富了教學內容,如,新疆風土人情的介紹,傣族、藏族音樂與舞蹈風格的辨別,增大了課堂的資訊量,也拓展了學生的藝術視野。
雖然朱老師這節課始終圍繞《青春舞曲》展開教學,但還是給人以“主題不突出”之感。《青春舞曲》選自湘藝版初中音樂教材七年級上冊《班級演唱組合》,《青春舞曲》是其中的一首歌曲,這個單元的主題是“班級演唱組合”,教學的重點應在學生對歌曲的表現,並且採用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演唱形式“組合演唱”表現,朱老師的課顯然沒有突出這個主題,也沒有達成此方面的教學目標。
如果朱老師只是採用了該單元中一首歌曲,並將其置於“新疆文化背景”下來學習,讓學生學習歌曲,感受新疆音樂的風格特點,瞭解新疆相關文化,而教學又過於集中於對一首歌曲的學習與表現,不利於學生對一類音樂風格特點的瞭解與把握。另外,如果朱老師此節課的教學目標僅定位於《青春舞曲》學唱與表現,本人認為該課在“學唱”與“表現”這兩個重要環節教學設計上還需下功夫,要有創新與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