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寫新聞報道評課稿

學寫新聞報道評課稿

  楊老師的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簡單課評如下:

  一、步驟精簡訓練充分

  整堂課的步驟如下:

  1、猜謎匯入

  2、從比較中習得新聞稿的特點

  1)題目突出主要內容

  2)開頭交待事情結果

  3)主體介紹大致經過

  3、學生觀看現場比賽

  4、學生圍繞三個要求撰寫新聞稿

  5、小組合作寫出小組最佳標題

  6、評出班級最佳標題看最佳新聞提提建議

  從楊老師的上課步驟中不難看出,不論是研究新聞稿的特點,還是撰寫新聞稿,評論新聞稿,老師都給了學生充足的時間。整堂課從找出規律,到按著規律寫,根據規律評,學生向我們展示了他們學習的經過,其實學習就是這樣一個過程探究——嘗試——反思。簡簡單單的課,學生習得最多。

  二、小組活動思維碰撞

  學生在十分鐘內完成了新聞報道,怎麼樣把一個想法變成十,甚至一百呢?楊柳老師採用了小組交流,選取最佳展示,全班投票評出最優的方式。剛剛寫完新聞稿的孩子最希望自己的新聞能被別人欣賞到。所以這一種方式無疑滿足了學生髮布的興趣,也讓學生的勞動得到了及時的肯定。但是我們也可以看到,因為是開放性交流,所以有的孩子交流的時候聲音很輕,有的根本沒有交流,有的沒有在聽。只有紀律好的幾組切實完成了老師的任務。

  如果老師把交流的規則定的再細一點,我想這個環節學生一定能學得更紮實

  1、按順時針方向交換作文。

  2、默讀同學的新聞報道,按一分鐘閱讀一篇的速度欣賞,在好的地方畫顆星。

  3、選出最好的報道題目,也可以集全體同學的智慧擬定一個,由組長書寫在卡紙上。

  4、如果有時間,修改自己的報道

  默讀避免了同學不聽,朗讀聲音輕等缺陷。沒有推推讓讓,沒有爭爭奪奪,提高了學生閱讀的速度,同時能做到讓每個孩子都看一遍別人的作文,這樣每個人都能集小組同學的智慧於一體。同時在閱讀別人的作文時,可以看到自己文章的影子,讓學生在思維碰撞中,主動收穫。學生交流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不少小組是直接選出了自己組認為最佳的題目,而不是整合後的題目。因為教師的規則定的就是“選出最好標題,寫在卡紙上”既然是小組合作,為什麼不讓小組成員把整合後的答案給老師呢?

  小組交流是一個讓學生展示自我,發展自我,反思自我的過程,但是這堂課的重點並不是訓練學生播報新聞的能力,所以此處用默讀似乎更有效。

  這次課堂,就如岑曄老師說的一樣,先進的多媒體似乎並沒有帶來先進的效果。投票器的作用是讓投票者不受周圍的干擾,發表自己最真的想法,然後投票結果能快速、明顯地顯現。第一次投票老師讓學生選出最喜歡閱讀的文章。其用意是為了讓學生明白,普通的記敘文,一個生動的題目能聚焦別人的目光。其實教師讓學生閉著眼睛舉手,效果也是一樣的。因為這個教室學生一共才四十幾個。

  第二次投票,老師雖然讓學生投出最真實的`想法,但是因為這個標題是小組成員勞動的結果,至少在小組成員認為,他們的標題已經符合了老師要求的“題目突出主要內容”所以基本上所有的孩子投的都是自己小組,當老師把這一結果顯示的時候全班同學鬨堂大笑,聽課老師也樂了。其實我們看一下學生的標題:

  1、502班吸乒乓球決出冠軍

  2、黃睿哲獲502班吸兵乓球冠軍

  3、502班“吸乒乓球”比賽黃睿哲奪得桂冠

  4、黃睿哲獲我班吸乒乓球賽冠軍

  5、黃睿哲榮獲吸乒乓球賽冠軍

  6、江北實驗502班吸乒乓球決賽黃睿哲勝

  我們可以看到,如果這篇報道是發到市裡去的,其實第六組的標題最好。如果這篇報道是發到學校,第三組最好。如果讀者是502班同學,第五組的標題無疑最好。所以如果老師讓學生說說別的小組有什麼優點可以汲取,我想孩子們會有更大反思,對他們的幫助也更大。

  將課文內容聚焦,讓學生真正就一點進行探索、練習、反思。這樣的課堂簡單而有效。

  將小組交流的規則細化,讓學生真正訓練到點上,這樣的訓練也許更有效。

  先進的手段真正為學生的學習服務,如果沒用,不如一支粉筆一塊黑板。教室不是娛樂天地,學生靜靜地思考有時比沸沸揚揚更有效。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