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資訊科技評課稿(通用20篇)

初中資訊科技評課稿(通用20篇)

  教學工作經過課堂實踐後,總會有很多發現和缺陷,需要教學評課,進行總結和改進。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初中資訊科技評課稿,希望對你有幫助!

  初中資訊科技評課稿 篇1

  《花香滿園》是浙教版小學資訊科技三年級上冊第九課的內容。本課的知識與技能目標是掌握“複製”,“貼上”。學會選區的變化,能清除選定的區域。過程和方法目標是透過將圖形複製、貼上和變形,初步掌握對圖“物件”進行“處理”的一般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目標是體驗電腦繪畫的神奇,感受電腦技術的應用,培養對資訊科技創作的興趣。

  下面就來談談我對這節課的幾點看法:

  一、情景創設真奇妙

  在引入環節,宋老師透過播放《小貓種魚》影片創設情境,這個既貼近學生生活又富有童話色彩的情境牢牢地抓住了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並引出知識點“複製和貼上”,可以說是“一箭三雕“啊。

  在接下來的環節中,宋老師借用“小貓的車子翻了,請幫幫小魚”和“請你設計一個美麗的魚塘”這些問題自然地順著情境把學生引入“旋轉/翻轉”“拉伸/扭曲”知識點的學習。當學生透過操作變出各種姿態魚時,他們感受到了電腦繪畫的神奇和成功的喜悅。

  整堂課,宋老師利用魚這一個情境貫穿始終,巧妙地把教學知識點串聯起來,環環相扣,一節課聽下來給人行雲流水般的暢爽感覺。而知識點又融入到任務中,每個任務地設定循序漸進。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斷地獲得成就感,這對鄭小學生資訊科技資訊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

  這節課情境的合理設計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也是這節課成功的重要因素。

  二、“半成品加工”策略的合理應用

  正如我在網路部落格中發表的第一次磨課感想中提到,鄭小和我們練川小學的學生上資訊科技課時有一個共同的尷尬——學生兩級差異非常明顯。按正常的教學計劃和課時上課時,往往能完成和幾乎不能完成教學目標的學生差不多是一半一半,因此在教學時,如何緩解這種差異決定著一節課的成敗。

  對面參差不齊的學生基礎,“半成品”的提供為教與學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宋老師直接讓學生利用已提供的小魚進行復制貼上時非常明智的。這個半成品的提供能幫學生的知識點操作爭取更多的時間,如果小魚影象能可愛的話還可以成功吸引了學生更多的注意力。

  從始至終,宋老師都利用這一個半成品進行操作,我覺得這也非常好,但是這個半成品的設計還可以更加美觀些。就這樣一隻魚,感覺略顯單調。

  三、學生的生成很精彩

  在第一個環節,宋老師提到:我發現了一個問題:有的同學在種小魚的過程中,只複製了半條魚,有什麼好的辦法嗎?宋老師的目的是利用這個問題引入“清楚選定內容的教學”,而有一個學生提到“因為沒有選定好,可以選定好一些”我覺得這個學生的想法非常好。對於剛接觸選定操作的學生來說,這個操作時有難度的。老師可以利用這裡契機把這個難點攻克一下,正好早上的課因為停電這裡教學事故由了充分的時間。

  在設計美麗魚塘的環節,有一個學生利用旋轉設計出了花瓣形狀的魚群,有的學生給魚塘添加了美麗的色彩。這些想法很精彩,教師在這裡都可以利用展示稍作評價,給與肯定。

  四、教師的講解可以有收有放

  新課程模式下,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在學習新知時,可以適當讓學生自己去體驗探索的樂趣。而且,本節課在學習“旋轉/翻轉”中,學生對詳細操作非常有興趣,有些學生甚至都叫出生來。說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在學習“拉伸/扭曲”時,教師可以不用像上面講解時那麼詳細,利用這裡環節讓學生自己去嘗試,這樣的收穫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整堂課思路清晰,突顯了男資訊科技老師的理性味兒,但講解又不失細膩,知識點的落實很到位。可以說這節課上得非常成功,而且為研究“半成品加工”策略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機會。

  初中資訊科技評課稿 篇2

  一、引入新課

  說一說今年9月杭州要發生的大事。成立美麗杭州志願者小分隊。隊員的服裝上還缺少標誌,需要親手設計,作為小隊的象徵。猜一猜生活中常見的標誌,體會標誌作為一種象徵性的視覺語言的作用。引導學生思考用什麼來製作標誌。

  二、探索學習

  1、自學課本,掌握word中插入形狀的方法。

  2、對標誌半成品進行分析,找出是由哪些基本圖形組成的。並自兩個基本形狀組合成彎月形。

  3、請學生上臺演示,教師引導。找出正確的組成彎月形的基本圖形。

  4、將被遮住的星星放在前面,並旋轉五角星,學會疊放次序、和旋轉的技能。

  三、鞏固提高

  1、激發創意

  ①分析中國銀行、杭州城市標誌基本形狀的由來。引導學生選擇有寓意、有代表性的圖形,作為標誌的基本形狀;②選取標誌物中的文字或字母作為標誌的原型。標誌的顏色要符合中國的文化特色或者傳統習慣。③加入主題。

  2、創作標誌,挑戰小小設計師。

  3、反饋:組合,將標誌印到志願者服裝中。

  4、展示學生的作品,講講自己的創意設計。

  5、總結

  技術應用

  該教師技術應用策略較好的環節:

  ⒈PPT教學貫穿整堂課,星月圖片、中國銀行、杭州城市標誌等畫面與文字相配,顯得形象、生動,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教學效果也很好。

  ⒉在完成星月圖片的組合時,都是運用運用了資訊科技手段進行操作,顯得特別靈動、有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當中去。

  ⒊全程都是利用計算機專用教室的多媒體平臺互動教學,所以得操作都是電腦上進行,學生的學習和實踐都是利用資訊科技進行學習。

  4、學生作品的展示也是利用電腦直接觀看,方便快捷。

  因為裘老師這節資訊科技課非常完美,所以在技術應用方法沒有什麼需要改進的環節。

  評課建議

  1、從資訊科技應用與學科教學融合的角度來看,裘老師的《設計製作標誌》一課真正體現了資訊化教學的實效性。一堂課,從無到有,學生完成了構思創作的全過程,利用掌握的資訊科技和手段,突破實踐中的技術難題,掌握了新的技術能力,並完成了學習任務,達成目標。

  2、教學設計上可以看出,裘老師靈活處理教材。體現了教學思想和教育的內涵,將創新設計融入其中,突破了教材的侷限性,緊跟時代主題,為杭州G20峰會助力,切合生活實際,做到學有所用。基於教材的創新,是建立在教材內容掌握紮實的基礎上的,從而才能實現從創新到運用的昇華。

  3、從教學過程來看,整個過程充滿靈動性。裘老師的教學注重教法和學法的研究。做到了以生為本。整節課既體現了教師主導的作用,也體現了學生主體的作用。運用問題引導法和範例法使課堂生動靈活,教師做到了對學生充分了解。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透過自學、學習微課、學習同伴、學習老師等多種形式完成學習和創作。

  4、重難點把握到位。體現主題的標誌以例子進行引導。體現了課堂的開放性、交流性,是一堂資訊科技課充滿了情感。

  初中資訊科技評課稿 篇3

  我聽得是四年級的資訊科技課。四位老師教學的都是《“畫筆”的秘密》這一課。

  這課主要介紹的是“畫筆”模組的相關命令,屬於基礎模組學習。角色運動會留下一定的痕跡,這些痕跡的保留,需要“畫筆”指令的支援。老師們在教學中,將畫筆的設定與小貓的運動結合起來,將枯燥的命令趣味化,讓學生在歡快的學習氛圍中掌握了知識。

  匯入教學時,老師結合了之前學過的內容,利用一個個趣味小程式來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新授時,老師先讓學生認識“畫筆”模組,在此基礎上學習畫筆指令的設定,重點圍繞“提筆”、“落筆”、“將畫筆大小設定為”、“將畫筆顏色設定為”等命令展開介紹。對於“圖章”的使用,老師讓學生小組合作討論:使用單獨一個“圖章”命令,舞臺角色會發生什麼變化?使用“重複執行”與“圖章”結合,舞臺角色又會發生什麼變化?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感知迴圈的作用。作為一個資訊教學的新手,這次的聽課是一次非常好的學習機會,以上就是我本次聽課的收穫。

  初中資訊科技評課稿 篇4

  在引入過程中,教者先採用了提供了一系列圖片,讓學生感覺體會有底紋和沒底紋的區別,認識有底紋可以讓畫面更美觀,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就接著創設有效合理的問題情境,問學生是不是想學習這種製作的方法,充分調動了學生探究興趣。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學會新建,選色,上色,使用濾鏡

  在進入教學過程中,新建畫紙中,教者沒有進行完全的講授法,而是將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思考提出問題,然後一同解決問題。充分考慮了學生的主動性,但化費時間稍長,資訊科技教學有其學習的特殊性,不得不依靠講授法進行教學,講授中教者以學生為主,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來開展,有機的將教學難點分散,突出重點。教者在合理運用講授法時沒有進行滿堂灌,而是有他獨特的教學魅力,語言親切、自然,術語規範、正確,演示時正確、熟練,不拖沓,舉止穩重,給學生以信賴。

  在進入取色,上色學習過程中,教師從小處入手,注意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絡,不停的提出問題難度,讓學生找到取色上色方法,並付諸實踐。

  學習濾鏡過過程,教者採取了和學生共同發現的過程,教者透過簡單的講授後,讓學生髮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給予學生實踐,讓他們在自由的想象天空中學習。

  作業評講時,尊重學生,讓學生說,評,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不以教師的作為唯一的標準答案,此時課堂氣氛達到交流的高潮。

  在進行教學後,教師並沒有僅僅將本課教學作為終點,而是將本課教學放入全PS學習體系中,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為下節課的學習留下伏筆。

  整個教學過程遵循啟發性原則、循序漸進原則、因材施教原則、理論聯絡實際原則、直觀性原則、鞏固性原則等教學原則。尤其是啟發性原則、循序漸進原則使用得恰到好處

  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圍繞教學目標開展各種有效的學生學習活動方式。課堂教學結構完整,過渡自然流暢。以發展互動的多方交流的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評價。

  當然在教學中的引入環節讓學生認識象素、解析度以及RGB是否要讓學生學習,在此我並不完全贊同,如果真為了認識象素點,解析度以及RGB,勢必要加入新的知識點,學生在短短一節課中是無法理解的,這樣有可能偏離本課學習目標,而且這些知識點在簡單學習PS是不會用到的,它需要較強的資訊科技知識為基礎來學習,而作為教師教的目的,更重要的不是為了讓學生學會一個軟體而學習,而是為了學會學習方法而學習。再考慮學生年齡特點,儘管是五年級的學生,但個人認為這種抽象理論性強的知識還是不要提前灌輸為好。

  初中資訊科技評課稿 篇5

  聽了蔡老師的課,感想頗多。作為一名剛剛工作的新教師,能把課堂組織得這麼好,學生在課堂上如此安靜、有序,這是我自愧不如的地方。我們常說,紀律是學習的保證,在這一點上,蔡老師下了很大的功夫,成果非常明顯。

  從整節課的設計和把握上,總的來說,能夠設計比較恰當的學習活動,引領學生參與學習,絕大多數學生在操作過程中掌握了整理檔案的方法,並且還在練習中讓操作更加熟練。然而,就環節設計和時機把握方面,還有一些提升的空間,如果做一些調整會有更好的效果。

  1.所有演示操作的部分應該使用廣播,否則學生仍會沉浸在自己的作業上,注意力很難集中到演示操作上。蔡老師在這方面已經改進了很多,但仍有兩處忘記,要在平時的操作中養成習慣。

  2.學生會做的內容要大膽放手給學生來演示,邊操作邊解說,老師不要忘記給孩子一些鼓勵和表揚,哪怕讓全班同學鼓掌也是對演示者莫大的肯定,同時激發其他孩子的表現欲。

  3.對學生出現錯誤操作的講解要把握好時機,一旦有某個學生出現錯誤,應立即讓全班同學停下拉,切換到出錯學生的螢幕,直接解決問題。沒有必要等很多人也出現錯誤了,再請一個同學把錯誤操作在教師機上重複一遍。

  4.蔡老師在下課之前用按檔案排序的方法快速整理了檔案,學生們很感興趣,卻苦於下課了沒有機會操作。如果把這部分內容的講解提前,並用設定比賽的方法讓孩子們操作,相信本節課的趣味性就會更強,課堂氣氛也會更加活躍。

  建議蔡老師下次在設計本節課的時候,可以使用分層任務,讓學生在學會了整理檔案的知識後,透過比賽等方式熟練操作,最後再落實到整理自己的資料夾的應用層面,這樣,本節課的層次感就更強,內容也更加豐滿了。

  初中資訊科技評課稿 篇6

  今天我們學習了林老師的《建立資料表》一課,使我收穫頗多,下面我就這節課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教學目標與內容

  本節課教學目標明確,一、透過建立資料表,瞭解電子表格軟體的主要功能,二、瞭解向電子表格輸入資料的方法。在教學內容的處理上,林老師沒有盲從課本,而是創造性地處理教材,以學生普遍關注的“個人身高”問題為契機,引出了個人身高與食物中鈣攝入及日常食物中的鈣含量相關資料,進而對這些資料學生依據個人實際進行處理加工,由於這些資料與學生生活實際相關也是學生普遍關注的問題,這樣精心設計的教學範例更符合學生實際,更能引起學生的關注,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教師的教學

  林老師在教學的開始用 “人的身高與每日鈣的攝入關係” “食物中鈣含量的資料表”的問題,引入課堂,抓住了學生的心理,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又自然而然的把學生往資料處理這方面上來引導。課堂的引入可以說非常成功,緊接著林老師又丟擲了本節課的學習任務“請同學們根據這份材料,給自己一天的鈣攝入量做個統計”。以任務驅動學生學習。後續的一系列教與學的互動都是圍繞這一任務而展開,教師在完成這個任務地同時也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落實到位。

  對本節課教學難點:自動填充的操作方法與技巧。Excel介面的認識。林老師處理也非常的有藝術性,她並沒有花過多的時間來消化難點,僅僅採用簡單的演示教學再結合事先準備好的學生自主學習幫助文件和幫助影片直觀的演示效果就把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消於無形,難點變得不難了。Excel介面的相關知識點的難點。林老師處理也很適當,她利用了Flash遊戲——“找茬遊戲”來完成從Word到Excel和知識遷移。然後再透過一個互動小遊戲Excel介面知多少,讓學生初步感知了Excel介面的各部分名稱。僅僅通兩個小遊戲林老師很輕鬆的就把這個小難點給攻了下來。最後林老師還預留了一道探究形的彈性開放題:單元格中自動填充的資料,不僅限於數字,還可以是公式、日期、年份等,同學可以多找些具有內建序列的資料進行自動填充練習,你能從中發現什麼技巧和方法。讓學有餘力的學生,有更多的`探究空間。既讓大部分學生能學好,又能讓一部分優生能吃飽。

  總之整節課下來林老師的教學思路非常清晰,符合教學內容實際,有很強的獨創性,學生新鮮感強,課堂結構嚴謹,環環相扣,過渡自然,教學時間緊湊,分配合理,學生活動也比較充分的。

  初中資訊科技評課稿 篇7

  一、匯入:

  開啟記事本解決三個問題:

  1、打入新浪網網址

  2、打入網易免費郵箱地址

  3、打入www.detectivecn.com

  二、課題:電子郵件

  (1)電子郵件探秘——學生自己看課本內容

  (2)電子郵件地址

  三部分構成說明,特別強調@的意思。

  三、親身體驗:

  1、有郵箱的學生自己給自己發一個郵件並收郵件。

  2、沒有郵箱的看老師示範。教師示範2個不同郵箱的申請:163和sina

  3、看網頁《一分鐘破案的推理故事》,然後把答案發給老師。

  四、課堂小結

  王老師的這節課,上得比較實,能根據教學目標要求找準切入點。一開始就給學生動手操練的機會——讓學生解決三個問題:打入新浪網網址、網易免費郵箱地址,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老師也能從中瞭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

  電子郵件地址的講解可謂是通俗易懂,教師運用打比方的方法來解釋電子郵件地址。特別解釋了@的含義,即“在”的意思。

  王思潔老師設計的親身體驗環節,非常具有趣味性,讓學生瀏覽網頁《一分鐘破案的推理故事》然後把答案發給老師,這種巧妙的課堂設計調動了學生學習興致。而且,在教學中能顧及不同層次的學生的要求,體現分類教學的教育思想。同時,在教學中還能注重知識的拓展。

  由於教師比較巧妙的教學設計,整堂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

  這節課的不足之處是:在教學中,雖顧及到了不同層次的學生,但後進生的教學任務沒有真正落到實處。教學時間較倉促,最好能講講電子郵件的網路道德。

  1、用寫3個問題匯入課題,給了學生一個懸念,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2、用“誰住在哪裡”來比喻電子郵箱地址很通俗易懂。

  3、讓有郵箱的學生自己給自己發一個郵件並收郵件,體驗了收和發郵件。然後教師對申請郵箱作了較詳細的示範,這顧及了不同層次的學生,體現了面向全體,分類教學的教育思想。在示範中,老師講了2個不同郵箱的申請,也提到了qq郵箱,擴充套件了學生知識面。

  4、在課堂任務設計中先讓學生自己給自己收發郵件,然後給老師發郵件,給了學生較多的實踐機會。

  5、在調動學生積極性方面有獨到的方法,整節課學生的學習情緒高漲,直到最後向老師報告破案的結果使這種積極性達到高潮。

  總之,本課設計精到,圓滿地完成教學目標,使各類學生均有所獲。

  初中資訊科技評課稿 篇8

  10月21日第四節課,我前往多媒體教室聽了王老師的資訊公開課----獲取網上資訊。這次的公開課非常精彩,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環節設定清晰。分為-----1.複習匯入2.進入新課3.儲存網頁4.儲存網頁上的圖片素材5.分組探究6.練習7反思

  其次,充分體現了學本課堂的觀念。在匯入環節,通過幾個問題的設定,自己翻書尋找答案。還有分組探究等多種手段,讓學生充分地參與其中。

  再次,語言清晰簡練。王為老師不愧是老教師,在課堂上完全沒有多餘的廢話,語言清晰簡練,,用詞恰當,這是我們很多新教師需要學習的地方。

  最後,環節設定新穎。在練習的環節,王老師讓同學們自己上本學校的網頁,點選教師的介紹,選擇自己並感興趣的教師資料,儲存在文件。學生看見自己熟悉的人,課堂的積極性與活躍性一下子就調動起來了,課堂顯得更加的熱鬧,也透過瀏覽教師資料,讓學生更加深刻的瞭解教師。

  透過這堂課,讓我受益匪淺。我也希望今後能夠多聽聽這些優秀的教師們的公開課。

  初中資訊科技評課稿 篇9

  小學四年級下冊《玩轉普陀》是2013年浙江省小學資訊科技優質課評比中的獲獎課,這是一節複習課。

  眾所周知,上好複習課,對學生系統學好知識,發展思維能力,是極為重要的。同時對教師彌補教學中的缺欠,提高教學質量也是不可缺少的環節。真正上好複習課並不是輕而易舉的事。如果不認真安排,不精心設計,就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尤其針對於資訊科技課,知識點的難度較低,如果按照一般教學的順次複習,重複舊課,既是對時間的浪費,又會使學生感到索然無味,無法引起學習的興趣,收不到良好的效果。

  在這節課中教師巧妙的利用了課前的時間,跟學生進行簡短的對話,增進了師生之間的親近感,讓教師對本來不熟悉的學生增加了瞭解,也使學生緩解了緊張的情緒,當正式開始上課的時候,學生已然很好的進入了學習狀態。

  與傳統的複習課不同,教師採取了遊戲和競賽的方式,四年級的學生有很強的好奇心和參與性,遊戲能夠讓學生保持較高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中,而競賽的形式能夠活躍氣氛,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教師將學生進行分組,每一個小組是一個團隊,一個小組提問之前所學過的知識,另一小組進行回答,這樣的遊戲和競賽教師制定了嚴格的遊戲規則和評分標準,讓學生慢慢變得認真起來,一個團隊之間想方設法去找問題找答案,促進了學生之間的交流,也真正將所學進行了鞏固。

  資訊科技是一門實踐課,教師在上課過程中時刻注意讓學生練習,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鼓勵學生上前邊演示邊講解,給予多餘的分數獎勵,我們可以看到,在遊戲的開始,學生是比較羞澀靦腆的,越往後在教師大聲的鼓勵和分數的獎勵下,越來越多的學生熱衷於舉手回答問題演示操作,變得越來越有自信了。

  新課標要求教師教學時不能滿堂灌,要有方法,要寓教於樂,複習課往往是讓教師最撓頭的,而浙江省這節優質課無疑給了我們新的方向,即複習課也可以很有意思,也可以讓學生保持著高度的興趣參與進來,歸根結底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一定要了解學生,瞭解學生的想法,對什麼有興趣,只有這樣才能設計出好的課堂教學,達到預設的教學目的。

  初中資訊科技評課稿 篇10

  這次很有幸聆聽了“電腦高手”王老師的教研課,這堂課的內容為《鍵盤一家》。下面我簡單說下自己對這節課的看法。

  這節課的重點在於認識鍵盤以及熟悉基本鍵位,既是一節入門課,又是一節練習性質較為濃厚的課,怎樣讓學生在學習的同時得到充分的鍛鍊,是王老師這節課需要考慮的問題。鍵盤教學非常重要,一定要幫助學生打好基礎。學生的坐姿很重要,打字的指法也很重要,將直接影響到以後的學習,所以在常規教育上顯得格外重要,教學過程中的練習環節中王老師十分關注學生的指法和坐姿等,培養學生的良好打字習慣。主鍵盤區是平時使用最多的一個分割槽,由於學校使用的鍵盤可能跟教材不一樣,所以王老師根據機房的實際情況,將主鍵盤區中一些常見的鍵介紹給學生,還要進行大小寫字母鎖定鍵的教學,shift鍵的使用等。在教學的最後環節,王老師給出了一個打字遊戲,寓教於樂,讓孩子能在遊戲中進行練習,在練習中得到進步。本節課容量偏大,還要保證學生的練習時間和效果,但是王老師不慌不忙的教授完了所有內容,足見王老師的功底很不一般。課堂效果良好,學生掌握的很紮實。

  所謂“人無完人,課無完課”,王老師的這節也有些有待改進的地方。

  一、在最後練習打字遊戲的環節時,可以讓學生進行比賽,也可以分組來進行比賽,這樣可以增加趣味性,也無形當中讓學生加快打字的速度。

  二、沒有補充一些跟鍵盤有關的課外知識,如手寫輸入,語音輸入等等這些外設的輸入裝置,讓學生開開眼界,這是憾事。

  初中資訊科技評課稿 篇11

  今天聽了一節《建立資料表》。董xx老師一如既往的充滿信心、充滿激情,很好的達到既定的目標。對這次磨課我有以下想法。

  1、董xx老師為這節課做了精心的設計,本節課以“合理作息,健康成長”為主線,以作息時間調查表引入,夠充分聯絡學生的生活,調動學生探索資料表格的興趣。並且在學習中分設三個任務“考一考”、“練一練”、“探一探”,把本課的三維教學目標融入三個任務,即突出了重點,也突破了難點。

  2、在教學過程中,董薇薇老師以一條中學生關於作息時間的感嘆,引起了全體同學的吐槽,迅速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了課堂。接著,董老師馬上展示了一週“作息時間表”的調查資料,透過對調查資料的分析舉例引出了——excel。引出excel的時候,董老師沒有以老師的身份要求一定要使用Excel,而通分析、舉例闡明瞭Excel軟體最適合資料處理,讓同學們明白為什麼要學Excel。

  3、匯入新課堂後,董老師以學生現有知識為起點,藉助課本P.55,聯絡WORD軟體,達到了對Excel的初步認識。放手操作練一練環節,董老師設定了十分有針對性的任務“研究某一位學生的一週作息時間”,放手讓每一位同學操作,完成作息表的填寫。由於任務清晰、明確,並指出了為什麼要研究一週作息時間,讓學生更容易理解要完成的任務。相比前2次磨課,因為任務出示的不夠明確,學生對任務理解不深,不少學生不明白要做什麼,最後影響任務完成的質量。教師引導“探一探”環節,是學生完全陌生的內容,也是本節課的難點。董老師簡明填充的演示,讓學生體會到了Excel軟體的優勢,也大大增加了學生學習的熱情。此個環節,能否闡明填充的規律是能否突破難點的關鍵,董老師應該透過實際操作說明選中1填充和選中1、3填充的區別,只有如此才能掌握填充的規律。

  初中資訊科技評課稿 篇12

  曹xx老師的這堂資訊科技理論課,結構合理,層次清楚,重點突出,講解透徹,教態自然,教學效果良好。

  亮點:

  1、巧設教學情境。以配置一臺學習型電腦為切入點,貼近生活,注重知識的挖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注重師生互動。《計算機系統的組成》這堂課是理論課,曹老師能科學引導,前置問題指向性明確,在一問一答中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課堂氣氛融洽。

  3、做到首尾呼應。讓學生了解了計算機系統的組成後,設定了配置電腦的實踐操作,解決情境創設中遇到的問題,做到學以致用。

  不足:

  1、由於借班上課,沒有安排計算機硬體實物展示,讓學生有個直觀印象。

  2、對個別學生的回答不能給予及時地、恰當地評價。

  3、課堂小結環節,沒有很好地利用板書進行總結。

  初中資訊科技評課稿 篇13

  5月17日,我們在溫州龍灣實驗中學聽了兩堂展示課,這是新教材七下的內容,也是我第一次聽新教材的課堂教學,感觸很大,很深。

  本課以一個多媒體案例的介面設計為主題。整個學習介面製作的過程以出示案例激發興趣――分析作品――師生講練――作品展示的流程來完成的。這個過程中教師講解學生學習後再自己操作。總體上顯得教學過程平淡無奇,但對於我們的學生來講是合適的。多數學生以前沒有接觸過PhotoShop,對其操作顯得很生疏。本課相對整個章節來講是讓學生體驗製作多媒體設計的一個流程,更注重整個作品的製作思想。所以本節在注重技術操作的基礎上不能與前幾節脫離,也不能講成純技術或純理論的操作課。在此過程中,教師對工具軟體的功能、美學及色彩構圖的基本原則等方面進行了引導,但滲透得還要再多些。這樣才能讓學生脫離純技術的操作,避免產生對資訊科技就是純操作的誤解,使學生作品中多一些創意和美的元素。

  下面有幾個觀點在本課體現明顯

  1.統一與個性 教師嚴格根據教材進行教學教學內容。這是一個統一,也會造成個性的壓制。教學中,教師能在配色、濾鏡等方面提倡讓學生髮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進行調整。所以我們看到了統一廣播教學之下全班學生作品多姿多彩,各不相同。

  2.以師為本,以生為本 本課中有一段小插曲:一學生向全班演示新增圖層做選區的方法。學生完成之後教師緊跟著講解了刪除圖層――“垃圾箱”工具。將學生剛向全班演示的作品當眾扔進“垃圾箱”。這樣可能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是無意的。但該生座位左右的同學藉機譏諷該生,造成不良的後果。希望教師心中能多設身處地替學生著想。這也是“以生為本”的思想的體現。

  3.以德育人 剛上課時課堂紀律有點亂。教師顯得有些生氣,說話口氣顯得過重。可能會影響到課堂融洽寬鬆的教學氛圍。現在的學生的確非常“個性”,很多學生只講“權利”不想“責任和義務”。對教師不尊不敬。如今的法律特別注重維護學生的權利,在照顧學校教學的秩序上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大家錯誤地認為“學生就是上帝”。在這種思想下,“上帝”的氣焰得到助長,同時教師的“服務者”的角色也日漸樹立。由此聯想到最近網上流行一個影片:一所學校的學生在課堂上公然群體侮辱教師,教師卻不能還手。試問誰來保護教師的權利?在這種情況下,又不能放縱學生,真正管用的利劍就是教師的人格魅力。以德育人是教師追求的一種高境界。我們大家都需要提高。

  4.興趣支援學生可持續發展 如今學生學業很重。高考一直壓著學生。他們對資訊科技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如果教學難度過低將來資訊科技高考會影響學生成績;如果難度過高也會讓學生望而卻步。學生完成找操作後儘量能留點展示作品的機會。讓學生找到成功感。作品也可以發到教師部落格上,讓更多的同學看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本課對圖象的處理教學對學生來講是對資訊科技窺豹一斑。將引導有興趣學生將以本課為鑰匙學生深入學生平面圖象的處理。如果本課不能積極調動學生的興趣。學生會遠離資訊科技。而真正推動一個學生深入學生資訊科技的是他們的興趣,這些興趣源於每一堂資訊科技課。資訊科技課需要要可持續發展。

  5.教學術語 “單擊回車、單擊空格” 可否調整為“敲回車、敲空格”。

  初中資訊科技評課稿 篇14

  一、背景學情分析

  《畫龍點睛寫標題》是浙江攝影出版社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十課。透過前面幾個單元的學習,學生已經初步具有使用word進行文字編排的操作能力。透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將進一步提高文字編排的能力,學習合理地運用已有知識技能進行文章的圖文混排。

  本課主要是讓學生學生熟練的操作Word為短文插入藝術字標題,掌握藝術字格式設定的基本技巧,形成對文章整體美化的意識。這部分內容操作性較強,學生的興趣濃厚,教學時抓住這一點,少講多練和創設情境,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探究、解決問題,浸潤在充滿智慧的資訊課堂中,享受學習的無限樂趣。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知識與技能:瞭解檔案和資料夾的概念;能熟練地插入藝術字、對藝術字的大小、位置、式樣進行基本的設定操作。

  過程與方法:透過對比觀察不同文章的樣式,知道美化標題的重要性;透過自學課本,能運用藝術字的插入、移動、改變大小等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透過本課的學習體驗,學生能夠感受到藝術字的魅力;透過對藝術字的合理使用,形成對文章整體美化的意識。

  二、教學設計思路

  在教學中,關鍵要考慮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感受學習過程的樂趣,體驗文章的整體佈局,合理地使用藝術,發揮出藝術字在文章中真正起畫龍點睛的作用。 根據教學背景分析和教學目標,我確定了本課教學主要採用任務驅動為主,其他方法為輔的教學方法,任務設計以學生閱讀感興趣的文章為切入點,對比有標題文章和無標題文章的異同,提煉標題,設計編排標題,激發學習興趣。學生以自主探索為主,引導學生對發現的問題採用“討論”、“合作”等方式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作品評價方式採用分組投票評價的方式進行。

  三、環節反思

  1.情境創設和鋪墊環節——激發學生學習動力

  本環節的教學,我剛開始準備了兩個範文,一篇沒有標題,另一篇加藝術字標題。

  經過反覆思考,在新的教學中,我對範例文件進行了修改,一是將兩片文件合併在一個文件內;二是給第一篇文章加上了標題,給第二篇文章加入了圖片。這樣調整的目的是為了提高開啟檔案的速度,又增強文章之間的對比,同時為下一課插入圖片的教學內容做了鋪墊。

  2. 插入、美化藝術字環節——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插入藝術字這一內容,書上描寫的步驟清楚、易懂,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說,自學這部分內容大部分人應能完成,所以對這部分知識的學習,我主要是讓學生自己看書,然後操作,再透過教師的適當引導和練習,讓學生掌握本課的知識點。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自學插入藝術字時,會遇到了藝術字不能移動的情況,當學生提出問題時,我並沒有沒立即回答,而是向學生詢問有沒有能解決此問題的人,同時為學生指出一條解決的途徑,儘可能的讓學生來找出方法、答案並進行演示,教師最後再進行適當地補充。

  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又透過老師的引導、同學的幫助下把問題給解決了,雖然這樣做會耽擱一定的時間,但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同時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

  3.作品的展示、評價

  在評價初,我讓學生對評價原則、評價方式進行學習,讓學生了解同學之互相評價所要完成的任務,明確互評的中心必須針對學習內容,而不是他人本身。使得生生之間的評價能夠有序的開展。

  透過作品初評展示,學生進行互評並發表自己的看法,同時,老師對學生的互評進行提煉總結梳理,透過這樣的活動,容易讓學生形成共識,明確藝術字如何設定才符合大眾的審美觀。

  我最初設計鞏固練習的時候,雖考慮到分層任務,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完成適合自己的任務。後來在教學中發現,學生將作品提交給老師後就結束本環節教學,沒有對鞏固練習的作品進行評價,不能及時反饋練習的效果,也不能反映出學生是否在原有的基礎上有進步,因此,我對原有的方案進行了調整,設計了第二次評價,在展示作品的過程中,促使學生對有缺陷的作品進行進一步的完善,對自己和他人的進步給予肯定,及時反饋學生有沒有形成符合大眾的審美觀。再次投票評價,也使原來沒有得到票的同學也有機會得到票,體會自己進步的樂趣。

  四、教學反思

  回顧本堂課的教學設計,改變了以往單一的教學方式,變“教師講——學生練——教師評價”為“教師引導——學生學習探究——多元評價” ,遵循了《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關於小學資訊科技教學建議30條》的精神。特別是在教學評價中,採用二次評價的方法,促進了學生個性化發展。

  採用學生直接互評,每位同學都有展示的機會,同時也發表建議的機會,改變單一的評價模式,提高了評價的效率和評價的面。

  在首次評價中,所有學生都能完成基礎性目標作業,透過小組成員的互評,肯定優秀作業,提出改進意見完善作品,教師梳理本課的教學知識。利用二次評價,學生自主挑選作業內容和練習的量進行再練習再評價,在原有的基礎上,鞏固了新知,同時又促進學生的鑑賞、評價能力,同時又能體驗進步所帶來的快樂。

  我這節課中我也發現在某些方面特別是細節方面還是存在一些問題有待改進:

  1.對學生學情的分析:我在課程設計中希望學生能將操作技能儘量透過自學來掌握。但是在課堂上,一些自學能力、閱讀能力較弱的學生還是喜歡老師採用講授型的教學方式。我想,在今後這方面的教學中可以採用兩種方式相結合,對部分自學能力弱的學生,教師有針對性的講解引導。

  2.課中以投票方式進行評價,我設計的初衷是讓學生在投票的過程中欣賞優秀的作品,給同學提一些作品修改的意見或建議,但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即使在評價開始前讓學生了解評價的要求和方式,還是有一小部分學生不會客觀地評價他人作品,是自己好朋友的就投票。

  3.學生互評的侷限性。

  如果每位同學都離開位置參與評價他人,那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建議就沒有時間來認真聽了;如果一個同學同時得到兩種不同的建議,也沒機會一起討論。如果課前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分組,讓學生的活動範圍減小,評價的效率就會提高同學之間互評更有針對性,實施同學間的討論也更加方便。

  總之,只有學生感興趣,樂意學,開心學,學生真正瞭解和掌握資訊科技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教學質量才會提高,才能真正達到提升學生資訊素養的目的。

  初中資訊科技評課稿 篇15

  本課教學以設計編寫簡單的程式為任務主線,熟悉VB程式設計的環境,學習視覺化程式設計的方法與概念。將程式設計的方法與概念及思想滲透到真實的任務情境中是一種比較高效務實的教學策略。避免單純的概念說教,也容易實現視覺化程式設計的方法與概念的具體落實。教師能夠講清視覺化程式設計的幾個重要概念。學生也按教學設計完成小程式的編寫任務。教學中師生交流和諧融洽,學生學生認真,同學間交流能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可見平時教師教學嚴謹,學生訓練有素。以下就幾個方面做簡單點評,希望批評指正。

  1.過程與思想

  本模組教材《演算法與程式設計》以VB語言程式設計為載體,透過讓學生親歷具體的程式設計案例,學習視覺化程式設計的思想與方法。程式設計是過程,而在完成程式設計中學習透過計算機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學習程式設計的基本演算法,進而引導學生體會程式設計思想是本模組的重要教學內容。而本節課正是基於前兩章學生學生程式設計結構之後,對視覺化程式設計的方法與概念的一次整理與總結。教師在出示教學目標時應明確指出本節課不是做一個VB程式,而要淡化“VB”的概念,要將學習內容擴充套件到所有計算機程式語言的共通的程式設計理念。透過程式設計學習思想與方法才是真正的目標。

  2.透過交流理解概念

  本節中概念集中抽象,如:物件、屬性、方法、過程、事件等。教師將幾個概念集中講解,之後切入到小程式的製作中講解設定物件的屬性。前後銜接有脫節之感。在上課的前23分鐘進行全體控制時間有些長,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一些概念可以讓學生來舉例,看看學生是如何理解的。教師補充。對於控制元件箱裡的控制元件,也可讓學生先試試。

  3.整合促進高效

  本節教材有程式設計的概念,也包含認識控制元件的教學內容。內容與概念學習分開安排。教師在講解時將兩部分內容整合在一起,把控制元件的學習融入到“物件”這一概念上學習上。在容量上實現了1=1+1,在教學時間上實現1+1<2,提高了教學效率。

  本節課整體上來講是一節成功的課。學生學習狀態積極,程式設計習慣好,作業完成情況較好。經過一年高中資訊科技教學實踐,納老師已經總結出一些值得同行借鑑的教學經驗。 希望今後大家多進行交流。

  初中資訊科技評課稿 篇16

  這是一節綜合與實踐活動課,教材主要結合電話號碼,門牌號碼,身份證號碼等具體的例項,引導學生透過觀察與思考,調查與交流,初步瞭解數字編碼的有關知識,體會用數字編碼描述資訊的思想方法,感受數字編碼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教材分提出問題、比較分析、設計方案,拓展延伸四個環節安排活動。張蘭蘭老師靈活運用教材,根據教學實際對教材進行了重組和設計。

  一、簡潔明快的匯入,緊緊抓住學生的思維。

  “看到1你想到什麼?”在學生爭先恐後的回答中,揭示出1可以表示數量。在教師看似不經意的敘述中,揭示1還可以表示順序。那10呢?可以表示數量嗎?表示數量怎麼說?那表示順序又怎麼說呢?這是學生已有的數學學習經驗,在他們已有的學習經驗中,一個數字或者一個數是可以用來表示數量和順序的。緊接著,張老師出了110這一特殊電話號碼。這位學生現在你又想到了什麼?根據生活經驗學生,學生不難理解,它不表示數量也不表示順序,它表示一個電話特定的號碼。在這一連串的數字呈現中,考驗著學生的樹杆豐富著學生的想象,加上張老師恰到好處的提問,進而概括出一個或一組數字可以表示數量、順序、還有編碼。揭示課題如行雲流水般水到渠成。

  二、體現實踐活動課的特點,注重課內向課外延伸。

  這是一節實踐活動課,重在學生的實踐,重在學生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感悟,在活動中收穫,在活動中提升。課堂的時間是有限的,張老師注重了課堂向課外延伸。課前,張老師安排學生收集爸爸媽媽和自己的身份證號以及出生日期,並將每個人的出生日期與身份證號進行研究,看看有什麼發現。為課內對身份證號碼的研究提供了初步經驗。課堂結束了,可是對知識的探究和應用並沒有結束,張老師要求學生,選擇一種編碼,透過上網查詢或瞭解相關部門的途徑,對其進行研究,並寫出一篇數學小論文。這不僅是對學生運用知識的鞏固和檢測,同時培養了學生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興趣。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三、探究與活動,融為一體,渾然天成。

  數學課程標準對數學教學活動提出的基本理念是:數學教學活動,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精彩有效的課堂應當是鮮活的、有生命的。應當以探究的方式,在活動的過程中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的過程。本課中,張老師為學生提供了許多活動的機會,探究的空間。比如:運動員的號碼為什麼用0開頭?從011這個號碼中你能獲得什麼資訊?透過對這兩個問題的探討和研究。,讓學生初步體會編碼的特點和科學性。再如:對身份證號碼的研究,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更為廣闊的探究空間和合作交流的多姿舞臺。張老師引導學生透過觀察比較猜測等方式,探索身份證號碼中蘊含的資訊以及編碼的含義。以小組的形式對身份證號碼的組成數字的排列每個數字表示的含義等進行研究,使學生體會到身份證號碼的編寫方法和特點,表達資訊的惟一性和簡潔性。最後透過入住某賓館的客人對自己所住房間的描述,讓學生體會語言描述的繁瑣,進而產生為賓館編寫房間號的慾望。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透過對編制號碼的交流與評價,讓學生進一步體會編碼的優越性,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使得學生對編碼認識如理解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四、體現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

  數學課程標準十分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要求教師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生活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並指出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情中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他們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

  編碼在我們的生活中可以說無處不在,但是他對於十歲左右的孩子來說既是熟悉的又是陌生的。熟悉是因為生活中到處充滿了編碼,孩子們經常看到,聽到。陌生是因為十歲左右的孩子對編碼所表達的資訊,是模糊的,不完整的,甚至是根本不懂的。課堂上,張老師為學生提供了運動員的號碼,身份證號碼,賓館房間的號碼,作為研究的素材。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探究興趣。張老師還為學生呈現了,學生身邊的,熟悉的,車牌號碼,郵政編碼,電話號碼,銀行卡號碼,商品條形碼等等。透過對編碼的介紹,在豐富學生知識的同時,讓學生更為深切的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培養了學生數學的應用意識。從而增強了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我想,張老師的這節課,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這些,還有許許多多值得我們學習和研究的地方。由於本人認識水平和領悟能力有限,張老師課堂教學中的許多閃耀之處不能一一與大家進行分享。希望張老師和同事們多多包涵。我的發言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初中資訊科技評課稿 篇17

  王老師能根據學生的特點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教學思路清晰,內容層層遞進,表現出了邏輯上的嚴密性。使課堂呈現出可以控制得當的良好局面。同時能利用各種方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另外能“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是體育教學的基本理念。在整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非常注重引導學生自學能力的提高。整節課上,教師在教學方法上很好的運用了嘗試教學法,在精講多練上面下功夫,一方面提高了課堂練習密度,另一方面激發了學生的運動興趣和參與熱情,培養了自主學習能力、提高了學生的競爭意識。

  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個人認為,投擲是兩腳前後和左右站立都是正確,但一節課主要強調一個方法,另一個只要略作介紹即可。從學生技能掌握的情況來看,王老師的這節課是相當成功的,90%以上的學生都能比較正確的掌握實心球的前擲技術。並根據老師的要求安全有序的進行練習。

  總之,王老師的這節課是一節成功的課,是一節有效的課,值得我好好學習。

  初中資訊科技評課稿 篇18

  陳老師上的一堂課,題目是《資訊的編碼》。由於裝置原因,課是在教室上的,有別於機房上課。整堂課採用案例教學法居多,學生參與度很高,教學成效甚好。整堂課很好的體現了新課標的思想: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起引導作用。

  就新課標思想而言,教師的引導是非常重要的。在這裡我想指出陳老師一個引導上的不足以作相互探討。

  課堂一開始,陳老師就講到小布什與薩達姆、小戈爾與資訊高速公路、數字地球。吊足了學生的胃口,接著又讓學生看一下我校高二學生的網頁作品,並讓學生從中仔細觀察,找出網頁中媒體(資訊的載體)有哪些?(字元、漢字、聲音、影象等等。)接著陳老師讓學生回答什麼是數字化(所謂數字化,是指所有的資訊都可以用兩個數字——“0”和“1”來表示。)。整個引導到這裡就結束了,從陳老師的設計思想上來看,是想告訴學生,這些資訊的載體就已經數字化了。但是我認為這裡面缺少兩個問題一個展示(這個展示他放在後面講了)。1.他沒問這些載體是數字化資訊嗎?2.怎麼看出這些資訊是數字化資訊?我們只看到實實在在的文字和影象,而沒有看到以0和1為標誌的數字化表示,難以服眾。如果加上這兩個問題,那麼我們就可以使用ULTRAEDIT這個軟體給學生展示文字的二進位制程式碼,從而明明白白的告訴學生我們所看到的這些載體在計算機裡面就是以這樣的二進位制程式碼存在的。這樣就很自然的過渡到計算機的數字化上來了。

  這是我的一個觀點,請老師們指教。

  初中資訊科技評課稿 篇19

  李老師精心設計準備了七年級的資訊課《資訊及其特徵》。

  她製作了圖文並茂的PPT,結合初中學生的生活實際巧設問題,用糖葫蘆、哥手彈吉它和盲人摸象等生活圖片使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理解了“什麼是資訊”,攻破了教學難點“資訊的基本特徵”,透過新聞聯播、天氣預報等讓學生認識到,我們生活在資訊社會中,資訊無處不在,資訊和資訊科技的應用每時每刻都在影響和改變我們的生活。

  我們每時每刻都離不開它,瞭解資訊,認識資訊,掌握資訊科技,已成為一個現代人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特別是在例題和練習題環節知識拓寬到位,突破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理解什麼是資訊和資訊的特徵)和教學難點(使學生理解什麼是資訊),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評課:李老師能從資訊科技本身學科特點出發,結合與生活實踐的整合理念,設計目的讓學生知道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人類已經步入了資訊社會,資訊對我們的學習、生活和今後的工作有著深厚的影響,從而喚起學生對生活中資訊的體驗,培養學生良好的資訊素養。使學生在本課學習後初步建立資訊科技中“資訊”的感性認識後,加深理解,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中資訊科技評課稿 篇20

  今天聽了王xx老師執教的《數字與資訊一課》,下面就本課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本課是新課程第十冊數學廣角中的一節實踐活動課,主要是向學生滲透一些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是透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學生初步體會數字編碼方法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並透過觀察、比較、猜測來探索數字編碼的簡單方法,讓學生學會運用數字進行編碼,初步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標準》中指出,第二學段要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會運用數表示事物,並能進行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數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在第一學段學生已經有了初步體會,特別是在一年級上冊認數的時候,教材在“生活中的數”版塊中就已經出現了像郵政編碼、門牌號、車牌號這樣的數在生活中的應用例項。數可以用來表示數量和順序,這一知識點學生是已經知道的,而數還可以用來編碼,這對學生來說是不大熟悉的,本節課就是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體會數字編碼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並透過實踐活動進行簡單的數字編碼,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1、匯入有新意

  王老師本課的匯入頗有新意,以螢幕中描述老師的語句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老師詼諧幽默的表達讓孩子不知道老師葫蘆裡賣的什麼藥,學習興趣和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到課堂上來,牢牢抓住孩子新奇的心理特點。

  2、發揮孩子的主導性

  王老師讓孩子課前來蒐集一些身份證號碼,和老師的號碼來比一比,小組內說一說,自己看懂了什麼,聯絡孩子已經知道的知識,在班上自由發揮自己的意見,尊重孩子的主體性。教學內容以學生的知識經驗為基礎,教師再進行適當的補充,知道其它一些數字表示什麼意思。然後透過對身份證號碼去掉或者增加後的數字和原來的數字進行比較,體現了數字的額簡潔化和有意化。

  3、和生活緊密聯絡。

  教學完身份證號碼後,老師設計了一個偵探活動,讓學生體會到學有所用。後面設計的生活中一些數字如114、119、110等等,讓孩子瞭解了生活中數字的作用,並且延伸到郵政編碼,門牌號等等,體會到生活中數字的重要性,體會到數學和生活的緊密聯絡。 值得探討的問題是:教師的語言再精煉些,教學效果會更好。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