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樹和大松樹評課稿
小松樹和大松樹評課稿
本課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樹覺得自己長的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樹,風伯伯批評了小松樹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驕傲自大的行為。本課的難點是理解風伯伯對小松樹說的話。教學中,趙老師採用了多種手段幫助學生理解內容,緊扣重難點,展示了一節紮實有效的低年級閱讀識字教學。
一、根據就低年級學生特點,注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低年級學生的學習往往是從興趣入手。《語文課程標準》中把“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作為低年級閱讀教學目標的第一條,所以在匯入課時,就努力去創設一種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她用簡筆畫和貼圖來吸引學生,加之匯入語又帶著點兒神秘的語氣,運用故事化、兒童化的語言進行教學,使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生樂於讀書、樂於交流。
二、引導學生進入情境,在對話中感悟、體驗。
語感是語文素養的集中體現。表演是對課文進行再創造。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透過朗讀課文,與文中的人物對話,分角色表演來感悟、理解課文,獲得情感體驗。在指導學生朗讀表演時,讓學生想象人物說話時的動作﹑表情﹑語氣,儘可能讀出當時的情境。讀小松樹的話時體會出它居高臨下﹑驕傲自大。讀風伯伯的話時,抓住“摸” 、“高多了” 、“托起來”等關鍵詞語,感受風伯伯的寬厚慈愛,語重心長。使學生在表演中體驗、感受不同角色的不同個性。在指導學生充分朗讀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與小松樹、大松樹、風伯伯對話,拉近了學生與文字的距離。在這個對話過程中,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對人物的感受和體驗更加深刻,潛移默化地提高了認識,陶冶了情操。
對於趙老師的課,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她的板書!她在課前剪了大松樹和小松樹這兩種剪紙,又在黑板上畫了幾座群山,然後讓小朋友們自己把大、小松樹的位置粘在黑板上。這種方法很好,既能夠讓小朋友們加深對教材的理解,又能夠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這種板書模式非常值得我學習,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值得引用!
整節課,趙老師準備充分,教態自然,她用富有童趣的語言向同學們傳授了《小松樹和大松樹》這篇很有趣味而又蘊含道理的課文。整節課,趙老師上得認真,孩子們學得認真,老師們聽得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