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週期律評課稿

元素週期律評課稿

  元素週期律是中學化學教材中重要的基礎理論。透過學習,可以使學生對知識進行概括、綜合,實現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同時也能使學生以原子結構、元素週期律為理論指導,來探索研究以後將要學習的化學知識。本節課內容較抽象,理論性強,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希望透過課堂討論的形式,啟發學生動腦、動口、動手,主動積極地進行學習,以提高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本節課是使學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原子半徑、主要化合價的週期性變化。認識元素性質的週期性變化是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週期性變化的結果,從而理解元素週期律的實質。而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原子的半徑隨原子結構的變化而呈週期性變化。

  為達到這個教學目的,教師在教材的基礎上補充了原子半徑的資料圖和模型圖,使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原子半徑的變化規律。為了使學生更容易找到影響原子半徑的結構因素,我在曲線圖的.基礎上,添加了兩條不同顏色的變化曲線,透過對不同顏色間和同種顏色內的原子結構異同的分析,使學生更加容易掌握變化規律,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同時,學生透過對圖表資料的分析,培養其歸納資料和邏輯推理能力,最終明確結構決定性質的一般規律。

  為了強化學生的體驗,本節內容的第一課時採用了邊講邊實驗的教學設計,把教材中的演示實驗讓學生親自動手,以縮短觀察的距離,增強實驗的效果。但在實際操作中出現了一些問題。

  1、由於缺少提前預習和充分的思考,一些學生對實驗目的不明確,實驗過程不熟悉,面對實驗用品只能照方抓藥,速度慢,效果差。

  啟示:要想讓學生充分活動,就要給他們足夠的時間進行準備和思考。只用半個課時來完成Na、Mg、Al的活動性比較實驗,時間過短,如果延長至1課時,效果就會大有改觀。

  2、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操作不熟練,觀察不全面。例如對Mg、Al與鹽酸的反應,僅用快慢來概括實驗現象,而對於反應過程中的速率變化情況、反應的放熱現象沒有做更加細緻的觀察、記錄。甚至對於MgCl2、AlCl3溶液與NaOH溶液反應,比較不出現象上的差別。

  啟示: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是一項艱鉅的任務。學生的薄弱環節只有在實踐活動中才能暴露出來,也只有透過實踐逐步得到克服。我們應當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實踐機會。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