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餘數除法的應用評課稿

有餘數除法的應用評課稿

  大家好,下面我們進行評課。首先我說一說自己上完這節課的感受。

  《有餘數除法的應用》是青島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的內容。對於學生來說,雖然前一節已經接觸有餘數除法的意義,但學會用豎式計算有餘數的除法,能用有餘數除法解決實際問題是本節課的難點。因此,我在教學中力求體現以下幾方面理念。

  一、在計算教學中,重視問題的探究性。

  課堂教學讓學生有實實在在的智慧感悟,就應創設活動化、開放化的情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去嘗試,去摸索,實現所學知識的再發現、再創造。

  在這一課時的教學中,我透過創設野營的情境圖,讓學生說一說從情境圖中得到的數學資訊,然後提出相應的數學問題。讓學生在個人思考的基礎上,進行集體交流。在學生列好算式後,我問學生“你為什麼這樣列式?”“算式中各部分表示什麼意義?”只有多問幾次,才能讓學生加深影響,讓學生對有餘數除法的豎式的計算方法掌握更加牢固。學生雖然在實際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認識和經驗,但是缺乏清晰的認識和數學思考的過程。透過學生自己在活動中獲得的模糊的感性認識,以及自己觀察黑板上的算式和同學之間的討論,展開思考,掌握有餘數除法的豎式。

  二、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新的《數學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中指出:要使學生“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增強應用意識,提高實踐能力”。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出發,從具體問題到抽象概念的形成之間,要讓學生經歷“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過程,要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現實問題,感受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帳篷的資訊窗時,我引導學生認真讀題,讓學生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思考“需要搭幾頂帳篷”的含義。對於這類透過計算,再聯絡生活實際,需要進一的型別題,學生很容易出錯。於是我沒有急於提出來,而是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來發現問題。因為這樣的設計會加深學生對這個問題的思考,我覺得這樣會達到一個更好的教學效果,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和數學思考的能力。

  在有餘數除法的應用教學中,我還設計了這樣的2道題目,“做一件小風衣用2米布,11米布最多可以做多少件?”“媽媽包了20個餃子,每碗大約盛8個,需要準備幾個碗?”加強了計算與實際生活的聯絡,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合作交流,相互促進。

  在本節課中,我採用了“同桌相互說說”、 “小組合作交流”等多種的互動學習方式,給學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探究。

  在本節課中,透過同桌相互說說“48個蘑菇,平均分給9個人。每人分幾個?還剩幾個?”豎式的意思,同桌檢查豎式的計算過程中,讓學生體驗與他人合作交流問題的過程。讓學生小組交流,學生自己根據生活情境編有餘數除法的'數學故事,並讓班級同學回答,互動性強,反映效果好。

  雖然課前我做了充分的準備,但是在這節課中,我還是留有遺憾。我在學生列好除法豎式後,問學生“你為什麼這樣列式,算式中各部分表示什麼意義?”為了多問幾次,讓學生加深影響,但部分學生對豎式的試商掌握的不是很理想。有了這一次的經驗,我相信我今後在進行相同型別內容的教學時,一定會吸取這次的經驗和教訓,盡我最大的能力,把課上到更好。

  接下來請於老師和彭老師結合觀課量表談一談。

  於:透過觀察,我發現班上學生在本節課中學習興趣率達到90%以上,聽講注意力達到95%以上。由此可見,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興趣較高,他們樂學善學。

  透過對三個孩子思維方法、知識應用兩方面進行觀察發現:第一個孩子一如既往的積極主動,需要集體參與操作的活動他總能全心投入,有思考性的問題他也總是能高高的舉起手,爭取表達自己的觀點。第二個孩子表現的也比較活躍,尤其在編有餘數除法故事的環節中,透過他對問題的解答可以看出他已經掌握了有餘數除法的應用。變化最大的是第三個孩子,在上課伊始他就對有餘數的除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為自己爭取的第一個機會就是,到展臺前講解自己列的有餘數除法的豎式,雖然說不是很流利,但看得出,他眼神中閃爍著興奮,隨著解老師的引導,在愉悅、激動的情緒中感悟除法在生活中的應用。

  透過本節課對三名典型學生課堂行為觀察記錄我們也可以看出,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都能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在學習中能充分運用學習資源,透過思考形成自己的見解並能闡述自己的想法。在師生之間積極的思維互動中,發現了方程的本質,收到了較好的學習效果。

  彭:

  一、觀察資料彙總如下:

  全班共有40名同學,其中多數同學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自主、單獨起來回答問題的同學有28名,回答過問題的同學佔全班同學的70%以上。當然,學生的參與情況也不是完全一樣的,有1名同學答了4次,有2名同學參與比較積極,回答了3個問題,4名同學回答了3個問題,有8名同學回答了2個問題,有多數同學回答了1個問題。從學生應答問題的狀態來看,學生主動舉手率在91%以上,從舉手率看,學生參與度相對比較高,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奠定了好的基礎。從回答質量觀察,優秀率佔75%,以此看出,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投入了相對大的思考力,學生課堂參與的深度和質量相對比較高。從注意力集中情況看,其中出現精力不集中人數平均每個問題時段內2到3個人,注意度達到90%。這說明絕大多數學生保持了非常好的注意度。從這個方面看出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比較高。

  二、根據以上數字產生的具體分析

  根據以上資料的分析以及課堂上的觀察我們發現在本節課的學習當中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很高,在整節課的教學中,學生的掌握度很好,都有信心回答,學生的行為參與度高,積極舉手回答問題。

  從孩子們聽課的神態和表情來看不舉手發言的存在如下三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不會,另一方面是膽小怕出錯,此外我們還發現有的時候是由於老師剛剛提出問題當學生還處於思考的狀態時老師就開始提問,這個時候學生不能理清自己的思路不知如何回答,這也是其中的一個主要原因。

  三、根據分析得出的結論

  結合著上述的分析,我們得出了下面的結論:

  1、簡單的問題舉手的人很多,這時候,老師把這樣的機會給那些普通的孩子或者是不舉手沒有自信的孩子,稍微有些難度的讓那些智慧型的來回答,這樣全班都可以參與進來。

  2、為了讓每個孩子參與到課堂學習中,沒回答過問題的孩子可以舉左手,回答過問題的孩子舉右手。

  3、要善於抓住時機,達到教學的有效性。在整節課的觀察中,我發現在課堂的開始,學生的參與度非常高,與學生的思維發展規律是有關係的,即剛開始孩子的注意力會非常集中。在教學中,老師能緊緊抓住最佳時段展開教學,並在孩子的有意注意快要達到一定的臨界點時,馬上透過一定的措施和方法重新激發起孩子的學習興趣,教學設計上非常緊湊、不拖泥帶水。

  在這個課例打磨中,有收穫,有不足,但對於我們來說都是成長。評課活動到此結束,好謝謝大家。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