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儉節約遠離浪費國旗下講話稿(通用6篇)
勤儉節約遠離浪費國旗下講話稿(通用6篇)
在生活中,需要使用講話稿的情況越來越多,講話稿是個人或個人以集體的名義,在重大的會議中,或在較隆重的場合,或各種群眾性的集會上發表全部講話內容的文稿。如何寫一份恰當的講話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勤儉節約遠離浪費國旗下講話稿(通用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勤儉節約遠離浪費國旗下講話稿1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勤儉節約,從我做起》。
記得我剛剛踏入小學的a大門,老師就教我們背誦一首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從小,老師就教我們要勤儉節約!千百年來,勤儉節約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李商隱有句名言“歷a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是的,一個沒有勤儉節約精神的國家是難以繁榮昌盛的,一個沒有勤儉節約精神的社會是難以長治久安的,一個沒有勤儉節約精神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
有同學會問:“勤儉節約,我能做什麼?”答案很簡單: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回想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是否注意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每一張紙……而事實上,往往是我們在不經意中造成了諸多浪費。許多紙張只寫了幾個字就扔進廢紙簍;陽光明媚的日子,教室裡還亮著電燈;吃完飯,地上到處灑落著米粒;洗完手,衛生間水龍頭依然滴滴答答地響著,有時甚至還聽到嘩嘩的流水聲……其實稍加註意,我們可以做得更好,但往往卻忽視了這些細節。為什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關鍵是我們的腦中沒有節約的意識,更沒有將節約養成一種習慣,並形成一種觀念。
同學們,勤儉節約不是一時的、而是永恆的話題。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從身邊不經意的小事做起,節約一滴水、一度電、一張紙……“讓節約成為習慣”、“讓節約成為我們的生活方式”!一人一小步,將會帶動社會發展一大步!只有我們時時處處、點點滴滴都節約,我們才能節約資源,也只有時時處處從我做起,我們的地球家園才會永遠美麗富饒!同學們,讓我們用實際行動來為建設節約型社會、節約型校園、節約型家庭而努力吧!
勤儉節約遠離浪費國旗下講話稿2
敬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節約糧食,遠離浪費。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份烈日下的耕耘都凝聚著勞動者的心血和汗水,每一粒糧食都來之不易,每一個人都應該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周恩來總理一貫反對鋪張浪費,他吃米飯時,一粒米也不肯浪費,偶爾灑到桌上一粒米,一定要撿起來放到嘴裡,即便是盤子裡剩的菜湯也要用開水衝一衝喝掉。但是如今,看看我們學校食堂的餐廳裡,各種浪費糧食的現象比比皆是。大致估計,每天回收的泔水中至少五分之一都是浪費掉的食物。
同學們,當我們面對著滿桌好菜漫不經心地挑挑揀揀時,想一想,全世界仍有10億多人食不果腹,每年有超過500萬人因為飢餓而死亡;當我們埋怨飯菜不可口、隨意傾倒吃剩的飯菜時,想一想,還有很多貧困地區、偏遠山區的孩子因為貧窮而吃不飽飯,上不起學!
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人均耕地卻是世界上最少的國家之一,人均糧食也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因此,珍惜糧食,節約糧食對我們國家有特別重大意義。從小開始,我們就聽慣了不少要求我們節約糧食的長篇大論,我們都深知節約糧食的重要性,希望大家不要僅僅停留在口頭上,也要落行到實際生活中。為了切切實實地把節約糧食落到實處,在這裡,我想向大家提出幾點建議:
1.樹立“節約糧食光榮,浪費糧食可恥”的觀念
2.珍惜糧食,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積極響應“光碟行動”,避免剩餐,堅持杜絕浪費。
3.不偏食,不挑食,均衡營養,健康成長。
4.積極監督身邊的親人和朋友,及時制止浪費糧食的現象。
同學們,八禮四儀中的餐飲之禮就是要求我們做到:講究衛生、愛惜糧食、節儉用餐、食相文雅。同學們,你想做個文明的小學生嗎?那就從“文明就餐,節約糧食”做起吧!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勤儉節約遠離浪費國旗下講話稿3
同學:
你聽說過“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絲,不斷思考物質困難”?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過去,人們的生活水平很差,只能吃自己的食物和蔬菜,甚至可能捱餓,所以當時的人不會浪費任何東西,甚至會吃一粒米。但是現在我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種各樣的菜擺在人們的桌子上,粗糧很少吃,這就是為什麼人們開始浪費它們。
我曾經看到過這樣一件事:
週六,我們一家三口去參加了我媽同學的家宴。大人們在狂飲的時候,我自己偷偷溜了出去。我一出來就看到一個人,穿著得體,有攻擊性,很胖,幾乎沒有脖子。他走出一個包間,把每個客人都打發走了。乍一看,他是個百萬富翁,有些都是好菜。我的好奇心一下子就被點燃了,看著看著就傻眼了:一張桌子有兩張普通桌子那麼大,桌子上的菜數不勝數,幾乎每一道菜都沒吃幾口,看起來好像還沒吃。我心想:這些菜收拾得夠有錢人吃一個月了。誰知道有錢人付完抬腿費就走了,服務員會拿出塑膠袋幫他裝,他卻留著面子,直接走開了。
其實生活中的浪費隨處可見:有的人喝了一半礦泉水就流失了;孩子吃飯的碗裡總會剩下很多米粒;大家都不想再用沒用過的練習本了,等等。
古人云:“前看國,後看家,勤則衰,奢則衰”。在電視上,他們還向全國人民提出了“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的倡議。作為小學生,我們要樹立勤儉光榮、懶惰鋪張可恥的觀念,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不浪費一粒糧食、一滴水、一張紙,為建設節約型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勤儉節約遠離浪費國旗下講話稿4
親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學生們:
大家好!
我是六班的同學,我的名字叫-。今天我要給同學的演講是《讓我們做一個勤儉節約的`好學生》。希望聽完我的演講,以後所有的同學都是勤儉節約的同學。
學生,勤儉節約,自古以來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為新世紀的小學生,我們應該學習它,肩負起傳播它的重任。
同學們,你們能想象有多少祖先為我們這一代人的幸福生活付出了代價嗎?抗日戰爭中,他們拋頭顱灑熱血。雨雪天氣,他們手腳凍裂,沒衣服穿。他們還堅持要為我們打贏抗日戰爭。紅軍長征時,戰士們沒有飯吃,但靠吃山根為生。為了生存和繼續前進,他們不得不殺死騎馬的馬,生吃它們。我認為這需要很大的毅力和勇氣。在他們那個時代,沒有像我們這樣好的條件。他們不得不穿一件衣服好幾年,直到它破了,他們不得不抓住一條縫,縫紉和修補它。每天吃的食物都是用紅薯一鍋煮,也就是說每天都吃大魚大肉。
我們現在過著張嘴伸出手的日子。父母給的零花錢太少。當他們看到路邊的玩具很好吃的時候,他們需要在有點舊的時候買新衣服,如果他們不喜歡,他們就不吃食物。就這樣,我們想想,怎麼才能正確的認為那些祖先用鮮血和生命為我創造了這麼美好的生活學習環境?怎樣才能記住父母?他們辛辛苦苦在外面掙錢供我們上學。不過為了在學校能跟上同學,今天看到一個同學穿名牌鞋,明天就買一雙鞋。今天看到一個同學用的是最新款的平板電腦,明天也會買一臺。我認為這是一種非常惡劣的行為。名牌能帶給我們的只是滿足我們一時的虛榮心。只有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我們才能受益終身。
所以,從現在開始,我鼓勵學生儘量多吃,碗裡沒有剩菜,鍋裡沒有剩菜,不挑食,不疑東疑西;父母給零花錢,不是馬上花,而是撿;當我們看到其他同學穿名牌衣服時,我們不能互相比較,但我們應該穿舊衣服再買,等等。我希望在生活的小事上,學生能勤儉節約,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所以還是做一個勤儉節約的好學生吧。
勤儉節約遠離浪費國旗下講話稿5
同學:
“勤奮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名聲,節約至今還是一個好名字。”這個流傳至今的古盟,講的是勤儉節約,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美德,鋪張浪費自古以來就被人們所鄙視。但是勤儉節約的美德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意識中逐漸淡化,生活中攀比、鋪張浪費的不良風氣正在學生中悄然形成。“誰知道中國菜難吃。”這句老話大家都可以脫口而出,但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幾個呢?有多少人在消費的時候能想到“中午鋤地,汗流浹背,糧食落地”的場景?有些學生花錢大手大腳的時候,有沒有想過自己花的是父母辛苦賺來的錢?當人們以高價購買各種各樣的衣服時,他們有沒有想過儲蓄?雖然我們的國家現在很繁榮,我們的家庭很富裕,但我們不能忘記勤儉節約的美德。“望前聖賢及家,則因勤而敗。”因為浪費奢侈品而失去祖國的教訓就在眼前。我們要重複同樣的錯誤嗎?勤奮不僅是持家之道,也是立國之本。
中國是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如果我們每個人每天浪費一元錢,那麼中國每天就要浪費13億元!多麼令人震驚的數字!所以,哪怕是很小的一塊錢也不應該浪費。“千里築堤塌巢”,這似乎是一種微不足道的浪費,就像鳥巢一樣,侵蝕著國家的根基。“誰知道中國菜難吃。”這首詩沒有被忘記。“每次吃飯,都會讀到莊稼的艱辛;每一件衣服,想想紡織的辛苦。”那句古老的格言仍在我心中迴響。要以勤儉為榮,以鋪張浪費為恥;從一元錢、一粒米、一滴水、一千瓦時電、一支筆、一張紙、一本書、一張皮做起,培養勤儉節約的好習慣,讓勤儉節約的精神滲透到我們的言行舉止和一舉一動,陪伴我們的一生!記住:拯救校園,從我做起!
勤儉節約遠離浪費國旗下講話稿6
親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學生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們演講的題目是《勤儉節約是美德》。
“先看國家和家庭,勤儉導致失敗,奢侈導致成功”,“勤儉持家久,詩書濟世久”,這些都是廣為人知的短語,證明勤儉節約對國家和家庭的繁榮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勤儉節約是一種美德。一個懂得勤儉節約的人,一定會為未來做打算。當他物質生活富足的時候,他一定會為將來可能發生的不幸做好準備;一個沒腦子的人根本無法思考未來。他會揮霍掉所有的收入。一旦遇到緊急情況,你會不知所措。
勤儉節約是一種精神。勤儉節約不僅與對金錢和物品的科學控制有關,還與精神層面的節約意識的建立有關。勤儉節約與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息息相關。一個人要合理利用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我們應該養成嚴格細心的生活習慣。勤儉節約就是科學地管理自己,管理自己的時間和金錢,明智合理地使用自己一生中擁有的資源。
勤儉節約是一種責任。我們崇尚勤儉節約,這已經不是單純的觀念,而應該是我們的自覺行為。想象一下,我們每個人可以節約一滴水,一次電,一粒米,一便士,一張紙。我們學校兩千多人能節約多少資源?如果理解了這個道理,我們幼小的心靈就不會煩躁,就能理解“父母辛苦養育,唯有讀書報恩”的全部內涵。
在這裡,我主張:培養良好的道德,建設節約型校園,從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