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作業調查報告11篇
家庭作業調查報告11篇
在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報告的使用成為日常生活的常態,報告具有成文事後性的特點。一聽到寫報告就拖延症懶癌齊復發?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庭作業調查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家庭作業調查報告1
一、調查背景
在當前加強規範辦學行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我們必須從推進實施素質教育的高度認識“作業”的內涵,改變傳統的作業觀,樹立“大作業”概念,將實踐性、探究性作業納入作業改革的範疇和視野。《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對課程改革的目標作出了明確的規定:“要改變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的學風,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當前,我縣各小學校的作業佈置也存在一些普遍的弊端,主要表現是缺乏針對性。教師從不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心理年齡佈置作業,對學生學習的基礎、能力與需求缺乏基本的分析與把握,隨意佈置大量整齊劃一的鞏固性作業。作業成了學生一項艱苦的勞作,成了學生沉重的負擔,使得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
二、調查目的
瞭解小學生課業負擔的現狀,分析造成學生課業負擔重的原因,真正達到“低負高質”的作業設計,為學校科學地制定和落實“減負增效”措施提供依據。家庭作業是鞏固課堂教學效果的輔助手段,佈置適量的家庭作業是必要的,但作業多帶來的是什麼呢?是負擔!過多的作業使學生預習不充分,上課沒精力,研究缺乏興趣,久而久之,作業也沒有辦法完成,學習成了惡性迴圈:白天有聽不明白的課,課餘有做不完的作業!於是,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在這樣日復一日的煎熬中流失。長此下去,對學生身心健康不利,也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而減輕作業負擔,也不能簡單地認為就是取消作業,事實上合理、適量的作業不僅應該而且是非常必要的。
現在大多數學生對家庭作業怨聲載道,要求減負,減少家庭作業,而老師似乎不大讚成;同樣的作業量卻育出了成績不同的學生。究竟家庭作業宜多宜少,應佈置什麼水平的家庭作業,值得探討。因此,教研室對此問題展開了調查研究。
三、調查物件
平定縣實驗小學和第二實驗小學3-6年級的480名學生,84名教師和分管教學的中層領導。
四、調查方式
本次調查採用了問卷調查和座談相結合的方法,為了增加調查的可信度,我們採用無記名答卷方法。
五、調查內容
學生作業情況、教師的作業設計情況和學校減負的措施。
六、調查結果分析
(一)各類資料彙總:
1.學生的課業負擔情況:
調查中發現,學生喜歡做作業的人數415人,百分比是86.5%;不喜歡作業的18人,百分比是3.8%;無所謂的47人,百分比是9.8%。從佈置作業量來看:很多的有35人,百分比是7.3%;適量的是353人,百分比是73.5%;很少的是92人,百分比是19.2%。
資料顯示86.5%的學生還是比較認同寫作業的,並且有73.5%的學生認為作業還比較適中,這平定教研20xx年第1期37部分學生多半是成績良好的學生,作業對他來說不是負擔;不喜歡寫作業的比例很小,作業很多的也屬於少數,這類學生一般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2.學生的課業完成情況:
完成作業用30分鐘以內的263人,百分比是54.8%;30-60分鐘的有143人,百分比是29.8%;60分鐘以上的是74人,百分比是15.4%。按時上交作業的有416人,百分比是86.7%;基本可以按時上交的有61人,百分比是12.7%;經常不交的有3人,百分比是0.63%。不能按時上交的原因:太多沒有時間做的有54人,百分比是11.3%;不會做的有257人,百分比是53.5%;不想做的有13人,百分比是2.71%;動作慢,注意力不集中的有156人,百分比是32.5%。
從調查資料分析:54.8%的學生可以在半小時之內做起作業,這部分學生成績比較優秀,動手能力強;而還有15.4%的學生在一小時以上完成作業,原因基本都是注意力不集中,完成作業有困難,還有動手慢的。
3.教師的作業設計情況:
有層次性的有120人,百分比是25%;偶然有的是297人,百分比是61.9%;沒有層次性的有63人,百分比是13.1%。作業有開放、層次、階梯性的有207人,百分比是43.1%;介於兩者之間的是99人,百分比是20.6%;重複性抄寫的有144人,百分比是30%。比較隨意,沒有目的性的是30人,百分比是6.3%.
從以上資料分析:不同學生對教學的接受有所不同,這就要求有必要在鞏固知識時,能有所區別。但是隻有25%的教師在佈置作業時可以考慮到作業分層的重要性,比較好的就是43.1%作業還注重開放性和階梯性;還有6.3%的教師佈置的作業較隨意。
(二)學校減負措施:
1.嚴格執行減負規定,教導處、班主任對各學科作業進行協調;
2.作業管理,一月一檢查;
3.從教師的自身素質挖掘,提高課堂效率;
4.典型題型要重點練習,應儘量避免機械性、重複性;
5.同教研組教師之間多研究,儘量精講多練;有目的性地選擇作業,訓練針對性要強。
(三)造成學生課業負擔重的原因:
1.家長方面的原因:
家長素質層次不齊,對子女的輔導跟蹤不到位;還有些家長只注重結果,不注重過程;家長的願望與要求相矛盾。
2.教師方面的原因:
教師工作負擔重,班容量大,作業分層設計難度大,很難推進分類進行。
3.當前作業評價現狀:
作業評價是教師單向的評價比較多,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小組討論評價、家長評價等多元多向的評價方式基本運用的較少。
七、建議與對策
(一)更新觀念,突出時代性
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教育資源,最佳化學習環境,努力構建課內外聯絡、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教育體系。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拓寬學習的內容、形式與渠道,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豐富知識,提高能力”。作業只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個環節,而不是學習的目的,更不是教學的目的。和預習、聽課一樣,讓學生做一定量的作業,是為了讓他們更好地掌握知識和學習技能,發展他們的潛能。那麼作業正確的位置是:沒有作業不可,但過分強調作業的功能也不可。
(二)注重形式,突出多樣性
教科書無非是個例子,學生將要獲得的大量知識和能力來自書外、課外。新課程倡導學生必須參與綜合性學習,其核心是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創新意識。我們的作業必須要跳出書本,走向開放。譬如讓學生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透過多種渠道蒐集資訊、整理資料,讓學生自己設計一些活動
在作業內容上,要求過於簡單的,學生容易掌握的,不必再留,同類作業切忌重複,並要加強佈置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實踐能力的作業,避免佈置單一枯燥的作業,注意作業的綜合化,注意作業的啟發性和思考性。小學生家庭作業要講究形式多樣化,既要有基礎知識練習,也要有延伸發展練習;要聽、說、讀、寫並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素質。
(三)因材施教,突出層次性
學生由於接受能力有差異,所以掌握知識的快慢也就不一樣。因此在佈置家庭作業時,老師要精心選擇有利於加深對課堂所學內容理解的作業,如在佈置預習新課的作業時,教師根據新課的特點,有針對性地設計出定量的概要題、細微題及基礎題,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帶著任務主動自學課文,探索方法,嘗試生疑,在此基礎上自行判斷自己量化專案的掌握情況。
每個班的學生受其智力水平、思想能力、學習習慣、生活環境的限制,所表現出來的學習能力是不盡相同的。因此,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要儘量照顧到各個層面的學生,給每一類孩子都提供積極學習的機會。
(四)重視實踐,突出科學性
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培養人的創新品質,培養創新人才,其根基在於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學生能實際動手操作,積極動腦思維,動口表達交流,在親身實踐和體驗中獲得知識和技能。
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以及自己具有的教學活動經驗,設計一些學生主動探究、實驗、思考與合作為主的探究性作業,使學生在完成作業中成為一個問題的探索者,這樣的作業效果以一頂十。
提高家庭作業效率,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能的。在如何提高小學生家庭作業效率的過程中,關鍵在教師,主體是學生,配合靠家長。
八、結論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
(一)教師、學生和家長之間應達成一致教師在佈置家庭作業時,要重視學生是否樂意接受並愉快完成。家長應在物質、精神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援。在社會上學到的知識比從課本中學到的,在今日和今後的日常生活中更為適用。所以,從這方面來說,我也希望老師們能多留些課餘時間供學生支配,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使學生在豐富的資訊時代學到更多的知識,以補充課內知識的不足,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
(二)家庭作業應注重“少而精”
家庭作業重在質量,而不在數量。家庭作業適當的難度能激發學生的思維,引發學生去鑽研;而過於簡單的題目,學生一眼就看出答案,這樣就減少了思維過程,久而久之,會使學生的思維遲鈍,不愛動腦思考。而且一般難題都不同程度地集合了各種題型的精華,常做可鍛鍊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使學生的思維日益敏捷,做普通的題目時也會得心應手。在佈置作業選題時應注重“少而精”,並適當加深題目難度,儘量豐富作業形式,寓教於樂。
(三)教師間要搞好協調關係
教師要分散作業的數量,不能過多或過少,這樣極容易傷害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產生厭惡情緒,造成不良效果。不搞題海戰術,而是將一些典型的題目抽出,讓學生體會其精要之處,刪除那些重複多遍的同類型題目,同時適當提高題目難度,以達到保質保量的效果。
總之,“教者有心,學者得益”,家庭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它的最佳化設計,可以最大限度的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自由支配,豐富他們的課餘生活,發展他們的個性。讓學生深深懂得,作業架設了學生掌握書本知識和培養能力間的橋樑。
家庭作業調查報告2
調查原因:
家庭作業在教學活動中起重要作用,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雖然提倡減負,但由於受到教育現狀的影響,農村學生的家庭作業還存在很多問題。
調查目的:
轉變教師對作業的傳統看法,提高老師佈置作業的合理性、科學性,從而發現學生學習的弱點和難點,以便採取措施加以彌補;同時使家長對孩子的作業有更深的認識,最佳化家庭作業的佈置,幫助學生真正的從“質”和“量”上實現家庭作業的減負。
調查物件:
東海縣房山鎮大倪小學三年級一個班,發放問卷38份,收回有效卷37份。
調查方式:
自編問卷,以問卷調查為主,訪談為輔。包括學生學習情況,家庭作業情況,學生對家庭作業的評價。
調查統計與分析:
一、老師態度:
1.86%的學生認為老師批改作業的態度認真;10%認為批改比較認真;4%認為批改不認真。
2.85%的學生反應對沒能完成作業的,老師會輔導學生做完;10%的學生反應老師會嚴厲批評。
3.75%的學生認為老師有時會表揚家庭作業做得好的同學,20%的學生認為經常表揚。
以上3點反應老師對家庭作業的態度,從學生的角度看來是這樣,但有的老師會隨便應付作業,帶著這種態度給學生的表揚及反饋值得深思。
二、家庭作業:
(一)家庭作業的“量”
1.87%的學生認為老師佈置的預習對新課的學習有幫助,13%的學生認為有時有幫助.
2.65%的學生一般做作業花的時間是一個小時以內,30%的學生一個小時多一些,只有5%的學生花了一個半小時。
3.93%的學生在老師批改完作業會後會認真訂正,不懂的問同學或老師。
4.58%的學生認為現在的作業和以前的作業比較起來有減少,34%的認為有點減少,8%的感覺沒有變化。
透過以上4題我們可以發現作業量還是適中的,這讓學生對作業沒有反感,透過訪談發現這主要是由於學校對佈置作業是有統一規定的。教師間應當搞好協調關係。經過調查發現有的學生花的時間比較少主要是由於他們會在其他課上偷做作業,或利用午休的時間以及晨讀的時間做作業。
(二)家庭作業的“型別”
1.家庭作業一般有練習冊(3本)、寫詞語背誦、預習;週六週日有小作文、日記。
2.74%的學生喜歡的家庭作業的形式是動手做東西;只有20%平時老師佈置的,但要減少;6%的學生選擇其他種作業形式。
3.你喜歡做家庭作業嗎,為什麼?生1:喜歡,因為作業我都會做。生2:喜歡,因為如果沒有家庭作業,我會覺得很無聊。
4.91%的學生覺得抄寫詞語的作業能幫助記住詞語。5%的學生認為不抄也能記住。
5.你的老師在佈置作業時會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來佈置嗎?學生普遍反映沒有。
從中以上5點可以說明老師佈置的作業比較單一,而且一般是為了讓他們練習。及時鞏固就會使遺忘減速甚至停止減速。抄寫能幫助學生鞏固知識,但是這樣的作業要適量,學生更渴望的是靈活的作業方式。
三、家長方面:
1.49%的學生在做作業時如果吃點水果或亂動,家長會責罵,不讓他們做其他事;27%會責罵,但還是會讓他們做小動作。
2.學生家庭作業太多時,20%的父母從來都不會讓他們停下來休息;45%的有時會,但需要自己請求;只有29%的學生家長會經常讓他們休息。
3.如果學生沒能及時完成作業80%父母會嚴厲批評,有時會打他們;10%不加以過問;41%問明情況,和老師溝通。
從以上3點可以看出,由於父母錯誤的作業觀,限制孩子的自由,使得孩子的作業成為一種應付,而且變得無正趣。
四、學生對作業的認識:
1.90%的學生認為做作業是為了以後能夠更好的學習。
2.6%的學生為了應付家長和老師,只有4%的學生不知道為了什麼。
3.89%的學生認為不做作業不可以考好成績,只有4%認為不可以。
從以上3點可以發現學生對作業的認識還是比較積極的,這可能是由於作業適中。
五、家長,教師關於家庭作業的溝通:
大倪小學的作業很少需要家長簽名,比如背誦,讀課本之類的,這是考慮到農村家長的文化差異很大,但是從側面也可以看出教師和家長在作業方面的溝通很少!
六、問題對策:
(一)教師方面:
1.不該讓學生在早讀的時間或正式上課的時間做作業,同時應該糾正學生在上課時間偷寫作業的不良習慣。
2.儘可能根據學生需要佈置作業。作業設計要儘量分層次,注意把握好難易度,讓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吃得飽”,後進生“吃得了”。
3.及時批改反饋給學生。
(二)家長方面:
1.與老師保持聯絡,第一時間獲得孩子家庭作業的數量和質量的資訊。
2.作業時間合理安排。不把時間排在快要上床時,這時孩子可能已經困了。週末的作業最好安排在星期六。
3.應當讓孩子完成作業,不要給孩子造成有機會依賴家長,什麼都問,要讓他思考。
4.對孩子完成作業好的表現及時表揚。讓孩子對作業產生積極的情感。
5.允許孩子在寫作業的過程中有片刻的休息時間,喝水,上廁所等。
最佳化家庭作業是值得每位教師鑽研的,特別是農村小學教師,更應該認真思考,使教師、學生和家長之間達成一致,讓農村小學生特別是留守兒童,能在健康的學習環境中快樂地成長。
家庭作業調查報告3
一、調查概況
調查時間:xx
調查方式:問卷調查
調查物件:xx
調查目的:國家頒佈《關於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的十項規定》之後,小學生課業負擔總體上已有所減輕。那麼,我校小學生的家庭作業有了哪些改進,還存在著哪些問題?學生對語文家庭作業又有哪些新意見和建議呢?為了解上述情況,五月份,對我校各年級學生的家庭作業進行調查。
二、調查內容、結果及原因分析
(一)調查內容
調查問卷包括三個方面:
1、你想做作業嗎?作業值得做嗎?為什麼要做呢?
2、你認為作業是根據你的興趣、特點、能力來安排的嗎?
3、你認為作業的數量和難度恰當嗎?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1、你想做作業嗎?作業值得做嗎?為什麼要做?
在35份問卷中,18份認為不想做,只有17份認為還可以做。有10張問卷認為它不值得去做,12份問卷認為它值得去做,13份認為無所謂。至於為什麼要做,有12份認為不知道,調查後單獨談話時,大部分學生認為原因是教師佈置作業了,學生就是要做作業。
2、你認為作業是根據你的興趣、特點、能力來安排的嗎?
這項的調查結果最令人擔憂,90%的同學認為,作業教師統一安排的,老師讓做什麼就做什麼,和我們愛不愛做沒有什麼關係,只有10%的學生認為有時教師給特好的同學或特差的同學佈置不同的作業。
3、你認為作業的數量和難度合適嗎?
80%的同學認為數量和難度比較適當,但也有20%的同學認為作業較多,而且重複機械的作業較多,而且這些作業都不能在課堂上完成,只有利用休息時間、晚上時間完成。
從調查情況看,小學生語文家庭作業在形式方面問題較多。主要表現為小學語文家庭作業形式單調,內容機械,應試色彩濃。具體表現為:
1、語文家庭作業現成內容多,實際編寫少。課文中的生字新詞、重點段落,課後的練習作業,以及教輔資料上的題目,構成了小學生語文家庭作業的主要內容。教師很少根據本班學生掌握知識的實際情況,編擬一些適合學生完成的家庭作業。在接受調查的班級中,只有三次作業屬於教師自編。
2、語文家庭作業知識鞏固多,應用實踐少。語文教師佈置家庭作業時大多著眼於鞏固學過的知識,因此,要求學生大量抄寫生字新詞,進行形近字比較組詞,以及重複練習課文後面的作業題,甚至讓學生大量完成教學輔助資料上的題目。而要求學生將學過的知識應用於社會生活,發展學生的個性,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則相對較少。3、語文家庭作業書面作業多,口頭作業少。教師習慣於讓學生書面完成家庭作業,因為這種作業便於教師、家長了解學生完成作業的情況,也易於家長配合教師的教學,在人們的眼光中,口頭作業其實算不得作業,因此,要求學生完成的也就少了。4、語文家庭作業統一任務多,自主選擇少。調查表明,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班級,在抄寫生字新詞一項,教師有時允許學生有選擇地抄寫,學生認為已經掌握的可以不抄。但其他作業,教師仍要求學生一樣地完成。
5、教師佈置的家庭作業與學生喜愛的作業不完全相同。教師日常教學工作中,考慮較多的是如何鞏固知識,提高學生的成績,因而總是根據試卷上的題型佈置學生的家庭作業,作業形式相對固定,靈活性少,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不高。據統計,抄寫、作文(日記)、課文後面的練習題、預習新課、教學輔助資料上的題目名列教師佈置的家庭作業前幾位。
三、思考與建議
針對這些現狀,我提出以下幾點思考,以期能儘早改變現狀。
1、把“自主”設計在家庭作業中。
現代教學以人的發展為最高準則,呼喚學習者主體性的張揚,積極性、創造效能量的釋放。要求教學中不僅要注重提高學生的自我意識,更強調充分挖掘學生潛能,培養其自我教育能力,從而逐步實現由依賴性學習向性學習、由他主學習向自主學習的過渡。“自主”應當成為小學生語文家庭作業設計的重要原則。
(1)學生可以自主選擇作業的內容和形式。教師考慮家庭作業時,要針對學生的差異,設計多梯級的作業,給學生留有自主選擇的空間,發揮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
(2)學生可以自主選擇作業的數量和完成方法。一刀切的作業往往導致“好的學生吃不飽,差的學生吃不了”,必然加重後進學生的課業負擔。如果讓學生自己選擇作業,就可以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作業的針對性,把學業負擔停留在適當的位置上。
對於家庭作業,過去片面強調思考,沒有把“合作”作為必要的素質來培養。自主性的作業應當允許學生選擇完成的方式,可以在與爸爸媽媽的合作下完成,也可以和小夥伴合作完成。
2、把“生活”設計在家庭作業中。
“語文學習的外延等於生活的外延。”語文學習的天地很廣闊,語文學習的觸角伸向小學生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讓學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營養。把家庭作業設計與社會生活相聯絡,使學生在社會實踐、家庭生活中鞏固語文知識,發展語文能力、創新能力。
(1)用生活豐富家庭作業。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將生活充實到學生的家庭作業中,就為語文家庭作業注入了新的內涵,賦予作業新的生命。
(2)將學科知識與語文作業結合起來。用語文的手段,鞏固、深化學科知識,能夠更好地發揮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切實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
3、把“興趣”設計在家庭作業中。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人的內心有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感到自己是發現、研究、探索者。”作為語文教學工作者,一定要發現、鼓勵、發展學生的這種需求,讓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
小學語文家庭作業要講究形式多樣化,既要有基礎知識練習,也要有延伸發展練習;要聽、說、讀、寫並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
“教者有心,學者得益。”家庭作業是課堂教學延伸,它的最佳化設計,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學生的負空間,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自由支配,豐富他們課餘生活,發展他們的個性。
家庭作業調查報告4
一、問題的提出
近年來,各地都提倡給小學生“減負”,那麼,“減負”的效果又如何呢?
二、調查方法
1、在同學們只見開展一次調查
2、訪問老師,家長。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於是,我在8個人裡開展了一次小型的調查,看看同學們一般在什麼時候完成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如下:
1
6:30
2
5:30
3
7:00
4
6:30
5
7:00
6
6:30
7
8:30
8
5:30
四、結論和建議
從上面的表格中我們可以發現,除了8號同學在8:30才完成當天晚上的做,而其他同學卻都很早完成作業,基本上都在6:30~7:00只見。看來,作業也並不是非常多,可8號同學為什麼那麼晚才做好呢?
帶著這個疑問,我在8號同學的附近經過了幾次調查,我從同學們口中得知,8號同學平時在學校就一直拖拖拉拉,總是不能及時完成作業,到了家又貪玩忘記做作業,等天黑了才收心,那麼多年已經養成了習慣,能快得起來嗎?
看來,社會各界和老師們都在給小學生“減負”,而個別同學卻沒有把大家的好意放在心上,我想這就是某些同學還要熬到深夜的原因吧!
在此,我希望同學們能做到以下幾點:1、回到家後,及時做作業,不到處徘徊。2、做作業時端正態度,不三心二意。3、克服做事拖拖拉拉的毛病,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家庭作業調查報告5
一、調查物件:小東關小學
二、調查方式:學生個別問話(由於二年級學生書面能力有限,把問卷調查轉變為談話。)
三、調查結果:
1、你們希望每天都有家庭作業嗎?為什麼?
約70%的學生希望有。其中50%是因為想考試考得好成績,5%是想學得更多的知識,約5%的學生是想透過作業來鞏固所學的知識,約5%的學生是因為回家沒作業就沒事情做,約5%是因為家長要求每天都有作業,而還有少數學生說不出原因和其他原因。
約30%的學生希望沒有家庭作業。其中近一半是因為想回家有時間玩,少部分學生說不想做作業,而其中約有20%的學生是因為家長回家還要另外佈置作業和上輔導班或興趣班。
2、如果在不做家庭作業的情況下能取得好成績,你們還希望有家庭作業嗎?為什麼?
有近80%的學生是希望每天都有家庭作業。其中65%的學生說如果不佈置家庭作業,家長會佈置更多的作業或上更多的輔導班!而其中還有部分學生是怕考試考不好,極少數
學生說回家寫作業能培養好的學習習慣或其他類似的積極原因。
3、你希望老師佈置多少作業(大概要做多長時間)?
基本上學生希望每門功課需要半小時。其中大部分學生會說如果時間太少家長會認為沒有認真做,部分家長甚至懷疑是在學校抄別人作業的。
4、實際老師佈置了多少作業呢?
一年級的學生說基本沒有書面作業,二年級的學生說即使有十分八分鐘也就做完了,三到六年級的家庭作業也基本在半小時到一小時之間就能完成。
由此可見,學校家庭作業適合學生學習需要。
四、調查分析:
從上面的調查結果看出,增效減負家長有很大的責任,家長有強烈佈置作業的要求,因為家長會給學生加壓,佈置更多的任務。從調查中我們還看出學生普遍希望玩的時間能多一點,或有更多時間做自己感興趣的事,同時他們對自己的成績也非常擔心,同樣希望想學得更多的知識,考得好成績。
這說明如果有家長,有社會各界的積極配合,減負增效是可以實施奏效的。童年時應該是快樂的時代,作為老師家長我們應該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上輔導班應充分考慮學生興趣和特長,不能讓學生為了“學”而學,要做到這一點,沒有家長的配合是難以實施的。
五、思考與建議:
在上個月我們本著“減負最終目的是為了增效”的信念,大半個月沒佈置作業,本打算一直不佈置作業的,但由於不斷有家長多次強烈建議佈置作業,最終放棄這一減負形式。
從調查中我們還可以看出,絕大多數的學生不會科學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時間。重大的學習壓力讓他們沒有機會去支配自己的時間,我們應該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並加強對學生啟發教育,引導他們合理支配自己的課餘時間,去做有意義的'事,增長知識,鍛鍊能力。同時,我們呼籲社會和家長配合支援增效減負,切實負起責任,加強對學生監督引導,使“減負增效”真正取得良好成效。
家庭作業調查報告6
一、調查原因:
家庭作業在教學活動中所起的作用是眾所周知的,它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一條有效途徑。當前,雖然教育界大力提倡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但由於受到應試教育的負面影響,學生的家庭作業還存在諸多問題。
二、調查目的:
幫助教師轉變對作業的傳統看法,提高老師佈置作業的科學性,從而發現學生學習的難點和弱點,領悟到自己課堂教學中的弱點或遺漏,以便採取措施加以彌補;同時使家長對孩子的作業有更深的瞭解,形成正確的作業觀,從而最佳化家庭作業的佈置,幫助學生真正的從“質”和“量”上實現家庭作業的減負。
三、調查物件:
秦皇島白塔嶺小學四年級二班的學生和老師
四、調查統計與分析:
老師態度:
1、大多數學生認為老師批改作業的態度認真;少數認為批改不認真 。
2、多半的學生反應如沒能及時完成作業,老師會問明情況,輔導學生做完;有少數的反應老師會嚴厲批評。
3、過半的學生認為老師有時會表揚家庭作業做得好的同學。
以上3點都反應了老師對家庭作業的態度,從學生的角度看來是如此,但是有的老師會隨便應付作業,認為這只是一種讓學生銘記下次要認真做作業的手段,至於帶著這種態度給學生的表揚及反饋值得深思。
家庭作業:
(1)家庭作業的“量”
1、大多數的學生認為平時老師佈置的預習作業對新課的學習有幫助, 有很少數的學生認為一點都沒有幫助
2、一半多的學生一般做作業花的時間是一個小時左右,有小部分的學生一個小時半左右,只有很少學生花了兩個小時左右
3、只有將近三分之一的學生在老師批改完作業會後會認真修改,不懂的問同學或老師
4、跟以前的作業相比,只有很少數的學生說作業比以前的少了些,但是好多學生說跟以前比差不了多少。 但總的來說並不是太多。
透過以上幾個題我們可以發現實小的作業量還是適中的,這讓學生對作業都不會感到反感,透過訪談發現這主要是由於本年段作業的佈置是有統一規定的,每個科任老師都會把當天的作業寫在黑板上,這樣其他老師看到了,就會擇量佈置。教師間應當象他們搞好協調關係。如果作業太多,容易傷害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產生厭惡情緒,造成不良效果;同時他們能夠根據各個階段佈置難易相當的作業。但是經過調查發現有的學生花的時間比較少主要是由於他們會在其他課上偷做作業,或利用午休的時間以及晨讀的時間做作業。
(2)家庭作業的“型別”
1、家庭作業一般有練習冊(1本)、寫詞語背誦、預習;偶爾有小作文、日記。
2、暑、寒假的作業一般都有語文以及數學的練習冊、日記、抄寫詞語。
3、 有好多學生喜歡的家庭作業的形式是動手做東西;還有一部分平時老師佈置的,但要減少。
4、好些學生都不喜歡老師留的抄寫單詞和生字的作業,都喜歡老師留一些看什麼課外閱讀的作業,喜歡老師留的那些有興趣的作業
5、你的老師在佈置作業時會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來佈置嗎?學生普遍反映沒有。 從中以上5點可以說明老師佈置的作業比較單一,而且實小老師佈置作業考慮的角度一般是為了讓他們多練習。根據愛賓浩斯的“遺忘曲線”即:及時鞏固就會使遺忘減速甚至停止減速。抄寫能幫助學生鞏固知識,但是這樣的作業要適量,過多會引起不了學生的興趣,學生更渴望的是靈活的作業方式
學生對作業的認識:
1、大部分的學生認為做作業是為了以後能夠更好的學習,有很少數的學生為了應付家長和老師。
2、將近90%的學生認為不做作業不可以考好成績,只有很少的幾個學生認為不可以 從以上 2點可以發現學生對作業的認識還是比較積極的,這可能是由於作業比較少 家長,教師關於家庭作業的溝通:
白塔嶺小學的作業很少需要家長簽名,比如背誦,讀課本之類的,他們的家庭作業一般都需要父母簽名,督促完成,而這個學校沒有實行可能是考慮到家長文化差異,但是從側面也可以看出教師和家長在作業方面的溝通是比較少!
五、調查後提的建議:
教師方面:
1、不該讓學生在早讀的時間或正式上課的時間做作業,同時應該糾正學生在上課的時間偷寫作業的不良習慣
2、儘可能根據個別學生的需要佈置作業。作業的設計要儘量從各層次學生實際出發,注意把握好難易度,讓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吃得飽”,以保證能力弱的學生做得了
2、及時批改並反饋給學生。教師佈置要及時收交家庭作業並對其進行認真地批閱教師應當認識到作業對於學生學習的重要性,把作業的反饋當成是促進學生進步的手段。
3、家庭作業要有多樣性。佈置作業時,可以根據不同的課文,採取不同的作業形式。同時教師應根據學生實際,設計一些帶有一定靈活性的課外作業,如學完課文後,教師給學生推薦與課文有關的書籍,或依照教材寫作,或將演、唱、畫、製作、遊戲等多種形式巧妙結合。
4、 目標明確。作業的設計要依據教材,圍繞教學要求,與教材和每堂課的教學目標相
匹配。因此,教師在設計作業時要了解教材和每堂課的教學目標,然後針對本課設計編制作業,以保證達到教學目標,保證學生掌握了知識。
5、循序漸進。根據不同年級,不同階段,按照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規律編制作業題。
6、新舊結合。設計的作業要把新舊語言材料結合起來,讓學生看到新知識是如何與已學知識相聯絡的。
家長方面:
1、與老師保持聯絡,瞭解孩子家庭作業的數量,以及孩子所交作業的質量。
2、設定一張時間表, 包括開始和結束的時間。不要把時間安排在快要上床的時間,因為這時孩子可能已經睏倦了。同時給孩子定個規矩,在完成作業之前,不容許看電視或玩耍。週末的作業最好安排在星期六,不要等到週日的晚上再著急寫。
3、 家長應在物質方面,特別是動手所需的材料等給予大力支援。
4、 應當讓孩子獨立完成作業,家長可以幫助他們解決上課聽不懂的知識點或幫助孩子不能獨立做的那部分,讓孩子自己檢查,如果錯了自己負責;這樣家長就可以根據作業的情況瞭解孩子的學習情況。不過,家長最好離開這個房間,讓孩子獨處,不要給孩子造成有機會依賴家長,什麼都問,要讓他獨立思考
5. 對孩子完成作業好的表現及時表揚。讓孩子對作業產生積極的情感。
小結:最佳化家庭作業是一門值得廣大教師細細鑽研的藝術。教師、學生和家長之間應達成一致,即教師在佈置家庭作業時,要能使學生樂意去接受並愉快地完成,從而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和成長。
家庭作業調查報告7
一、作業現狀的解剖:
就當前的作業現狀而言,關注作業內容與形式變革的有很多,而關注學生需要及認可怎樣的家庭作業卻很少。為此,經過調查、實踐與反思,本著新課程提倡的三維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者並重,對現有的作業進入了深層次的反思,覺得新課程下的作業應該以學生豐富多彩的生活為基礎,關注學生精神成長的多渠道,著眼於課程發展的新趨勢,以心理認可為突破口,學生喜愛的家庭作業,提高家庭作業高效性。因此對學生和家長就作業的看法進行了一次調查分析。
(一)、問卷調查的資料結果
1、有51.8%的學生回答“老師不是根據你們的不同能力、興趣和個性特點來安排數學家庭作業。”
2、有80.4%的學生回答“數學家庭作業的形式中適當佈置一些實踐操作作業。”
3、有32.3%的學生完成作業過程中沒有與人合作的經歷。
4、應教師、家長要求而做作業的學生佔了絕大部分;而感興趣的只有少數一部分人。
(二)對調查結果的反思
從上述調查問卷中不難看出,學生、家長對於現有作業的形式與內容存在著不滿意的現象,其表現在:
——學生對於作業,總是處於被動接受任務的境地。學生必須嚴格地按照教師所作的規定完成作業,沒有選擇權。而在這樣單調乏味的作業面前,學生很容易產生疲勞,並會使學生對學習產生厭倦和反感,從而使作業成為了一種呆板的機械訓練。
——家長們對於孩子的期望是越來越高,對孩子機械的背誦口訣,默寫,做大量的口算作業等等這樣原本常規的作業,大多持的是反對票。家長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這樣單一形式的作業中扼殺了學生的靈性和思維,不利於孩子自我認識,自我潛能的發展。
——教師在作業中迷茫,自己佈置大量的作業也是為了強化教學效果,但學生怎麼反而不接受呢?到底怎樣的作業是適合他們,怎樣才能讓學生認可,主動的完成作業,又能達到鞏固基礎知識與學生能力的發展,而這樣的作業存在嗎?
反思:以往的教學過程,學生的數學作業形式總是很單一,書面筆算作業佔大部分,動手實踐、自主探究類作業所佔比例微乎其微,這單一的形式使學生厭煩,教師頭痛,應試訓練色彩濃厚,失去了作業發揮創造性、探究性的作用。也談不上人文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這嚴重地抑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極大地限制了學生學習活動的空間,制約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而《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兒童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據此,我覺得在新課程理念下的傳統作業型式已不適合學生的需求,而必須對作業的方式和方法作改革,使它成為學生張揚個性又一個舞臺。
二、家庭作業的設計
家庭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只有學生自己認可的家庭作業,才能使每個學生在學習的舞臺上,都能成為一個出色的表演者。
(一)設計作業要注意:
1、多樣性。作業在設時應採用多樣的形式(如圖片、遊戲、卡通、表格、文字等),直觀形象、圖文並茂、生動有趣的呈現作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2、開放性。在佈置作業時,教師既要培養學生的個性,又要兼顧到學生的學習特點,承認學生間存在的差異,做到因材施教,最終達到“不同的學生學習不同的數學的目的。”
3、激勵性。作業的過程是不斷地解決問題的過程,應使學生在作業的過程中感受到問題解決後所帶來的成功體驗,逐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使學生時刻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4、合作性。針對學生的特點,精心設計作業,啟用學生參與互動的積極情感,引領學生互動學習。而多佈置合作性作業,不但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性,而且有利於提高學生之間的合作交往能力。
5、人文性。要使學生感到作業是自己的需要,不是教師強加給他的作業。
(二)家庭作業的佈置形式
家庭作業的佈置,不能毫無選擇地照搬課本的課後練習,教師要有目的、有選擇、有改變、創造性地使用。要根據學生的實情、學情,讓所有的學生都認可家庭作業,在做作業中體驗“自己能行”;學生有差異,要區分對待,“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數學”;使學生在做經過精心設計與安排的作業時,不僅能夠積極地掌握數學知識,而且創造性思維能夠得到培養和發展。
1、趣味性作業——增加作業的趣味性,使學生樂學樂做。傳統家庭作業過多,機械、單調、重複,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家長不滿意,更談不上培養創新意識。在實施新課改的今天,設計家庭家庭作業,一定要擺脫那種單調乏味的重複練習,增加趣味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之產生一種內在的需求感,自覺完成家庭作業。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數學課程標準》也指出:“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與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物,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作業設計時,我們在新鮮、有趣、輕鬆的練習活動中,學生積極思維,不斷探索、創新,使學生成為一個學習的熱情者和主動者。找一找、連一連、畫一畫是小學生喜歡做的事情。只要靈活運用,就能使家庭作業增趣。例如,低年級學習了“20以內的加法”以後,可以這樣設計:把“幾加幾”的練習,設計為“幫小動物找家”的形式。也就是在家庭作業紙的左邊一欄印上帶有算式的小動物,右邊一欄印上帶有不同門牌號的小房子,然後發給學生,讓他們幫助動物找家——連一連。同學們很喜歡。把訓練性和趣味性結合起來,既增添了趣味性,又達到了訓練的目的。
2、操作性作業——在自己積極、主動的操作活動中提升思考,獲得發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操作性作業,我們認為有二種型別:一種是透過動手操作,主動獲取知識,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原理等。如測量一下你睡的床約幾米、你的身高和家裡人的身高並把他製成表格等相對應的家庭作業。二是透過實踐活動,瞭解到生活中就含有很多的數學規律,培養學生用數學知識去研究分析生活現象和自然規律的興趣與習慣。如學習重量計量單位後,可建議學生回家稱稱一千克蘋果大約有幾個,再掂一掂食鹽,還可以讓學生上市場去先估一估某些物體的重量,然後親自動手稱一稱或看賣主稱一稱,驗證一下,這樣的作業需要父母的協助下才能完成。小學生年齡小,好奇好動,因此,家庭作業的形式要多樣化。設計操作性的家庭作業,可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利於激發興趣,培養動手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如:在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後,讓學生用硬紙自制長方體或正方體,等學了計算知識後,再讓學生算。
家庭作業調查報告8
一、作業現狀的解剖:
就當前的作業現狀而言,關注作業內容與形式變革的有很多,而關注學生需要以體現作業的價值卻很少。為此,經過調查、實踐與反思,本著新課程提倡的三維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者並重。對現有的作業進入了深層次的反思,覺得新課程下的作業應該以學生生活的豐富多彩為基礎,關注學生精神成長的多渠道,著眼於課程發展的新趨勢,設計活動化的課外作業,因此對學生和家長就作業的看法進行了一次調查分析。
(一)、問卷調查的資料結果
1、有51.8%的學生回答“老師不是根據我們的不同能力、興趣和個性特點來安排數學家庭作業”。
2、有80.4%的學生回答“數學家庭作業的形式中適當佈置一些實踐操作作業”。
3、有32.3%的學生完成作業過程中沒有與人合作的經歷。
4、應教師、家長要求而做作業的學生佔了絕大部分;而感興趣的只有少數一部分人。
(二)對調查結果的反思
從上述調查問卷中不難看出,學生、家長對於現有作業的形式與內容存在著不滿意的現象,其表現在:
1、學生對於作業,總是處於被動接受任務的境地。學生必須嚴格地按照教師所作的規定完成作業,沒有選擇權。而在這樣單調乏味的作業面前,學生容易產生疲勞,並對學習產生厭倦和反感,從而使作業成為了一種呆板的機械訓練。
2、家長們對於孩子的期望是越來越高,對孩子機械的背誦口訣,做大量的口算作業等等這樣原本常規的作業,大多持的是反對票。家長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這樣單一形式的作業中扼殺了學生的靈性和思維,不利於孩子自我認識,自我潛能的發展。
3、教師在作業中迷茫,自己佈置大量的作業也是為了強化教學效果,但學生怎麼反而不接受呢?到底怎樣的作業是適合他們,怎樣才能讓學生認可,主動的完成作業,又能達到鞏固基礎知識與學生能力的發展呢?
反思:以往的教學過程,學生的數學作業形式總是很單一,書面筆算作業佔大部分,動手實踐、自主探究類作業所佔比例微乎其微,這單一的形式使學生厭煩,教師頭痛,應試訓練色彩濃厚,失去了作業發揮創造性、探究性的作用。也談不上人文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
這嚴重地抑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極大地限制了學生學習活動的空間,制約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我覺得在新課程理念下的傳統作業型式已不適合學生的需求,而必須對作業設計的方式和方法作改革,使它成為學生張揚個性又一個舞臺。
二、家庭作業的設計
家庭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只有學生自己認可的家庭作業,才能使每個學生在學習的舞臺上,都能成為一個出色的表演者。
(一)設計作業要注意:
1、多樣性。作業在設時應採用多樣的形式,直觀形象、圖文並茂、生動有趣的呈現作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2、開放性。在佈置作業時,教師既要培養學生的個性,又要兼顧到學生的學習特點,做到因材施教,最終達到“不同的學生學習不同的數學的目的”。
3、激勵性。作業的過程是不斷地解決問題的過程,應使學生在作業的過程中感受到問題解決後所帶來的成功體驗,逐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4、合作性。針對學生的特點,精心設計作業,啟用學生參與互動的積極情感,引領學生互動學習。而多佈置合作性作業,不但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性,而且有利於提高學生之間的合作交往能力。
5、人文性。要使學生感到作業是自己的需要,不是教師強加給他的作業。
(二)家庭作業的佈置形式
家庭作業的佈置,不能毫無選擇地照搬課本的課後練習,教師要有目的、有選擇、有改變、創造性地使用。要根據學生的實情、學情,讓所有的學生能在做作業中體驗“自己能行”;要區分對,使學生在做經過精心設計與安排的作業時,不僅能夠積極地掌握數學知識,而且創造性思維能夠得到培養和發展。
1、趣味性作業。增加作業的趣味性,使學生樂學樂做。
傳統家庭作業過多,機械、單調、重複,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家長不滿意。在實施新課改的今天,設計家庭作業,一定要擺脫那種單調乏味的重複練習,增加趣味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之產生一種內在的需求感,自覺完成家庭作業。
作業設計時,我們在新鮮、有趣、輕鬆的練習活動中,學生積極思維,不斷探索,使學生成為一個學習的熱情者和主動者。把訓練性和趣味性結合起來,既增添了趣味性,又達到了訓練的目的。
2、操作性作業。在自己積極、主動的操作活動中提升思考,獲得發展。
操作性作業,我認為有二種型別:一種是透過動手操作,主動獲取知識,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原理等。如測量一下你睡的床約幾米、你的身高和家裡人的身高並把他製成表格等相對應的家庭作業。二是透過實踐活動,瞭解到生活中就含有很多的數學規律,培養學生用數學知識去研究分析生活現象和自然規律的興趣與習慣。小學生年齡小,好奇好動,因此,家庭作業的形式要多樣化。設計操作性的家庭作業,可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利於激發興趣,培養動手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這類家庭作業,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做家庭作業的積極性、參與性,充實了生活,給學生帶來了無窮樂趣!
3、自主性作業。自選、自編、自批家庭作業。
傳統的家庭作業,都是老師佈置,學生做。長期的家庭作業模式,養成了學生等待家庭作業的習慣。怎樣做,才能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成為家庭作業的主人。如,讓學生自選家庭作業、自編家庭作業、自批家庭作業。自選家庭作業,就是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己選擇課本上的練習作為家庭作業;自編家庭作業,就是讓學生根據某節課的內容為全班同學設計試題,並寫出答案作為家庭作業;自批家庭作業,就是把某一次的家庭作業與同學交流,讓同學當一次小老師批改,學生成了家庭作業的主人。
4、開放性作業。開拓學生思維的積極性、靈活性、創造性。開放性作業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提出綜合性、探究性強的問題,讓學生在“多種解法”或“多種答案”中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留給學生創新、發現的餘地,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與能力。
1、在開放式的家庭作業練習中創新。一題多法,一題多解。
2、在閱讀中創新。佈置一些閱讀家庭作業,讓學生學到課本上沒有的知識,充實頭腦,從中得到啟發,進行聯想,創造性的解決問題。
把“興趣”、“操作”、“自主”“開放”設計在家庭作業中,有效釋放學生的創造效能量,促進學生在心理上認可家庭作業,使家庭作業逐步實現由依賴性學習向獨立性學習、由他主學習向自主學習的過渡,從而實現家庭作業的實效性、高效性
家庭作業調查報告9
一、問題的提出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新的理念:“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新課程的作業已不再完全是課堂教學的附屬,而更是重建與提升課程意義及人生意義的重要內容。每一次作業都是學生成長的生長點。因此,我們需要充分地關注學生的基本情況,瞭解學生對於作業的認識,他們的意願和思考。為此,特對學生的作業情況進行調查。
二、調查過程
1、調查物件:對各個不同年級的16個班進行調查。
二年級2個班,三年級2個班、四年級4個班、五年級5個班、六年級2個班。
2、調查方法:問卷調查
三、調查分析
1、你最喜歡的數學作業是什麼形式?(多選)
書面作業:44.6%
口頭作業:22.8%
實踐活動:42.4%
其他:7.5%(口算、數學遊戲、看課外資料)
從這一情況分析,學生已經適應了書面作業的形式,對於口頭作業,有一部分的學生還是很嚮往,但是認為這樣的操作性有點麻煩。數學實踐活動是學生比較喜歡的一種方式,能夠讓他們去調查、去動
手、去整理等等。在活動的過程中,取得各自不同的收穫,學生會很有成就感。
2、在放暑假時,你最喜歡老師佈置什麼數學作業?(多選)
老師發下來的暑假作業本:54.8%
數學日記:11.7%
社會實踐:41.2%
其他:7.7%(實驗、口算、無作業)
從這裡看,半數以上的同學選擇了用暑假作業來陪伴自己的學習。但同樣也有一大部分的同學選擇能夠在暑假的時間裡,調查訪問,進行一些有意義的實踐活動。同樣也有一小部分的同學表達了能夠在沒有作業的情況下度過。
3、當你看見老師在你的作業本上“加星”時,你的心情如何?
非常開心:59.3%
有點觸動:32.9%
無所謂:7.8%
從這一資料分析:92%以上的學生還是對錶揚有感觸的,都希望得到表揚,同時透過表揚的激勵,觸動他們更好地學習。但同時59.3%的人是非常開心的這一情況離平常老師認為學生愛表揚的現象似乎還有一定的差距。同樣,7.8%的人對於表揚十分的冷漠,表揚在他們的身上所起的作用不大。我分析,學生不是對錶揚不感興趣,而是“加星”這種表揚的形式學生已經十分習慣了,觸動不是很明顯。
4、平時,老師對你們完成作業的態度要求嚴格嗎?
家庭作業調查報告10
做作業是反應同學們的學習情況,還是提高同學的成績的關鍵,然而,我們班的許多同學卻不把做作業放在眼裡,各組的未完成作業登記本上的名字一大串,再這樣下去,班裡的同學的成績肯定會退步的。我們要及時解決這個問題,讓同學重視做作業,為了能夠準確的對症下藥,我特地製作了一份調查報告,深入瞭解同學的做作業情況。
調查問題有:
1.你做作業的態度是?
2.你要多久才能完成作業?
3.你能準時交作業嗎?
4.你認為哪科作業最多?
經過訪問,我對訪問結果進行了細密的統計,結果顯示:為了不受老師批評而完成功課的同學佔60%,這些同學當中大部分在一個小時之內可玩成功課,而且字跡馬虎,質量低。74%的同學都認為語文功課最多,不能準時交作業的同學佔30%。成績理想的同學都是喜歡做作業,還能準時交作業的,做作業時間較長,質量較好。而成績中下游的同學都是為了應付老師和家長,有時候不能準時交作業,做作業時間較短,不愛思考,質量較低。
透過這次調查,我瞭解了部分同學為何成績不理想,主要原因如下:
1.他們對作業有恐懼感,認為做作業是個負累。
2.他們輕視了做作業的重要性,做作業態度不好。
3.他們做作業迅速而馬虎,剩下過多時間娛樂,使他們無心學習。
為了能夠提高他們做作業的質量與提高他們的成績,我有以下建議:
1.老師應酌量減少沒必要或能夠在學校完成,不用回家完成的作業,從字面上的減少能減輕同學們對作業的壓力與恐懼。
2.以比賽作業質量為主題,以小組為單位,舉行一些小評論活動,激起同學們的興趣。
3.偶爾讓同學們自己佈置作業
4.以測驗成績為依據,分兩批同學,讓相同水平的同學做相同作業,好成績同學做少些作業,讓他們有更多時間學習新的知識。成績一般的同學自然會有種羨慕的感覺,促使他們加把勁,拿到好成績。
透過這次調查,希望老師有針對性的設計各種提高同學們成績與作業質量的方案,然後實施
家庭作業調查報告11
1.調查物件:
xx校中小學生
2.調查方式:
班級集體談話
3.調查結果:
(1)你們希望每天都有家庭作業嗎?為什麼?
約70%的學生希望有。其中50%是因為想考試考得好成績,25%是想學得更多的知識,約5%的學生是想透過作業來鞏固所學的知識,約5%的學生是因為回家沒作業就沒事情做,約10%是因為家長要求每天都有作業,而還有少數學生說不出原因和其他原因。
約30%的學生希望沒有家庭作業。其中近一半是因為想回家有時間玩,少部分學生說不想做作業,而其中約有40%的學生是因為家長回家還要另外佈置作業和上輔導班或興趣班。
(2)如果在不做家庭作業的情況下能取得好成績,你們還希望有家庭作業嗎?為什麼?
這項調查結果出乎我得意料,有近80%的學生是希望每天都有家庭作業。其中65%的學生說如果不佈置家庭作業,家長會佈置更多的作業或上更多的輔導班!而其中還有部分學生是怕考試考不好,極少數學生說回家寫作業能培養好的學習習慣或其他類似的積極原因。
20%學生說太好了,這樣就爽了!
(3)你希望老師佈置多少作業?(大概要做多長時間)
基本上學生希望每門功課需要半小時。其中大部分學生會說如果時間太少家長會認為沒有認真做,部分家長甚至懷疑是在學校抄別人作業的。
(4)如果老師不佈置作業,回家後家長也沒有安排任務,時間由你自己支配,你會做什麼?
這個問題剛問完時絕大多數學生都是迷茫的眼神,不知道做什麼。只有極少數學生說出了自己的計劃——自己去學習更多的課外知識或發展自己的興趣。在他們的引導下,多數的學生答案和他們類似。但還有部分學生說痛快的玩。
4.調查分析:
從上面的調查結果看出,增效減負中的減負並沒有真正的實施奏效。現實是每天老師依然像以前一樣佈置作業,這一現象家長也有很大的責任,因為家長會給學生加壓,他們會佈置更多的任務。沒有家長的配合,減負實施不了;而從調查中我們還看出了學生還是非常擔心自己的成績,對減負有不信任感,這也是間接地不信任老師的能力。
5.思考與建議:
在上個月我本著“減負最終目的是為了增效”的信念,大半個月沒佈置作業,本打算一直不佈置作業的,但由於有家長強烈建議要求佈置作業,最終放棄這一減負形式。但透過上一次的小測試我們班的成績還行。這說明如果有家長,有社會各界的積極配合,減負增效是可以實施奏效的。童年時應該是快樂的時代,作為老師家長我們應該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從調查中我們還可以看出,絕大多數的學生不會安排自己的時間。重大的學習壓力讓他們沒有機會去支配自己的時間,由此我想到大一學生剛“解放”後的那種迷茫表情和小學生那種迷茫表情的相似。我們應該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讓他們去做自己有意義的事,讓他們學會用時間。總之,我們應該呼籲社會支援增效減負,同時用自己的責任和家長積極配合實施增效。
為了把小學生從沉重的課業負擔中拯救出來,讓孩子們有更多的玩耍時間,促進孩子全面、健康的發展,因此要“減負”。學生的負擔有二:一是課業負擔;二是精神負擔。為什麼會有如此沉重的負擔,也來源於兩個方面:一來自家長;二來自學校。眾所周知,面對升學的競爭,就業的壓力,家長、學校對學生施加了更多的壓力。不打好基礎就會影響今後的學習。因此,在小學階段,家長們就非常重視子女的學習情況,他們“望子成龍”心切,節假日,雙休日送子女上輔導班,做習題,把時間安排得緊緊的,孩子們哪還有玩的時間啊!在家長們的教育下,現在的孩子思想過早地成熟,想著進重點中學,上名牌大學,哪還有以前我們兒時的那份純真,快樂。但是這份壓力的真正來源還是社會,現今社會用人制度過分追求高學歷,使家長對子女的今後就業問題產生了擔憂,如果進不了名牌大學,面臨的就業問題就會更大,因此,他們不得不在現在讓子女們承受這“不能承受之重”。而學校裡師生的負擔來自統考以及升學考試的壓力。 “減負”已是個老話題,可為什麼學生的負擔沒有減下,反而更重,原因究竟在何處?首先,減輕學生負擔的規定,家長們並不領情,反而有不少家長增加了擔憂。他們擔心現在進行的快樂教育,到時候就是考不出好成績的結果。面臨的情況是小學不好好學就考不上好初中,考不上好初中就別想考上好高中,考不上好高中上大學就沒戲,這是一環扣一環,哪環鬆了也不行。現在社會競爭這麼激烈,就是學校放鬆了不少家長也會給孩子暗地裡加碼,那反而是一種更可怕的競爭、更可怕的壓力。這幾個學期,我校為了給學生減負,沒有徵訂“每課一練”等作業本,但是家長們自發去書店購買。有些家長甚至認為老師在“偷懶”,在家長會上提出要增加作業量。“減負”後大多數的學生的課餘時間多了,但有了這麼充裕的時間,有的學生不加任何利用,只一味沉迷於玩電腦,看電視,於是家長們又對“減負”產生了擔心。
要做到真正的“減負”,師生過重的精神負擔要減,機械性的、懲罰性的、累死人的作業不要佈置,而必要的課業負擔不能減。目前有些學校的“減負”出現令人憂慮的傾向:藉口“減負”隨意刪減教學內容;藉口“減負”隨意修改教學計劃;藉口“減負”隨意減少教學時間。甚至,“減負”成為個別教師工作不負責任,降低教學要求的理由。
綜上所述,我認為,在“一考定終身”的體制還沒有完全改變的情況下,真正能為學生“減負”的方法只有一條,就是學校要走“輕負擔,高質量”之路,教師們應該積極探索和研究教學改革,總結出在課內、課外有效可行的教學經驗,嚴格控制作業量,精心安排,注意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學生歡迎的作業。作業就內容來說,既要突出新知識的重點,又要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絡,既要考慮鞏固“雙基”,又要注意發展智慧,既要面向大多數,又要照顧兩頭。形式上靈活多樣,生動活潑。如有口頭的、觀察性的、思考性的、實踐操作性的作業,有時,根據教學需要,還可讓孩子自己設計作業,發揮他們的自主性,並且佈置作業因人而異,既有統一的必做作業,也有選擇性和自主性的作業。另外,學校和家庭應該給學生們營造一個輕鬆、良好的環境,可以有效地避免孩子的身心過於疲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