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姑娘》評課稿(精選13篇)
《棉花姑娘》評課稿(精選13篇)
鑑於聽課、評課在校本教研及各級教研活動以及學校管理、教師考核、檢查等工作中的廣泛應用,為充分發揮聽課、評課的功能,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棉花姑娘》評課稿(精選1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棉花姑娘》評課稿 篇1
今天,我聆聽了潘老師的這堂課《棉花姑娘》,可以說非常精彩、非常幽默、非常紮實。同樣一節課,不同的人聽會有不同的想法、看法。就像一句名言所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現在,我就來談談自己聽完這堂課後的感受。潘老師在這堂課的整體設計上思路明確,難點突出,以棉花姑娘生病了,盼望醫生來給她治病為感情基調,以學定教,順學而導。課堂中出現了很多亮點。我就抓以下幾點來談談:
一、把握教學主線,激發學習興趣
據文字內容,教師抓住“為棉花姑娘治病”這一教學主線,以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和生動而富於變化的教學手段,串聯起整個教學過程。在教學中注重整體閱讀,以培養學生的閱讀。
例如:以田野裡棉花豐收的情景和棉花姑娘生病的畫面進行對比,引發學生對“棉花姑娘生病原因”的探究;接著是對蚜蟲的一種介紹,激發學生對可惡蚜蟲的痛恨,對“棉花姑娘盼望有人來為自己治病”急切心情的領會;最後以對七星瓢蟲的自我介紹和對全文的總結歸納,使學生懂得燕子只捉空中飛的害蟲,啄木鳥只捉樹上的害蟲,青蛙只捉稻田裡的害蟲;七星瓢蟲之所以能治好棉花姑娘的病,是因為七星瓢蟲只吃棉花葉子上的蚜蟲,從而懂得“動物各有各的本領”的道理。整個教學過程思路清晰,層次分明,重點突出,整體感強。
二、生字教學紮實有效
潘老師在教學“治”這個生字時,她出示了甲骨文,說明是以前發大水大家建築土臺,所以左邊是三點水,右邊是個“臺”字。這是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三、教學評價豐富
課堂上潘老師從多方位、多角度地去評價。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還可以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學生喜歡潘老師的輕鬆幽默和有效的評價,這是我們值得學習的地方。
總的來說,潘老師的這節課是紮實、高效的,學生學得輕鬆、愉快,教師教得簡單、快樂。
《棉花姑娘》評課稿 篇2
聽完黃xx老師帶來的《棉花姑娘》一課,我受益匪淺!《棉花姑娘》是一篇充滿童真童趣的童話故事,這篇課文寓生物常識於生動形象的故事之中,語言符合兒童特點,對學生了解科學知識有較強的啟發作用。
此次林老師向我們展示的這堂課,教學過程流暢、自然。我覺得,林老師的這堂課主要有以下幾個亮點:
一、緊扣學生識記特點,注重字詞教學
低年級教學最難的就是如何把握好識字教學有效度。林老師在教學中緊緊扣住課文的生字展開。如課題中“棉花”和“姑娘”應讀輕聲的教學,又如,“姑娘”的偏旁都是女字旁,跟什麼有關係,教學“啄”字形象地字形分析等教學絲絲緊扣,學生學得非常紮實。
另外,在教學過程中老師運用了集中識字與分散識字相結合的方法。分散識字型現在隨著文字的深入逐一進行:如“姑娘”、“啄”、“蚜蟲”、“盼”、“治”等生字的教學。研讀完課文之後,再集中出示帶拼音的生字詞,學生自由認讀,再去掉拼音開火車認讀。以多種形式,鞏固了對生字的掌握。
二、注重情境創設,關注情感體驗
教師在教學中就必須採用多種教學手段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領學生進入文字所描述的情境中去,去感悟文中人物內心的思想情感,去體味文中語言的獨特魅力,從而在理解的基礎上讀出自己的感受。在朗讀教學中,林老師十分注重聯絡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啟迪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引導他們入情入境進行情感體驗。例如:老師引導學生去想象病中的棉花姑娘盼望有醫生來為她解除病痛的急切心情,以及燕子、啄木鳥、青蛙這三位動物朋友雖然很想為棉花姑娘治病,卻心有餘而力不足的那份無奈與遺憾的心情,讓學生帶著這份內心的體驗轉換角色進行朗讀:如果你是棉花姑娘,你現在最想,最希望的是什麼呀?然後引導學生朗讀,體驗著急的心情。
這樣一來,學生很快就融入到課文的情境之中,讀起來感情十分投入。透過朗讀,學生的理解力和感悟力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三、課內外知識有機結合於課堂教學
在教學中,教者注重學生課外知識的積累,如在出示蚜蟲的圖片時一併錄音介紹有關蚜蟲的知識,使學生對蚜蟲有更多地瞭解。介紹七星瓢蟲的時候,以七星瓢蟲的自我介紹作為切入口,引導學生轉換角色,以七星瓢蟲的身份向棉花姑娘作自我介紹。然後拓展介紹了其它許多種瓢蟲,明確了哪些瓢蟲是益蟲,哪些瓢蟲是害蟲,使學生對瓢蟲家族有了較全面的瞭解,而且培養了學生仔細聽的習慣。充分體現了語文課堂教學的開放性。
四、評價語言豐富而具有激勵性
教師到位的評價可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更可以把課堂教學提升到一個深層次的境界。林老師在這節課中也讓我們感受到她語言的魅力,特別是在引導學生朗讀時她的評價語言又是那樣的貼切,自然,絲毫沒有脫離課文的語言環境。如:“謝謝你告訴我這個好方法!”“你真聰明!”“你真會讀書,不僅體會到棉花姑娘的美,連我們祖國語言文字的美都能體會到,真了不起!”“同學們聽得可認真啦!”“講得非常棒!”“讀得真好!”“笑得真美!”“真標準!”“真響亮!”等等,這樣的評語,給予了學生一定的鼓勵,能讓孩子們有很大的滿足感,使他們有更大的興趣投入到課堂學習當中。
《棉花姑娘》評課稿 篇3
聽完潘老師帶來的《棉花姑娘》一課,我受益匪淺!《棉花姑娘》是一篇充滿童真童趣的童話故事,這篇課文寓生物常識於生動形象的故事之中,語言符合兒童特點,對學生了解科學知識有較強的啟發作用。
潘老師向我們展示的這堂課,教學過程流暢、自然。潘老師的教學語言親切規範,教態自然大方,教學基本功紮實,完全具備一個優秀教師的素質。我覺得,潘老師的這堂課主要有以下幾個亮點:
一、 緊扣學生識記特點,注重字詞教學
低年級教學最難的就是如何把握好識字教學有效度。潘老師在教學中緊緊扣住課文的生字展開。如課題中“棉花”和“姑娘”應讀輕聲的教學,又如,“姑娘”的偏旁都是女字旁,跟什麼有關係,並讓男生喊喊女生,女生來回答等等,教學“啄”字形象地字形分析等教學絲絲緊扣,學生學得非常紮實。
在書寫生字“星”時,潘老師也讓孩子自己觀察發現書寫中需要注意的地方,這樣學生書寫時就更能把字主動寫端正漂亮。總之,教學中,潘老師努力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使他們的個性得以張揚。
二、注重情境創設,關注情感體驗
一篇文章的字裡行間總是滲透著作者的一定的情感和態度,要使學生真正能理解和體會這些內容,教師在教學中就必須採用多種教學手段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領學生進入文字所描述的情境中去,去感悟文中人物內心的思想情感,去體味文中語言的獨特魅力,從而在理解的基礎上讀出自己的感受。在朗讀教學中,潘老師十分注重聯絡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啟迪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引導他們入情入境進行情感體驗。例如:老師引導學生去想象病中的棉花姑娘盼望有醫生來為她解除病痛的急切心情,以及燕子、啄木鳥、青蛙這三位動物朋友雖然很想為棉花姑娘治病,卻心有餘而力不足的那份無奈與遺憾的心情,讓學生帶著這份內心的體驗轉換角色進行朗讀:如果你是棉花姑娘,你現在最想,最希望的是什麼呀?然後引導學生朗讀,體驗著急的心情。
這樣一來,學生很快就融入到課文的情境之中,讀起來感情十分投入。透過朗讀,學生的理解力和感悟力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三、課內外知識有機結合於課堂教學
在教學中,教師注重學生課外知識的積累,如在出示蚜蟲的圖片時,錄音介紹有關蚜蟲的知識,使學生對蚜蟲有更多地瞭解,並理解這是一隻可惡的蚜蟲,學生朗讀這幾話是就會帶著可惡的表情來讀。
四、評價語言豐富而具有激勵性
教師到位的評價可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更可以把課堂教學提升到一個深層次的境界。潘老師在這節課中也讓我們感受到她語言的魅力,特別是在引導學生朗讀時她的評價語言又是那樣的貼切,自然,絲毫沒有脫離課文的語言環境。如:“謝謝你告訴我這個好方法!”“你真聰明!”“你真會讀書,不僅體會到棉花姑娘的美,連我們祖國語言文字的美都能體會到,真了不起!”“同學們聽得可認真啦!”“講得非常棒!”“讀得真好!”“笑得真美!”“真標準!”“真響亮!”等等,這樣的評語,給予了學生一定的鼓勵,能讓孩子們有很大的滿足感,使他們有更大的興趣投入到課堂學習當中。
五、注重詞語的理解、積累和運用
例如:在引導學生理解“盼望”一詞之後,教師提問:“誰能用‘盼望’說一句話?”這樣不僅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學以致用,而且訓練了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另外,透過圖片的展示,使學生理解“碧綠碧綠”“雪白雪白”的意思,並透過朗讀進一步體會到“碧綠碧綠”“雪白雪白”將病癒後的棉花姑娘寫得很美。然後潘老師又問:“生活中,你見過碧綠碧綠的什麼?雪白雪白的什麼呢?”並相機出示拓展填空的練習,讓學生口頭填空。這樣的詞語教學,就不僅僅是停留在表面上,而是既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又更有利於將所學的知識納入到學生的言語結構中去。
《棉花姑娘》評課稿 篇4
《棉花姑娘》是一篇充滿童趣童真的童話故事,課文主要講了棉花姑娘病了,它請求燕子、啄木鳥等給自己治病,可它們心有餘而力不足。正當蚜蟲們在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時,七星瓢蟲把它們一掃而光。棉花姑娘又快樂地生長著,吐出了雪白的棉花。這篇課文寓生物常識於生動形象的故事之中,語言符合兒童特點,對學生了解科學知識有較強的啟發作用。根據本文的特點,譚老師把教學的重點放在識字寫字,指導朗讀,積累詞語上。讓學生自己體會課文角色的內心世界,讀好“盼望”的語氣。這一堂課上得非常成功,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和愛好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求知的前提,學習的動力。抓住小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慾強的特點,老師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圖片、動畫、多媒體課件等有效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情緒。在上課伊始,譚老師就準備了精美的圖片,再以自己生動的語言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起學生學習的慾望,讓學生樂學。在學習課文時適時地利用精美的課件,形成生動、活潑、高效的課堂,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堂上的學生個個興奮不已,完全沉浸在課堂的學習氣氛當中。
二、注重學生的語言積累。
譚教師透過各種形式的反覆讀文,使學生積累了規範而又富文采的語言,又能幫助學生感悟語言。整堂課,教師利用多種形式對學生的朗讀進行指導。分別用了學生自由讀,在指導重點段落時又進行男女生對讀、分角色朗讀、到後來的表演讀等多種形式進行朗讀訓練。透過多種形式的練讀幫助學生體會請別人幫忙那種請求的語氣。表演棉花姑娘驚奇地問,以情導讀,以情促讀,讀中感悟、讀中理解,讓學生在課上很願意朗讀,就逐漸對閱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引導學生觸控文字,實現教師、學生、文字之間的對話。學生親歷讀書過程,在一遍遍的朗讀中感悟著語言的形象美、意境美、韻律美。
三、重識字教學,形式多樣
我們知道,識字教學是低段教學的“重頭戲”。譚老師在這堂課上重視識字教學,並且形式多樣。如:看圖識字,分別出示棉花圖、啄木鳥圖、七星瓢蟲圖、蚜蟲圖,學習了“棉花”、“啄木鳥”、“斑點”、“蚜蟲”,充分有效地利用這些圖片資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識字興趣。在學習“盼、治”兩個生字時, 先男女生讀,再讓學生開動腦筋,自己想辦法來記住這兩個字,還讓學生給它們找朋友,豐富了學生的識字量。在熟讀生字詞的基礎上還有一個鞏固環節,就是“看字謎選字”,如“兩個大王學文化”,學生選出了“斑”, “目光不分開”學生想到了“盼”字。這些生動有趣的字謎,不僅學生願意去猜,而且能讓學生巧妙識字,學生能“趣中學”、“樂中學”,符合一年級學生的識字規律。
課堂是學生的課堂,是開放而又充滿活力的課堂。學語文是快樂的,相信在譚老師的這一節課中,學生都感受到了這一點。
《棉花姑娘》評課稿 篇5
今天,我要評課的內容是羅**老師執教的《棉花姑娘》,那麼先來簡單地回顧下教學過程,首先羅老師基於課題,讓學生認識棉花姑娘,再進行第一段的教學,把生字“蚜、盼、治”的學習落實在詞語中,再落實在句子中。緊接著透過棉花姑娘和三位醫生的對話,引導學生讀出棉花姑娘盼望著被醫治的心情,並採取演一演的活動形式加深體會。同時,在朗讀中讓學生了解了一些禮貌用語,最後再進行生字“只”“請”兩個字的書寫。
羅老師在這堂課的整體設計上思路明確,難點突出。我聽完課後,內心有幾點感觸,我想把它們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分別是識字教學、朗讀及指示性語言、寫字。
一、識字教學
1. 首先我們來看看羅老師這節課在識字上下的功夫,一開始抓住姑娘進行形聲字教學,再利用加一加等方法識記盼望、蚜蟲、治病等詞,另外,羅老師的識字教學,重在結合語境識記。所謂字不離詞,詞不離句,這節課羅老師做到了在閱讀中識字,在識字中閱讀。羅老師紮實地教授生字讓我想起來《易經》裡有一句話:蒙以養正,聖功也。週一貫老先生的解釋是小孩子一上學應先培養他端正的品行,讓他正心、正德、正見、正行,為孩子奠定一生勤學敬業、和平處事、幸福成功的基礎,這就是最神聖的功德。因此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學是孩子母語的啟蒙,是小孩子養正的重要一步,而漢字又佔據著重要位置,因此我們要把識字教紮實了。
2、在20xx年版的《語文課程標準》中,我們可以放大這麼一句話:語文課程應特別關注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學生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思維發展等方面的影響。課標中將以前的還應考慮改成特別關注,在此我們可以獲得一個資訊,那就是語文教學,特別是低段語文教學要凸顯出漢字的特點。漢字是表意文字,雖然部分字已經音變義變,但是大部分的字還是能夠頑強地凸顯其表意的特徵,透過字形,分析並理解字義。正如黃亢美老師倡導的字理教學,就是依據字理析形索義、因義記形,閱讀課依據字理進行析解詞語和品味詞語,充盈著濃濃的語文味,凸顯漢字文化的魅力。
透過字理教學,讓生字變成一幅幅生動畫面,儘量做到生字教學既有淺出更有深入。去年我們學校有參與的我愛學習這個活動,透過字理教學有助於學生紮紮實實地掌握生字,提高生字識記效率,減少生字回生現象,也符合“人人過關”這個理念。在這堂課中,羅老師在教學生字 “盼” 的時候,提問這個字和什麼有關,透過字理,形聲字,從目,分聲。本義指眼睛黑白分明,目美。引申為看、想望的意思,編了個順口溜:用眼看,分分秒秒地看著。因此也瞭解了字義:棉花姑娘是多麼期待呀,多麼盼望了。
二、朗讀及指示性語言
1.朗朗乾坤,朗朗讀書聲,提升朗讀的底氣,低年級的孩子具有樂唱喜歡讀的年齡特點,這也是為什麼我愛學習期末測評中,從我們學校的實際中,喜歡口頭測評的人多於喜歡紙筆測評的。羅老師這堂課中,重在紮實地掌握三位醫生與棉花姑娘的對話,在個別讀、自由讀、師生配合讀、演一演地讀等多種形式,讓孩子們能盡情地參與到朗讀中,在讀中慢慢體會“請”“對不起”等禮貌用語。多種形式的讀已經有了,那麼如何在正確朗讀基礎上,在流利、有感情地表達出來。
2.羅教師的一些明確的指示性語言,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她儘量照顧全員,要讓每個學生參與到課堂中,其中比如:如果你讀好了對著老師笑一笑,如果你劃好了就坐端正告訴老師,儘量調動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教學環節中。準備好的小朋友用立正的姿勢告訴我,再比如說舉手,讓沒有發過言的孩子搖搖手,比方說,有的孩子上來回答過問題了,坐下面的同學沒機會上來,如果你和他答案是一樣的,可以笑眯眯地看著他。這些簡單易行的指示性語言都可以讓學生感受到你對他的關注。
三、寫字
打好習字書寫的根腳,週一貫老師說:“寫字不僅關係到鞏固漢字,而且練寫的過程也是學習性情、態度、審美趣味養成的過程。” 正如一句古話:心正則筆正,我們更是要按照規範要求認真寫好漢字。羅老師對孩子們寫字姿勢,以及書寫都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寫字有一些寫字兒歌,如果課堂上可以適當地增加這些,有助於提高學生識記的興趣。
說到這兒,回想起此次活動的,想起兩個基本理念,我們聽評課是基於研究、為了改進。“聽別人的課”是為了“建設自己的課”。用一句話和大家共勉:“願做一個耕別人的園也荒不了自家的園的語文老師。”
以上我的發言較為簡陋,不當之處,多給寶貴意見,謝謝您!
《棉花姑娘》評課稿 篇6
聽了董老師的的課,最大的感觸就是老師能以飽滿的熱情融入課文,帶領學生去感受課文,老師的激情與耐心讓我佩服。
1、在這節課的設計上,老師非常注重學生的體驗,這一教學是貫穿於課堂的始終,如:說說在生活中那些東西是用棉花做的;學習最後一個自然段時,根據生活經驗理解碧綠碧綠、雪白雪白的意思,並且拓展開來,“生活中的哪些事物還是碧綠碧綠的、雪白雪白”等環節都在調動學生學習要與生活聯絡。
2、體驗教學的形式多樣。本節課體驗教學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談自己的親身經驗,有想像體驗的,有表演體驗的,也有學習經驗的等。
3、注意引導學生學會體驗。一年級學生生活閱歷相對比較少。因此,在教學中,老師非常注意引導學生體驗感悟,讓學生根據生活經驗進行對話交流和表現,充分利用課內外時間,最大限度地留給學生體驗感悟的時間和空間。
在這一節課上,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注重生活體驗,是對某些特殊天賦發展的肯定,也是培養學生自信的`一個前提條件。
《棉花姑娘》評課稿 篇7
就《棉花姑娘》一課來說,有以下幾方面比較突出:
一、緊扣學生識記特點,注重字詞教學有特色。
低年級教學最難的就是如何把握好識字教學有效度。劉老師在教學中緊緊扣住課文的生字展開。課題“棉花姑娘”,“棉花”應該讀輕聲,“姑娘”的讀音指導,都是女字旁,跟什麼有關係,教學“啄”形象地字形分析,“斑”與熟字“班”地比較等教學絲絲緊扣,雖說是認讀字,但學生也學得非常紮實。
二、教學中根據低年級心理特點,注重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促進生本對話、生生對話,師生對話。
《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和文字三者對話的過程。”這種對話首先是讀書實踐,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劉老師多次讓學生體驗人物角色,用朗讀來體驗文字中人物的情感。如劉老師讓學生讀句子“她多麼盼望有醫生來給她治病啊!”教師重點指導學生從“多麼”和“盼望”這兩個詞語中感受棉花姑娘急切地需要有人幫她治病的心情。在指導人物重點句時,有個別讀,有齊讀,有教師示範讀等。總的來說,劉老師對教材處理有自己的獨到之處,整個教學過程在創設的情境中,師生對話,生與文字對話,這種對話不是你問我答,也不是你說我做,而是有機的、自然的、協調的,更是融洽的。每一個環節老師都創設一個情境,讓學生自己去感悟,體驗,有一種節節深入,環環相扣的層次感。
三、體現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合作者。
課堂中,劉老師非常民主,能與學生展開親密對話、交流,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始終很耐心地聆聽學生的發言,委婉地指出不足,對學生的評價具有激勵性。如,指導學生觀察圖片時的評價:你的眼睛真亮。你觀察得多仔細呀!
《棉花姑娘》評課稿 篇8
在《棉花姑娘》一課中,執教老師對課文相關內容的補充恰到好處,環節的設定為教學增色不少。
例如,在引入課題後,老師在“棉花姑娘為什麼會生病”的問題後適時補充了一段蚜蟲的自我介紹的錄音。透過蚜蟲的自我介紹,小朋友們清楚地瞭解了蚜蟲對植物的危害,以及棉花姑娘處境的危險和痛苦。所以在老師“你覺得蚜蟲怎麼樣”的問題後,同學們紛紛表示出了對蚜蟲的痛恨和對棉花姑娘的憂慮。這為課文後面的教學做情感上的鋪墊。
再如,當教學到“七星瓢蟲”時,老師在課文內容基礎上又補充了三句介紹七星瓢蟲的話,並請學生用上其中的一二句,介紹介紹。這樣做,既能使學生對七星瓢蟲這種益蟲有進一步的瞭解,進而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訓練了他們有條理的說話,可謂一舉兩得。
查老師執教的《棉花姑娘》一課十分關注內容結構的整體性。課一開始,媒體上雪白雪白的、笑盈盈的棉花姑娘就吸引住了學生的注意力,老師話峰一轉“就在前不久的它可不是這樣的。”指出了主要矛盾,“棉花姑娘怎麼會生病的?”成了學生學習的動機。隨著課堂教學的推進,一段蚜蟲的自述既補充了學生知識上的空白更激發了學生對棉花姑娘的同情和對蚜蟲的厭惡,使學生彷彿身在其中,為後來的朗讀指導奠定了感情基礎。隨著課堂教學的推進,學生透過自由讀文,很容易的找到了幾位醫生說的話,並從中明白了各位醫生的專長,解決了課文的難點。查老師十分關注教材的細節。引導學生從棉花姑娘三次說話時的感情變化入手讀好句子,並用朗讀體會醫生們幫不上忙時心中的愧疚之情。老師的範讀,學生的個別讀,師生間的對讀,使學生在多種形式的讀中加深理解、深化感情,水到渠成地達到了課文的情意目標。
《棉花姑娘》評課稿 篇9
觀摩了王老師的一堂《棉花姑娘》,我感觸很深。這是一堂很精彩的語文課,有些環節很值得我學習。
首先王老師的教態親近隨和,很具有親和力,時而洋溢,時而婉轉,彷彿夏天一股清涼的泉水,沁人心脾。寓教於樂,紮實訓練;師生互動,交流自然,使課堂成為富有詩意的課堂,飽含情意的課堂。
一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愛幻想,又非常喜歡小動物,所以王老師在課堂上儘量給學生創設一個輕鬆、活潑的氛圍,讓學生愉悅地學習課文。採用多種策略創設不同的激趣情景,看畫面、做遊戲、猜字謎、表演等多個情景的創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鞏固“識字”與“讀文”的學習,使學生融入課堂、融入文字。
其中最讓我受益的是王老師改“教教材”為“用教材教”的技巧。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文字畢竟不是直觀的,他們能感受到蘊涵在人化了的物中間的童趣,並有足夠的想象力,但對文字所呈現的美感缺乏體驗。王老師就借用多媒體課件直觀形象的優點,一方面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激發學生識字、理解課文的能力。使教材的“形”得以最大程度的擴充套件。在朗讀上,本節課以讀貫穿教學,王老師多次讓學生體驗課文角色,分角色進行朗讀。創設情境,讓學生自己去感悟,體驗,有一種節節深入,環環相扣的層次感:燕子飛來了,棉花姑娘會怎麼想?她心情怎麼樣?帶著你的心情讀一讀。啄木鳥飛來了,青蛙跳來了,他們一個個都不能幫自己,棉花姑娘的心情又會怎樣?三次同樣的請求,王老師用適當的方法引導,讓學生悟出“高興——失望——痛苦、急切”等不同的感受。透過對課文充分的朗讀,將語言逐漸吸收內化了。
整堂課中最出彩的是王老師重視學生的說話訓練。王老師創設了一個環節,以此為切入點:讓學生轉換角色,把自己當作七星瓢蟲向棉花姑娘介紹自己的外形和作用,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同時讓學生在介紹過程中感悟語言,感悟情感,培養學生語言組織能力和交際能力。
在如此靈動又高效的課堂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王老師課堂上萌芽破土的力量、拔節成長的執著和激情綻放的聲音……
《棉花姑娘》評課稿 篇10
聽了廖饒萍老師執教的《棉花姑娘》這堂課,給人感覺非常輕鬆。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師生關係和諧。從教學效果來看,學生不僅掌握了本課所學的生字和詞語,而且能在正確朗讀課文的基礎上,嘗試讀出人物不同的語氣,並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了解燕子、啄木鳥、青蛙他們各自幫助的物件,使教學目標得以很好地落實。我覺得這堂課有以下幾個比較突出的亮點:
一、把握教學主線,激發閱讀興趣
根據文字內容,教師抓住“為棉花姑娘治病”這一教學主線,以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和生動而富於變化的教學手段,串聯起整個教學過程。在教學中注重整體閱讀,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例如:以課文中的棉花姑娘怎麼了,引發學生對“棉花姑娘生病原因”的探究;以“蚜蟲的介紹”引入課文第1 小節的學習,激發學生對可惡蚜蟲的痛恨,對“棉花姑娘盼望有人來為自己治病”急切心情的領會;以生動的圖畫引發學生對“病中的棉花姑娘請了哪些醫生來為自己治病” 這一問題的關注;又以棉花姑娘和燕子、啄木鳥、青蛙對話的朗讀指導和分角色表演,幫助學生理解棉花姑娘的焦急與痛楚,以及燕子、青蛙和啄木鳥的歉疚與無奈,從而瞭解燕子、啄木鳥、青蛙他們各自幫助的物件。整個教學過程思路清晰,層次分明,重點突出,整體感強。
二、重視朗讀教學,體現以讀為本
朗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對於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激發學生內心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良好的語言素養等方面確實有著不可替代的功效。這節課中,老師重視開展朗讀教學,創設一定的情境,激發學生朗讀的慾望和熱情,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讓他們自由地讀,大量地讀,以各種形式去讀,還進行一定的指導,使學生能夠在讀中感悟文字的思想內涵,在讀中積累文中的語言文字。朗讀的方式也是多樣性的,有範讀、表演讀等等,課堂氣氛十分活躍,這就是低年級孩子的課堂,充滿童趣天真,老師的描述語言也特別童趣,很能引起孩子們的共鳴。
個人覺得不足的地方:
1.教師點評時有些過於隨意。指導學生朗讀感嘆句時,講述得不是很清楚。
2.課件可以製作得更加精美些,對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有幫助。
《棉花姑娘》評課稿 篇11
發展性評價是新課程實施的重要組成區域性,它對於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同學發展和生長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力求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讀為主,讓同學在誦讀中體驗,讀中感悟,立足於同學發展,激勵同學主動、自主、發明性的學習。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根據同學的回答和時反饋資訊,嘗試採用評語激勵肯定同學。如在開課時,當同學很認真地聽完故事後,我馬上肯定同學“小朋友聽得很認真”;同學讀完課文後,也和時給予評價“小朋友很會讀書”,當同學提出一個很有價值的問題時,褒揚他“你很會提問題”等等。富有情感的評語,是同學獲取自信的催化劑,使同學如沐春風,課堂內總是生機勃勃。生動豐富的評價語言最大程度地調動了同學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
當然,作為同學,他們在課堂上的回答不可能每次都完全正確,這時,教師不能簡單地用“錯了、不對”等語言來否定同學,並期盼其他同學的正確回答。教師應採取在同學原有水平的基礎上滿腔熱情地去評價同學的努力和進步,善於發現同學身上的閃光點,針對同學的個性進行鼓勵的方法,讓不同層次的同學體驗到進步,感受到期望。比方在今天的教學中,當老師說誰願意到臺上來扮演時,有個平時膽子很小的同學想舉手卻又有些猶豫,我果斷地叫他到臺上來扮演,雖然他扮演得不是很好,但老師和同學都看到了他的進步,為他打氣加油,我想,這對於小朋友的一生影響都是非常大的。
當然,對同學評價的目的不只在於教師發現問題,改進教育,更重要的是鼓勵同學積極地發現自身的問題,糾正錯誤。一年級的同學自我認識的能力不強,所以生與聲生評時難免帶有主觀性,認識問題膚淺,教師還應運用多種方法協助同學認識自我。
上了這一課,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每一次正確地評價同學,都是對某些特殊天賦發展的肯定,課堂教學呼喚發展性評價。
《棉花姑娘》評課稿 篇12
在學校的校本語文教學研究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長的軌跡,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滿活力的優秀教師,一節節撞擊著智慧火花的語文教室。我深深的體會到:你悟的越深也就反思的越深。前些天我在自己的教室教學了《棉花姑娘》一課。課後我認真的進行了回顧,有了以下的體會。
《棉花姑娘》是新課標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八組第30課。這是一篇童話故事,敘述了棉花姑娘請求啄木鳥、燕子、青蛙等為自己治病的故事,透過這個童話故事,讓孩子們瞭解燕子、青蛙、七星瓢蟲、啄木鳥分別吃什麼地方的害蟲的科學常識。
教學中的優點:
一、首先能夠進行充分的準備,我為孩子們準備了頭飾、掛圖、錄音等教具,對於激起孩子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主動性有非常優良的作用,孩子在教室上表現出愛學、學的情緒,起到了主動的教學作用。
二、在教學生字時,能夠詳略得當,指導細緻到位。我把生字分成部件去指導書寫,這樣既節約了時間,又能夠對孩子做到細緻的指導。
三、提問題時能夠以一個大問帶動全文的學習,而不是把文字肢解成一個個小問題去浪費學生的時間。孩子們在一條貫穿始終的線索的引導下學習,可以說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匯入新穎有趣。
我首先出示了掛圖,棉花姑娘生病的樣子,激起孩子們的同情心,並且讓孩子們代替棉花姑娘求救,這樣對與指導一會的讀有非常好的效果。孩子們在讀“請你幫我捉蟲吧”這個句子時感情一次比一次更強烈,達到了學會讀祈使句的目的。
需要改進的地方以及改進方法:
一、應該給孩子知識能力生成的機會和時間。
在教學中我總是覺得對孩子的開放度還不夠,在學生不能夠準確回答問題的時候,我經常是急於去引導、甚至包辦代替,沒有給孩子生成的機會和時間。語文教室教學不應是“灌輸式”教學,而代之與開放式的、不斷生成的、充滿活力的教學方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創新點,善於抓住時機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改進方法:當孩子不能很好的體會課文的意思時,應該給孩子讀的機會,請他反覆的讀,讀出自己的情感。這樣孩子在讀的過程中就會形成自己的體會,而不是學說老師的體會。用讀來代替講,這是我教學中最需要改進的地方。
二、給學生一個極其富於情感的教室。
一個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自己的教學極富“激情”。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度地學習?大概是由於長年累月的教學已經使我產生了職業倦怠,所以,我經常覺得自己的教學沒有以前的激情,如何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給學生一個極其富於情感的教室,是我現在經常思考的問題。
改進方法:要深讀文字,沒有自己的感動哪裡來的教學激情,只有在文字中找到自己的感動,才能用自己的激情去感動學生。開放文字,把文字的拓展做到最大,把知識拓展到學生更感興趣的範圍,用教學豐滿而有趣。
三、沒有很好的進行教學遷移。
這篇課文的條理十分清楚,2、3、4自然段都用了同一形式寫了棉花姑娘與三種小動物的對話。此篇與課文《小壁虎借尾巴》的結構有點相似。如果我採用前面先回顧後遷移的辦法來讓學生自己理清課文,那麼對孩子的能力生成一定是非常有益的。
改進方法: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注意課文之間的橫向比較,進行有意的知識遷移,有認識的培養學生自己的分析和學習課文的能力。
四、教學片段中,有一些不足之處。
1、比如:教學中,學生指出“圓圓的”一詞要讀得圓一些,這是件好事,但我沒有及時引導更為重要的詞語“很快”和“驚奇”應該怎麼讀更好,使得此處的品讀理解只停留在淺層次上。在鼓勵學生方面,今後應該像趙志祥老師說的那樣,對學生不要太吝嗇要多看一看他們進步的地方,讓他們經常嚐到成功的喜悅。
2、在課後,有學生問了這麼一個問題:“老師,為什麼棉花姑娘生病了,她要自己找醫生,農民為什麼不給她打點藥水治病呢?”我笑著說:“我想如果你是照顧這些棉花姑娘的農民伯伯,一定會幫她們治病的是嗎?”“嗯,是的!”孩子笑著走開了。我發現我們的孩子真是十分會思考問題,我總是去關注一些課本上的文字,想著透過什麼樣的方法去讓學生學習,其實孩子們想的角度往往是不同於大人的,而我有時卻忽略了這一點,有很多時候,在這方面孩子們往往給我上了一課。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一定會把自己的經驗多多發揚,把自己教學中需要改進的地方進行有認識的修正,讓每一堂語文課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亮點。
《棉花姑娘》評課稿 篇13
1、語文教學讀是貫穿教學始終的。
只有書聲朗朗的課堂才是語文教學的課堂。讀是根本。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正是基於讀的重要,我在本課的教學中透過讀讓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體會文字中蘊涵的情感。決不透過說教來讓學生理解。如果學生透過讀不能解決的,我也只是提示,引導。
然後再透過讀去解決問題。整個教學中只是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這樣學生不僅在老師的引導下一步一步的步入知識的領域,而且讀的品味越來越濃,在讀中學生的感悟能力越來越強,正因為我在教學中珍視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學生個性化的閱讀才得以實現。
2、小學一年級的孩子,注意力、約束力都較差。
作為一名低年級的語文教師除了設計好自己的教學過程,採用好的教學方法,更應採用激勵手段去調控自己的課堂教學。正因為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喜報的發放,孩子們的積極性得以調動,教學才達到良好的效果。
3、作為一名語文教師
要不斷的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教師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對提高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水平的提高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