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遺產日領導講話稿
文化遺產日領導講話稿
在當今社會生活中,需要使用講話稿的場合越來越多,講話稿可以按照用途、性質等來劃分,是演講上一個重要的準備工作。寫起講話稿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文化遺產日領導講話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文化遺產日領導講話稿1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同志們、朋友們:
大家好!
今天,我們以座談會的形式,紀念我國第xx個“文化遺產日”,追尋中醫藥文化之根,審視中醫藥發展現狀,暢談中醫事業發展未來,堅定做大做強中醫服務品牌信念。
首先,我代表市衛生局,嚮應邀出席這次座談會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感謝你們對新餘衛生事業、尤其是對中醫藥文化的關心、支援與厚愛。
今年“文化遺產日”的主題是“保護文化遺產、構建和諧社會”。在紀念“文化遺產日”這個特殊的日子裡,市中醫院舉辦“傳承中醫國粹精神,弘揚中醫文化”主題活動,邀請國家級名老中醫來新餘講學,開展大型健康義診。我認為,搞這次活動,至少有四個方面的意義:一是中醫藥是中華民族文化遺產中彌足珍貴的魂寶,保護文化遺產,就是保護中華民族的文化個性和精神;二是弘揚中醫文化,對研究中醫學的文化特徵、文化內涵、中醫學發生發展規律及未來發展方面,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三是保護並利用好中醫藥文化遺產,是建設中國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也是建立世界文化多元化,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四是透過開展學術講座和健康義診,有利於擴大中醫藥的社會影響力,提升市中醫院的知名度,帶動中醫學術技術全面發展。
市中醫院走過了20多年的風風雨雨。幾任院班子團結帶領全院職工堅持“以人為本,科技興院”的發展理念,突出中醫為主,中西醫結合特色,大力實施品牌戰略,致力改善就醫環境,實現了創業與發展的新跨越。20**年與1995年相比,醫院固定資產淨增4070萬元,業務用房淨增6508平方米,業務收入淨增3099萬元,服務功能不斷拓寬,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已成為全國示範中醫院、三級乙等中醫院、xx省群眾滿意醫院,躋身全省同類中醫院先進行列。
促進中醫藥發展,確立中醫藥地位,已成為越來越多人們的共識。中醫不僅在國內醫療衛生保健服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而且在全球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受到青睞。但從自身服務能力和廣泛健康需求的層面看,中醫的特色和優勢並沒有完全呈現出來,中醫發展還面臨許多制約因素:一是中醫藥基礎科研不足,沒有真正把握繼承與創新、理論與實踐、研發與挖掘的多層關係,忽視對中醫經典著作、學術經驗、單方秘方,乃至中醫思想的研究;二是中醫藥優秀人才和後備人才不足,中醫服務陣地在縮小;三是標準體系不健全,框架結構不合理,中醫學術技術被人輕視。
被動保護無益,發展才是硬道理。傳承國粹精神,弘揚中醫文化,首先要堅持與時俱進。人類歷史程序上的任何一門科學都是在繼承的基礎上不斷髮展,不斷進步的,這是科學的生命力所在。中醫藥作為一門科學、一種文化,絕不僅僅停留在傳統醫學的範疇,完全可以在現代人們生活中提供現代醫藥科學的健康服務。也就是說,未來中醫發展方向,必須走出一條適合中醫藥發展規律,適應現代經濟社會和人們健康需求的體制創新之路。其次要堅持自主創新。中醫藥學凝聚著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和智慧結晶,在醫療保健、衛生預防、常見病、多發病、疑難病診治康復上擁有獨特優勢。中醫發展的關鍵,在於重大理論、學科體系、研究方法、關鍵技術、發展途經、臨床應用、服務實踐上的自主創新。只有充分發揮好這一元素功能,才能在推進中醫藥發展上收到實效。第三要堅持標準體系。世界經濟的發展告訴我們,市場經濟的本質是規則經濟,市場競爭的本質是標準競爭。就中醫而言,這樣一門有著悠久歷史的學科,為什麼很多中醫優秀思想、實用技術臨頻萎縮、失傳,關鍵在於自身的標準體系不夠完善或挖掘不深。可以說,加強中醫藥的標準化建設和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保護,是中醫藥未來發展的重中之重,第四要堅持走擴大交流合作之路。世界上的事物總是在相互聯絡中成長,在相互借鑑中提高的。中醫藥的發展,一方面必須緊緊依託於自身理論、實踐、經驗的總結;另一方面必須切實加強學術流派之間、與其他相關學術領域之間、世界其他國家地區的交流與合作,才能真正在更多層面、更寬領域、更大範圍內傳播和展示中醫藥文化的特色與優勢,讓更多的人們瞭解中醫,認識中醫,接受中醫藥並從中受益。
保護中醫藥文化遺產,為古為今為未來,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讓我們共同努力,秉承傳統、捍衛國醫、弘揚國粹,以中醫藥特色和優勢,服務好人民群眾健康。
文化遺產日領導講話稿2
同志們、朋友們:
大家好!
今年6月12日是全國第xx個“文化遺產日”。在此,我代表區委、區政府向大力弘揚麥積優秀傳統文化和積極開發、傳承、搶救特色地方文化遺產的廣大文化工作者表示親切的問候!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援麥積文化事業發展的全區人民及社會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麥積區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渾厚,是人文始祖伏羲創造八卦的聖地,也是秦人屯兵牧馬的發源之地。以伏羲文化為源頭,千年而下,先秦文化、石窟文化、三國文化在這裡孕育流傳,爭相輝映,展示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亙古不衰的魅力,蘊育了“羲皇故里”渾厚的文化底蘊。區委、區政府歷來高度重視文化事業的發展和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特別是近年來,認真組織開展了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和全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進一步摸清了全區文物及文化遺產的底子,促進了傳統文化的開發、利用與傳承。目前,在我區境內發現的地面不可移動文物點319處,其中2處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77處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區博物館現有館藏文物16類4999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8件,二級文物49件,三級文物89件。麥積高抬、鳳凰山民間祭祀和天水皮影戲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專案,新陽婚嫁禮儀、伏羲民間祭奠等9個專案列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麥積木偶戲、導流山民間祭祀和天水伏羲八卦拳等25個專案列入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同時,率先在全市實施了博物館免費開放,向更多的人展示麥積恢弘的歷史,擴大了麥積的影響力,提升了麥積的知名度。
儘管全區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取得了長足發展,但仍然不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也不能充分適應當前的經濟社會發展。主要表現在:文化遺產保護的社會氛圍不濃厚,文物管護條件有限,依靠口傳身授的傳統文化技藝傳承保護難度加大,地方傳統文化資源整理開發仍需加強,等等。文化遺產是一個地區文化發展的足跡,是我們彌足珍貴的物質精神財富,保護文化遺產需要全社會成員共同參與,共同努力。全區各級幹部職工要切實增強做好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利用“文化遺產日”,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教育和引導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與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形成“人人關注、人人參與”的良好局面。教育、建設、旅遊等部門要把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與愛國主義教育、旅遊開發和城鄉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充分發揮文化遺產諮政育人、傳承文明、普及知識、豐富生活的作用。文體、廣電、宣傳等部門要充分發揮輿論監督作用,透過開設專題、專欄等方式,介紹文化遺產和保護知識,大力宣傳保護文化遺產的先進典型,及時曝光破壞文化遺產的違法行為,在全社會形成保護文化遺產的良好氛圍,促進我區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健康發展。
同志們,朋友們,“保護文化遺產,傳承人類文明”是我們共同的責任。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努力將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真實、完整地保護傳承下去,使之真正成為凝聚人心、激發幹勁、促進發展的力量源泉,推動全區經濟社會跨越式科學發展。
謝謝大家!
文化遺產日領導講話稿3
同志們:
大家好!
作為“文化遺產日”的活動,今年是第xx年;作為“文化遺產日獎”,今年是第一次。這都將成為歷史,記載在中國非物質文化保護的歷史上。為此,我向所有得獎的代表、單位表示衷心地、熱烈地祝賀。
今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高度地重視和支援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有了很大地發展。“文化遺產日”期間,全國各地各部門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以518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為重點,精心策劃組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展演、講座、論壇以及諮詢服務學術活動,增強了社會公眾對文化遺產保護意識。
經中宣部批准,文化部從今年“文化遺產日”起設立“文化遺產日獎”。這個獎以“保護文化遺產”、“構建和諧社會”為指導,堅持導向性、公正性的原則。它的設立為進一步搞好“文化遺產日”宣傳教育活動,推動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廣泛深入的開展,將起到一個重要的促進作用。今年“文化遺產日”期間,由我部主辦、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辦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專題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珍惜劇種進京展演、文化遺產主題晚會、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論壇等一系列活動,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
5月23日—6月10日,我部與四川省人民政府在成都舉辦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受到了成都人民的熱烈歡迎,也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各大宣傳媒體也對這次活動做了多層面的報道。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從各方面展示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成功的營造了全民參與保護非文化遺產的良好氛圍。“文化遺產日”期間,人事部、文化部和國家文物局表彰了一批工作突出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希望各地各有關部門以之為榜樣,繼續加強和做好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今天,我們在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代表性傳承人的代表頒發證書的同時,還為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授了牌。
《“十一五”文化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建立十個“民族民間文化生態保護區”。我部將“建設文化生態保護區、加強文化遺產整體性保護工作”作為當前文化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閩南地處海峽西岸,儲存著眾多的原生態的非物質和物質文化遺產,它們相依相存,與人們的生產生活融為一體,充分體現了閩南文化的多樣性、完整性、獨特性。閩南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對閩南文化生態的保護,進一步傳承著弘揚閩南文化,對促進閩南地區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協調發展,推動和諧文化建設,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促進祖國的統一大業,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現實的意義。福建省委、省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為加強閩南文化整體性保護,制定了閩南文化生態區保護規劃綱要,並已經做了大量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文化部認為在閩南地區建立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的條件比較成熟,今天我們為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頒牌,標誌著我國第一個國家級民族民間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的建立。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的建設是一項新的、開創性的工作,我們相信在福建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經過科學地規劃、積極地探索,大膽地實踐,一定會為我們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總結出有益的經驗。
同志們,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們祖先留給我們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保護文化遺產不但是為了告慰我們的祖先或者說不愧我們的子孫後代,更是守護中華民族精神家園的一個重要舉措,也是歷史賦予我們崇高的責任和使命。當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呈現出良好的局面,也迎來了難得的機遇,我們要按照國務院通知的精神和有關要求,進一步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為傳承我國珍貴的文化遺產,弘揚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建設和諧文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