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媽媽有辦法》評課稿
《植物媽媽有辦法》評課稿
《植物媽媽有辦法》是一首饒有趣味的兒童詩。課文以簡短的篇幅、形象的語言,敘述了蒲公英、蒼耳、豌豆三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富有兒童情趣。孫老師執教的是第一課時,研讀蒲公英和蒼耳傳播種子的辦法。整堂課思路清晰,重難點突出,每個學生都能積極的參與到課堂中,課堂效果甚好。下面我就從以下四點來談談。
一、尊重學生年齡特點,活躍課堂氣氛
低年級學生的思維處於以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孫老師根據二年級學生的這一特點,善於利用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首先是多處恰當的利用圖片,匯入時出示大自然的圖片;整體感知課文時,有哪幾位植物媽媽,出示了植物媽媽的圖片;教學第2小節時,出示了降落傘和蒲公英;第3小節是時,蒼耳娃娃的“鎧甲”。本課中的幾種植物,部分學生可能沒見過,有的學生可能見過了但印象也不深刻。孫老師結合圖片幫助學生重新認識,降低了學習難度,讓學習內容形象、具體,使學生印象深刻。
其次是演一演。在教學第2小節時,孫老師提出“蒲公英輕輕吹過是什麼樣子的?誰來演一演”。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熱情,課堂氣氛也活躍起來,學生一邊讀一邊演,對“輕輕吹過”有了真正的體驗。
還有孩子們喜歡的兒歌形式。在教學生字“窪、娃”時,孫老師根據生字特點自己創編了兒歌,學生讀起來朗朗上口,很輕鬆的就記住了它們的區別。
孫老師就是這樣,透過圖片、演一演、兒歌等這些適合孩子們年齡特點的教學形式,不但讓學生掌握了語文知識,更是激發了孩子的閱讀興趣。
二、尊重學生認知規律,降低識字難度
在低段語文教學中,識字教學是重點也是難點。孫老師這堂課也是將識字作為重點。並且分為好幾步,有層次的進行教學。初讀課文時,先讓學生讀通讀順課文,不認識的字請拼音幫忙。在此基礎上,先透過句子朗讀檢查多音字掌握情況。在形近字的教學上,先是朗讀詞語“山窪娃娃掛住”並自己去發現他們的異同,再透過兒歌“有水是水窪,有女抱娃娃,有手把衣掛”,很形象地讓孩子區分了這幾個形近字。從課文、句子到詞語,這樣有層次的階梯型的生字教學,有效的`幫助學生認讀生字,降低了學習難度。
三、尊重學生課堂主體地位,提升學習興趣
區學本課堂的理念是:學生主體,學習本位,學教合一。孫老師的課堂嚴格遵照了這些理念。尤其是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表現得非常明顯。在教學生字“蒲,蒼”時,引導學生髮現他們的共同點,學生髮現他們都是草字頭的字,在次基礎上,孫老師再進行點撥草字頭的字都與植物有關。這樣尊重學生的發現,學生的學習更加主動,效果也更加明顯。
另外,在教學二、三小節時,孫老師先請同學自己去讀讀喜歡的段落,充分尊重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既激發了學生朗讀的熱情,也讓他們在接下來的句式練習“我喜歡_________媽媽的辦法,因為_____________。”中真正有話可說。
在課堂中,孫老師常常引導學生去發現,真正做到了學生主體,學習本位,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四、尊重課文體裁特點,放飛想象的翅膀
本篇課文是一首很有童趣的兒童詩。兒童詩有語言童趣優美、想象豐富的特點。孫老師在教學中結合了這些特點,如在賞析2、3小節時,就抓住輕輕吹過、紛紛出發、鎧甲來感悟語言,並將整節課推向了高潮。這正是語文閱讀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點環節,透過重點詞句,在品味中感悟文章。
而兒童詩想象豐富這一特點,在說話環節進行了很好的聯絡。在教學第三小節時,有一個口語交際,穿上鎧甲的蒼耳娃娃等啊等啊,一隻小白兔跑來了,他們會怎麼說呢?來給畫面配配音吧。直觀而形象的畫面展現在學生面前,再透過之前朗讀積累,這時學生彷彿也變身為作者,插上想象的翅膀為蒼耳娃娃和小白兔配起音來。
總之,孫老師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很好地達成了教學目標。整課堂精彩而紮實,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