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規律》小學數學評課稿(通用5篇)
《找規律》小學數學評課稿(通用5篇)
評課是教學、教研工作過程中一項經常開展的活動。小編整理的數學評課稿,供參考!
《找規律》小學數學評課稿 篇1
二年級下冊教材《找規律》的內容,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繼續學習,其最大的變化是圖形和數列的排列規律稍複雜了一些。在xxxx年,我在自己學校也開過這節課,感覺學生聽得迷迷糊糊,不能將移動的規律找到,尤其是後進生。永紅小學馬麗華老師的《找規律》,思路很清晰,整堂課對教學目標的落實非常到位,我感覺有好多地方值得我好好學習。
1、注重學生學習的起點,體現分層教學的理念。剛開始出示彩燈複習一年級學過的簡單排列,讓學生了解到本節課將要學習的方向,潛移默化中讓學生滲透規律的無處不在,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
2、注重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本節課中馬老師充分利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彩燈、小動物、密碼門以及聰聰請吃水果、喝茶等情境,流露出教師在充分考慮二年級學生身心特點的基礎上,重組教材和合適選擇教學素材的意識,並能在情境中提煉出主幹問題引發學生對新知的探究,使所創設的情境發揮了應有的作用。
3、創設良好的互動的交流氛圍,培養學生善於傾聽的學習習慣。如在學生上來操作、表述時提問學生:你看懂了嗎?你明白他說的意思了嗎?學生表述,同桌互說等形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4、注重動手操作的方法,讓學生主動建構數學知識。在學習方陣排列規律時,馬老師在一個學生表述規律的時候,請另一個學生在黑板上演示過程;接著,讓學生在表述規律的時候,加上自己的動作,由動作引導知識的建立;在學習線形排列規律時,馬老師讓學生自己利用工具擺一擺探索出規律,讓學生經歷規律的探究和形成過程。
5、注重表達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如在學生表述規律的時候,教師引導學生說出“第()個移到最後面,其它依次向前移()格”,特別強調了“依次”,注重表述的嚴謹性。
6、關注練習設計的層次性。本節課的練習設計從基本鞏固迴圈規律的基礎上,進行變式。
本節課馬老師注重以學生髮展為本,創造性地處理教材,讓數學知識生活化,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從而使全新的教學理念真正落實到課堂教學之中。她給學生創設了寬鬆的獨立思考空間,讓學生自主發現各種規律,充分尊重學生能夠的個性思維;給學生提供交流的機會。最值得借鑑的是,馬老師在課堂上經常用激勵的語言,積極鼓勵學生求知的慾望,逐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體驗成功的樂趣。
其實作為教師我們一直都在追尋有效的教學設計和教學策略,在聽課的過程中我也在思考:
1、課堂是每個人的課堂,每個活動應該是全體學生都參與。在教學橫向排列規律的時候,一個學生說,另一個學生在黑板上操作時,是否讓全體學生都跟著操作一次,這樣印象更深刻一些。
2、在表述橫向排列規律的時候,我認為教師的問題的設計應該緊緊抓住“每行的第一個圖形”,也就是強調觀察順序。
《找規律》小學數學評課稿 篇2
本學期在教務處的組織下,我共聽了20節課。在這20節課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二(4)班劉**老師的課。劉老師主講的是《找規律》,這節課的教學設計能根據數學新課標的基本理念,精心設計學生的數學活動,充分利用學具與多媒體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讓學生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體現了數學來源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這節課主要有以下幾特點:
1、動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師精心設計了課件,在本課中,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主題圖,生動形象的圖片調動了學生的注意力,教師隨即提出要求,讓學生認真觀察,找出這些圖形的規律。教師講明要求,學生馬上主動並且迅速拿出手中圖片在桌子上擺。隨後教師又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展示,使本節課知識重難點“迴圈排列規律”馬上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一目瞭然。
2、強調數學學習的實踐性與探索性。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劉老師十分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和直接經驗。以“猜想—實踐—驗證—反思”等一系列的學生學習活動為主線,充分讓學生在動手、動口、動腦、在活動中去探索。為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空間,讓生在具體的操作中體驗可能性,探索數學思想、方法並獲得結論,且能在活動中體會成功的喜悅。
3、課內向課外延伸,重視對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
課堂上,劉老師透過讓運用所學知識,根據所出示的三組水果圖的規律,找出第四組水果擺放的規律以及找出地面磚的規律等練習。使學生在解決生活中的例子,活動中愉快發展。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遺憾也是一種美。為此提出個人不成熟的看法:
1、本節課中教師準備了充足的教學用具,設計了形式多樣的練習題。在鞏固練習第一題,給出一組圖形,讓學生猜猜第二組圖形會是什麼?出示的學具是紅色正方形、紅色圓形、白色三角形、白色正方形。我認為圖片過小,不利用後面同學觀察,教師用膠帶把一組圖形連線,不利用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可以設計四種不同顏色的圖片,或四種不同型別的圖片,以免學生在交流彙報時即要說是什麼圖形,又要說是什麼顏色,造成個別學生表述不清楚,使聽者也不清晰。
2、低年級的課堂中應該多運用一些兒童化語言,以及鼓勵性的語言。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我相信只要我們的教立足於學生的學,我們的課堂將更精彩,更豐富多彩。
《找規律》小學數學評課稿 篇3
一、教學風格——大氣親和
在這節課中,劉老師的語言簡潔流暢、乾脆利落。更重要的是在與學生的互動上親切自然,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跟一年級的學生上課像在談心一下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更時時用親切的語言表揚他們:我請做得好的同學說,誰誰表現真好等。
二、教學藝術——順勢而導
劉老師的眼中有數學,心中更有學生,做到了尊重學生,順勢而導,引導學生思維走向深入。如:第一幅與第二幅為什麼能很快描述出來,第二幅為什麼不能呢?等引導學生進入深入思考,課堂中到處是這種順勢而導情境。
三、教學過程——抓住核心
劉老師這節課中緊抓住核心進行教學,達到了較好的效果。
1、數學好“玩”
劉老師首先從孫悟空同學們非常感興趣的人物引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後讓學生跟孫悟空比比火睛金晴,誰更厲害把學生帶入一個有著魔術味道的學習過程。先讓學生看3組圖再讓學生猜一猜峁才看的3幅圖是怎樣的這樣,一下子把孩子們引入到一種好玩的遊戲情境中,激起了孩子們的參與熱情。這樣,就會讓整個學習過程變得輕鬆快樂。劉老師的整節課,從材料選擇上、方法上等,都讓我們感受到了數學好玩。
2、“玩好”數學
把一節數學課上得有趣,這一節課成功了一半。還要“玩”好數學,才是一節完美的數學課。“玩”好數學,不能僅僅停留在數學學習的興趣上,它還應該引導學生在“玩”的過程中,習得數學技能,體驗數學思想方法,形成對數學價值觀的認同。劉老師的課在這方面給予我們很好的啟發。
(1)關注數學知識本質,引領學生學習有價值數學內容。
劉老師在這節課中不僅僅引導學生看好玩的圖片,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關注好玩背後知識本質。如引導學生說出圖片是怎麼排列的,按形狀、顏色、大小一組一組依次不斷、重複出現。這樣,既激活了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又引導學生進行了數學化思考與數學化表達,讓學生用語言清晰表示規律,掌握規律本質知識。
(2)關注數學思維特質,引領學生參與有層次的思考過程。
這節課中劉老師不但引導學生關注數學知識本質,更是抓住時機透過深化,強化等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品質。如學生找出規律後,透過追問:第10組第1個是( );第30組第2個是( );第100組第3個是( )。指引學生的思維一步步走向深層。這樣,學生透過推理等活動也豐富了數學活動經驗。
《找規律》小學數學評課稿 篇4
今天下午參加了翁洋二小的小班化教學研討會,可惜只有一節王旭曉老師執教的數學課《找規律》,感覺少一些。
先說說本課中個人感覺的幾點亮點:
(1)注重學生學習的起點,體現分層教學的理念。其中複習鋪墊環節複習了一年級學過的簡單排行規律。分別以文字、圖片、數學三種形式呈現,潛移默化中讓學生滲透規律的無處不在,與現實生活的緊密結合。此環節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題來完成,體現分層教學的思想,在下面的新課展開學習中,讓學生分別選擇二個字母,三個字母,或者五個數學來創造規律中,教者也比較集中體現了這種思想。
(2)創設良好的互動的交流氛圍,培養學生善於傾聽的學習習慣。如在學生上來操作時提問學生你看懂了嗎?你明白他說的意思了嗎?獨立思考,同桌互說,小組討論等形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3)注重利用對比的方法,讓學生主動建構數學知識。如在比一比動物排隊與圖形排行的有什麼相同嗎?在學習總結環節中讓學生比較新舊與舊知的聯絡。對學生主動建構新知應該是有幫助的。
(4)教學設計合理,看得起來比較花心思,各個教學環節環環相扣,練習形式內容豐富多彩,分層目標要求明確。同時,力求體現:下要保底,上不封頂的教學意圖。
其實作為一線教師一直在追求有效的教學策略與教學設計,在聽課的過程中我也在思考了以下的幾個問題:
(1)複習鋪墊這一環節在本課時的教學有沒有必要?個人感覺必要性不強的情況下,因為這一課時的找規律與一年級的規律沒有學生最近學習發展區的關聯,關係不大,屬於規律兩種的不同型別,一種是簡單排列,一種是迴圈排列規律。所以是不是可以直接匯入新課,必竟低段的'學生注意力在課時的前十五分鐘的黃金時間。
(2)規律個人認為是指重複出現至少三次或以上的一個整體,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不能讓學生脫離整體來表述,如第一列與第二列的關係,可以四列一起來看,從上往下的規律,或者是從下往上的,往左往右的規律。再譬如新課環節中○△□☆、△□☆○請學生畫下去,這個規律應該說是不完整的,學生如果沒有上面動物排列的暗示,可以理解就是這二列迴圈,不一定是要四列迴圈。○△□☆、△□☆○、○△□☆、△□☆○……我可以以二列為一單元迴圈排行,所以筆者認為至少要出現三列才算科學。
(3)找規律一課的重點當然也是難點,讓學生能找出其中的規律,找是本節課的重要教學手段,教者沒有提供學生學具進行操作,只有個別學生上來板演,感覺學生對於迴圈排行規律的認識可能還是單薄一些,我們不能因為操作可能產生對課產生的負面影響還不讓學生親力實踐一下。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大動力,數學廣角的內容比較開放,與學生的生活聯絡也比較密切,同樣也適合低段學生的心理認識特點,所以應多挖一下這方面的教學素材。往往可能事半功倍。筆者就認為教材上的例題生活情景就可以直接拿來用。
《找規律》小學數學評課稿 篇5
《找規律》這節數學課,讓我受到了很多啟發。二年級下冊教材《找規律》的內容,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繼續學習的,其最大的變化是圖形和數列的排列規律稍複雜了一些。周老師的《找規律》,思路很清晰,整堂課對教學目標的落實非常到位,我感覺有好多地方值得我好好學習。
1、注重學生學習的起點,體現分層教學的理念。聯絡生活實際,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剛開始出示彩旗複習一年級學過的簡單排列,讓學生了解到本節課將要學習的方向,潛移默化中讓學生感受到規律的無處不在,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
2、注重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本節課中周老師充分利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彩旗、密碼門以及聰聰請吃水果、喝茶等情境,流露出教師在充分考慮二年級學生身心特點的基礎上,重組教材和合適選擇教學素材的意識,並能在情境中提煉出主幹問題引發學生對新知的探究,使所創設的情境發揮了應有的作用。
3、創設良好的互動的交流氛圍,培養學生善於傾聽的學習習慣。如在學生上來操作、表述時提問學生:你看懂了嗎?你明白他說的意思了嗎?學生表述,同桌互說等形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4、注重動手操作的方法,讓學生主動建構數學知識。在學習方陣排列規律時,周老師在一個學生表述規律的時候,請另一個學生在黑板上演示過程;接著,讓學生在表述規律的時候,加上自己的動作,由動作引導知識的建立;在學習線形排列規律時,周老師讓學生自己利用工具擺一擺探索出規律,讓學生經歷規律的探究和形成過程。
5、寓教於樂,增強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了學生對數學的濃厚興趣,他們才會積極主動地去探求數學知識。低學段兒童對枯燥無味的講解很難理解,甚至不感興趣,但一聽到“遊戲”、“活動”這類詞時,馬上打起精神,產生強烈的興趣與好奇心。在學生做動作時,他們相當活躍,馬上就自己創造其他有規律的動作,並迫不及待地想上臺來,讓其他小朋友跟著他做。並安排活動讓學生創造規律,讓每個學生髮揮自己的特長,互相交流、溝通共同來完成規律的創造。這樣的教學,不僅使學生獲得知識,而且能增強自信,開發潛能。整堂課學生學得輕鬆、主動。
6、關注練習設計的層次性。本節課的練習設計從基本鞏固迴圈規律的基礎上,進行變式。
本節課,周老師注重以學生髮展為本,創造性地處理教材,讓數學知識生活化,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從而使全新的教學理念真正落實到課堂教學之中。他給學生創設了寬鬆的獨立思考空間,讓學生自主發現各種規律,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思維;給學生提供交流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