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科學《用橡皮筋作動力》評課稿

五年級科學《用橡皮筋作動力》評課稿

  這是《運動和力》單元繼《我們的小纜車》的第二課,本課主要構建“彈力”這個概念,透過活動知道“彈力”有大小和方向。在匯入環節,出示橡皮筋和彈弓後,孩子們知道彈弓拉得開彈得遠,也知道是利用彈力的,但彈力具體是怎麼樣卻說不清道不明,這為後面的學習明確了目的,打下伏筆。本課設計了兩個活動,一是“使小車前進和後退”,二是“使小車前進更遠”。在活動完成後提出促使小車運動的動力是怎麼產生的,將拉開的橡皮筋與原來的橡皮筋進行對比,初步建構“彈力”的.概念。讓孩子們帶著問題進行“使小車前進更遠”活動,知道動力大小是不一樣的,最後結合課本P74頁橡皮筋掛鉤碼實驗認識彈力,再結合生活利用彈力。

  聽了戴老師的課,優點就不多說了,主要說說我的一些想法:

  1、第一個活動“使小車前進和後退”,重點應側重研究方向,對於 “一圈、兩圈”可放到第二個活動時講。

  2、使小車前進後退的方法,描述不到位,主要是老師指導不到位。如果老師教給孩子們詞語,教會用起來,孩子表達能力將進一步提高。這裡若能讓孩子們一邊轉動車軸,實物投影出來,一邊描述就更好了。

  3、問題設計還要再思考。“實驗時應該注意什麼?”這個問題涉及的太寬了,孩子們也不能有針對性的回答。

  4、對比實驗中改變的條件應如何改變、如何選擇,沒有抓住機會。可適當的提問記錄2組的資料,再丟擲問題“你覺得哪種更好?你想怎樣選擇?”讓孩子們自己對比思考選擇。孩子們的思維有沒有得到發展,從中也能知道。同時橡皮筋不能繞太多圈,是因為會斷,究竟幾圈會斷,可告知,並限制圈數。

  5、資料處理太過簡單。本課是用求平均值獲得資料。資料處理應分層展開。先從兩組開始,介紹資料,下結論。資料和結論呈現,促使孩子們有思考。再比較不同小組資料,看發現。所以教師在指向操作上要做考慮。

  我從沒想過一堂課上得向公開課一樣精彩,我更願暴露教學上更多的不足來促進我的進步。希望請老師們多多批評指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