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課操場上的評課稿
公開課操場上的評課稿
《操場上》是小學語文第一冊的一篇課文,是一篇緊接在學習了漢語拼音之後的識字課文。蟠龍小學的張成恂老師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把握了教材的特點,從對兒歌的學習中來識字,並注重了字音的準確拼讀,以及學習興趣的培養。
整節課,教學目標是明確的,即透過對課文的學習,認識14個生字,學會寫“入”、“天”兩個字。這充分體現了新課標中“多認少寫”的教學理念。
教學中,張老師的教學過程流暢,環環緊扣。一開始,用學生感興趣的兒歌進行匯入,不僅複習了舊知,還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然後創設了在操場上的情境引入對課文的教學,使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感知。在這一環節中,張老師利用直觀的畫面吸引學生,並在課文的朗讀中強調字音的準確,訓練學生說好普通話的能力。緊接著便是學習文中的生字新詞。張老師採用了多種形式進行教學,有詞語卡片、生字卡片,有看拼音讀、去拼音讀,有同桌互讀互評、比賽讀、開火車讀等,重點在於認識文中的14個生字。這一環節是本課的難點,張老師不僅繼續注重了字音的準確性,還在反覆的認讀中強化了生字的認識。之後進行了有趣的“信封”遊戲,在遊戲中再次熟悉生字。這使學生既感到放鬆,又自己動手做了做,增強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接下來是對要求學會的字進行書寫。透過學生自己對字形的觀察以及老師的示範,指導學生進行書寫。這一環節中,張老師注意了對學生書寫姿勢的常規訓練。最後遷移引出第二首兒歌,再次以兒歌吸引學生,透過從中找出學習的生字,鞏固學得的知識。
這節課,課堂中有松有緊,有動有靜,整節課都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老師採用了多種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引導,符合低年級的教學特點,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在這節課中,張老師非常的關注學生,特別是她的評價語言,顯得既親切又充滿鼓舞性。學生的每一次回答她都給予了高度評價,表現好的予以充分的肯定,表現得較弱的予以莫大的鼓舞。這不僅使他們有成功感,還能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
但我還想對這節課的一些細節談談自己的一點意見。在學習生字詞這一環節中,一部分學生對生字的認識還沒有達到能“搬家”的效果。低年級的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對於生字的認識要透過多讀多看加以記憶,特別是一年級的學生,還要利用拼音這一柺杖進行過度。我認為張老師還應該在這一環節上有意識的對學生進行“搬家”的訓練。其次,在“信封”遊戲中,對它的作用發揮得還不夠,若在學生動手後再自己讀一讀,全班再交流交流,那麼學生的成就感我想會大。
總的來說,這一節識字教學課在張老師的精心設計和靈活教學中完成,是一堂成功的課,其中有許多閃光之處值得我們大家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