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使安西》評課稿

《送元二使安西》評課稿

  《送元二使安西》是詩人送友人元二奉命前往安西時作的,是一首很有名的送別詩。劉微老師的這節課讓聽眾感受到了送別的難捨難離,學生的發言有一定深度,教學目標明確,教學方法體現了課程標準的要求。劉老師按照“古詩四讀法”讓學生自讀自悟,鼓勵學生談自己對詩歌所描寫的意境的理解和感受,從詩句中感悟其中的深意。

  曾記得:學古詩,知詩人,抓字眼,明詩意,想詩境,悟詩情,這是學習古詩的基本步驟,也是學生自學古詩詞的一般思路。

  將學生的課外積累與課內學習相結合。精彩的是,劉老師運用填空的形式提取孩子們對於詩人、詩題及有關背景知識資訊。這樣做,即幫助孩子們梳理了課外知識,又提高了他們如何加工資訊,還為進一步讀、悟古詩做了情感鋪墊。在集體學習的`基礎上,老師讓孩子們自選表現送別意思的古詩詞,運用一定的方法自學。這個環節是孩子們體驗詩意,體驗學法的實踐過程,有教有放。

  思維很重要,在學科教學中培養孩子們的思維能力,是比較有效的,語文課在幫助孩子們發展形象思維能力方面大有作為。老師充分利用教材的插圖、訓練孩子們的形象思維能力,老師要求孩子們讀課文時,非常注意圖文對應,詩與圖對應,內容與圖對應,說話、表演與圖對應;聽他人讀書,與自己手指到的圖上畫面內容都是對應的,對應中,孩子們讀、想、說、做、演融為一體,張開想象的翅膀,悄悄地內化語言文字的內涵,吸收營養。

  人們信奉的“把一切知識教給孩子”,暴露不適應性和侷限性。培養人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成了資訊時代學校教育的核心。劉老師讓學生透過主動的探究,發現和感悟,學會對資訊的收集、分析和判斷,旨在增進學生的思考力和創造力,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處理,利用各種資訊。《課標》指出:“應當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所以,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進行小學生自主探究實施策略的研究,是語文教學改革的需要。

  語文課要提高效率,途徑之一就是整合,對三維目標的整合,對教學內容的整合,對教學方式的整合。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學生能做的,教師不說;學生能自己探索的,不講;學生能自己學會的不教的策略。採用師生對話(引導探究),生生對話(合作探究),生與文字對話(自主探究),安排充足對話交流過程,不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如果老師進一步提示,在結尾與《別董大》一詩區別時儘量不要太近,《別董大》描述了詩人鼓舞友人對前途充滿信心,表現了詩人樂觀開朗的胸懷。《送元二使安西》前兩句點明送行的地點,季節,細雨似乎為友人拂塵,嫩綠的柳條正好在送別時折枝相贈,烘托出一種送行的氣氛。後兩句直接描寫送行的場面,抒發了對老朋友未來擔憂之情,一種離情籠罩全詩。在對比朗讀時應該先理解詩意然後朗讀。讀第二首時也應該從第一首的意境中跳出來在讀,體驗送別詩的情感,不僅有依依惜別之情,還可以分為豪情、衷情、感情等,更妙。即使時最好的演員也不能同時飾演悲劇和喜劇。我的評課無異於拋磚引玉,用意在於求教各方。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