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射虎》評課稿
《李廣射虎》評課稿
《李廣射虎》這篇課文采用“文包詩”的形式,講述了李廣將軍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拈弓搭箭,把白羽箭深深射進石頭中的故事,本文為我們呈現了出了一個力大無窮、神勇無比的李將軍形象。課文的情境與詩句緊密相連,學生透過學習相應的文字,採用詩文對照的方法很好的瞭解了古詩的意思。“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讀書是這樣,聽課也如此。馮老師在執教《李廣射虎》這節課時,我感覺到她的課堂教學充滿活力,教師情緒飽滿,學生積極參與,透過師生互動,使課堂充滿了生機,具體表現如下:
一、創設情境,激發閱讀興趣
語文教學中的情境營造不僅在於提供刺激物,增強氣氛,還在於語文學習需要薰陶感染。馮老師透過圖片、音樂等教學裝置營造氛,讓學生感受邊疆夜晚環境之惡劣從而與李廣將軍從容不怕的神情形成鮮明的對比,引起學生對課文中人物的.關注,入情入境生情。
二、讀中感悟,感受人物形象
馮老師利用了李廣及盧綸時間上得差距,巧妙地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唐朝盧綸與西漢李廣相隔七百多年,為什麼還要寫詩來讚美他呢?”引起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整個教學環節中,馮老師始終以讀為本,把時間和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如讀“呀!大家全都驚呆了,原來李將軍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塊巨石!那白羽箭深深地扎進了石頭裡,任將士們怎麼拔也拔不出來。”時,馮老師要求學生反覆讀,讓學生感受白羽箭扎之深,並採用賽讀的形式讓學生深刻領悟李廣的神勇無比。朱熹曾說:“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他充分肯定了在語文學習中“讀”是一個不可替代的手段.。馮老師很巧妙地用了“讀”的藝術,無論從讀的形式還是讀的次數,該什麼時候讀該怎樣讀都把握得當,使學生親近文字,走入文字,進而對文字產生富有,達到個性化朗讀的境界。
三、讀演結合,課堂生動活潑
馮老師在引導學生理解李廣箭藝高超時,緊緊抓住“拈弓搭箭”“運足氣力”“拉開硬功”展開教學,先讓學生讀詞語,接著圈出表示動作的詞,讓學生體驗李廣射箭動作之快,接著請同學上臺進行表演,從而使學生感悟千鈞一髮之時李廣的臨危不懼,人物形象再次深入人心,課堂氣氛也格外活躍。
四、詩文結合,感受詩之精煉
馮老師在教授三、四自然段的內容時與古詩緊緊結合在一起,透過文字加深對詩句中“驚”“引”“平明”“沒”的理解,讓學生感受古詩的簡潔與精煉。
總之,這節課教學思路清晰,教者採取多種教學方式,把學生引進了文字,感悟了李廣的神勇無比,體現了馮老師講究教學方法,著眼創新發展的教學思想,是一堂比較成功的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