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玲的畫》評課稿(通用8篇)

《玲玲的畫》評課稿(通用8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評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評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麼優秀的評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玲玲的畫》評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玲玲的畫》評課稿 篇1

  五月五日吳主任所執教的《玲玲的畫》一課,是二年級下冊第七組的第一篇課文。本組教材圍繞著“要正確看待問題,善於思考”這個主題選擇了幾篇不同體裁的課文,有美麗動人的童話,有流傳千古的寓言,有常見的生活小事,也有發人深省的名人軼事。學習完整組課文,要學生懂得做事要善於思考,要正確的認識自己。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看來不可能辦成的事也能辦成。這篇課文寫的就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玲玲把準備參加評獎的畫弄髒了,已沒有時間重畫一張新的了,玲玲很著急。但是在爸爸的啟發下,她開動腦筋,在弄髒的地方畫了一隻小花狗,不僅巧妙地掩蓋了汙漬,還給作品平添了幾分家的溫馨。課文篇幅不是很長,內容較易理解。我覺得吳主任執教的這節課整體安排合理,環節緊湊,重難點突出,課堂氣氛和諧,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對學生的評價和引導很到位。教學上有許多好的地方值得我們學習。比如:

  一、上課開始帶領學生看目錄讀課題知道本組有哪幾篇課文,並讓學生讀本組的導語,思考本組課文都是介紹關於什麼內容的,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本組的主題。

  二、生字詞環節抓住音形義進行教學。首先讀課文下方帶拼音的生字,指名說哪些字的讀音要提醒的,讀準字音;接著邊讀邊想記這些字的方法,由於本課生字少字形又不復雜,吳主任沒有逐個字讓學生識記,避免了毫無難度的單調的記字過程,而是直接讓學生以組詞的方式來鞏固,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學生對於生字的掌握比較紮實;然後小黑板出示含有生字的詞語,在讀完詞之後,重點教寫“糟”這個字;之後讓學生提出不明白的詞的意思,並由其他學生幫著解決,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最後,由詞語“催促”很自然的迴歸到課文當中,設計巧妙。在教學詞語時,重點抓住“端詳”“催促”這兩個詞語,第一個詞回到文中找句子朗讀來理解,第二個詞則讓學生聯絡生活實際來體會,方法靈活多樣。原來生字的教學並不是千篇一律枯燥乏味的,到了二年級生字教學與一年級有些不同,根據二年級學生的特點可以歸類識字,記難記的字,由字擴詞,結合每篇課文內容,聯絡學生生活實際,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三、問題的巧妙設計激發了學生回答問題的興趣。印象深刻的有“家人催促過你做什麼事?”“你猜猜玲玲會想什麼呢?”“如果你是爸爸,此時看到玲玲滿意地笑了,你會說什麼?”“你就是玲玲得了獎,你這幅圖是怎麼畫成的呀?”“聽了玲玲的介紹,你要怎麼誇誇她?”……這些問題有的結合學生平時的生活實際,有的讓學生角色扮演,使其融入課文中的角色中設身處地的體會人物的心理。問題深入淺出,學生樂於表達。

  四、讀書形式多樣,目的明確。默讀課文,瞭解主要內容;指名開火車讀檢查讀書情況;由重點詞找出句子品讀感悟;分角色自由練讀自讀自悟;師生分角色入情入境讀;齊讀重點段落,理解爸爸的話。

  另外,透過聽課我知道了細節處理也很重要,課前要認真鑽研文字。如:“叭、趴”的讀音;“又”字說明催促不只一次;“能在那兒畫大象嗎”;“壞事”指什麼樣的事等。在備課過程中不僅要抓準重難點,細節也不能忽視,有時它們還會成為教學中的亮點。

  《玲玲的畫》評課稿 篇2

  《玲玲的畫》是第七組中的課文,本組教材圍繞著“要正確看待問題,善於思考”這個專題來編排的。課文寫了玲玲準備參加評獎的畫不小心被弄髒了,已經沒有時間重畫一張,玲玲著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啟發下,她開動腦筋,在弄髒的地方畫了一隻小花狗,不僅巧妙地掩蓋了汙漬,還給作品添了幾分家的溫馨。課文記敘的是常見的生活小事。內容集中,語言樸實,對話較多,玲玲的情感變化是本文重要的線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話語是課文的主題所在。因此教學中教者要牢牢抓住這兩個方面,引導學生充分讀書,在讀中體會情感,感悟語言,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重點理解爸爸意味深長的話。從中受到啟發,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

  執教老師以“為什麼玲玲在畫被弄花了的地方畫上小狗?”這個問題上做足了文章,發散了學生的思維,也尊重了學生的個性理解。同時,老師還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指導學生讀書方法,在讀書中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從故事蘊含的道理中受到教育影響和啟迪。《玲玲的畫》這堂課,以識字、寫字、朗讀課文為教學重點。學生在教師的組織下,透過自讀課文,圈畫生字,組內交流識字方法的過程,自主學習生字。培養了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教師採用開火車讀詞語,給生字重新組詞,讀生字的方式,檢驗了學生的識字效果。

  指導學生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寫了什麼事?訓練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老師還抓住重點句子指導學生朗讀課文,讓學生帶著感受讀文,尊重了學生的情感體驗。

  執教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比較強,教態自然親切,對學生的評價用語也很到位。而且教學思路清晰,環環相扣,重難點突出,達到了教學目標。

  這堂課的教學有這麼幾個優點:

  1、識字教學較好,特別是用詞語形式出現的,使全班學生都參與進來了,並且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2、抓住重點詞句,突出重難點,理解課文。

  3、引導學生以不同方式讀,在讀中體會玲玲的心理變化過程。

  能夠讓學生充分的讀,一節課讓學生共讀了七遍。第一遍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並畫出生字。第二遍要求學生把課文讀正確、流利。第三遍精讀5到10自然段。第四遍分角色讀課文。第五遍是瀏覽讀課文。第六遍齊讀最後一段。第七遍默讀全文。透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最後達到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4、注重了寫字指導。指導比較到位,教師適時進行示範。

  5、採用的是疑問式匯入,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

  6、視學生的互讀互評。

  7、板書活潑,使學生一目瞭然。

  8、評價語言好。

  《玲玲的畫》評課稿 篇3

  開學前有幸參加了新基礎教育培訓,也堅持每天認真閱讀《語文新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這本書,一天幾頁,圈圈劃劃,頗有收穫。理論知識一天天在增長,但怎樣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使語文課堂充滿活力呢?我開始先從生字教學做嘗試。9月中旬,在班上講了《玲玲的畫》第一課時,主要講授認讀生字,指導書寫較難寫的“獎”字。賀校長、趙主任和趙老師來聽課,課後對我提出了很多建議,真得是受益匪淺。

  老師們對我這堂課的評價是思路清晰,層次合理,尤其是將認讀生字編成一首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兒歌,非常巧妙。兒歌的內容是這樣的:“玲玲小畫家,端詳這幅畫。爸爸又在催,快去睡覺吧!叭的一聲響,把畫弄髒了。明天要評獎,另畫來不及。爸爸在看報,過來想辦法。花狗懶洋洋,畫面更漂亮。只要肯動腦,壞事並不糟”。確實編這個兒歌花費了我很大心思,也花了不少時間。但是在課堂上,我並沒有很好的讓這首兒歌發揮它應有的作用,只是讓學生讀了一遍,學生讀得很好後我只是簡單做了評價,並告訴孩子這是一種新的幫助識字的方法。孩子還有興致想再讀,我卻急著往下進行,讓孩子讀帶生字的課文句子。趙主任課下和我交流時說,其實孩子已經把這些生字認識會了,這首精心設計的兒歌已經是生字回到了課文,沒有必要再讓孩子訓練讀課文句子來練習認識生字。是啊,新基礎教育要求教師運用多種類結構方法教會孩子識字,當孩子已經能夠自主識字時,就不要反覆要求孩子讀讀讀。

  此外,在課堂上,我對孩子的評價還不夠具體化,要求孩子的答案還過於死板,沒有真正站在學生的立場上。新基礎教育的學習道路還很長,只有堅持理論和實踐結合,不斷實踐反思,才能真正有所收穫,不斷提高。

  《玲玲的畫》評課稿 篇4

  《玲玲的畫》是人教版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第七組中的課文,本組教材圍繞著“要正確看待問題,善於思考”這個專題來編排。

  課文記敘的是生活中的小事,對話較多。整節課,李老師堅持“讀(走進文字)——多形式地悟(理解文字)——再帶著感受讀(表現文字)”這一最基本的語文教學理念,抓住玲玲的情感變化這一線索,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經歷,邊讀邊感悟語言,理解玲玲的情感變化。在玲玲動腦筋修改了畫後,李老師讓學生對比兩次滿意的不同,之後安排的《粗心的小畫家》律動使學生在半節課的學習後能稍事休息,放鬆一下身心,從而精神更飽滿地投入到後面的學習中。這一環節的設計更適應了二年級孩子的學習特點。

  爸爸富有哲理的話語是課文的主題所在。李老師在引導學生反覆朗讀後,抓住“壞事”、“好事”讓學生思考各指的是什麼,再找“壞事”變成“好事”的秘訣進行品讀。接著在拓展練習“幫幫忙”環節中,李老師創設情境讓學生運用本節課所悟得的道理解決問題,讓學生在思考中更加深了對本文道理的理解。最後以一句名言“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作為結束,再次呼應了主題。這樣使學生一步步走進文字,懂得了生活中只要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達到了預期目標,可以說是一節成功的課。

  《玲玲的畫》評課稿 篇5

  林老師執教二年級《玲玲的畫》,以全新的思路,巧妙的整合,把閱讀理解與識字寫字,語言表達與思維練習融會貫通,教師教得靈活,學生學得帶勁,觀者聽得有味!單單的生字詞教學就讓人印象深刻。

  一、順學而導,興趣盎然

  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老師讓學生說說讀完還有什麼不懂的地方?“端詳”是什麼意思?“評獎”是什麼意思?“髒”為什麼是月字旁?“糟”為什麼是米字旁?鼓勵學生自由地真實地提出自己的不懂,才顯得有真正的教學價值。

  對於學生的提問,老師當場提出多音字“髒”,結合“心臟”解釋偏旁,真正做到了順學而導。再提煉“弄髒”“動腦筋”“一等獎”三個詞,讓學生質疑。再現了生字詞,並學會了提問。

  二、結合閱讀,理解生字詞

  1、理解“端詳”一詞時,先觀察“我家的一角”,看到了什麼?像我們剛才這樣仔細地看,叫什麼?課文中有一個詞語,誰發現了?仔細地看就叫“端詳”。她透過聯絡生活經驗的方法讓學生理解“端詳”。讀好玲玲端詳時候的“美滋滋”。

  2、“不早了,快去幹什麼?”這就是“催”。老師又透過聯絡上下文的方法讓學生理解“催”。

  三、發現規律,巧學方法

  1、“水彩筆‘叭’的一下……‘趴’……”,為了區別兩個生字“趴”和“叭”,老師故意裝糊塗,我可分不清楚,誰來幫幫我?鼓勵孩子有自己理解方法來區別生字,再出示順口溜“有口一聲叭,有足地上趴”。試著編一編“哇、窪、娃、蛙、掛”這幾個字的順口溜。再結合“叭”和“哇”想想其他的形聲詞。老師用“區別比較,編順口溜”等方法幫助學生學習生字詞。

  2、最後整體出示所有的生字詞。整理歸類。後鼻音和其他的,左右結構的字和其他結構的字。不斷改變“生字復現”的方法。

  總之,二年級的孩子還是喜歡輕鬆、多樣的方式學習生字詞。他們最不喜歡每天都一樣。所以,老師要用多種方法來進行生字教學,既要保持他們學習的興趣,又要滲透學習生字詞的方法,這樣才會有較好的識字教學效果。

  《玲玲的畫》評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玲玲的畫》是人教版教材,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第一篇課文。

  課文為學生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玲玲收拾畫筆時不小心把第二天要參加評比的畫弄髒了,在爸爸的啟發下,玲玲開動腦筋、在弄髒的地方畫了一隻小花狗,結果這幅畫在第二天參加評獎時得了一等獎。

  透過這個故事,讓學生明白:好多事情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

  課文內容簡單,主題明確,寓意深刻,對啟發學生處理生活中的類似事件有較強的指導意義。

  二、教學設計意圖

  1、課文有一條明顯的主線:玲玲的情感變化。在進行《玲玲的畫》教學設計時,我抓住這條主線,讓學生找出玲玲對自己畫畫作品的滿意、不小心弄髒畫的著急、開動腦筋解決問題的喜悅。讓學生在尋找玲玲的情感線索的過程中,感悟課文的思想內涵。

  2、在進行《玲玲的畫》教學設計時,我把重點詞、句放到分析課文的過程中解決,有意識地把字、詞、句、篇四者結合起來。這樣設計的意圖是:既能強化二年級語文的教學重點,又能為高年級語文的教學埋下伏筆。

  3、在進行《玲玲的畫》教學設計時,我採用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教師讀課文學生聽、分角色讀課文中的人物對話、學生齊讀課文等多種閱讀方式,讓學生充分對課文自讀自悟。這樣設計的意圖是:

  ①讓學生能夠從閱讀中體驗小主公玲玲從滿意到著急到喜悅的情感變化。

  ②讓學生能夠從閱讀中懂得爸爸的話,從而內化課文的主題思想。

  ③用這種暗示的方式培養學生對閱讀和語文的興趣。

  4、在進行《玲玲的畫》教學設計時,我注意到了“端詳”、“叭的一下”、“懶洋洋”這三個不太好理解的詞語。於是,我採用了語言解釋、表演解釋、說話練習等方式對這三個不太好理解的詞語做出詳釋,意圖是讓學生在掌握詞語的同時懂得詞語的運用。

  三、課堂體驗

  1、生活是一首多彩的歌,這首歌裡有喜怒哀樂。《玲玲的畫》教會學生:遇到困難時,不要原地哭泣,要開動腦筋、奮勇向前,把壞事變成好事。

  2、生命是一杯需要醞釀的酒,這杯酒用情感做調料。《玲玲的畫》用淺顯的內容、樸實的語言告訴學生:玲玲的變化,爸爸看在眼裡、喜在心裡,是爸爸真情、關切的愛滋潤著玲玲,給玲玲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與此同時,玲玲是一個乖巧、聽話的孩子,她能夠領悟爸爸的話,從而把爸爸的教育轉化為生命的醞釀劑。

  3、教育是一門必須用愛澆灌的藝術,她需要師生在課堂上有一份特殊的教與學的默契。不如此,課堂難以生動,知識難以內化。

  《玲玲的畫》評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教材圍繞著“要正確看待問題,善於思考”這個專題選擇了幾篇不同體裁的課文,內容豐富。《玲玲的畫》講的是玲玲收拾畫筆時不小心把第二天參評的畫弄髒了,在爸爸的啟發下,她開動腦筋,在弄髒的地方畫了一隻小花狗,巧妙地掩蓋了汙漬,第二天她的畫在評獎會上得了一等獎的事。課文內容簡單,主題明確,寓深刻的生活哲理於簡單的故事之中,對於啟發學生處理生活中的類似事件有較強的教育意義。

  本文語言樸實,對話較多,玲玲的情感變化是本文重要的`線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話語是課文的主題所在。因此教學中教者要牢牢抓住這兩個方面,引導學生充分讀書,在讀中體會情感,感悟語言,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重點理解爸爸意味深長的話,從中受到啟發,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

  二、教學目標

  依據課標要求、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本課時我確立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鞏固生字詞的識記。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文中感悟積累對自己有啟發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

  其中,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出人物對話的語氣和表情,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是教學的重點,理解爸爸說的話中所蘊含的深刻道理是教學難點。

  三、教學策略

  (一)、抓主線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本文記敘的是常見的生活小事,內容淺顯,沒有詩情畫意的語言,該如何下手?考慮再三,我決定以玲玲的情感變化:高興、滿意(畫好作品)——著急、傷心(弄髒作品)——滿意、喜悅(畫更漂亮)為本文的主要線索展開教學。在複習完生字詞後,讓學生聽課文錄音,再次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畫出能表現玲玲心情變化的有關詞語,理清了玲玲從“滿意”到“哭了起來”再到“滿意”的情感變化。同時藉助課文中提到的兩幅畫,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從而形成了“以心情變化為主線”,“以畫為輔助”的兩條線索。這兩條主線相互交錯,相輔相成,使全文脈絡清楚,豁然開朗,撥雲見日般明瞭了。

  (二)、抓朗讀讀中體會悟中朗讀

  《大綱》指出: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在教學過程中,我緊跟“讀(走進文字)——多形式地悟(理解文字)——再帶著感受讀(表現文字)”這一基本的語文教學理念,努力落實以讀為本的原則。首先保證閱讀的時間,從整部分朗讀,到重點句子的研讀,給學生充分的感悟時間。其次,在朗讀形式上,採用自讀、接讀、範讀、指名讀、齊讀、分角色朗讀等多種形式,激發學生讀文的興趣。我始終牢牢抓住那條情感主線,引導學生在朗讀中體會玲玲情感的變化,緊緊抓住玲玲的情感變化讓學生深度感悟文字的語言,讀出自己的獨特感受。例如在玲玲畫好了畫,滿意地端詳自己的畫時,就引導學生從表演者的表情中去體會,讀出玲玲的“滿意”;在爸爸催促玲玲快去睡覺時,就引導學生聯絡自己作業做晚了,爸爸媽媽怎麼催促自己時的語氣來讀爸爸的話;在爸爸問玲玲“怎麼了,孩子”時,就做了引讀處理,讓全班同學也一起問問玲玲;在玲玲哭了起來時,就指導學生想想,哭著說話時該怎麼說,從而讀出玲玲著急、傷心的語氣;在指導讀第8自然段時,引導學生從“滿意地笑了”感悟到玲玲高興的心情,從而讀出玲玲想出辦法把“壞事”變成“好事”後的“滿意”心情。

  “從讀中來,到讀中去”讓學生從讀中去體驗,從讀中去換位思考,從讀中體會人物的情感,學生就從讀中得到了心靈的意會,體驗在讀中就得到了昇華,理解從讀中得到了加深,情感在讀中也得到了薰陶。

  (三)、抓字詞落實訓練積累語言

  字詞教學是語文教學中最基本的訓練之一,抓住課文中的重點字詞,根據詞語的一定情境展開想象,透過朗讀體會詞語的含義,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語言文字的表層意思,而且能使學生體會到詞語內在的含義和豐富的感情色彩,加深學生的內心體驗。在教學設計中,我就抓住了課文中的兩個詞語進行訓練。一個是“端詳”,另一個是“懶洋洋”。針對學生對兩個詞語的感知程度,我分別採取了不同的訓練方法進行訓練。學生對“端詳”比較陌生,教師進行空洞的解釋無助於學生真正地掌握這個詞,而如果採用表演這種外在的形式,讓學生看錶演說意思並用詞語說話,學生就對“端詳”有了比較深刻的理解。“懶洋洋”這個詞比較常見,但在這裡特別提出來,讓學生說說句子用上“懶洋洋”好在哪裡,學生就對譴詞造句的妙處有了更深的體會,為以後的寫作積澱了語言,使學生的語言訓練落到了實處。

  《玲玲的畫》評課稿 篇8

  依據教材的內容,確定本課的設計理念為:

  1、以學生自主讀書為主要形式,讓學生在盎然趣味中產生閱讀的激情;

  2、使學生在質疑解讀中理解文章的蘊意;

  3、幫助學生在想、述、讀、演、議中內化語言的深情,從而提高每位學生的語文素養。設計特點:

  (一)情感為線、深度感悟語言

  本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在朗讀中體會玲玲情感的變化——滿意到著急再到戰勝困難後的喜悅。教師緊緊抓住玲玲的情感變化讓學生深度感悟文字的語言。例如:課文開始,教師抓住"滿意"來理解"端詳"的含義,"好的"這個語言的語氣;課文中間抓住"著急"來體會"畫弄髒了"的不同感受;課文最後抓住"克服困難的喜悅"來品味、思索爸爸簡短的話語中蘊含的深刻道理。這樣,學生在體會人物感情的基礎上,析詞品句,感受文字中的語言,向學生滲透文章的表達方式。

  (二)以讀為本、尊重個性感悟

  《大綱》指出: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

  為了落實以讀為本的原則,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首先保證閱讀的時間,從整部分朗讀,到重點句子的研讀,給學生充分的感悟時間。其次,在朗讀形式上,採用自讀、範讀、評讀、指名讀、齊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充分朗讀課文,並且激發學生對於讀文的興趣。讓學生想讀課文、愛讀課文。充分讓學生感悟文章內容,在此基礎上深入朗讀,在交流、評價中理解朗讀的方法,依據學生獨特的感悟,讀出自己的課文。例如:在第一部分的教學中,以"你體會到的玲玲的心情是怎樣的?"為主線,讓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這時,孩子們可能會說出高興、自豪、滿意、激動、興奮等多種感受,再讓學生讀出自己體會到的心情。在朗讀爸爸的話時,讓學生想象:假如你是爸爸的話,你會怎樣說?可能孩子們會懷著沉穩、高興、興奮等多種自己感悟到的心情去朗讀。

  (三)聯絡生活,拓寬資源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例如:在理解端詳一詞時,讓學生聯絡生活想象、表演,這樣,將學生的親身感受引入課堂,使學生理解的更加深刻。再如:聯絡生活,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壞事變好事的情況。尊重學生的差異,把學生的個性差異作為資源,例如:以"你體會到的玲玲的心情是怎樣的?"為主線,讓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根據學生的不同生活經歷和獨特的感受,讀出不同的課文。這樣將學生的實際生活引入課堂,讓學生的生活成為學生學習的資源。

  課堂反思:

  在整節課的教學中,仍然存在許多缺點和不足。例如:教師基本功有待加強,特別在教師的語言上,提問應該更加準確,引導應該更加到位等。再有,教師還應該豐富知識積累,提高文化底蘊,這樣可提高教師隨機應變的能力。在教學機智方面,還要不斷地進行實踐探究,善於捕捉課堂生成,深度訓練。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