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上冊《我愛故鄉的楊梅》評課稿
三年級語文上冊《我愛故鄉的楊梅》評課稿
萬里學校的王伏香老師5月21日在我在我校上的閱讀教學展示課。老師上的課精彩、生動、形象、感人。對我這位老教師來說,真可謂是“春雨點點入土”,有種“相見恨晚”之感覺。
《我愛故鄉的楊梅》這篇課文描述了故鄉楊梅樹的美麗和楊梅果的可愛,表達了作者熱愛故鄉的思想感情。課文篇幅短小,層次清楚。作者按楊梅的生長過程特點,由整體到部分,由表及裡的順序進行敘述,語言十分精練、簡潔,樸實、親切。作者透過“眼看、手摸、嘴嘗”進行觀察,採用擬人手法及細膩的描寫手法,使讀者對楊梅產生了如見其形、如觀其色、如品其味的感覺。
一、 聯絡生活,引發語感訓練。
葉聖陶先生說:“要求語感敏銳,不能單從語言文字上去揣摩,而要把生活經驗聯絡到語言文字上去。”王老師在教學《我愛故鄉的楊梅》這課時,用學生熱愛的大自然、用學生的生活體驗,引發文章的`語感訓練。上課伊始,王老師問:“這篇課文的作者是誰?”當學生們暢所欲言後,王老師進一步追問:“王魯彥的故鄉在哪裡?”從而自然的引出:寧波鎮海,你們吃過楊梅嗎?看過楊梅林嗎?請大家說一說。”從題目當中你知道什麼?愛故鄉,愛楊梅。作者寫愛楊梅而表達了對家鄉的喜愛。一石激起無數朵浪花,引出了“愛”的語感訓練。
二、突破重點,感悟文章內容。
教師指導學生有效的自主學習是閱讀教學的上鏡.教學時,首先讓學生帶著老師所提的問題“課文中是怎樣具體介紹楊梅的?”整體感知文章內容,在師生交流的同時,出示課文中有關具體描寫楊梅的語段。在反覆地朗讀中去發現蘊藏在語言文字中的作者情感,接著對重點詞句咬文嚼字,反覆推敲,讓學生藉助想象及有感情的朗讀等手段,去領悟楊梅果形狀、顏色、味道的惹人喜愛,從而體會作者的情。.體現了人文性與工具性相結合的特點。
三、超越常規,讓智慧得到昇華
俗話得好說,好的開端,是教學成功的一半。那麼精彩的結尾,乃是讓智慧得到了昇華。為了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老師在課尾精心設計的這一幕讓人叫絕。學完課文後,老師問學生“我愛故鄉的楊梅,僅僅是愛楊梅嗎?”說完在大螢幕上出示了節選自《我愛故鄉的楊梅》中的“故鄉的雨,——”那優美的旋律,再加上郭老師那深情並茂的朗讀,讓在坐的人入情入境,心曠神怡。同時也讓學生悟出了作者對故鄉所表達的情和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