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螺絲刀裡的科學》評課稿
小學科學《螺絲刀裡的科學》評課稿
《螺絲刀裡的科學》是教科版六年級《科學》上冊《機械和工具》單元的第四課時內容。面對全新的教材,全新的教學內容,該怎麼上一直是我們要考慮的問題,今天黃老師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黃老師上的《螺絲刀裡的科學》一課可以看出他對教材進行了必要的處置,對活動內容也進行了必要的刪選。本節課我認為有以下幾方面值得肯定:
一、重視實踐操作,體現同學主體。
科學教學重視同學的自主探究和自主實踐。黃老師在這節課的教學中佈置了好幾次的同學小組活動,併為他們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同學特別感興趣,對於同學來講自身能像科學家那樣,親手做實驗,那是再高興不過的事了。螺絲刀就在我們的身邊,也是經常看到和用到的工具,就是沒有好好研究過,所以在活動中同學表示出出其不意的認真態度,教師把知識溶於活動之中,讓同學在動手動腦中對實驗的結論有了更深的認識。
整堂課黃老師都非常重視發揮同學的主動性。從一開始的取螺絲引出,到後來的玩一玩、做一做,想一想,再到最後的找一找。同學們在疑問、在考慮、在討論、在實踐、在總結、在驗證……同學們的積極參與主動探究正說明黃老師已經真正成為了整個活動的引領者、組織者,將課堂學習的主動權真正還給了同學。
二、大膽處置教材,合理佈置教學活動。
在教材的處置上,黃老師對書中的幾個活動進行了合理的佈置,並進行了大膽的處置。黃老師先讓同學想方法取出釘在木板上的螺絲釘,發現用沒有刀柄的螺絲刀很難取出,而有刀柄的卻很輕鬆,進而揭示課題:螺絲刀裡的科學。接下來透過看一看這個環節來認識螺絲刀,並揭示了像螺絲刀這樣由粗柄和細杆組成的簡單機械叫做輪軸。然後透過玩一玩,同學感受到了原來螺絲刀這個輪軸是可以省力的。這時黃老師又出示了另一個輪軸,透過同學自身的做一做,發現原來輪軸的輪越大可以越省力!到這裡黃老師又佈置了一個新的的活動,讓同學想方法能輕鬆的用原來的工具吊起更重的東西。這樣的應用我想是非常好的,也是非常的必要的,能夠協助同學更好的完成知識的自然建構。課的最後,同學在尋找生活中的輪軸應用,考慮它們的作用中結束。黃老師對教材的組織和處置上,以兩個探究活動為主(玩一玩、做一做),佈置了較多的時間,突出了重點。刪除了小個子戰勝大力士的遊戲活動,增加了應用環節,使得整個探究的活動更具連貫性。黃老師在教學程式的設計和運作方面,應該是符合教學內容實際,符合小同學的認知實際、心理特點的。
三、精心設計並改進實驗器材。
科學課教學過程中,實驗教學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透過實驗增強同學對學科知識點的感性認識,培養同學的動手能力和操作技能,使同學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這節課黃老師佈置了三個重要的實驗,先是玩一玩認識輪軸可以省力,再是做一做認識輪越大越省力,然後是透過想方法的活動驗證了前面得到的科學結論。這樣的三個重要實驗貫穿整節課,達到重點,突破難點,完成了同學知識的主動建構。這節課,黃老師在實驗資料的準備上,也可用精心二字來形容,那個輪軸就是最好的例證,應該是黃老師親自設計並定製的,對這節課的重難點突破起到了關鍵的作用。(漂亮清晰的課件也是很好的一筆)
四、從教學效果上分析。
整堂課教學效率高,同學思維活躍,氣氛熱烈。二是同學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同學在原有基礎上都有進步。知識、能力、思想情感目標達成。有效利用課堂時間,同學學得輕鬆愉快,積極性高。
應該說這是一堂非常勝利的科學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