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剪紙》的評課稿
《姥姥的剪紙》的評課稿
《姥姥的剪紙》為我們描述了一位心靈手巧、剪紙技藝高超的姥姥形象。她手裡的剪紙會說話,會傳情,永遠牽動著作者的心,讓祖孫有了太多的回憶與快樂。課文既要表現姥姥精湛的剪紙技巧,又表現了“我”對姥姥的深切懷念之情。
滿懷著期待,聽了陳宣紅老師展示的《姥姥的剪紙》,又一次領略了她的課堂風采:熱情、生動、傳情、詩意。讓我最為感動的是她那燦爛的笑容,很具親和力。師生間的距離拉得很近很近……看著這親切的笑臉,誰不被吸引呢?課堂上洋溢著濃濃的愛,和諧的氛圍。在這笑的感染下,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張揚,他們充分地展示自我,有人甚至被讚美得忘乎所以,調皮性上來了。這就是孩子的天性呀,需要我們老師去經營,去釋放。課堂上流動的這股孩子氣讓人感動。
老師的語言讓人感動。無論是導語,還是過渡語、評價語,老師都激情飽滿,生動形象,為學生體會課文設定了很好的情境氛圍。如在指導體會“我”的調皮勁時,學生讀得不到位,老師笑盈盈地說:捂得還不夠緊,姥姥還可以看得見呢!我看你嘴角帶著淺笑,一定以為自己的鬼主意得逞了。這樣充滿了期待和蠱惑性的語言,學生誰還不願意來讀呢。當學生讀好第三自然段時,老師隨機評價:“勤勞、善良的姥姥更加真實熟悉,彷彿就在身邊。”讓學生看“喜鵲登枝”圖後,讀“嗬!梅枝與喜鵲形象生動,大小疏密無可挑剔”老師隨機評價:“發自內心的讚歎”“姥姥剪得好,你讀得好,把喜鵲都讀活了”課末,老師飽含激情地說:“這僅僅是一幅剪紙嗎?不是——這分明是我和姥姥之間濃濃的親情啊!”她用情感撥動了學生心底的琴絃。 老師善於在課文的空白處引導想像,指導說話,體現了語文教學的詩性光輝。如在體會姥姥剪紙技術高超時:你姥姥神了,剪貓像貓,剪虎像虎,剪只母雞能下蛋,剪只公雞能打鳴。老師設計瞭如下說話訓練:現在請你扮演鄉親們,學著書上這句話的`韻味和形式來誇誇姥姥剪的其它東西,你姥姥神了,剪 像 ,剪 像 ,剪個 ,剪個 。”在老師的啟發和引導下,出現了這樣精彩的發言: 生:你姥姥神了,剪貓像貓,剪狗像狗,剪個男孩能跳舞,剪個女孩能跳舞。
生:你姥姥神了,剪樹像樹,剪花像花,剪棵樹能遮陰,剪朵花兒能招蝶。剪朵花兒芳香撲鼻。這樣充滿了個性化和智慧的語言,體現了語文教學的本色本真和詩性韻味,讓人感動。
又如: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只要憶及那,我的心境與夢境就會變得有聲有色。” 這一處說話練習的設計,也同樣出現了許多精彩的發言:有的說憶及童年那美好的回憶;有的說姥姥慈祥的臉龐;有的說嫻熟的剪紙技藝。此時的學生,心境和夢境也隨作者而飛揚,深深的思念之情也隨作者在心中流蕩。
本堂課老師以一顆平淡之心、一顆童真之心走進課堂。簡簡單單教語文、紮紮實實教語文,將過程與方法的目標達成滲透於各個環節中,啟發學生一邊讀一邊思一邊想像,促進學生感悟課文。在具體的教學展開過程中,老師敏銳地捕捉了好幾處課文中的文化細節:神、無所不能、熟能生巧……特別是在“耍賴”“挑剔”“刁難”“調皮蛋”這些詞語上的敲打,讓我們每一個人跟隨著作者讀出了童年的“心夢之境”。
在瞭解姥姥的剪紙的段落裡,老師透過讓學生尋找並反覆朗讀描述姥姥剪紙的語句,體會姥姥剪紙“神”在哪裡,例如“要什麼就有什麼了,……無所不能”、“你姥姥神了,……公雞能打鳴”、“無可挑剔”等語句,堅持以讀為主,恰當安排好“讀、講、練”,增加學生的積累,逐步將文中的好詞句內化為他們自己的語言。
引導學生理解第五自然段的那句“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的深刻含義。老師先讓學生讀第六自然段,理解“姥姥的手指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兩根延長的手指。”知道姥姥的手指就是剪刀,兩者已合二為一了,最後歸結為這樣就叫“熟能生巧”,一切就順理成章了。這樣循序漸進的教學,學生很容易明白。
在第二部分的教學中,老師抓住剪紙,在投影上打出三幅牛兔剪紙圖,學生在交流圖片的含義時,能聯絡自己的實際生活,感受姥姥對作者的疼愛時,更激起對自己家人的感恩。所以,當老師出示教材原文中的一段話,讀著作者後來寫的對姥姥臨終前的回憶時,我感覺到自己的眼角潤溼了,親情打動了我,也打動了學生。我想這正是我們要的教學效果,不僅僅是讓學生欣賞姥姥栩栩如生的剪紙藝術,更是讓學生體會到親人的關愛,永遠心存一份感激,並把這份情傳遞給身邊所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