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語文評課稿

四年級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語文評課稿

  認真聽完藍老師老師執教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一課,有一種情感的震撼,更有一種精神的享受。一節課,簡簡單單有方法,紮紮實實有提升,平平淡淡有激情。在充滿詩意的課堂上,藍老師的教育語言、機智很有特色,尤其是文字的情感在讀中悟中不斷昇華,慢慢地滲透到學生的內心深處。所以,讓我在這兒評課,實在是勉為其難,只能就自己聽後的粗淺的感受與大家交流。淺薄之至,敬請各位批評指正!

  這堂課給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幾點:

  一、思路清晰,步步深入

  整節課,藍老師的教學思路非常清晰,步步深入引導學生理解文字,鑽研文字。藍老師從題目切入,提出“是什麼讓周恩來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學生很快在文中找出“中華不振”這一原因。藍老師又順勢而導,“你從課文中哪些句子可以體會‘中華不振’?”當學生鑽進文字體會“中華不振”,藍老師又引入社會背景資料,結合圖片真正讓學生感受“中華不振”的境況。

  藍老師讓學生在交流中順勢而生的品讀體味,使我們再一次感受到“中華不振”這個切入點的高妙——只有充分地體會“中華不振”,學生才能深刻地理解少年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遠大志向;只要充分地體會“中華不振”,學生就會自然地走進塵封的歷史與少年周恩來一起感同身受,產生情感共鳴。

  二、拓寬文字,整合資源

  本課教學中,藍老師立足教材而又沒有侷限於教材,她整合了多種課程資源充實進課堂教學中來,拓展了文字的寬度。如:

  1、利用圖片和資料在對比中讓學生感受在中國的土地上華人如狗,中國割地賠款,外國人踐踏中國土地、蹂躪中國人的歷史背景;

  2、結束時,收集不同時期的周恩來的照片,形象展示周恩來光輝的一生,豐滿了人物形象,使學生明白“周恩來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用一生去實踐了自己的誓言。

  三、語言精彩,適時點評

  整節課,藍老師的語言精練,並且有很強的感染力,或悲傷或憤怒或高昂或低沉,都深深地打動學生。而對學生的回答,藍老師也能適當地做出激勵性的點評。如“你真會預習”、“你們都有一雙慧眼,真會讀書”……這些語言對孩子有很大的鼓勵性。

  四、以讀傳情,品讀感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動,不應以教師剖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自動積極的思維和情緒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緒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所以,課堂情緒的交換,離不開文字,引導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體驗。課堂上藍老師透過不同形式的'讀來感悟,如齊讀,個別讀等。在理解“中華不振”這個詞時,老師讓學生看完短片,帶著自己的感受再來讀,重點“沒事不要到這裡來玩”,“帶著擔心、無奈”。

  對本堂課有三個不成熟的想法:

  1、向孩子輸送情感是孩子所能接受的,不要把我們教師的情感高位灌輸,為情所困。讓孩子們多一些生活、情感的記憶,要多一些生活世界、情感世界的連結,可以更具有生活化。如上新課前,讓孩子們自由回答“你們為什麼讀書?”

  2、重點、關鍵詞語是否應重點強調一下?如課後的加點詞語。沉重地、響亮而堅定地、鏗鏘有力等。

  3、出示的相關事例應該讀一讀,讓學生感受一下。

  綜觀藍老師本課教學,極好地把握了語文學科特點,以讀為本,立足文字,又走出文字,三維目標充分體現。這節課給了我很大的啟示,值得我好好學習。期待藍老師在今後的教學中,給我們帶來更多的精彩。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