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壁虎借尾巴語文評課稿
小壁虎借尾巴語文評課稿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評課稿,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我們該怎麼去寫評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壁虎借尾巴語文評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壁虎借尾巴語文評課稿 篇1
吳曉穎老師展示的《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童話故事,在這節課中,有幾個亮點:吳老師教學思路清晰,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手段新穎,方法多樣,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在教學中語言親切,利用圖畫、動作、朗讀、說句等教學方法讓學生很好的理解課文內容。下面就我個人的觀點談談自己的感受。
一、教學思路清晰
課文主要圍繞小壁虎為什麼借尾巴和分別向誰借尾巴展開教學。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學習:
1、小壁虎是怎樣向小魚借尾巴的?
2、小壁虎是怎樣向老牛借尾巴的?
3、小壁虎怎樣向燕子借尾巴的?這篇課文的重、難點也是這三個方面。吳老師利用這三個問題來設計教學思路,解讀文字,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理解各種動物尾巴的不同作用,最後的拓展部分豐富了學生的知識。
二、教學手段新穎
吳老師整節課的設計非常新穎,對於低年級的學生,有老師帶領學生一起學習,有小組合作學習,還有學生自主學習。對學生的要求也在一步一步的提升。教學設計靈活多樣,手段新穎,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
1、教師帶領學生一起學習,學生學會跟著老師的思路學習。小壁虎是怎樣向小魚借尾巴的?在學習第一部分時,教師帶領學生一起學習,同時配合圖畫、動作、朗讀、比較句子、說句等方式指導學生學習,可以說這一部分是的學習是老師扶著學生一步一步的走,帶領和引導學生理解文字。最後總結學習方法,為接下來的小組合作學習打下基礎。
2、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合作精神。
經過前面的學習方法總結,老師提出新的學習要求:組長帶讀學習第二部分:小壁虎是怎好向老牛借尾巴的?用課文中的句子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小組內練習、彙報。在小組彙報的基礎上採用一問一答的方式進行,組員分工明確,積極參與。
3、自主學習,培養獨立思考能力。
經過前面兩種方式的學習,學生已經能很好的抓住重點,運用相同的學習方式進行自主學習了,所以在第三部分的學習時,老師完全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同時以故事接龍的方式增加了趣味性,又檢驗了學生學習的效果。
三、教學方法多樣
教學設計考慮了學生的學習情況,在教學方法上運用了觀看圖畫理解、動作模仿、對話朗讀、你問我答、比較句子、練習說句、故事接龍、總結學法等教學方法,有些雖然是常用的教學方法,卻也能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理解文字有所幫助,同時還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瞭解和使用了不同的學習方法進行學習課文,學生能活學活用。
1、注重對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
透過個人讀、小組讀、一問一答讀、模仿讀、比賽讀等各種方式的朗讀使學生從讀中體會各種動物的內心世界,讀出了小壁虎的內心,也讀出了對文字的理解。
2、注重學生肢體和語言的模仿。
在學習的過程中,吳老師設計了讓學生用動作和聲音模仿小動物,增加了課堂趣的味性,也能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各種動物尾巴的作用,理解文字。如:黃牛是怎樣甩尾巴的,小魚是怎樣撥水的,燕子是怎樣掌握方向的,以及模仿這些動物說話的語氣等。
3、注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在整個課堂教學中,說話練習比較多,如:用“小壁虎爬呀爬呀,爬到了小河邊。”和“小魚在水裡游來游去。”等這些句式讓學生練習說句,還有發散思維想象說句練習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4、書寫的指導落到實處。
在書寫生字時,老師故意把“呢”、“呀”、“哪”三個語氣詞放在一起學習便於記憶,先讓學生觀察三個字的共同點和不同之處,理解字意和在田字格中所處的位置,然後教師示範書寫,學生書空,描寫,筆順筆畫都嚴格要求,真正體現了書寫落到實處。
四、課堂氣氛活躍
在《小壁虎借尾巴》這節課中,吳老師用親切的語言組織教學,在練習對話朗讀中,動作模仿,說句的設計等環節中趣味性很強,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所以整堂課的氣氛非常活躍。學生積極參與表現的機會也非常多。老師鼓勵性的表揚運用得非常到位。
吳老師的這一節課真正體現了課堂教學的三維目標,也正確的解讀了新課標的含義。聽了吳老師的這一節,使我受益匪淺。在以後的教學中,我也應該向吳老師學習,課前充分準備,教學設計力求新穎,把握教學重難點和三位目標,調控好課堂氛圍,重視學習過程評價與學習結果評價,教學方法多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壁虎借尾巴語文評課稿 篇2
20xx年4月17日下午‘在劉家營小學領導組織下聽了付銀銀老師的《小壁虎借尾巴》一節課。付老師本課重點安排了三個結構相同的自然段讓學生透過朗讀、討論和自學,知道不同動物尾巴的用處。經過前面幾課的學習,學生在角色朗讀對話和解讀文字方法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積累。所以本課的教學設計在抓典型段落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引導他們透過小組互助理解感悟。以下是我結合這次課堂教學談的幾點初淺體會:
(一)課文情境教學法:
創設和諧美好的學習情境,可以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過程。
1、圖示法:低年級形象思維活躍,適當運用簡筆畫板書能激起學生興趣,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匯入新課時,付老師在黑板上貼出一隻斷了尾巴的壁虎,一下子吸住大家的注意力;講到壁虎向小魚、黃牛、小燕子借尾巴時,又貼出魚、牛、燕子的圖,使學生在形象的欣賞中展開活躍的思維,不知不覺進入課文情境中。
2、生動演示法:CAI教學過程中的形、聲、色的運用與結合,能有效渲染氣氛,激發學習情感,把課文語文文字描繪的內容再現出來,符合小學生由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的特點。因此在學習三自然段時,讓學生帶著問題先自由讀課文,接著透過不斷深入地提出問題並接著教學圖片和手勢,讓學生理解“爬呀爬、搖、游來游去”,這樣既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又能培養細心觀察的好習慣。教學中,利用幻燈進行生字教學。如:採用幻燈出示同偏旁的生字,讓學生觀察發現,促使學生興趣高漲,教學在濃濃的學習氛圍中進行著。
(二)激發懸念多思法:
教師起主導作用,不僅是讓學生學到知識,更重要的是挖掘教材有利因素,教會學生怎樣思考問題,激發創造欲,培養創造性思維。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新課標倡導課堂上的人文關懷,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指揮者,而應該是師生平等地交流。
1、審題設疑。齊讀課題後,提出問題,鼓勵學生說說:“小壁虎為什麼要借尾巴?向誰借?借到了嗎?”等等,為下文作了鋪墊,教學圍繞這幾個問題進行。
2、情節設疑。利用課文片斷,啟發想象,如“小壁虎是怎樣向小魚借尾巴的?”,為什麼要這麼說,引導學生交換角色進行想象,聯絡實際。既活躍學生的思維,又訓練學生的說話能力。
3、結語設疑。按課文內容延伸設疑,在教完課文後指導學生討論:為什麼小壁虎尾巴斷了,還會長出來呢?你還知道哪些動物尾巴的特點?既緊扣課文重點,突出難點——壁虎尾巴可以再生,也拓展了學生的課外知識。
(三)以讀為本,滲透思想教育,訓練語感:
學生的閱讀訓練離不開理解,也離不開朗讀,兩者互為促進、補充。因此,教學一開始,讓學生帶問題讀課文,達到初步感知課文的目的,隨著教學深入,採取不同方法,以讀促思,以讀釋疑。如出示“小魚姐姐,您把尾巴借給我,行嗎?”和“小魚,把尾巴借給我。”讓學生比較讀,說說哪句好,為什麼?學生反覆讀後,紛紛選擇第一句,覺得這句多了“姐姐”、“您”、“行嗎”等文明禮貌用語,說明小壁虎是個有禮貌的孩子,於是,借讀訓練學生語感,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再如:出示“爬呀爬”,問學生“這個詞應該怎麼讀,為什麼?”,學生聯絡上下文反覆誦讀後,覺得這個詞應讀得慢一點,因為壁虎失去尾巴,爬不快,從而說明壁虎尾巴強以幫助爬行。最後在學生能流利朗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範讀、齊讀、比賽讀、分角色讀及表演讀,層層深入,突出體會“姐姐”、“伯伯”、“阿姨”、“您”、“行嗎”等禮貌用語道出壁虎委屈、難過、焦急的心情,從中領會借尾巴的經過說明了各種動物尾巴的功能。
付老師還教給學生自學的辦法。針對本課圖文並茂,內容生動有趣,情節多有反覆,圖、文結構大體相同的特點,老師導學第三自然段,師生總結出五個問題學習法,指導學生按5步小組自學第四自然段,再放手讓學生運用填空的方法,完全獨立自己去學第五自然段。課程改革理念讓我們教師從思想上到行動上徹底地發生了改變。教師在新的理念的指導下,逐步實現自身角色的轉換,在教學中,教師不再泛泛講解,而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新課程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但教師的引導也不可忽視。在學生理解膚淺處,思維矛盾處,理解偏差處應給予恰當地點撥引導。吳老師在引導這點上做得很到位。
付老師在課堂中教給學生質疑、釋疑的方法。教學中設計“讀——問——讀——議”的學習方法,藉此進行問題思維訓練,質疑的同時,教給學生以讀促思、讀中求解的釋疑方法,培養學生質疑、釋疑的能力,從而達到創新教育的目的。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新課程改革的顯著標志之一,也是一項核心任務。這節課學生
的學習方式包含了兩種基本學習方式:接受學習和發現學習。這兩種學習方法都有其存在的價值,相輔相成,新課程要求恰當處理這兩種學習方式的關係,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不是一概排斥接受性學習。但傳統的教學方式過於強調掌握和接受,冷落和忽視了發現和探究,使學生的學習變成了單調的記憶,遏制了人的智慧和創造力。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就是要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不僅是接受性學習,更倡導一種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吳老師的課堂中能看到她試著透過學習方式的改變而建立一種民主的、和諧的、平等的師生關係。
這節課給我的感覺就是一個字“實”,是新課標下的真實課堂,真正做到了在新理念新課標下“山還是那山,水還是那水”,無論是老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都落到了實處,既注重了雙基的訓練,又注重了學生能力的培養和價值觀的正確取向,特別是很好地做到了整合教學資源和資料、豐富教學內容。
小壁虎借尾巴語文評課稿 篇3
《小壁虎借尾巴》是第四單元的最後一篇課文。本課安排了三個結構相同的自然段讓學生透過角色的朗讀,知道不同動物尾巴的用處。學生在角色朗讀對話和解讀文字方法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積累。所以本課的教學可以在抓典型段落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引導他們透過小組互助理解感悟。
丁老師的這堂課,讀著,讀著,彷彿我就是學生,正興趣盎然、躍躍欲試;彷彿小壁虎接尾巴的生動畫面就浮現在我的眼前??儘管我讀著的只是用文字記錄下來的一節語文課的片段,而且還要摘要,並不詳盡,然而它已經使我入神入畫了,足以顯示出丁老師教學藝術的魅力來。
這節課中,丁老師教學思路清晰,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手段新穎。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始。教學中,丁老師用親切的的語言啟發學生想象畫面,再現語言文字所反映的的生動情境,使學生達到形象完美、情境交融、活潑有趣的境界。
課堂教學中時時處處體現合作學習,培養他們合作精神。教師的評價體現了鼓勵性、針對性、指導性和全面性。一是重視個人評價與小組集體評價相結合。透過評價促進小組成員之間互學、互幫、互補、互促;二是重視學習過程評價與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
丁老師除對小組學習結果進行恰如其分的評價外,更要注重對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合作態度、合作方法、參與程度的評價,要更多地去關注學生的傾聽、交流、協作情況,對錶現突出的小組和個人及時給予充分肯定和生動有趣的獎勵。僅僅一節課的教學,就已經顯示出“教是為了達到不教”的訓練過程。
然而,課無完課。我想,因為是一年級,再說是一篇沒有拼音的文章,如果能將識字教學融入在表演之中,先抓一個段落進行朗讀指導,讓學生初步感受語言的表達形式和語氣,同時滲透識字教學,那樣可以使詞語教學、朗讀指導、語言形式都融在表演之中頁實現了教學的整合,那樣效果也許會更好。
小壁虎借尾巴語文評課稿 篇4
霍金說得好:命運是可以挑戰的。語文教學同樣可以挑戰。李xx老師總能對自己的教學發起挑戰,並不斷戰勝自己。在語文課上切實促進學生的發展,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一、一堂好課要全員參加、以學生為本,實現有效交往。
時間是學生的,空間是學生的,是學生的學習語言,因此,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李xx老師是為學生服務的,她認真鑽研教材,精心設計教學環節,組織課堂教學,引導學生全程全員參與學習活動。教學《小壁虎借尾巴》時,李xx老師給學生足夠的讀書機會,採用多種形式,如:出聲讀、合作讀、默讀、分角色、齊讀等,求學生真正投入讀書之中,達到了全員參與。
二、一堂好課要充滿教學機智,及時捕捉學生的資訊反饋。
課堂上李xx老師充滿了鼓勵的語言,及時糾正學生的發言中不規範的語言,及時捕捉到學生髮言的精彩用語,進行恰當的點評,既鼓勵了學生又給予學生信心,顯示了教師的課堂駕馭能力,顯示了教師的教學機智。
三、總結全文,擴散思維,教學效果要求實而不求全。
我們知道了魚的尾巴能撥水,黃牛的尾巴能趕蠅子,燕子尾巴能掌握方向,壁虎的尾巴能保護自己。教師提問:你們還知道哪些動物尾巴有什麼用?讓學生說說其他動物尾巴的作用。如果僅僅只讓學生說說這些動物尾巴的作用還是沒有體現語文課的特點,李xx老師讓學生模仿第三自然段的結構句式說一段話。比如: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大樹上,看見猴子在樹上搖來晃去,小壁虎說:“猴子大叔,您把尾巴借給我行嗎?”猴子說:“不行啊,我要用尾巴盪鞦韆呢!”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能使學生把所學知識轉化成能力,從而獲得成功的快樂。
總之,李xx老師的課堂,反映了學生由不懂到懂,由不會到會,由不熟練到熟練;在課堂上有較長時間的且有實際意義的學生活動;教師富於生動而富於情趣的教學語言,這樣的課堂常常有震撼人心的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