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數學下冊《行程問題的基本數量關係》評課稿
四年級數學下冊《行程問題的基本數量關係》評課稿
路程、時間與速度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十分廣泛,是學生今後學習行程問題應用題的基礎。本節課,張老師獨特新穎的教學設計,優美精煉的教學語言,敏捷靈活的教學機智,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透過創設情境激活了學生原有的一些感性認識和生活經驗,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中不斷反思,歸納總結,使學生理解了速度以及速度單位的含義,掌握了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相互關係,並進行拓展延生,幫助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更好地解決了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進
一步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培養了學生對數學的積極情感。
本節課有這樣幾個亮點:
一、創設情境,激發自主探索的興趣
興趣是人對事物的一種嚮往或積極探索追求的心理傾向,三年級的學生尤其容易對感興趣的事物產生強烈的探索慾望。創設適當的情境氛圍,可以使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產生學習動力,整節課都會樂此不疲。課的一開始,張老師出示了趕集漫畫圖,吸引住了學生的眼球,使學生在感受到社會飛速發展和生活日新月異的同時,初步感知速度的快慢,激發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然後自然過渡到開車看到的路牌,初步感知“速度”的含義,再出示汽車儀表盤上時速表,發現“km/h”這一速度單位,在分析與探究中,學生結合生活情境理解了速度的含義與作用、速度單位的表示與區別。
二、聯絡實際,調動自主探索的積極性
生活是數學的源泉,生活之中到處充滿著數學知識。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絡得越緊密,學生的學習經驗就越豐富,探索過程就會越積極,新知也就會掌握得更牢固。張老師結合閃電和打雷情境,透過比較光和聲的傳播速度,使學生在感知速度快慢的同時豐富了科學知識,並將知識遷移到起跑發令情境中,引導學生運用剛剛掌握的知識明白髮令槍冒煙的作用。學生在具體、輕鬆的生活情境中進一步認識和理解了“速度”這一概念以及單位,從而能夠運用這些知識解釋生活中的自然現象,使枯燥的數學變得鮮活起來。
三、問題導向,提高自主探索的能力
讓學生自主探索並不是放任自流,必須有一定的探索方向,這樣才能有的放矢,把握住教學重點。“路程÷時間=速度”是學生在小學階段認識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數量關係,也是一種基本的模型。本節課張老師創設了多個情境,但問題都是集中導向了一點,就是路程、時間和速度三者之間的關係,在豐富學生對關係感知的基礎上進行歸納構建、鞏固提升。如知道路程和時間,計算平均速度;或者知道速度和時間,求路程,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引發學生的觀點與思維的碰撞,讓學生自然而然地更真切地感受到快慢不僅與時間有關,還跟路程有關。再例如從南通到北京的數學問題,小強和小剛誰家離學校近的問題,進一步完善和深化對三者之間關係的認識,並透過應用提升瞭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實踐應用,拓寬自主探索的空間
數學的.價值在於使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的知識去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關鍵在實踐運用。生活中有著豐富的數學資源,它們都是學生實踐運用的最佳素材。張老師從形成問題的基本數量關係拓展到“單價×數量=總價”、“每盤蘋果數×盤數=蘋果總數”這種“一乘二除”的形式,歸納出“每份數”、“份數”和“總數”之間的關係,引導學生在實踐應用中構建了數學模型,從具體到抽象,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和知識體系的完善。
總之,本節課中,教者充分調動學生自主探索、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努力為學生創設、營造出一個寬鬆、濃厚的探索氛圍,讓學生去想、去做、去說,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學生的思維與創造能力。同時,膽大卻心細,細膩的教學藝術引領著學生叩開了數學殿堂的大門,使學生經歷了一次靈動美妙的數學探索之旅。從中,我們感受到了教者大膽嘗試的精神和勇於創新的魄力。我想:高效的課堂應該是我們每一位老師永恆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