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輪》評課稿

《滑輪》評課稿

  一、複習提問

  1.槓桿有哪三種?各有什麼特點?舉例說明。

  2.剪鐵用的剪刀和鑷子是省力槓桿還是費力槓桿? 學生回答。

  教師出示實物並進行演示,並畫出這兩個槓桿的示意圖。要求學生正確畫出它們的力臂,講清道理,說明結論。 剪鐵用剪刀和鑷子兩槓杆示意圖如圖所示。

  畫出力臂。

  二、新課引入

  教師先舉一個滑輪的例項,再要求學生舉滑輪的例子,根據使用時滑輪的不同情況進行分類(即按定滑輪和動滑輪分類)。

  學生舉例。 提問它們的特點是什麼,由此給出定義:滑輪是一個周邊有槽、並可以繞軸轉動的輪子。

  教師給出滑輪的分類。

  滑輪有兩種:定滑輪和動滑輪。使用時滑輪的位置固定不變的叫做定滑輪,使用時滑輪的位置跟被拉動的物體一起運動的叫做動滑輪。

  討論特點。

  再舉些滑輪例項,可連線錄影。 學生觀看錄影。

  1 .定滑輪 觀察定滑輪。定滑輪工作時,它的軸固定不動。

  舉例:如旗杆頂部的裝置為定滑輪。

  提問:使用定滑輪有什麼特點? 觀察定滑輪工作的狀態,軸是固定不動的。

  演示實驗:

  ① 稱量鉤碼的重力;

  ② 演示如圖所示的實驗,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物體上升,拉力的方向改變,但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不變,特點是 G = F 。使用定滑輪吊起物體時,可以改變力的作用方向,達到操作方便的目的。

  觀察實驗:

  學生透過教師的演示得出使用定滑輪可以改變力的作用方向,定滑輪不能省力。

  提問:使用定滑輪不能省力,那麼能否省距離?能否省功? 學生思考

  按照下圖進行演示。使學生清楚地看到:“動力作用點移動的距離 s 與物體上升高度 h 相等,使用定滑輪不能省力,也不能省距離。由此得出使用定滑輪不能省功。

  觀察實驗,得出結論:

  ① 動力作用點移動的距離 s 與物體上升高度 h 相等,使用定滑輪不能省力,也不能省距離。

  ② 由 W = Fs得出 W 與提升物體所需的功Gh相等,使用定滑輪不能省功。

  2 .動滑輪

  (1) 教師邊講邊演示動滑輪提升重物。

  要求學生討論分析,此時提起重物使用的滑輪與剛才演示實驗使用的'定滑輪有何不同點?

  教師在學生討論後小結:動滑輪工作時,軸和重物一起移動。另外用力方向也不同,用定滑輪時拉力方向是向下的,使用動滑輪提升重物時拉力的方向是向上的。

  (2) 提問:使用動滑輪有什麼好處?動滑輪中繩的拉力和做功情況怎樣? 學生討論。

  (3) 組織學生實驗,按課本實驗探究,參照下圖進行實驗。

  由於研究定滑輪時教師已演示過實驗,學生可以自己設計出實驗步驟。說明:重物用 2 個鉤碼錶示,有利於分析資料。用彈簧秤測出鉤碼重。讀取彈簧秤的示數時,跨過動滑輪的兩條繩要豎直、平行。

  (4) 總結:

  使用動滑輪提升鉤碼,彈簧秤的示數約是鉤碼重的二分之一。

  兩根繩子吊著重物和滑輪,這兩根繩子的力之和約等於鉤碼的重力,符合平衡力的原理。

  動力作用點移動的距離s是物體上升高度 H 的 2 倍。

  使用動滑輪不能省功。說明:在提升鉤碼的過程中也把動滑輪提升起來了,當鉤碼重遠大於動滑輪重時,動滑輪才可忽略不計,從而得出使用動滑輪可以省一半力的結論。 透過資料分析得出:

  ⑴ 使用動滑輪提升鉤碼,彈簧秤的示數約是鉤碼重的二分之一。

  ⑵ 動力作用點移動的距離s是物體上升高度 H 的 2 倍。而使用動滑輪雖不能改變力的方向,但可以省一半力。使用動滑輪不能省功。

  三、課堂小結

  認識定滑輪、動滑輪。

  反思:

  1、 本節課教學思路清晰,重難點突出,教學節奏合理,張馳有度。

  2、 透過學生動手實驗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實驗探究的熱情與積極性。

  3、 透過講學稿對學生的課前預習進行有效的引導,很好的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了學生學生的效率和效果。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