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樹和小草》評課稿

《大樹和小草》評課稿

  作為一名新的科學教師,蔣老師對教學的熱情,對教材的鑽研精神,對本次研討活動的重視是值得肯定與讚揚的。多次試教,多次修正,材料的重新準備,教案的再次修改,經歷的不僅僅是教研的過程,更體現的是教研的精神。蔣老師發揚了新教師全身心投入的優點,激情加努力,必能在一番辛勞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大樹和小草》是三上《植物》單元的第三課,是學生在有目的的、運用多種方法觀察大樹的基礎上對小草的進一步深入觀察,並在“大樹與小草”的對比交流中以維恩圖的方式進行梳理與記錄,在學生經歷觀察比較“大樹與小草異同”的活動中,形成“草質莖、木質莖、草本植物、木本植物”等新的科學概念。

  透過前後兩次執教的對比分析,後者的最佳化處理有了明顯的效果:

  1.觀察活動是貫穿本單元的核心活動。如何指導學生科學的觀察、記錄與梳理是本單元的重點,也是本課的.重點。因此在以“狗尾草”為代表的小草的觀察活動前的觀察與記錄的方法引導是很有必要的,是保證學生活動有效性的基礎。蔣老師以多媒體ppt播放的方式從大樹的觀察引入到小草的觀察,比較自然,語言引導也很清晰明瞭,對記錄的方法也提出了簡圖或文字記錄的提示,對學生認真觀察狗尾草有一定的幫助。

  2.科學概念是在學生探究活動中形成的。只有在學生認真觀察的基礎上,學生對小草的特點才有充分的認識,也只有在大樹與小草的對比中,才能發現它們的異同。而以維恩圖的形式則能更清晰的表述它們的不同點和相同點,進而形成草本植物與木本植物的科學概念。蔣老師在學生的彙報交流中有意識地整理了大樹與小草的異同,並在不同的位置進行板書,為維恩圖的自然出現作了巧妙的鋪設,並在學生對維恩圖的好處的回答與ppt的板演中很好地理解了維恩圖的作用。

  3.生命教育是生命世界內容教學的靈魂。從本單元第一課學生觀察一棵生機勃勃的大樹開始,對植物的關心與愛護,對生命的喜悅便根植在孩子心中,並伴隨在孩子的所有學習活動中。因此,教師要細心呵護學生的這種生命情感,防止出現反面教育的現象與場景。蔣老師從前一節課中的摘一株“大樹”到後一節課的ppt出示一棵完整的大樹與小草,是一次理念上的改變,也是對生命教育重要性的新的認識與理解。

  在取得以上教學效果的同時,蔣老師在典型材料的選擇上、以材料調控學生的策略上、語言表述的精煉上、探究活動的層次與結構上還可以有更多的思考與提高的空間。願我們共同研討,共同進步!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