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鄉村振興情況報告

助力鄉村振興情況報告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報告的用途越來越大,報告中提到的所有資訊應該是準確無誤的。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助力鄉村振興情況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助力鄉村振興情況報告1

  按照《20xx年推進鄉村振興戰實施方案》中我站承擔的工作任務,我們以綠滿郾城建設為工作抓手,緊緊圍繞“產業興旺”和“宜居宜業”兩大目標任務,大力實施環城防護林、生態廊道、農田林網、村鎮綠化美化、林業產業發展等五大工程,有序推進了年度工作任務。現將工作開展情況彙報如下:

  一、科學制定工作方案。

  為充分發揮林業在鄉村振興中的積極作用,我們結合省級有關檔案精神,透過走訪調查、借鑑學習等,制定了《村莊綠化實施方案》。該方案以“增林擴綠、改善生態環境、推動經濟發展”為發展思路,重點抓好庭院、街道、休閒綠地、村內閒置土地、農田林網、圍村林等六個區域的綠化建設,並對樹種、苗木質量、栽植和管護等四個方面進行了明確要求。我們將依照該方案開展“綠化示範村”、“森林鄉村”等建立工作,推動村莊綠化美化建設步伐,助力鄉村振興。

  二、紮實開展綠滿行動。

  在區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各鎮(辦)及交通、水利、城建等相關部門的通力協作下,全區20xx年造林任務為0.77萬畝,實際完成營造林面積1.7萬畝,佔區定目標任務的127%。其中,生態造林0.77萬畝,優質林果發展面積0.7萬畝,花卉苗木發展面積0.7萬畝,中幼林撫育0.7萬畝。

  1.環城防護林帶快速推進。在石武高鐵兩側打造1000畝的生態圍城林帶,按照單側不低於100米寬的標準,採用3米x3米的栽植密度,選用慈孝竹、楸樹、白蠟、楝樹和銀杏等五個兼具生態防護功能和景觀功能樹種,綠化長度2.6公里;在龍江路以北(幸福渠—五臺山路之間)高壓走廊兩側,建設600畝的生態圍城林帶,栽植玉蘭、海棠、櫻花等觀花苗木10萬餘株,五顏六色的鮮花次第開放,形成市民遊覽觀賞的花海;在幸福渠、六支渠沿線建設20xx畝的防護林基地。基地建設總體採用高大喬木、搭配花灌木及地被植物,以達到四季有綠、四季有花。主要栽植有黃連木、三角楓、元寶楓等20多個品種14萬餘株,分為楸楓特色林、銀杏特色林、玉蘭春色林、榆梓特色林、闊葉用材林、果園特色林、針葉用材林、連榆混交林、樟楓混交林9大特色種植區。

  2.生態廊道建設全面提質。對107國道兩側綠化提升檔次,形成喬灌花結合、落葉與常綠相搭配的通道綠化景觀。在沙河、潁河、吳公渠、幸福渠等4條河流兩側退耕還林,完成水源涵養林1000畝。龍城鎮在坡大線單側不低於50米寬的防護林帶500畝。

  3.農田防護林建設因地制宜。結合土地整理、千億斤糧食、美麗鄉村道路及“四好”農村公路建設等專案,以區級道路、環鄉道路、溝渠、田間已硬化生產路為重點,按照“一路(溝)兩行樹”標準,提升完善了農田林網防護功能。

  4.鎮村綠化美化有序鋪開。以建立“市級園林式鄉鎮”、“市級綠化示範村”為目標,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專案,積極綠化美化政府所在地及四周環境,並擇優選擇1—3個基礎好、群眾積極性高的行政村開展綠化造林工作。其中7鄧村在村莊周圍營造生態觀光林基地850畝,栽植水杉、青桐、雪松等16個品種6萬多株;7和龍城鎮7村被評為市級綠化示範村,市政府各獎勵1萬元資金。

  5.林業產業穩步發展。依託區位優勢及資源優勢,增擴獼猴桃、葡萄等特色經濟林種植基地,建設和提升鄉土樹種及珍稀名貴樹種培育基地,做優、做強林業產業品牌,實現林業產業精品化、規模化、基地化。新發展經濟林面積1000畝,主要集中在7等鎮;如7佳程獼猴桃種植專業合作社在龍城鎮幸福村增擴獼猴桃種植面積400畝,李集鎮李集、老集等村新發展獼猴桃255畝。新發展苗木花卉面積20xx畝,主要集中在新店、商橋、裴城等鎮;如7等村新種植複葉槭、玉蘭苗木400畝,旺祥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裴城鎮胡劉村增擴白蠟、北美楓香等苗木培育面積220畝。

  7月份,我站牽頭,組織全區36戶苗木花卉經營主體成立了郾城區花卉苗木產業技術聯盟。組織聯盟單位外出考察學習,建立微信群,積極搭建各種資訊平臺。目前正在籌備郾城花木網站,開展專業性生產服務和市場資訊服務,積極推進“網際網路+”林業建設。聯盟的成立,為培育壯大我區特色林業產業奠定了基礎。

  三、20xx年工作計劃

  1.工作思路。

  以“實施國土綠化提速行動”為抓手,以“大綠化、大生態”為發展理念,以廊道綠化為重點,大力發展圍村林,建設森林鄉村,打造森林特色小鎮。

  2.工作打算。

  完成造林面積1.65萬畝。其中:廊道綠化規劃面積1.53萬畝。重點打造石武高鐵、京珠高速公路、京廣鐵路、孟平鐵路、G107、S238、S220等7條省級以上道路,坡大線、後魏線等8條縣鄉道路,沙河、潁河等7條河渠兩側防護林帶。

  圍村林規劃面積0.12萬畝。每個農業鎮按照“集中連片新發展面積100畝以上”的要求,至少在2個行政村村莊外圍建設圍村林。

助力鄉村振興情況報告2

  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鄉村振興的決策部署,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按照《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要求,現就組織實施“科技助力鄉村振興行動”,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服務鄉村人才振興為切入點,以農民科技文化素質提升為落腳點,堅持科技賦能、深化智志雙扶,團結動員廣大科技工作者大力開展“科技助力鄉村振興行動”,服務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為全面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二、基本原則

  科技賦能、智志雙扶。以科技服務鄉村人才振興為核心,發揮人才和智力優勢,推動科技創新成果惠及廣大農民、高質量科普服務廣泛人群,全面提升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催生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營造鄉村創新創業創造氛圍。

  突出重點、精準發力。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聚焦鄉村振興關鍵事、關鍵人,在成果轉化、建言獻策、科學普及、生態建設、鄉風文明等重點領域,找準發力點、切入點,探索精準服務路徑,建立和推廣精準服務模式。

  夯基固本、創新提升。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厚植工作基礎和工作優勢,立足品牌、平臺、機制、隊伍、改革、陣地“六位一體”的高質量科技科普服務體系,持續培育新特色、打造新優勢、實現新突破。

  廣泛參與、協同聚力。發揮群團組織優勢,強化科協組織與鄉村振興、農業農村系統協同合作,動員各方力量,統籌各類資源,加大支援力度,建立起上下聯動、開放合作、廣泛協同、多方參與的工作格局。

  三、重點任務

  (一)搭建科技助力鄉村振興平臺。

  科協組織、鄉村振興部門要積極搭建平臺,匯聚科協之能,服務鄉村所需,引導和推動各級學會、高校科協、企業科協等建立科技服務鄉村振興目錄,促進優質服務與縣鄉村科技需求精準對接,為農村地區提供亟需的科技培訓、科普講座、產業指導等科技服務。

  各級學會、高校科協、企業科協等要深入總結優勢、整合資源,動員和服務科技工作者,打造出專業化、精準化的服務專案,積極與鄉村振興部門和地方科協組織對接合作,以“科創中國”等平臺為支撐,構建科技服務與鄉村振興所需對接的有效機制。

  (二)壯大科技助力鄉村振興隊伍。

  科協組織要立足各級學會、高校科協、企業科協、科技科普志願服務組織、基層農技協等組織,在不同地域、不同層級、不同領域培育出綜合素質高、服務能力強、執行管理規範、熱愛鄉村振興工作的科技服務隊伍。要廣泛吸納農技推廣機構負責人、科技型企業家等進入基層科協“三長”隊伍,加強組織動員,引領基層科技工作者投身鄉村振興工作。要發揮中國農技協科技小院長駐農村作用,加強中國農技協科技小院聯盟建設,推動科技小院與當地組織和隊伍相融互促,推動科技小院聚焦縣域主導農業產業,最佳化整合農業生產技術,實現增產、提質、節本。鄉村振興部門要與科協組織建立常態化對接渠道,推動科技服務隊伍與縣鄉村建立起科技結對服務機制,最佳化、配套科技服務的支撐保障舉措。

  (三)豐富科技助力鄉村振興資源。

  鄉村振興部門要推動科普設施建設納入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總體佈局,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拓展和強化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的科普服務功能。鄉村振興部門、科協組織要推動科普中國優質內容融入數字鄉村建設,強化農民數字素養,促進科普資訊化資源的生產、匯聚和傳播。科協組織要針對縣域、鄉村需求,提升科普大篷車、流動科技館等流動科普設施的下沉服務,加強農村中學科技館建設,依託科普大篷車區域資源共享中心建設,最佳化流動科普資源配置模式、豐富流動科普資源庫內容、推動流動科技館區域常態化巡展換展,為鄉村提供豐富有效的科普服務。

  (四)開展科技助力鄉村振興精準服務。

  科協組織要強化團結引領,動員科技工作者積極投身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農業產業升級、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農業科技普及和農民科技素質提升。鄉村振興部門、科協組織要透過“科創中國”科技服務團等形式,匯聚各領域專家人才群體智慧,圍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及鄉村發展、建設和治理積極建言獻策。

  要以“科創中國”等平臺為依託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推動雲計算、大資料等先進技術應用於農業,助力現代農業產業園、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等建設,服務鄉村產業發展。要推動科學普及,聚焦老年人資訊和健康素養,重點圍繞激發農村青少年科學夢想,全面提升農民科學素質。要開展產業技術推廣,助力高素質農民、科技科普帶頭人、鄉土技術人才培育。要以碳達峰碳中和為重點,倡導生態文明理念、傳播生態文明知識、開展生態農業規劃,引導農民增強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助力農村生態文明建設。

  (五)開展村“兩委”科技賦能專項行動。

  鄉村振興部門要引導、推動村“兩委”成員重視科技、支援科普,發展村“兩委”成員成為科普中國資訊員,促進優質科普資源傳播到鄉村、傳導到農民。科協組織要針對村“兩委”成員,編制針對性的科普課程資源,定製適合在鄉村傳播的科普圖文、科普影片等資源,面向村“兩委”精準提供,持續開展特色科技科普培訓,提升村“兩委”成員科技素養。

  (六)助力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科協組織、鄉村振興部門要把弘揚科學精神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緊密結合,透過科普話劇、科普活動、科普影視、廣播圖文等喜聞樂見、浸潤人心的方式,傳播創新文化和科學文化,促進現代科技與鄉村文化融合,推動鄉村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鄉村振興部門要把開展科學普及、弘揚科學精神作為農村移風易俗專項行動的重要內容,推動形成新風正氣。

  (七)加大重點區域支援服務力度。

  鄉村振興部門、科協組織要強化脫貧地區科技助力,把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和其他脫貧縣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重中之重,組織專家團隊從指導主導產業發展、提供決策諮詢服務、開展技術指導服務、幫助培養本土人才、促進科研成果轉化等方面開展精準服務,促進富民產業發展。

  鄉村振興部門要重點摸排脫貧縣產業基礎和科技服務需求、搭建科技服務人才與專案對接平臺、強化政策資金保障支援,推動建立各級鄉村振興和科協系統協同機制。科協組織要強化脫貧地區科普賦能,透過“科普+研學”“科普+旅遊”等助力鄉村產業融合發展,豐富鄉村多元價值,拓展農業複合功能,促進農民增收致富。要提升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的社群科普服務能力,引導搬遷群眾樹立健康生活觀念和科學生活方式,加快融入城鎮社群生活。

  (八)深化科協系統定點幫扶工作。

  鄉村振興部門要強化對科協系統定點幫扶工作的支援、配合和指導。科協組織、學會要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繼續發揚“會企”合作幫扶、學會組團式幫扶、跨地區幫扶、黨組織結對幫扶等工作經驗,發揮企業、高校等社會力量在定點幫扶中的作用,加大對定點幫扶地區的政策、人才、資訊、資源、技術等支援和傾斜力度,推動定點幫扶地區特色產業發展,高標準完成定點幫扶工作任務。

  四、工作要求

  (一)強化領導,協調聯動。

  各級科協組織和鄉村振興部門要充分認識科技服務鄉村振興的重要意義,把“科技助力鄉村振興行動”作為科技賦能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列入議事日程和總體考慮。要強化協調配合和統籌指導,與政府部門、其他群團、各級學會、院校、企業等合作聯動,合力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二)強化保障,務求實效。

  各級科協組織和鄉村振興部門要建立對接機制、細化落實舉措,做好指導、推動、服務和落實工作。要注重賦能基層,強化支撐保障,探索透過政策保障、專案支援、活動引領、平臺支撐等方式,深化精準助力、推動創新探索、形成工作突破,切實為廣大農民服務,為鄉村振興戰略服務。

  (三)強化宣傳,典型示範。

  各級科協組織和鄉村振興部門要強化宣傳表彰,發現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蹟,挖掘創新路徑和有效模式,開展多渠道的宣傳推廣,營造科技助力鄉村振興的良好氛圍。國家鄉村振興局將會同中國科協共同選樹鄉村振興科技助力先鋒人物(團隊及組織),引導帶動更廣泛科技工作者投身鄉村振興,匯聚服務鄉村振興的強大力量。

助力鄉村振興情況報告3

  20xx年3月28日至4月18日,對石堆鎮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四個城市”建設進行了調查研究,形成如下調研報告。

  石堆鎮位於安丘市東部,面積67平方公里,轄47個行政村,1.06萬戶,人口3.9萬,耕地面積6.4萬畝。今年以來,石堆鎮以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著力點,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為目標,以開展“美麗鄉村·幸福家園”建立活動為主線,加快推進“四個城市”建設,全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新突破。

  一、基本情況

  (一)全面摸排,掌握第一手資料。全面摸清每個村底數,包括人口、房屋、基礎設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以及村規民約制定、在外能人、矛盾糾紛、村霸村痞等情況,進行深入分析研判,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四個城市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

  (二)突出重點,開展“美麗鄉村·幸福家園”建立活動。

  一是產業興旺方面。開展“帶富增收富民”活動。

  1.培育一項致富產業。各村結合實際,突出特色,確定一項或多村確定一項能夠有帶動性的增收產業專案,增加群眾收入。

  2.培訓一套致富技能。透過外出參觀學習、舉辦種養業、務工知識等培訓班,確保有勞動能力的群眾培訓達到90%以上,培養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守法紀的新型農民。各村幫助留守人員聯絡工藝品加工、農產品粗加工等專案,最大可能的增加家庭收入。3.探索一條融資渠道。積極爭取政策和資金扶持,金融信貸單位,對有意向發展專案缺少資金的家庭,特別是返鄉農民工、復退軍人、回鄉創業大學生創辦專案,幫助落實貸款方案,最大限度的提供金融服務。

  二是生態宜居方面。開展“鄉村環境整治”活動。

  1.全面開展農村環境和衛生整治,透過落實門前三包,完善村規民約,加強宣傳教育等手段,引導村民樹立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和愛護環境的意識,確保村莊環境衛生長期清潔。堅持“應綠盡綠,能綠則綠”,對村內主要街道進行綠化、亮化,房前用竹籬、圍欄圍起,房前屋後規範栽種瓜果、綠化小品,全村形成“植物自然,鄉土濃郁”的景觀。

  2.加快美麗村莊建設,全鎮打造西蓮池、前留晃、阿洛、西河窪、董家下坡、馬家亭子、梯門、婁戈8個示範村。

  3.加快推進城鎮化建設。鎮駐地村、社群中心村利用好土地增減掛鉤政策,加快推進農村社群建設,引導農村居民向鎮區、社群集中居住。

  三是鄉風文明方面。開展“倡樹新風正氣”活動。

  1.開展先進典型評選活動,每月確定一個評選主題,在“陽光議事日”活動中開展“移風易俗標兵”“石堆好青年”“種養殖能手”等先進典型評選活動,利用電視、報紙、微信等形式,對先進典行大張旗鼓的宣傳,激發全鎮廣大幹部群眾凝心聚力、幹事創業的熱情和積極性。目前已評選巾幗標兵117名、移風易俗標兵121名、石堆好青年92名。

  2.開展移風易俗活動,各村成立紅白理事會,增強群眾簡辦婚喪嫁娶事宜、遠離不良習俗的自覺性。

  3.開展系列群眾文化活動,組織開展廣場舞大賽、消夏晚會、農民趣味運動會、書畫展等系列活動,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

  4.每村打造1條文化長廊,重點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法律法規等多方面知識,讓村民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引導觀念,讓大家感受到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新風尚。

  四是治理有效方面。

  1.開展“街頭巷尾平安”活動。每村配備1名警務助理,每村建立一支治安巡邏隊伍,警務助理牽頭開展治安巡防,資訊收集、矛盾化解工作。每村建成一套“天網”監視系統,連線派出所治安監控平臺。每村組建一個警民微信交流的群,提供警務服務、典型案件和安全防範等資訊,隨時隨地與群眾進行互動、交流。

  2.開展“全民參與調解”活動。每社群聘請1名法律顧問,在陽光議事日組織法律諮詢和宣傳,讓法律諮詢服務形成常態化。各村成立調解委員會,由支部書記任主任,由有威望的老黨員、老幹部、優秀村民和評選出的先進典型組成,積極化解矛盾糾紛,力求“小事不出村”。每村建立一處“聽證室”,對家長裡短、鄰里爭吵等簡單矛盾糾紛實行村級聽證。

  五是開展“幹部能力提升”活動,強化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保障。制定了《農村幹部規範化管理暫行辦法》,明確村幹部工作職責,嚴格落實屬地管理責任。每月召開一次“陽光議事”會議,組織學習農業技術、法律常識、健康保健等知識,充實陽光議事內容,增加陽光議事日的吸引力。要求村“兩委”班子成員,每人確定一個淨增收不低於3萬元的致富專案。發展村莊集體經濟,在盤活資源、招商引資、土地流轉上下功夫,拓寬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新路子,確保村集體經營性收入不低於5萬元。

  (三)打造示範點,進行典型帶動。重點打造步雲嶺休閒生態園、蓮池高效農業示範園、亭子高效農業示範園、沃奇文冠果主題公園四個示範點。其中,步雲嶺休閒生態園,規劃面積3500畝,已建成1500多畝,是集觀光旅遊、戶外運動、休閒採摘、餐飲娛樂、農事體驗、延伸加工等多功能於一體的休閒旅遊綜合體。目前,已發展阡陌人間、步雲山莊、雲嶺人家、環秀山莊等11家休閒農莊和1處步雲賽鴿文化交流中心。透過園區的示範帶動,發展大櫻桃、草莓、蔬菜等高效種植大棚80個,發展西瓜、大桃、黃金梨等1500畝。蓮池高效農業示範園,規劃面積2200畝,已建成1100畝,已發展百匯紫蘇莊園、東順蒜黃種植基地、華仔蔬菜種植基地、田碩洋蔥種植基地、孟戈有機蔬菜合作社種植基地等5家。亭子高效農業示範園,佔地150畝,已建成高效種植大棚45個。沃奇文冠果主題公園,佔地面積358畝,以生產生活生態、健康文化旅遊為主題,建設木本糧油博物館、文冠果加工和旅遊綜合體、文冠果健康體驗展示中心,打造文冠果種植、選育、高產示範、集散、加工、營銷一體化的全國木本糧油谷。目前,已經栽植文冠果210畝。全部建成後,帶動就業人數300餘人,年可實現利潤2900萬元,利稅700餘萬元。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對群眾參與鄉村振興的教育引導不夠。農民群眾對鄉村振興戰略的認識程度不夠深,尤其在發展產業方面,目前大部分產業專案主要以工商資本下鄉的方式建設,透過引導群眾產業結構調整、發展高效農業、農家樂、鄉村旅遊難度很大。

  (二)缺乏政策、資金扶持。在基礎設施提升方面,村級集體經濟薄弱,鎮級財政不足,單憑縣、鎮、村三級財力,很難對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三)人才匱乏。目前,廣大農村對人才缺乏吸引力,大學生及高層次人才不願到農村創業。回來的也只有在外能人到村擔任村幹部。

  三、意見建議

  (一)建議加大對群眾鄉村振興戰略的教育培訓力度,調動群眾參與鄉村振興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二)建議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扶持力度,完善道路、給排水、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配套完善醫療、教育、文體等設施,不斷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水平。

  (三)建議加大政策扶持、專案扶持、資金扶持力度,發展建設田園綜合體、郊野公園和休閒農莊,打造文化旅遊和休閒度假區。

  (四)建議上級職能部門提供政策、資金、專案、技術等各類支援,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創造良好條件。

助力鄉村振興情況報告4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以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家庭承包經營為前提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曾經極大地釋放了農民的潛能,深刻地改變了我國農村面貌。但是,隨著農村勞動力的老化和減少,農村土地零散化、碎片化,土地產出低效化等問題也逐漸凸顯,並逐步滯後於現代農業的要求,已然成為鄉村振興的一道坎。近年來圍繞落實農業農村改革部署,正確處理農民和土地關係這一改革主線,透過土地三權分置、承包權入股、適度規模經營、創新經營體制的方式,我們在街道村進行了一些實踐和探索。

  一、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現狀及難題

  街道村地處街道北面,距離城區2.5公里,下轄7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519戶,農業人口1781人,現有耕地面積1947畝,人均耕地約1.09畝。在實行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之初,為了體現公平原則,將耕地分級搭配,整田整土劃割為若干小塊分到農戶,導致每家每戶承包經營的耕地零散分佈。隨著城鎮化程序加快,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增多,在家的“留守農戶”接手耕種承包地,使地塊分佈更加零散。如村5組其中一戶農民3.5畝旱地被劃分成10餘塊,最小的一塊地只密植了3株柑桔。分散的土地,給農業生產帶來了諸多不便。

  一是難以進行機械作業,耕作效率低;

  二是增加基礎設施建設的難度;

  三是產業結構調整相互掣肘;

  四是種養結合的農業迴圈經濟模式難以有效執行;

  五是對外土地流轉涉及農戶多,難以協商一致;

  六是地塊分割產生了較多不能耕作的邊界,浪費了耕地資源。圍繞破解這一難題,近年來我們在街道村進行了一些實踐和探索,透過承包權入股、土地預流轉的方式,有效地實現了耕地的“團聚”和適度規模經營,勞動效率和經營效益也相應提升。

  二、土地股份制的探索及構想

  在村調研發現,雖然群眾意識到了承包地散碎化的各種弊端,也有將土地“集零為整”的願望,但缺乏系統性解決方案和具體路徑,缺乏組織者。如農戶間相互可以進行土地調換,但各懷心思,效果有限;外部業主整體流轉集約經營因農戶意見不一難以達成。鑑於此,我們在廣泛調研、聽取民意的基礎上,提出了土地三權分置、承包權入股、適度規模經營試點的構想:以生產社為單位,以農民自願為前提,農戶的耕地承包經營權全部入股,土地股份化,對農田進行集中整理,引進專合社、龍頭企業進行成片經營。在具體探索過程中,我們分別制定了《村耕地成片經營試點管理辦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預流轉協議》等,組織街道及村幹部成立了工作小組,透過宣傳動員並與村民們達成一致意見,在不改變土地農業用途的情況下,以書面協議形式,每戶農民將所有土地經營權委託給所在村民小組,村民小組和村集體資產公司完善入股相關手續,實現土地標準化整理和規模化經營。

  三、土地股份制的實踐和成效

  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扶持村集體經濟發展,街道以村為試點村,透過盤活農村資產資源,吸引民間投資,以村集體資產公司為主要載體,建立“公司+合作社+農民”的互利共贏產業發展模式,大力發展血橙基地,切實提升村集體經濟發展水平,有效增加農民收入。

  (一)落實三權分置。農村承包土地確權頒證後,推進土地股份制改革,要堅持推進“三權”分置並行,落實好集體所有權,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不動搖,這是開展土地股份制改革的前提。在實踐中,穩定農戶承包權,賦予農民對承包地佔有、使用、收益等用益物權權能;放活土地經營權,創新土地經營權流轉模式,推行由農民一次性出租讓渡土地經營權向入股經營、合作經營等共享土地經營權方式轉變,形成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家庭承包、多元經營的新型農業經營機制。

  (二)規範資源管理。街道村20xx年註冊成立市區社群集體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對現有山坪塘、渠道、提灌站、村道、村級公益性房屋等集體資源資產進行清產核資,透過回收分散的集體資產,對村級“三資”開展集約化、規範化管理。對村集體經濟共有人進行確認,為下一步村集體收益分配提供依據。按照“村集體公司+專業合作社+農戶”的思路,農戶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到村集體公司,集體公司聘請專合社和農村經紀人負責生產經營,透過把村集體資源資產折股量化組建村集體公司,並整合上級財政扶持資金和吸收民間資金,實現村集體公司、專業合作社和農戶之間的三方合作和互利共贏。

  (三)培育主導產業。

  一是以區大規模綠化行動專案(混交林)為支撐,透過新栽苗、嫁接等方式,規範化種植塔羅科血橙1000畝。注入社會化資本,完成“夥兒山牌”血橙商標註冊,透過電商平臺開展前期市場拓展、銷售。

  二是林下種植蔬菜、芽菜等,並與公司簽訂蔬菜訂單收購合同,培育近郊城市保障性蔬菜基地。

  三是發展特色水產和肉牛生態養殖,利用嘉隆竹木專業合作社竹筍加工廢料為牛飼料,牛的糞便作為種植血橙有機肥,實現種養結合、種養迴圈。四是培育發展休閒農業經營主體,結合血橙、蔬菜種植、有機草莓等產業,融合新村發展和七洞湖休閒體驗,打造村田園綜合體品牌,建立1-2家星級農家樂、農業公園,形成輕紡園區和南觀路農業旅遊示範點。

  (四)最佳化利益機制。進一步強化產業發展對村集體經濟的帶動作用,村集體公司爭取區集體經濟發展試點專案資金90萬元投入血橙種植專案,專合社吸收民間資金和技術,透過採取“村集體資產公司+專合社+農戶”的股份合作模式,引導農戶、村集體公司和參與“三變”改革的新型經營主體依法訂立合同或協議,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股份聯結和合作機制,確定村集體與合作社共佔4成、入股農戶佔6成的初次收益分配方案,探索建立靈活多樣的股權收益分配和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機制,擬實施經營收益二次返利,切實保障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村居民股東權益。同時,聘請本村種植大戶、貧困戶進行長期或臨時性工作,以工資收入的形式回饋種植大戶和農戶。

  (五)開展新村建設。加快“四好村”建立和幸福美麗新村建設,著力實施農村房屋改造、風貌改造、環境整治、潔淨亮化工程;開展農村垃圾治理、汙水處理和廁所改造“三大革命”,示範區內農房、道路及沿線人居環境改善逐步提升,適度統一,彰顯特色;推進鄉風文明示範工程建設,建立完善“一約三會”(村規民約,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禁賭反黑會),開展五好家庭、星級文明戶、文明院落等評比,開展法律明白人、法律進鄉村等活動,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群眾生活;開展感恩奮進教育,大力弘揚自強不息、扶貧濟困的傳統美德,提振貧困群眾精氣神。

助力鄉村振興情況報告5

  蘭考縣位於河南省東部,總面積111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7.7萬,是焦裕祿精神發源地、全國率先摘掉貧困帽子縣和全國商品糧生產基地縣,近年來積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及特色產業發展戰略,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產業發展鏈條和農業技術服務體系,形成了“蘭考新三寶”特色品牌(蘭考密瓜、蘭考紅薯、蘭考花生)。

  蘭考縣科協抓住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歷史機遇,積極響應黨中央和中國科協關於助力鄉村振興、實現共同富裕的號召,針對本地特色農業發展戰略和農民科技致富需求,積極探索、大膽實踐,艱苦奮鬥、迎難而上,將焦裕祿精神與科學家精神緊密結合,成立了蘭考縣“一懂兩愛”(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科技服務團,先後技術指導蜜瓜大棚4500座,6500畝;紅薯2.6萬畝;花生4萬畝;溫室蔬菜大棚520座,1620畝。建立科普示範基地9個,培訓農村電商技能人才710人。透過電商平臺幫助農民銷售紅薯50萬斤、蜜瓜10萬斤。舉辦“田間課堂”83次,培訓農民5600人。

  (一)自立自強,有為有位。

  蘭考縣科協僅有3名工作人員,工作力量薄弱,物質資源貧乏,是典型的“四缺”基層科協組織。面對事業發展的諸多制約,他們沒有怨天尤人,而是主動作為,大力發揚焦裕祿同志的“三股勁”,針對本縣特色產業發展需要和農民科技致富需求,團結帶領本縣農技專家和鄉土人才開展科技服務,下沉科技服務資源,為群眾解決生產中的技術難題,獲得了群眾的信任,贏得了兄弟部門的喝彩,探索出了一條科協帶動專家以一帶十、倍增服務效能的新路子,這支由科協主席任團長、農技專家和鄉土人才組成科技志願服務團從2年前的50人發展到了現在的200人,有效彌補農村科技人才不足的短板,成為蘭考縣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中一個響噹噹的名片。2019年3月和2021年2月,時任縣委書記蔡松濤、李明俊先後在蘭考縣三級幹部會議上,對縣科協開展科技志願服務工作提出了表揚。

  (二)組織成網,示範先行。

  根據當地農業生產的特點,縣科協先後發起成立了“蘭考縣紅薯協會”、“蘭考縣花生協會”、“蘭考縣小米協會”、“蘭考縣葡萄架王莊農技協”、“蘭考考城小胡莊農技協”等11個協會,入會會員達1000多人,組織動員科技志願者3000多人。

  各農技協會長多由科技服務團成員擔任,他們在田間地頭“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幹、領著農民富”,不但為群眾提供種植技術,還利用電商平臺積極與市場對接,打造銷售平臺。這些協會從成立之初,就紮根於農戶日常生產實際,有天然的親和力,透過“一做、一帶、一領”的示範,快速形成服務網路,對農民進行廣泛聯結。

  結合全縣穩定脫貧奔小康工作,縣科協及時引入現代化的'種植方式,進一步增強服務的能級,在產業發展初具規模的鄉村,建立2個現代農業科普示範園和7個科普示範基地,並前瞻開展新型農產品營銷人才培訓,目前4個電商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共培訓電商人才460人,發展科普示範戶100戶。蘭考每年農作物種植面積約80萬畝,近年來科技服務團服務覆蓋面積就達40餘萬畝。

  (三)快速響應,服務入戶。

  蘭考縣科協時刻把問需於民擺在首要位置,透過面向全縣16個鄉鎮(街道)400多個行政村(社群)的種養合作社、種植園區發放問卷,廣泛徵求群眾對科技服務工作的願望和需求。圍繞全縣鄉村產業發展需求,組成7個由首席專家帶隊的科技服務組。

  每個服務組由一名首席專家帶隊,負責制定本組的科技服務方案,評估服務效果。科技服務團設有服務電話和微信工作群等資訊網路平臺,收到科技服務求助資訊後,第一時間到達求助地點為群眾提供免費科技服務,打通了科技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科技志願服務資訊化對農業生產一線需求的精準把握,極大地提升了服務的有效性,同時大量活躍需求的不斷生成,使科技服務團的工作覆蓋實現了倍增效應,也對提升科技志願服務的資訊化水平拓寬了發展空間。

  (四)一呼百應,立信於民。

  縣科協與群眾想在一起、幹在一起,在科技助力精準扶貧過程中,強化服務意識,透過科技服務團架起了科技人員與廣大農戶心心相印的橋樑,也為各類實用技術人才將所研所學服務國家戰略、服務人民群眾提供了廣闊舞臺。2021年,他們在新冠疫情、洪水災害輪番衝擊的情況下,應部分鄉鎮、村委、農技協會、種植合作社和種植戶的要求,分別到30多個村開展科技志願服務,針對果樹修剪、蜜瓜種植、大棚蔬菜管理、紅薯育苗、小麥春季管理等問題對群眾進行技術指導,很好地解決了農民的急難愁盼,體現了科協組織為民辦實事的良好作風。

  近年來,經他們技術指導和培訓服務的貧困戶,許多都成了當地脫貧致富的典型。建檔立卡貧困戶任傑一家,原來人均年純收入不足2000元,在科技服務團的大力幫扶支援下,建了4座蔬菜溫室大棚,年純收入達20多萬元,全家7口人,人均年純收入近3萬元,實現了穩定脫貧。

  (五)會村結對,助力黨建。

  蘭考縣科協黨支部先後與小宋鎮東邵崗一村黨支部、葡萄架鄉杜寨村黨支部、三義寨白雲山村黨支部等9個農村黨支部結對,啟動了“支部連支部 共建科普示範村”活動。蘭考科技志願服務團結合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黨群服務中心建設,發揮智庫和科普作用開展黨日活動,組織科技服務團的專家們和結對村黨員幹部一起組織開展義診和科技志願服務進萬家、進校園、進園區活動,在鄉村群眾中營造了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濃厚氛圍。2020年,他們結對的東邵崗一村獲得了蘭考縣“基層黨建紅旗村”和“穩定脫貧奔小康紅旗村”兩項榮譽。

助力鄉村振興情況報告6

  今年以來,xx縣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鄉村振興的部署要求,按照鄉村五個振興要求,立足縣情實際,緊扣補短板、促發展兩個主題,狠抓工作落實,確保了鄉村振興各項工作有序有效推進。

  一、工作進展情況

  (一)堅持全域性謀劃,統籌推進鄉村振興提升行動。縣委主要負責同志對鄉村振興工作高度重視,當好施工隊長,親自研究、部署、排程。3月份,縣委結合縣—街道—村三級“書記直通車”工作機制,把直通車開到農村一線、田間地頭,研究部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推動解決矛盾困難。結合縣情實際,及時研究下發《關於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的實施意見》、《關於加快推動鄉村振興和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的若干措施》和《關於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農村工作條例〉的實施意見》,為推進今年鄉村振興工作明確了時間表和路線圖。

  (二)緊盯重點環節,持續推動鄉村產業健康發展。堅持做好疫情防控和農業生產“兩手抓”、“兩不誤”,強化農業農村一對一包幫服務。積極推進“xxxx”田園綜合體建立,著力克服矛盾問題,想方設法推動專案建設順利進行。創新產業發展,大力推進x屯“x”和x“開心農場”等休閒農業專案,其中“x”共享農場一期建設專案為村集體增收x餘萬元,x航天白茄、黃金白菜等特色產品及“古法釀造”、“一分田”、“農耕文化長廊”等特色專案,為市民提供了更為多元的都市休閒體驗。以高科農業為主的多家農業園縣,引進以色列節能灌溉和自動化控制、航天蔬菜種植、架式栽培等技術,引入智慧農業機器人和無人植保裝置,農業種植精準化、智慧化水平進一步提高。

  (三)強化人才支撐,不斷最佳化鄉村人才生態。落實鄉村人才創新創業扶持政策,對農村符合條件的創業人才給予x萬元的貼息貸款。以返鄉農民工、“兩後生”、畢業學年返鄉大學生為主體,實施鄉村人才技能培訓計劃,重點開展農作物選種、種植、管理、病蟲害防治和農產品加工等實用技術培訓,截止目前已完成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職業技能培訓x人。搭建鄉村人才供需對接、服務平臺,幫助農村引進急需緊缺人才,在x人才服務中心設立“人才集體戶”,開通人才落戶綠色通道,積極為來x就業創業人才落戶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務。

  (四)持續改善環境,加快建設美麗宜居鄉村。堅持問題導向,紮實做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不斷健全督導、排程、通報工作機制,縣級聯合督導開展x次,第三方自查評估開展x次,每月x次在全縣範圍內對人居環境整治情況進行通報排名,查出的x餘條問題已全部整改,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紮實推進x個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範村建設收尾,狠抓質量管理,協調各方集中攻關,矛盾問題得到有效解決,x月底前將完成建設並達到驗收條件。x月底已完成近x公里低壓燃氣管線鋪設,全縣平原地縣基本實現清潔取暖全覆蓋目標。

  (五)弘揚文明新風,煥發鄉村文明新風尚。發揮縣委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宣講團、學習強國平臺的作用,深入農村基層開展理論宣講。建好文化服務陣地,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實現全覆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實現建成和活動“兩個全覆蓋”。研究制定《20xx年xx縣民政局深入推進移風易俗工作方案》,開展入戶宣傳或電話宣傳,多渠道、多形式、多角度推動移風易俗家喻戶曉。

  (六)堅持黨建引領,夯實鄉村振興組織基礎。深化主題黨日“1+N+x”模式,深入開展村黨組織評星定級,讓黨員動起來、堡壘強起來。從嚴從實做好村黨組織帶頭人隊伍最佳化提升及後備力量建設,不斷增強村黨組織運轉經費保障能力,村級組織運轉經費均提高到x萬元,村黨組織服務群眾能力顯著提升。持續開展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整頓,嚴格落實“五個一”整頓工作機制,從嚴督查指導,提升整頓質效。積極推動農村“三資”清理規範工作,截止x月中旬已清繳各類款項x萬元,取得階段性成果。

  二、存在問題

  一是鄉村產業發展仍有困難。產業優勢不夠突出,傳統優勢產業距做大做強還有差距,鄉村旅遊產業鏈還不夠成熟。二是美麗鄉村距離“美”起來還有差距。x縣xx眾多,暫住人口基數大,生活汙水亂排等問題還不同程度存在,村民良好衛生習慣還有待提高。三是鄉村治理體系還不夠健全完善。少數農村黨組織凝聚力戰鬥力不強,村幹部隊伍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優秀“頭雁”數量依然較少。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搞好結合,統籌協調推進。抓住xx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的重大機遇,注重政策爭取、規劃銜接,因地制宜最佳化產業結構和佈局,科學謀劃實施一批大專案好專案,統籌推進鄉村振興各項工作。堅持黨管農村工作原則,充分發揮縣委農委議事協調機構作用,用好鄉村振興五大專班執行機制,加大工作力度,協調解決矛盾困難,確保五大振興有序推進、齊頭並進。

  (二)突出重點,確保全面達標。一是要突出做好三產融合發展工作。落實好種糧各項保護政策,加強耕地農田保護,強化部門配合,加大執法力度,確保農地農用,擴大糧食生產規模。著力發展好規模型設施農業和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確保增加值有較大提高。積極推進“xxxx”田園綜合體建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統籌搞好園縣佈局謀劃,力爭高標準完成年度目標任務。二是突出做好農村人居環境提升工作。按照x項考核標準,加大工作力度和資金投入,學習借鑑有效經驗做法,抓好人居環境督導考核、自查評估工作,持續提升村莊公共環境質量和農民健康衛生意識。加快推動農村改廁規範升級和後續管護長效機制落地落實,年底前生活汙水處理行政村佔比達到100%,完成x個美麗鄉村示範村達標建設任務,實現美麗鄉村全覆蓋。三是突出做好促進農民增收工作。做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著力深化集體產權改革成果,透過經營性收入、工資性收入、財產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等各種渠道,為農民增收注入動力力。持續推進好農村“三資”規範清理工作,盤活集體資源,持續壯大集體經濟,確保實現年底全縣全部農村集體收入突破x萬元的目標。

  (三)建強組織,提升治理能力。探索實施農村基層黨建“整街推進、整縣提升”、“六抓六促”工作機制,持續抓好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整頓,落實“五個一”工作機制,確保年底前全部完成整頓。深入開展法治鄉村“十個一”建立活動,推進鄉村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助推和保障鄉村振興。推廣x集體經濟合作社管理運營經驗做法,規範集體資產運營管理行為,使集體資產得到合理利用和有效保護。

助力鄉村振興情況報告7

  20xx年,市科技局按照市委市政府關於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工作部署,強化組織領導,結合科技部門實際,細化工作舉措,會同市鄉村振興局制定並下發了《六安市科技創新驅動鄉村振興發展實施方案》等檔案,推進工作落實,努力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中展現新作為。現將有關工作總結如下:

  一、科技賦能,為產業振興發展提供內生動力

  一是實施鄉村振興科技專案。圍繞推進實施“138+N”工程、農業提質增效“6969”工程以及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引導和支援農業企業與省內外高校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申報省重點研發專案和省科技重大專項,開展農業關鍵技術攻關及成果轉化示範。全年共爭取各類鄉村振興科技專案24個,爭取省財政資金695萬元,其中省科技重大專項、省重點研發計劃專案和中央引導地方專項專案各4個,縣級鄉村振興專案12個。

  二是建立農業科技創新平臺。推動六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以下簡稱園區)轉型升級,六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轉型升級規劃已透過專家論證。在20xx年在科技部組織的第七批77家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綜合評估中名列前茅,成為全國15家獲得優秀等次的園區之一。

  在省科技廳組織的20xx年度績效評價中獲優秀等次。推進省級農業科技園區建立工作,霍邱、金寨省級農業科技園區獲省科技廳批准建立。截止當前,全市共建立國家農業科技園區1家、省級農業科技園區4家、省級科技特派員工作站27家。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平臺提質增效。組織開展農業科技創新平臺績效評價,促進更好發揮平臺科技引領和示範功能。

  二、集聚人才,為農業創新發展提供智力支援

  一是打造科技特派員隊伍。20xx年從高校院所、事業單位、返鄉創業大學生及農村科技能人中選派科技特派員1342人。堅持人才下沉,科技下鄉,服務“三農”,引導科技特派員到農村一線開展創新創業,如結合農時,開展服務春耕生產等科技服務。

  對科技特派員結對服務貧困村工作進行拓展,在前兩年開展科技特派員結對幫扶貧困村工作的基礎上,繼續選派一批科技特派員赴行政村開展先進適用技術推廣和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建立激效評價機制,科技特派員優秀指標80%用於獎勵結對服務貧困村(出列村)的科技特派員,共表彰優秀科技特派員174名。

  二是實施“三區”人才計劃。根據受援縣區農業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創新發展技術需求,本年度從高校院所中級以上職稱人員中選派“三區”科技人才90人,其中專家教授60人,市內選派31人,市外選派59人。選派的三區科技人才與派出單位、服務村以及縣區科技管理部門簽訂了四方選派協議,明確服務內容、幫扶目標、服務方式及服務期限。分赴6個縣區,結對服務行政村192個。同時從授援地選派工作突出、表現優秀的科技人員和科技特派員等鄉土人才12名,送到安徽農業大學進行技術培訓。

  三、壓實責任,紮實做好結對幫扶工作

  市科技局結對幫扶金安區城北鄉瓦屋臺村,今年以來,市局黨組認真落實“雙包”定點幫扶主體責任。選優配強駐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長。不定期聽取駐村工作隊彙報,研究定點幫扶有關問題。聯合金安區交通局、瓦屋臺村組建黨建聯盟。市局領導班子成員多次深入結對幫扶村幫扶戶走訪調研,機關黨支部14名黨員堅持定期走訪結對戶,宣講有關政策,力所能及地幫助解決生產、生活方面的困難。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制定實施《城北鄉瓦屋臺村三年幫扶工作規劃(20xx-2023年)》和《20xx年瓦屋臺工作隊駐村幫扶計劃》。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堅持科技創新驅動鄉村振興發展。組織實施《六安市科技創新驅動鄉村振興發展實施方案》,推進鄉村振興科技專案研發、引進和推廣一批農業新技術、新產品、新裝備,推動農業高質高效。推深做實科技特派員結對服務行政村工作,引導各類主體參與鄉村振興,總結提煉一批可複製的創新創業新模式。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平臺建設,促進企業與高校院所深度融合,提升農業科技創新能力。

  二是深化“兩包”工作。強化黨建引領,發揮黨建聯盟作用,深入開展組織聯建、黨員聯育、活動聯搞、資源聯用、服務聯做的“五聯建立”工作,大力推進實施“八項行動”,著力提升基層黨組織治理能力、治理水平和引領保障用。定期召開聯席會議,研究駐村、定點幫扶和結對共建工作,協調村務、處理問題。強化科技幫扶,力求從政策、專案、人才、資訊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援。

助力鄉村振興情況報告8

  為充分了解我市鄉村振興戰略開展情況以及村民們對鄉村振興戰略的關注度,5月21-25日,市統計局組織力量對全市鄉村振興情況進行了調研。此次調研抽取了梁子湖區樑子鎮沙灣村和沼山鎮湖瓢村。調研採取實地調查和交流座談相結合的方式。共收到有效調查問卷56份。按照性別分類,男性33人,女性23人;按年齡分類,50歲以下22人,50歲及以上34人;按照文化程度分類,高中以下40人,高中及以上16人;按照調查物件的身份分類,村民44人、村幹部8人、鄉鎮幹部3人、其他1人。從調研結果看,全市鄉村變化明顯,鄉村振興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反映出農業生產效益低、農民增收難、鄉村基礎設施不完善等相關問題,須引起各級政府高度重視。

  一、農村居民對鄉村振興的關注點

  (一)期盼生活水平進一步提升。在被問到“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個有關鄉村振興的選項中最感興趣的部分”時,56份有效調查問卷中,有23人選擇“生活富裕”,佔41.1%。

  (二)期盼居民收入進一步增加。56份有效調查問卷中有24人認為鄉村振興的關鍵是提高居民收入。雖然近年來我市農村居民收入保持平穩增長,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斷縮小。然而,要實現農民持續增收,難度依然較大,需要多方合力來進一步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三)期盼資金、人才、技術向農業農村流動。在56份有效調查問卷中,認為影響鄉村振興的因素是資金、人才、技術的,分別有42人、35人、37人,分別佔75.0%、62.5%、66.1%。在問到“您認為鄉村振興的因素有哪些”時,沙灣村六組龍群蓮回答說“當然是資金、人才、技術了,沒錢,怎麼搞好農村,有錢,沒人才和技術也搞不好農村啊”。資金、人才、技術在鄉村振興中扮演重要角色,這是大家的共識。

  (四)期盼社會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在56份有效調查問卷中,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最期盼的是提高養老保障水平、提高醫療保障水平的分別有32人、20人,分別佔57.1%、35.7%。認為家裡每年負擔最重的是醫療的有20人,佔35.7%。希望提高養老保障水平、提高醫療報銷比例是村民的共同心聲。

  二、鄉村振興的有利因素

  (一)產業發展逐步壯大

  近年來,專業大戶、龍頭企業、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農業生產組織不斷壯大,為農業農村產業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0xx年,全市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105家,省重點龍頭企業12家。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社1573家,同比增長10.77%。同時,全市立足本地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武昌魚、藍莓、沼山胡柚、梁道大米等特色產業,打造本地農產品品牌。20xx年底,全市共有“一村一品”點308個,示範點45個。全市新增農產品“三品一標”有效品牌88個,總數達204個,同比增加40個,增長24.39%。

  (二)生態環境不斷改善

  近年來,鄂州市科學規劃,合理佈局,在更高層次、更高水平上推動全市美麗鄉村建設。調查中發現村民感覺變化最大的是“道路變好了變寬了、房子變大了、村子變乾淨了”。在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的過程中,更加註重提高鄉村資源利用率,20xx年主要農作物秸稈產生量約60萬噸,綜合使用量達57.7萬噸,綜合利用率達到96.2%,較上年同期提高0.5個百分點。鄉村垃圾按照“村收集、鎮集中、區轉運、市處理”的模式集中處理,生活垃圾處理指數達到100%。全市有600多座汙水處理設施對鄉村生活汙水進行集中處理,汙水集中處理指數達到90%以上。

  (三)鄉風建設基礎紮實

  全市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率達到100%,村衛生室、圖書室、體育健身場所、村民活動中心等基礎公共服務從無到有不斷完善,為鄉風建設奠定了基礎。同時,全市對鄉風建設不斷加大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在開展鄉村振興工作過程中,注重以鄉村文化為載體,在尊重原有鄉村文化體系的基礎上吸納現代元素。在進行農村舊房改造時堅持原真性保護、原住式開發、原特色利用。

  (四)鄉村治理有序推進

  鄂州市積極探索農村社會管理途徑,整合面向農村的各種管理服務資源,建立全域覆蓋的農村網格化服務管理體系。每個村都有配備網格員,負責收集社情民意、監督環境衛生、調解矛盾糾紛等工作。網格化的服務管理體系不僅降低了鄉村治理成本,而且促進了鄉村的和諧穩定。現階段,隨著農村集體資產股權化試點工作的深入推進,村民自治制度的不斷完善,鄉村治理更加科學高效。

  三、調研中發現的問題

  (一)農業生產比較效益低。在與村民的交談中瞭解到,一戶農民種植0.8畝地的小麥,產量320斤,毛收入330元,投入成本335元(整地90元、種子60元、化肥80元、收割85元、農藥20元),人工未計,虧本5元。據調查,今年化肥、農藥、飼料等農資價格較往年有較大幅度上漲,全市化肥價格按簡單平均,平均漲幅22.8%。同時,農業生產人工成本不斷增長。農業生產比較效益低,影響農民種植積極性。

  (二)鄉村特色產業不強。透過走訪企業,我們瞭解到,生產特色農產品的企業規模小、生產鏈短,產業叢集度低。以湖北省樑子鎮鐵皮石斛生產基地為例,基地負責人表示鐵皮石斛種植、加工技術要求高,其中從鮮品烘焙成幹品這一環節目前依賴於浙江的同行,其原因是這一環節技術要求高,如果在本地培訓工人,由於是臨時作業,難以留住工人,所以寧願將鮮品運往浙江同行那裡進行烘焙處理。

  (三)技術人才支撐不足。透過調查瞭解,農村在家從事農業生產的大多是50歲以上人口,從事農業生產的青壯年較少。務農人員文化程度一般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為主。農業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推廣難,不利於農業現代化發展。

  (四)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在調研過程中,部分村民覺得自己年紀大了,不想做農活了,希望政府供養他們。一些人覺得醫療費用太高,政府最好全部報銷費用。部分村民存在“等靠要”的思想,遇到困難和問題習慣於等政策、靠扶持、要條件,過度依賴政府,缺乏艱苦奮鬥、積極進取的精神。

  四、幾點建議

  1.提高鄉村治理水平,促進共治共享。一是加強基層組織作風建設。基層幹部要解決好農村各種錯綜複雜的問題,需要不斷增強鄉村治理能力,轉變工作作風。在面對環境治理、生態保護、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等問題時,切實把中央的精神落到實處,為百姓幹實事幹好事。二是加強基層民主和法治建設。加大對基層幹部法治教育培訓,提高他們民主決策,依法管理,依法辦事的意識。三是加大鄉村振興工作的宣傳力度。在向村民宣傳國家各項政策時,進行合理引導,讓群眾在享受國家優惠政策的同時,摒棄“等靠要”思想,透過自身努力奮鬥,實現生活富裕。

  2.培育鄉村發展新動能,激發內生動力。一是重點發展農產品加工、觀光旅遊、農村電商等新業態,提升農產品附加值,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二是做大做強特色產業。力爭聚集一批特色產業創新性龍頭企業,帶動特色產業加快升級。三是以品牌意識拓展市場。做響“武昌魚”、“梁子湖”兩大品牌。用“一條魚”、“一個湖”帶響“梁道”、“梁心”等一批產品品牌。

  3.加大資金扶持力度,發展農村經濟。堅持增加民生投入,補齊農村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和資訊流通等方面的短板,縮小城鄉差距。在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基礎上,美化村容村貌。在生產綠色安全農產品的同時,注重發展農耕文化、鄉愁等精神產品,打造生態宜居的好環境。在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同時,加大對農業新業態的投入,推動農業多功能拓展,大力發展綠色農業、創意農業、休閒農業、健康農業、快樂農業等,使農業成為人們追求幸福的新產業新業態。

  4.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振興技術人才。鄉村振興,關鍵在人。一是加強農業農村幹部隊伍建設,高度重視農業農村幹部的培養、配備、使用。二是加強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和新型職業農民培養,引進農業科技人才,提高科學種養水平,增強農產品競爭力,提升農業生產比較效益,增加農民收入。三是鼓勵返鄉大中專畢業生、退役士兵、“三新”農民創新創業,使他們成為帶動農村發展的生力軍。同時,進一步細化扶持返鄉創業的相關政策,為返鄉創業者提供良好的創業環境。

助力鄉村振興情況報告9

  農村公路是服務農村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先導性、基礎性、公益性設施,是我區公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局黨組歷年來重視農村公路建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按照立足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紮實推進鞏固交通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統籌發展全力推進農村公路高品質建設、高效能管理、高質量養護、高水平執行的“四好農村公路”建設,為全面推進我區鄉村振興提供堅實的農村交通運輸保障。

  一、工作進展情況

  根據區政府工作安排,20xx年至20xx年,三年時間實現全區自然村通硬化路的目標.全區有自然村625個,截至今年上半年有614個自然村實行通硬化路的目標,剩下11個自然村,今年年底之前實現硬化路的目標。

  今年農村公路建設里程70公里,計劃投資3850萬元。目前已完成52.8公里,完成投資2904萬元,預計11月全部完工。

  二、典型經驗

  1、健全機構,強化領導。

  為了確保農村公路建設的順利實施,局成立農村公路建設領導組,全面負責農村公路建設管理,成員由相關科室和農管所、質檢站組成,同時鄉鎮也成立了相應的機構,負責徵地、拆遷等前期工作。

  2、加大資金投入

  自然村通硬化路工作是省、市、區政府重要工作之一,在農村公路建設資金籌集上,區政府在財政困難的情況下,每年自籌資金用於農村公路建設,為農村公路建設提供了資金保障。

  3、科學謀劃,強化統籌

  我局將農村公路建設置於鄉村振興的大局統籌安排,堅持做到“三結合”。

  一是與綜合交通規劃相結合,把農村公路作為整個綜合交通網路的延伸和完善。

  二是與鄉村振興相結合,農村公路圍繞鄉村振興統籌發展。

  三是與農村產業發展相結合,堅持公路規劃促進產業發展,產業發展促進農村經濟的原則。

  三、存在問題

  近年來,上級交通部門把建設專案、資金往貧困縣傾斜,導致非貧困縣沒有專案沒有建設資金,導致農村公路建設困難。

  四、建議

  今後全方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取消貧困縣與非貧困縣之分,建設資金均等發展。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局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繼續大力推進農村公路建設,推動農村基礎設施提擋升級,建立全域覆蓋、城鄉一體的基礎設施服務網路。實施區域城鄉交通一體化行動,加快“四好農村路”建設,助力鄉村振興。

助力鄉村振興情況報告10

  根據市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辦公室的要求,市科技局對20xx年承擔的“發揮科技人才支撐作用”重點工作任務進展情況進行認真總結,現將情況報告如下:

  一、加強農業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建設。

  市科技局根據我市產業發展需求,20xx年,以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為主線,以全面提升發展質量為導向,依託科技特派員服務平臺,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美化等工作重點,積極探索科技人才服務農業農村發展的新途徑、新方法。創新科技特派員工作機制。

  把科技特派員聯絡協調工作直接延伸到農村基層,形成區鄉一體、上下聯動、左右貫通的組織管理體系。全市科技特派員實施科技開發專案82個,推廣新技術新品種120個,創辦企業28個,43名科技特派員獲得了績效獎勵,兌現獎勵資金38400元。

  科技特派員透過提供諮詢、技術服務、專案領銜等模式,服務農民17265戶,其中16585戶農戶實現增收,發放科普資料18000份,有效帶動188戶貧困戶脫貧。積極實施“三區”人才計劃。堅持分級負責,按照“分配指標—選派到位—開展服務—考核驗收—總結評價”程式選派科技人員開展服務。經過實踐與探索,初步形成了“選派人員+龍頭企業+基地”、“選派人員+農業協會(基地)+農戶”、“選派人員+家庭農場+農戶”等工作模式,有效促進了科技成果轉化,推動了農業結構調整,帶動了鄉村經濟發展。

  二、加強農業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建設。

  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和高校院所的人才、專案、成果等優勢,建立國家級星創天地、省科技特派員工作站等農業科技創新服務平臺,20xx年,10家科技特派員工作站獲得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專項專案150萬元資金支援,2家星創天地獲科技部備案。我市現有國家級、省級農業科技創新服務平臺17家。其中國家級省級農業科技園區各1家,國家級星創天地4家,省科技特派員工作站11家。

  三、加強農業科技創新投入保障機制建設。

  根據市政府《關於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兩個中心”建設的若干政策意見》精神,進一步加大農業科技投入,發揮農業科技引領作用,促進鄉村戰略實施。20xx年,我市3家農業企業獲省級重大專項、省重點研發專案立項,共獲資金支援500萬。1家國家級星創天地獲100萬政策兌現。對全市科技特派員開展績效評價,對優秀科技特派員給予獎勵。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透過科技特派員、“三區”人才的示範,帶動一批農民轉型升級為農村實用人才,形成富有層次、結構合理的農村實用人才隊伍,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同時,還要積極引進外來人才,循序漸進,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生產、愛農村工作的有長遠規劃戰略型眼光人才加入到鄉村振興的隊伍中來,才能更好更快打贏脫貧攻堅戰,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助力鄉村振興情況報告11

  20xx年,我區科技助力鄉村振興工作在省市科技部門的精心指導和大力支援下,在區委區政府的有力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科技創新驅動鄉村振興戰略,以科技特派員創業行動為抓手,加速農業創新平臺建設,強化科技專案實施管理,充分發揮鄉村振興科技支撐作用。現將工作進展情況彙報如下:

  一、政策制度落實情況(自評20分)

  (一)政策制定。

  及時調整了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將科技主管部門納入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研究出臺了《六安市葉集區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施方案》《六安市葉集區科技創新驅動鄉村振興發展實施方案》等檔案,明確了科技支撐鄉村振興工作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等。認真落實《安徽省推進科技特派員創新創業五年行動計劃(20xx-2025年)》、《安徽省科技創新驅動鄉村振興發展實施方案》、《安徽省科技廳等七部門關於加強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等檔案精神,結合葉集區實際,制定了《關於進一步推進科技特派員結對服務行政村工作方案》等。

  (二)工作機制。

  葉集區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建立了責任落實機制、排程約談機制、工作報告機制、資訊報送機制、督查考核機制、溝通協通機制、調研指導機制等七項機制,將科技助力鄉村振興納入其中,同部署、同考核。區科技部門每月對照全區鄉村振興擂臺賽評分細則對各鄉鎮街打分,鄉鎮街也對包括科技部門在內的區直部門打分,評分結果都作為年度考核重要依據。

  (三)經費投入。

  根據《六安市葉集區創新驅動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關於進一步推進科技特派員結對服務行政村工作方案》等檔案,明確包括區級配套資金在內的各級科技創新資金都對農業平臺建立、科技人才培養與引進、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給予扶持。全年已兌現“三區”人才工作經費及服務已脫貧貧困村科技特派員補助經費34.84萬元、省級工作站補助經費9.6萬元、優秀科技特派員等獎補資金27.1萬元,其中區配套資金16.26萬元。

  二、重點工作完成情況(自評70分)

  (一)科技特派員服務行政村(自評40分)。

  一是科技特派員選派工作。根據個人自願、單位推薦、鄉鎮街初審、主管部門稽核,擇優選拔推薦市級科技特派員30人,調整13人,目前我區擁有市級科技特派員136人。積極與皖西學院、安徽省農科院、安徽大學等高校院所對接,聘請15位“三區”人才專家對接行政村,為村級企業創新發展提供技術支援。

  二是完成科技特派員服務行政村全覆蓋。按照市科技局《關於進一步推進科技特派員結對服務行政村有關工作通知》檔案要求,積極選派科技特派員對接行政村,幫扶村主導產業發展。已實現63個科技特派員結對服務70個行政村全覆蓋。

  三是加強對科技特派員考核考評。制訂並印發了《葉集區科技特派員結對服務行政村工作方案》,方案明確科技特派員服務行政村經費標準,經費使用與服務行政村實績相掛鉤。科技特派員按要求不定期走訪指導企業及農戶,每月不低於4次, “三區”人才專家每年入企指導不少於4次。嚴格按資金申報流程補助經費,20xx-2021年服務貧困村的科技特派員憑走訪記錄、培訓計劃、資料及活動照片、工作總結等材料申報相關經費補助。

  四是幫扶績效。“三區”人才專家服務6個鄉鎮街30個行政村,引進新品種12個,推廣新技術23 個,舉辦培訓33場次,培養基層技術骨幹144人,培訓農民1172人次。科技特派員在開展創業行動中,已幫扶59戶產業大戶,輻射帶動3000餘戶農戶,實現農戶年均增收4500元左右。

  皖西學院夏倫斌教授在種養結合發展生態迴圈農業方面頗有研究,指導葉集區姚李鎮龍鳳村的新型農民陳柏文以“公司+合作社+科研機構+基地+農戶”的融合創新發展模式,著力發展有機稻蝦米、地方黑毛豬、皖西白鵝等種養產業,走“黑毛豬-糞肥-有機稻蝦米”生態迴圈農業發展之路,目前建立有機水稻基地1200多畝、年出欄150多頭黑毛豬和20xx多隻皖西白鵝,註冊了“徽農情”商標,帶動周邊40多戶農民增收致富,戶均增收6000多元,實現生態保護和農民增收雙豐收。

  (二)推進創新型縣市建設,加強農業科技園區、科技特派員工作站等農業領域創新平臺載體管理(自評15分)

  1.六安市葉集區不屬於創新型縣市建設考核範圍。

  2.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平臺建設與管理。

  一是指導鄉鎮街農業經濟實體,加速建立農業科技創新平臺。精準對接引導有基礎建設好、產業有優勢、有科技創新的企業,爭創省市級農業科技創新平臺。20xx年培育農業科技創新平臺18家,3家企業申報省科技特派員工作站。目前,全區省級科技特派員工作站3個,市級農業科技專家大院21家,市級科技特派員創業鏈工作站7家,市級農業科技園區5家。

  二是農業科技創新平臺管理。組織人員每季度走訪調研農業科技創新平臺運營和創新情況。指導平臺開展技術培訓、新品種培育與引進、技術研發與創新、專案申報和平臺提升等工作。每年對平臺進行實績考核,優秀等次逐級推薦,對名存實亡的平臺進行摘牌取締,不再享有政策支援。

  (三)加強鄉村振興科技專案實施與管理(自評15分)。

  專案計劃下達後,均按企業(經營主體)申報、鄉鎮街推薦、區科技主管部門初審、市科技局審批。專案在實施期間,市區科技部門定期走訪企業,調研專案進展情況,協調解決專案問題,確保專案正常實施。20xx年,我區申報實施鄉村振興科技專案3個,省支援資金75萬元,企業配套資金 735萬元。

  其中,安徽華雋羽絨製品有限公司與安徽工程大學研發專案《新型超低浴比浸淋式羽絨智慧水洗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 》,省支援資金20萬元,企業自籌資金460萬元。安徽省農科院園藝所與葉集區堰灣果木種植專業合作社合作的鄉村振興專案《油桃優質高效栽培關鍵技術整合應用與示範推廣》,專案總投資50萬元,省財政支援金額15萬元,以上兩專案均已進入實施環節;安徽中至信家居有限公司在研專案《現代木材傢俱高效一體化綠色生產裝備研發與產業化》,已完成安徽省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專項資金專案備案工作。

  專案總投資280萬元,省支援資金40萬元。成功驗收六安市葉集區源鑫水產養殖有限公司承擔的科技扶貧專案《羅氏沼蝦綠色健康養殖技術應用與推廣》。

  三、日常工作評價(10分)

  交辦工作落實情況。嚴格按照省市科技部門工作部署,認真完成日常科技服務工作,做好科技特派員培育遴選、調整、走訪調研科技特派員對接行政村及創業行動、績效評價及先進事蹟推報工作;做好專案申報與實施驗收、平臺建立與管理、評估選優、淘汰取締等工作;做好產學研合作、技術研究與推廣、科技培訓與宣傳等工作。整個檢測調研未發現相關問題,無需提供相關整改材料。

  四、加減分項(自評5分)

  葉集區高度重視科技助力鄉村振興宣傳工作,在省市區網站及省內主流媒體共發表20餘篇專題報道。

  其中《凝聚科技力量,匯聚鄉村振興新動能》、《六安市葉集區農業科技發展呈良好態勢》、《安徽省農業專家赴葉集區指導果樹示範基地建設》等4篇報道,在安徽經濟網、中安線上、安徽科技報等省級主流官方媒體上轉載分享。

助力鄉村振興情況報告12

  村民家裡都有乾淨的廁所,垃圾日產日清,休閒廣場、便民服務中心等便民服務場所一應俱全。昔日塵土飛揚的農村,如今變成了看得見青山綠水、留得住鄉愁的好地方。今年以來,xx縣xx鎮推動鄉村振興向縱深發展,堅持外修環境和產業,內鑄文化和鄉風,結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促使鄉村建設由內而外全面發力、整體提升,打造環境美、產業強、文化興的鄉村振興新格局。

  生態振興——提升美麗鄉村“顏值”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重要組成部分,俗話說,農村美不美,環境好不好,直接關係到農民生活質量的提高。為進一步完善農村人居環境,研究制定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集中攻堅行動方案》,實行農村環境衛生網格化管理,劃定保潔責任區,嚴格落實鎮、片區、村三級包靠責任制,形成人人有責、人人出力的良好局面。

  今年以來,在各行政村充分發揮其示範引領作用,以點帶面、逐步推廣,形成城鄉環衛一體化長效機制。在此基礎上,推行以綠治亂、以綠擠亂,形成了綠意盎然、乾淨整潔的靚麗風景。

  產業振興——注入鄉村致富“活水”

  鄉村振興需要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能,既要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好美麗鄉村,又要盤活資源要素,增強鄉村“造血”功能。

  近年來,xx縣xx鎮圍繞現代農業,探索農業+旅遊、農業+文化等新的生產模式,打造田園綜合體發展模式,發展集休閒娛樂、養生度假、文化藝術、農業技術等為一體的現代農業,推動農業轉型升級,構建鄉村產業體系,實現產業興旺。

  文化振興——繪就鄉村文明“畫卷”

  xx縣xx鎮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緊緊抓住“鄉村文明”這個關鍵點,結合新時代文明實踐建設,以改善環境為基礎,統籌抓好村容村貌、文化惠民等工作,不斷推動傳統文化向農村覆蓋,文明鄉風向農村傳播。

  xx縣xx鎮不斷改善農村文化基礎設施,高標準升級xx個農村文化書屋,配備各類圖書、影像資料x萬份,為村民提供了“學習充電站”;進檔升級文化廣場,高標準配備健身器材,為村民提供了休閒娛樂好去處;建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設立善行義舉四德榜,對孝德敬老等好人好事進行公示,廣泛組織開展“好媳婦”“好婆婆”等表彰活動,累計推選各類先進典型xxx餘人,使文明和諧的道德風尚融入到千家萬戶。把儒學文化與家風建設結合起來,將孝德文化納入到村規民約之中,並定期開展“傳承家風,銘記家訓”“鄉村儒學”等文化活動,使優秀家風與文明鄉風深入結合,助推鄉風文明浸潤鄉土,鄉風文化滋養鄉情,使文明厚度不斷累積,提高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