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鄉村振興工作報告

政協鄉村振興工作報告

  隨著個人的文明素養不斷提升,報告不再是罕見的東西,不同種類的報告具有不同的用途。你還在對寫報告感到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政協鄉村振興工作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政協鄉村振興工作報告1

  黨的十九大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並將其提升到戰略高度、寫入黨章,把農業農村工作擺在更加重要地位,為農業農村改革發展指明瞭航向。農村的“面子”就是中國的“裡子”,只有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才能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鄉村振興道路。

  一、鄉村基礎現狀

  1、農業產業競爭弱。縣內蔬菜及其他農產品擁有一些品牌,但由於規模小、市場份額佔有率低,真正有輻射效應的品牌產品不多,知名品牌更少,產品宣傳力度小,申報註冊步伐慢。在產品質量上重視程度不夠,有的有名無牌,有的有牌無名,缺乏市場競爭力。

  2、主體作用發揮差。由於多數行政村集體經濟實力有限、農民素質不高,很多群眾對鄉村振興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認為鄉村振興是政府的事,等靠要思想嚴重,缺乏主人翁意識,參與熱情不高,出現了“上頭熱、下頭冷”的現象。

  3、農村環境汙染重。生活汙水、農藥化肥、生活垃圾和人畜糞便等成為農村環境汙染的主要原因,使農村地區環境狀況日益惡化,大部分行政村未建有生活汙水處理設施,亂排亂倒現象嚴重,破壞水體生態,危害人居生存環境。

  4、三大產業融合程度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遲緩,農村產業融合型人才缺乏,農業產業規模不大,帶動能力弱,與二三產業融合程度低、層次淺,鏈條短,附加值不高。

  5、鄉村文化專案貧乏。鄉村精神文明建設整體建立水平不高、活動不深入、載體不豐富、機制不健全、方法較單一,打架鬥毆、聚眾賭博、封建迷信、大操大辦等在一定範圍內存在,鄉村文化專案單一,群眾文明素養、文明習慣有待提高。

  6、基礎設施欠賬多。由於歷史欠帳,以及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鄉村道路、供排水、教育、衛生、文化等基礎條件依然與城鎮比、與發達地區比有較大差距,與鄉村振興要求相比更有很大差距。

  7、實用人才不足。農業技術人才短缺、大學生村官、村兩委幹部、脫貧致富帶頭人等農村實用人才不足成為制約鄉村振興的重要因素,技術服務不到位制約著我縣農業產業的發展,農業部門技術力量嚴重不足,近年來承擔工作逐年加大,但人員減少和專業技術人員匱乏問題始終未能解決。

  二、實施鄉村振興,完善鄉村村基礎設施建設。首先,堅持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側重點放在農村,推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檔升級。發展鄉鎮企業,實現勞動力內部轉移,鼓勵民營企業投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把民營企業作為全面搞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載體,透過政策引導、財政扶持、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鼓勵、引導和支援大型民企投資農村。其次,優先發展農村教育事業,最佳化教育資源的配置,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全縣學校佈局進一步最佳化,各鄉鎮建起了鄉村及城鎮化寄宿制學校,義務教育標準化建設成效顯著,教育公平一盤棋的深度融合,推進了城鄉學校佈局一體化。最後,完善農村社會醫療保障體系建設,推進健康鄉村建設。國家現在對醫保這塊投入越來越大,可報銷比例和範圍不斷擴大,但是目前還有很多人沒有繳納醫保的費用,認為那是花“冤枉錢”。面對村民的不信任,我們要貼心,細心、耐心地講解醫保的作用,讓每一位村民都可以享受到醫保,不至於“救護車一響,一頭豬白養”。逐步建立健全全民覆蓋,普惠共享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讓更多人放心看病。

  三、實施鄉村振興,厚植鄉村文化底蘊。一是實施文明培育工程,促進了鄉村文明程度的提高。由縣直單位、鄉鎮政府、各村委會組織開展活動,以城帶鄉,城鄉共建,將移風易俗與“我們的節日”、“三下鄉”活動有效結合起來,在全縣舉辦“崇尚科學、破除迷信、拒絕邪教”科普宣教活動,透過規範紅白理事會,制定村規民約,春節送春聯、送吊掛,移風易俗文藝晚會展演等形式,教育引導廣大群眾破除封建迷信、樹立文明新風。二是將文化元素注入鄉村建設。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堅持以文化為魂,將剪紙、武術、民歌閩南戲曲、薌劇等傳統文化圖文並茂地融入到鎮村建設中,在基層鎮村舉辦戲劇比賽、象棋比賽、廣場舞比賽、農民籃球賽、武術比賽等文體賽事,著力突出公共服務和文化建設,21個鄉鎮綜合文化站、村級農家書屋實現全覆蓋,文化資訊共享工程有序推進,“村村通”實現行政村全覆蓋。大力發展文化的產業化,提升文化底蘊,讓鄉村文化真正做到移風易俗。

  四、實施鄉村振興,轉變鄉村農業發展導向。最大化利用資源,培育新型農業主體。面對農村“地多勞動力流失”的情況,可以形成以農戶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以合作與聯合為紐帶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對於農村閒置土地,一方面應加大土地流轉力度,解決土地碎片化問題,另一方面應成立種植合作社或引入第三方合作,解決勞動力外出流失的問題。因地制宜發展一村一品,提升農村經濟實力。農民是農村的主體,要擴大農民的參與度,積極引進資源,形成“鄉鎮企業+農戶或專業合作社+農戶”產業化的經營模式。在立足本村優勢的基礎上,注重產品質量,多元化思考提升產品附加值。尋找傳統文化與現代元素的契合點,打造屬於本村的特色經濟產品。加強一、二、三產業關聯度,著力發展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各村在發展的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市場的導向作用,積極瞭解並順應惠農政策,充分調動各類市場主體參與到發展中,打破產業之間的界限,形成一、二、三產業交叉融合發展,開展電商服務,發展“網際網路+”模式,藉助“電商”平臺推廣農產品,引導農民、農業從“生產導向”向“消費導向”轉變的“新農人”“新業態”。

  五、實施鄉村振興,構建脫貧致富長效機制。著實摸清貧困人口家底,明確扶貧思路。鄉鎮駐村領導、駐村工作隊長和村兩委幹部開展入戶走訪,詳細瞭解貧困戶家庭情況,核對貧困戶家庭生活情況,做到應納盡納、應退盡退、應扶盡扶。著力落實造福工程、危房改造,保障貧困戶住房問題。鎮、村兩級通力協作,全力摸排易地搬遷物件,開展定期或不定期的跟蹤督查,督促貧困戶加快確定建房地址、抓緊動工、加快建設進度,早日住上新房。著實做好產業扶貧專案,帶領貧困戶脫貧致富。圍繞鄉鎮產業發展,充分發揮鄉鎮地區優勢和產業特點,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培育特色產業,積極鼓勵和支援貧困戶發展支柱產業,以發展生態養殖、特色種植、辦理小額貸款等幫扶模式將“結對”貧困戶推上了快速脫貧致富的“快車道”。

  六、實施鄉村振興,培育鄉村實用人才。加強“三農”工作隊伍的管理,培養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農村工作隊伍,帶動農民收入穩定增長,增強鄉村基層組織的凝聚力,讓鄉村成為人民嚮往的美麗家園,實現新時代鄉村現代化。切實把加強鄉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擺上重要日程,組織部、農業局應聯合舉辦鄉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和大學生村官示範培訓班,大力度高頻次培育鄉村實用人才,設定創業富民、新型農業經營、大學生村官能力建設、農業農村電子商務等主題培訓班。培訓物件的遴選要具針對性,一是重點面向貧困地區,二是遴選村級黨組織書記及村“兩委”其他成員、大學生村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負責人、帶領農民群眾脫貧致富的帶頭人等。各地高校要負責培養一批內心真正為民生為國家做貢獻、做犧牲的畢業生,培養他們的綜合素質,把真正適合農村工作的人選拔進來,在農村這片熱土上,留下踏踏實實在基層服務的幹事人,留下兢兢業業的逐夢者。

  七、實施鄉村振興,助力鄉村綠色發展。沒有完好生態環境的鄉村是病態的,不完整的,鄉村振興,應該綠色先行,這就需要我們加大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開展鄉村垃圾治理,抓好建章立制,建立和完善管理範圍內的環境衛生管理制度和措施,理順管理機制,制定農村環境管理和督查、環衛設施管理、清掃保潔、垃圾清運等相關配套制度,形成長效機制。開展鄉村汙水治理,各鄉鎮主動履職、敢於負責、鎮村聯動、合力攻堅,鄉鎮政府要主動牽頭,自覺履行屬地管理責任,齊心協力,協調配合,凝聚工作合力,嚴格執法,為環境汙染綜合整治工作提供有力保障。開展村容村貌治理,各鄉鎮開展環境衛生集中整治,集中清理亂搭亂建、亂推亂放、亂寫亂畫,做好“五清”,提升村容村貌亮化美化。開展鄉村畜禽養殖汙染治理,各鄉鎮要加大畜禽養殖汙染的打擊力度,切實把責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以鐵的決心、鐵的措施堅決將整治落實到位,對違法行為決不能姑息,切實做到禁養區內養殖場所一律取締;可養區內無證養殖的.堅決予以打擊,正在辦理手續的,一律停辦。要狠下決心重拳出擊,合力抓好畜禽退養整治工作,做到零復養、零延伸。開展鄉村礦山及廢棄礦渣整治,持續加大礦山整治力度,落實監管責任,加大打擊力度,加強礦山修復、狠抓專項行動,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

  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鄉村振興關乎全國人民的幸福指數,用富民之美給村民一個富足的生活條件,用生態之美給遊子一個身心休憩的家園,用強業之美給城歸一個勃勃發展的生機,只有走上富民、村美、強業的多贏之路,才會實現鄉村宜居安康的振興之夢。

  政協鄉村振興工作報告2

  (一)一張藍圖幹到底。

  以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為目標,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斷完善農民主體、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規劃引領的建設機制,透過15年的努力,圍繞宜居鄉村、共富鄉村、人文鄉村、樂活鄉村、善治鄉村建設目標,一任接著一任幹,最終取得了顯著成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美麗鄉村發展模式。在經濟發展先於、高於、優於雲南是這樣,於今天我們的發展而言,對時間基本需要,可能也是一項難以跨越的歷史規律。

  (二)強化規劃引領。

  注重美麗鄉村的規劃建設,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在規劃理念上,充分結合實際和發揮自身優勢,“不求大、不求洋”,注重打造個性特色,推進美麗鄉村的品牌化和特色化建設。外桐塢村借力自身優勢,在中國美院的協助下,著力打造藝術村落,對整村基礎設施進行整體設計,並且實現了垃圾集中收集和汙水處理全覆蓋和軟硬體全面配套。同時,從機關幹部、村組成員至普通百姓,依次劃定時限,拆除院落圍牆和違建,有力保障了規劃的有效實施。在經濟發展方面努力夯實藝術家工作室、高階民宿、藝術品展示拍賣等產業發展基礎,實現了從原來單一依靠西湖龍井生產,向藝術旅遊、休閒養生、名家學術交流為一體的“江南藝術旅遊第一村”的轉變。外桐塢的這一轉變與西湖龍井產業的聯絡似乎可以追尋到一些蛛絲馬跡,但除了底蘊深厚的茶文化外,高低錯落,有致分部,優雅有序的村莊建設,可能才是更重要的吸引藝術名家聚集的根本因素。

  (三)抓好環境整治。

  注重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不斷建立完善環境治理體系。桐廬縣環溪村、荻浦村對農村生活垃圾全部進行無害化分類處理,村裡大街小巷分類設定垃圾桶,將生活垃圾按可堆肥垃圾和不可堆肥垃圾分類存放,每家每戶也統一配發了有編號的垃圾袋,引導農戶分類傾倒,分類處理。其中:可堆肥垃圾送至資源化利用站製成有機肥料,不可堆肥垃圾收集後運至垃圾處理場,實現了垃圾的“戶集、村收、鎮中轉”。另外微型化的汙水處理設施也較為特色,相對於我們實施的村落汙水收集處理設施而言,環溪村汙水處理設施主要特點是小,有的結合地勢環境收集處理5―10戶人的`汙水,再透過管網彙集到村落汙水收集處理設施,有效提高入戶收集率的同時,還實現了村內汙水2級以上的生態處理。

  (四)注重資源挖掘。

  注重文物古蹟的保護和歷史文化的開發利用。一是深度挖掘歷史文化資源。環溪村是北宋大儒周敦頤後代集居地,該村深度挖掘《愛蓮說》文化底蘊,不斷將“清蓮環溪”文化發揚光大,打造成為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凸顯傳承千年孝廉價值觀。在荻浦村,當地群眾還將從前的豬圈、牛圈修繕,改造成具有鄉村特色的豬欄咖啡屋、牛欄咖啡屋,挖掘了鄉土文化。二是安吉魯家村創新執行架構,在村委會領導下設立魯家兩山學院以及安吉鄉土農業發展和安吉鄉土旅遊服務兩家有限公司,特別是“魯家兩山學院”承擔的“兩山理論”研學和理念輸出,固然是歷史機遇的造就,但在意識的先進、機遇的把握和資源的挖掘方面,對比而言,我們的落後可能比兩省之間的GDP差距還要大得多。

  (五)著力產業發展。

  牢固樹立建設和經營並重的理念,大力發展生態高效農業、農產品深加工、規模種養、農家樂和休閒鄉村旅遊,推動農業生產經營形態多樣化的同時,只要將美麗鄉村建設和產業結構調整,村美與民富相結合,發展工業也未嘗不可。一是航民村佔地不足2平方公里,僅有304戶1079名村民,在19xx年建立的村辦企業蕭山漂染廠的基礎上,不斷拓展經營範圍,至今蕭山航民集團全資、控股、參股工商企業達28家,已形成以:防止、印染、熱電、船運、酒店、黃金飾品加工的股份制集團公司,至20xx年年底全集團公司實現工業產值133.8億元,利潤9.1億元,擁有職工1.2萬人。村民每年分紅達6.5萬元,從小學至大學村民實現免費入學,大米、食用油等無償供應。二是日昌升集團作為一家建築新材料生產為主的企業,以建設美好生活為願景,引領產業變革、推動產業進步為使命,以技術創新為驅動,推動產業升級、綠色發展。自20xx年成立以來,組建了國內首家新材料研究院,形成數十項技術專利,自主研發全球領先的第四代新材料製造工藝。在生產廠區創新性的採取自上而下的臺階是開採模式,真正實現了邊開採、邊恢復,採區見不到揚塵、黃土,大型的汙水處理設施運轉有效,花園試的廠區環境對傳統高科技企業來說可能不那麼難,但在一個以礦石開採、沙石料生產的企業而言,不僅僅是廠區環境優美,富春江邊的碼頭水質也碧綠清澈,就更讓人長見識了。

  政協鄉村振興工作報告3

  一、農業、農村、農民現狀

  (一)農業農村基礎設施滯後

  全縣農業基礎條件差,田地分散,地塊較小,不利於農業機械化生產。農業基礎設施欠賬多,水利設施老化嚴重,近年來,雖然實施了高標準農田改造專案、水利設施建設專案和村村通水泥路專案,但從全縣來看,比例仍然偏小,“田網、路網、渠網”等配套設施仍不完善,農業靠天吃飯的格局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專案支撐能力不強,缺乏統一規劃,專案打捆使用,農口部門之間沒有很好好契合,各行其事,各自為陣,造成有專案無產業,有產業無專案支撐。

  (二)農業經營者素質不高

  受傳統農業的影響,我縣農業以家庭為單位的傳統小農生產方式居多,農戶經營較為分散,直接導致產業規模小,很難進行規模化種植、集約化管理和標準化生產。農村人員結構老化,18-60歲真正意義的勞動力資源嚴重不足,人才斷代現象突出,人員年齡結構、知識結構已不能滿足農業發展需要;農業產業經營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雙雙短缺,部分鄉鎮農技部門有的農技人員往往身兼數職,無法全身心投入農村技術推廣工作,同時基層農技員知識更新有待進一步加強。

  (三)農業產業化程度不高

  我縣龍頭企業(業主)發展規模較小,示範引領作用不強,部分農民專業合作社執行不規範、利益聯結機制不完善,社會化組織程度不高、輻射帶動效果不顯著,導致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未能充分發揮示範作用。目前我縣農產品交易市場平臺建設滯後,交易方式單一落後,市場資訊不對稱,農產品產銷難對接,農產品產業鏈的各環節基本是分離的。農產品流通市場、農產品銷售還缺乏全方位的資訊引導,缺乏及時、準確、系統、權威的生產、技術、價格和供求資訊,其指導生產、引導銷售的功能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

  (四)基層政府服務能力不強

  鄉鎮的工作環境和生活條件相對艱苦,難以吸引優秀人才,加上進人渠道窄,影響了幹部補充,且優秀人才容易被上級部門挖走,造成鄉鎮幹部隊伍結構失衡、人員老化、青黃不接、斷層嚴重。部分鄉鎮中年幹部由於學歷和知識層次偏低,對新形勢下的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認識不到位,接受新事物、新觀點、新知識的能力較弱,習慣於用傳統的方法解決新問題,在落實示範帶動、農業產業開發中,缺乏創新能力,點子不多,辦法不實用。部分鄉鎮年輕幹部,由於缺乏基層工作經驗,組織動員群眾能力差,面對實際困難時往往顯得辦法不實用,與群眾打交道存在障礙。部分幹部存在“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懈怠思想,缺乏勇於擔當的創新意識和進取精神,貽誤了發展良機,造成了工作被動。

  二、建議意見

  (一)加強“三農”工作隊伍建設

  高度重視農業農村幹部的培養、配備、管理和使用,切實加強思想政治建設、作風建設、能力建設,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業、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為建設丘區現代農業強縣提供全方位人才保證。一要紮實推進思想政治建設。堅持將政治建設擺在農業幹部隊伍建設的首要位置,切實加強黨性教育、宗旨教育、警示教育,教育引導黨員幹部牢固樹立“四個意識”,準確把握“三農”工作“重中之重”的戰略定位,從政治高度認識做好“三農”工作的重要性,更加自覺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要紮實推進紀律作風建設。深入開展整治和查處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持續開展正風肅紀,堅決糾正不正之風,大興敢於擔當、狠抓落實、為民服務、調查研究、清正廉潔之風,在全縣積極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環境,牢固樹立農業系統幹部良好形象。三要紮實推進業務能力建設。堅持在加強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新模式等業務知識學習的同時,引導農業幹部職工更加註重運用市場、法治、資訊化和以點帶面的方法推動工作,不斷提升服務“三農”工作的能力。

  (二)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加快建立教育培訓、規範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體”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體系,培育一批專業化程度深、分工明細、服務水平高的新型職業農民、農村經紀人、職業農業經理人,扶持一批龍頭企業、專合組織、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大力發展多種形式的新型經營主體,推行“保底收益+二次分紅”“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適度規模專業農戶”等模式,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多元化、形式多樣化、運作市場化,提供農業技術推廣、優良品種引進、動植物疫病防控、質量檢測檢驗、農資供應和市場營銷等服務,使農民享受到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社會化服務。堅持示範引領、創新推動,建立一批省市級示範社、示範農場。

  (三)大力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加強農村生產、生活、生態環境等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是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有力支撐。一要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綜合採取改造、配套、升級、聯網等方式,進一步提高城鎮供水設施覆蓋行政村比率、農村集中供水率、自來水普及率、供水保證率、水質達標率,加強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和水質檢測能力建設。二要推廣和實施農村清潔能源,加強對生物質節能爐具、秸稈固化綜合利用、沼氣、太陽能節能房等新能源、新技術的推廣利用,積極引導農村能源結構的轉變。三要大力實施高標準農田改造專案、水利設施建設專案和村社通水泥路專案,完善“田網、路網、渠網”等配套設施,改變農業靠天吃飯的格局。四要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切實保障農民住房安全。

  (四)加大農業專案資金整合

  充分利用國家支農惠農政策,加大農業專案資金整合,注重產業發展的科學合理規劃和扶持政策的連續性,實現產業化基地建設的快速健康發展,最大限度地為龍頭企業提供優質安全的原料,實現種植業產業鏈更加緊密有效。積極爭取各級政府、部門對我縣畜牧業綠色發展的政策、資金、專案支援,合理利用政策、打捆專案資金、科學安排落實,最大化發揮政策和資金的槓桿作用,撬動市場資本,助推全縣畜牧業發展壯大。加快推動生物有機肥廠專案建設,建立覆蓋飼養、屠宰、經營、運輸等各環節的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體系,實現農業廢棄物無害化綜合利用,促進現代農業轉型升級,形成政府、企業、社會共同參與的綜合治理機制。

  政協鄉村振興工作報告4

  經信局遵照縣委、縣政府的相關安排,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圍繞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立足縣情農情,堅持長短結合、目標導向、問題導向,深入系統研究我縣鄉村振興需要解決的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為實現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發揮助推作用,經信局配合發改局、縣農委分別就拓展農村就業渠道、推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發展、構建特色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健全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體系對我縣部分農村及域內企業進行調研,現報告如下:

  一、拓展農民就業渠道方面:

  我們透過對不同型別區的經濟結構、企業規模、農民就業狀況進行調查瞭解,本著透過轉型發展,壯大縣域經濟,培育大的產業叢集和龍頭產業,增強吸納就業能力的對策建議,促進農民轉移就業的宗旨,提出如下建議:

  1、壓縮勞動力的供給,維護和擴大耕地面積,這是緩解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矛盾的一項長遠的戰略性措施。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加快農村剩餘勞動力在農業內部轉移。農業包括種植業、林業、牧業等。農業剩餘勞動力在農業內部轉移,實際上就是種植業勞動力向林業、牧業、的轉移。就我縣實際情況而論,農業內部就業天地也較為廣闊。發展林業、畜牧業等目前待開發的農業資源前景可觀。

  2、發展鄉鎮企業,實現勞動力內部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在農村內部轉移,就是從農業生產領域遊離出來的勞動力向工商業等非農業產業轉移。首先,要繼續大力發展鄉鎮民營企業。從目前我國農村資源狀況和鄉鎮民營企業的發展潛力看,鄉鎮民營企業仍然是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的主要渠道,也是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的潛力所在。

  二、推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發展方面:

  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是加快推進我縣城鄉統籌發展工作重要組成部分,提高村級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水平,促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是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任務,為此,我局透過對部分農村調查瞭解,結合大同市的政策模式和經驗,對比分析我縣實際,就我縣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工作提出如下調研報告:

  鼓勵民營企業投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把民營企業作為全面搞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載體,透過政策引導、財政扶持、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鼓勵、引導和支援大型民企投資農村(如制定對投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民企實行免稅10年的稅收減免政策),充分調動民企投資農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既要充分利用民企的資金,更要注重利用民企現代的管理理念,特別是在汙水處理淨化、垃圾處理利用、新能源開發利用等方面充分發揮民企的重要作用。支援和引導一批有實力的企業當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行業的排頭兵。大力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搭建好城市與農村協同發展的通道,保護好農村特有的生態環境,進一步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實行市場化運作、產業化經營,以實現國家引導、企業投資、群眾受益的最終目標。

  三、構建特色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方面:

  我局透過對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情況,特別是科級、金融、流通服務的“三農”情況的實地調研,以及對我縣畜產品、黃花、雜糧等特色農業市場競爭力,包括品種、科技、裝備、“三品一標”、農業品牌等分析,特提出如下調研報告:

  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核心是要促進農業供給更好適應市場需求變化、更好適應資源與環境條件,實現可持續發展。我國農業在快速發展中資源環境的制約越來越大,在產量增加中部分農產品出現暫時性或階段性過剩,糧食、棉花等庫存偏多,但另一方面一些農產品不能滿足需求,大量進口。構建現代農業生產體系,要著力圍繞人的需求發展生產,使農產品供給數量上更充足、品種和質量上更契合消費者需要,真正形成結構更加合理、保障更加有力的農產品有效供給。為此,必須下大力氣夯實農業基礎,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守耕地紅線,全面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大規模推進土地整治、中低產田改造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強水利特別是農田水利建設,全面提高農業發展的物質技術支撐水平。必須不斷最佳化農業資源配置,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提升糧食產能,樹立大食物理念,科學審視國內農業資源潛力,合理安排農產品生產優先序,加快推進農業結構調整。

  四、健全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體系方面:

  透過對農村一二三產業發展現狀,特別是網際網路+現代農業、終端消費品的研發定製、農產品加工轉化、物流銷售、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的調研,結合我縣實際,特做如下調研報告:

  健全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體系這是提高農業產業素質的必然要求,也是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的有效舉措。近些年,我國農業產業發展很快,但產業鏈條短、產品附加值低的問題依然十分突出,特別是隨著國際競爭日益加劇,進口農產品對國內農業發展的壓力越來越大。為此,必須從農業產業體系整體謀劃,著眼推進產業鏈、價值鏈建設,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實現一產強、二產優、三產活,提高農業產業的綜合效益和整體競爭力,讓農民分享農業產業鏈條各環節的利益。

  要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加快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形成產業叢集,提高農業全產業鏈效益。注重將新技術、新業態和新模式引入到農業產業中來,借鑑工業等領域的成功正規化,加快發展訂單直銷、連鎖配送、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促進農業產業經營組織方式變革。積極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農業的生態價值、休閒價值、文化價值,加快發展鄉村旅遊等現代特色產業,拓展農業的內涵、外延和發展領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