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評課稿(精選8篇)
《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評課稿(精選8篇)
所謂評課,顧名思義,即評價課堂教學。是在聽課活動結束之後的教學延伸。對其執教教師的課堂教學的得失,成敗進行評議的一種活動,是加強教學常規管理,開展教育科研活,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促進學生髮展,推進教師專業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評課稿,以供參考。
《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評課稿 篇1
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法中,個位上的數相加滿十如何向十位進位的問題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雖然學生有了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基礎。但仍有部分學生不是很清楚。為了進一步突破進位的難點,在教學中毛老師設計了先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再計算這一環節,透過先動手體驗後講解的過程,讓學生先自己找出好的計算方法,再進行進一步的驗證,學生的印象比較深刻。有了這一滿十進一的發現和理解,這時學生再進行筆算練習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時,大部分學生都能注意進位。特別是為了學生更好掌握進位加,毛老師組織學生討論是先從個位加起還是從十位加起比較方便?
透過討論交流,讓學生明顯感受到從個位加起的優越性。加深學生的進位加的理解。從老師在下面巡視情況來看,孩子們計算基本上都對了。個別孩子沒加上進位的1,毛老師請孩子說說算理是怎樣的,強調進位的小1不要忘了寫和加進去。
這節課毛老師還善於利用學生的錯誤資源,在練習中展現學生的一些漏進位、忘記加進位1或個位不滿十就進位的種種情況,讓學生自己發現來改正。另外老師還注重了對孩子的行為習慣的培養,特別是在注重孩子傾聽,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上課時一個學生髮言其他學生從不知認真聽,到認真傾聽,注重從這一方面來對孩子的培養,再有及時對孩子的評價。孩子們在老師的鼓勵下學習興趣非常濃厚。
《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評課稿 篇2
週二下午我有幸聆聽了謝老師執教的關於計算教學的公開課《兩位數加兩位數》。這堂課給我以清、親、輕、新的感覺。
一、清。
整節課謝老師無論是在新授環節,還是練習的設計都給人以脈絡清晰的感覺。雖然是二年級的一節課,但謝老師擺脫了慣用利用情節設計輔助教學的手段,而是直接從算式入手,引導學生利用已學的兩位數加一位數的舊知來探討本節課兩位數加兩位數的計算方法。本來容易產生枯燥感的計算教學,在謝老師一環緊扣一環的安排下,學生學習興趣濃厚,課堂氣氛活躍。
二、親。
整節課謝老師教態自然,讓聽課者覺得她不是以老師的身份在對學生教學,而是以一位大姐姐的身份在跟學生探討知識,探索計算方法。在師生和諧的交談中,學生學會了兩位數加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謝老師也是一位心靈手巧,勇於創新的老師。她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檯曆,親自設計製作了新穎實用的口算檯曆本,將枯燥的口算練習變得生動有趣。
三、輕。
在清晰的教學設計下,老師的親切教導中,學生學得輕鬆愉快。新授環節的設計:謝老師從43+25入手,讓學生自由發表計算方法,學生髮表了多種多樣的計算方法,接著老師請學生出題:43+2□,此題既可以作為不進位加法的練習,又可以作為進位加的例題,同時又將不進位加到進位加的學習過程降低了坡度。練習環節的設計:從口算檯曆卡,到估一估,再到學生的編題練習,以及生活中的應用等環節,學生學得是有滋有味,輕輕鬆鬆。
四、新。
謝老師在本節課的板書設計中也是別具匠心。在中高年級,學生會學習解決問題的各種策略,其中之一就是轉化。雖然要到幾年後才學習轉化在策略,但其實在低段學生已經在慢慢地接觸這些轉化的思想,今天所教學的《兩位數加兩位數》就是在計算教學中運用轉化思想的一個例子,謝老師有意識的在板書中滲透入轉化的思想,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做好鋪墊。
《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評課稿 篇3
聽了楊老師的課,感受頗深,覺得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學習。
楊老師整個教學設計從複習舊知——匯入新知——操作理解——技能的形成——運用知識,形成了一個較完整的認知過程。
透過口算題中出現的14+28=?的情景匯入,自然過渡到進位計算,從而匯入新課。這樣做不會使學生感到突然,又把加法的三
條法則緊密地聯絡起來,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解決認知衝突的積極性。
楊老師在新授環節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透過自己動手操作小棒,探究算理、展示交流,將新知識轉化、納入已有的
認知結構。讓學生自主探究兩位數加兩位數連續進位加法的算理和演算法,同時在計算的過程中明白“哪一位滿十,就應該向它的前一
位進1”並掌握豎式的規範書寫。在課的過程中楊老師很好地利用了學生“錯誤”資源,發現了錯誤背後隱含的教育價值,引領學生從錯
中求知,從錯中探究,充分利用這一“錯誤”資源。並且讓課堂顯得更加實際與真實。在基本掌握算理和計算方法後劉老師設計了具有
層次的練習,再透過大量豐富的練習熟練計算提高運算的速度和正確性。
另外,楊老師對學生習慣的培養很到位,以身示範,每一個”=”都是用尺子畫出來的。
《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評課稿 篇4
謝老師在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教學中,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和認知水平,由淺入深、喚醒學生的已有經驗,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知識,很好地達成了教學目標。本節課的教學體現瞭如下特點:
一、創設情景,喚醒知識經驗
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方法,是在兩位數加整十數的基礎上學習的。謝老師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口算大比拼”的環節,使學生在興趣中開展今天的學習,一下子產生數學親近感。再透過“變一變”,把兩位數加整十數的口算式題變成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式題,透過學生的自主學習,把已有的知識能力自主遷移到這堂課中來,並在此過程中初步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方法和步驟,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計算方法所依據的數學原理。
二、滲透估算,培養應用意識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與數學學習中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發展學生的估算能力,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數感,具有重要的價值”。本節課謝老師多次組織學生用不同方法的估算,有的直接估計兩位數加兩位數,有的透過估計結果填寫加數中某一位上的數字。這樣的系列訓練,有助於幫助學生初步感受估算的作用——確定計算結果的範圍。
三、觀察比較,發展數學思考
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難點就是口算過程中需要進位的問題,也就是要讓學生明確和的十位上究竟是幾。在學生基本掌握了口算方法後,謝老師讓學生觀察兩個算式之間有什麼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進一步明確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和不進位)口算的相同與不同點。學生在觀察對比和交流小結中分享、思考,達到了共識、共享、共進。在知識遷移的過程中教師作為促進者,不斷地讓學生的思維層次得到提升,逐步形成知識結構,發展數學思考。
四、分層練習,突破思維難度
謝老師在學生掌握了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方法後,設計了口算檯曆、自主編題、到玩具店買玩具等練習,由淺入深,由扶到放,並把數學知識有意識地運用到生活實際中,讓孩子進行分層練習的同時進一步鞏固對演算法的理解。學生交流的時候,謝老師還特別注意學生的思考過程和對學生容易產生的錯誤的細膩分析,給學生充分的耐心和鼓勵,從而進一步達成基本知識目標,讓學生理解和掌握口算方法,提高口算的正確率。
謝老師在課堂的舞臺上,用自己生動的語言、優美的姿態、豐富的情感、真實及時的評價語和充滿智慧的思維導航、課堂資源的捕捉,充分展示了她的教學藝術、教學機智和個人魅力。
《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評課稿 篇5
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整十數,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筆算的基礎上進行的。主要教學和在一百以內的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由於學生已經有了筆算的基礎,很多學生會依賴筆算方法而捨棄簡便的口算方法,所以郭老師從複習開始,就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用口算的思路進行計算。“32+20、52+9”兩位數加整十數以及兩位數加一位數的口算,為學生接下來的學習作好了鋪墊。
從課堂上學生的表現來看,學生的口算基礎是非常好的。例題的計算方法非常多樣學生已經學會了把整十數進行拆分,然後利用整數加整十數以及整十數加一位數的方法口算出結果了。由此可以看出,郭老師平時對學生的口算訓練是非常到位的,學生的口算基本功都比較紮實。在學生口算方法多樣化的基礎上,郭老師引導學生對口算方法進行了最佳化,引導學生學會用最簡便的方法來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結果。為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提高口算的正確率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針對低年級小朋友的特點,郭老師設計了生動有趣的練習,“口算比賽”,“鴿子送信”等活動都使學生的學習變得饒有興趣。
另外,郭老師尊重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地給予學生獨立思考、小組討論交流的空間,讓學生在互動交流,學生間的引領中發現不同的口算的方法。一年級的小朋友積極地參與活動,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也能夠安靜地傾聽同伴的發言,並在相互補充中得到最佳的方案,學生的課堂表現非常棒。
《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評課稿 篇6
《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法》。幾節課聽下來,我感覺有以下幾方面的內容需要值得自己反思和借鑑。
1、情境的創設由生活中的乘車問題匯入。數學源於生活,抓住這一點,讓學生處境生情,以乘車情境作為匯入,讓學生感知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學生透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同桌的交流,尋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與途徑。由於學生的思考問題的角度不同,很顯然提出的乘車方法也就很多。情境的匯入,為學習新知做好了鋪墊。
2、探索新知由乘車方案入手,讓學生嘗試發現資訊、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對於解決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的計算方法,學生在一年級已經學習了口算的方法、擺小棒的方法等多種方法進行計算。在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課堂上孩子們基本上應用了口算的方法,也有孩子用了列豎式的方法進行了計算,針對孩子的做題方法,只是讓孩子展示了口算的算理。對於筆算,指了一名學生進行了板演,此時讓孩子認真觀察孩子的筆算方法和過程,並且讓板書的學生說了自己計算的過程。對於二年級的孩子來說,豎式的寫法也是一種模式,學生的第一感覺非常重要,所以在教學豎式的寫法時,老師們都在黑板上進行了板演,讓孩子們接觸模式般的印象。
3、展示交流根據板書的豎式,但對於如何計算,老師們把這個問題交給了孩子。先讓學生同桌之間交流演算法,然後學生展示,在展示的時候,有的學生從個位算起,有的學生從十位算起,對於這些豎式的計算方法,老師並沒有提示孩子非得從個位加起不行,而是給學生留有了下一步學習進位加法的計算空間。
4、鞏固練習以基本的筆算開始,加深學生對於本節課的認識,同時提高了學生對筆算算理的理解。
由此,反思自己的課堂,感覺還存在著一些不足和值得自己反思的地方,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大膽放手讓學生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之中,把學生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
《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評課稿 篇7
今天聽了周老師的《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一課,《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是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91—92頁例1。本課是在學生學習了100以內兩位數加一位數、整十數筆算的基礎上進行的。掌握這部分口算,不僅在實際中有用,而且是以後學習筆算多位數加的基礎,為了使計算教學不再枯燥、抽象,張老師以學生乘船去鳥島看鳥為主線,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發現數學問題並解決問題。在教學中,讓學生經歷“面對新的需要解決問題——在討論中探求解決的方法——廣泛交流——發現並體會計算方法——嘗試應用”這樣一個過程,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感受知識體系的構建。
一、周老師聯絡學生生活實際創設情境,為新知識的學習提供豐富的背景,讓學生在生動豐富的背景中學習數學,感受數學與現實的聯絡,體現學習數學的價值。周老師利用了課本資源,把哪兩個班可以合坐一條船這一現實的生活問題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獨立思考、大膽猜測。
二、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周老師對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和想法認真聽取,公平對待,就如同學生的夥伴一樣,和他們一起探討。評價的語言準確得體,富有針對性。
三、引導學生設計乘船方案,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逐步養成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的習慣,也可以培養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事物的能力。在這一環節中,老師能放手讓學生自己提出許多方案,但在教學中,教師沒能很好地把握好,而應透過學生的計算,來判斷哪些方案是可行的,哪些是不能用的。
四、採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探究計算方法,有利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也體現了演算法多樣化的理念。
五、周老師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問題,不但有利於加深學生對計算方法的'理解,而且有利於增強學生學習數學和應用數學的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六、計算數學提倡演算法多樣化與演算法最佳化,讓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能比較好地掌握儘可能多的演算法,並能在教師引導的基礎上,選擇自己喜歡的又相對簡便的一種進行比較熟練地計算。
《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評課稿 篇8
今天下午聽了謝紅芳老師的《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一課,感觸頗多。謝老師將一趟簡單的二年級的口算練習課上的如此不簡單,令我心生感慨,讚歎連連。謝老師用她優秀的教學基本功,精心的教學設計,將原本枯燥乏味的口算練習課上的如此靈動、活潑,激情,實屬不易。下面具體的談一談整節課給我的感受:
本課是在學生學習了100以內兩位數加一位數、整十數筆算的基礎上進行的。掌握這部分口算,不僅在實際中有用,而且是以後學習筆算多位數加的基礎,為了使計算教學不再枯燥、抽象,謝老師首先讓孩子們進行“口算大比拼”。既提高了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又為後來的新授埋下了伏筆。謝老師帶領孩子們從簡單的口算題中回顧了演算法,為新知的學習打下了基礎。學生們覺得題目都不能難,這是謝老師抓住機會及時問道:“你們覺得簡單在哪裡?”一句恰到好處的提問,直指學習的核心——因為裡面有整十數。接下來,謝老師順水推舟,出示了不再是整十數的口算(不進位)43+25,學生透過總結已有的經驗,很快地得出了答案。這時候,謝老師及時提問:“看來不用老師教,大家就都已經會了。可是有時候過程比結果更重要,誰來說說是怎樣算的?透過學生的總結,讓學生體會到口算方法和整十數的口算方法是一致的。教師在整個過程中,並沒有出現絲毫的說教,只是透過簡單又智慧的引導,讓孩子找到了兩位數不進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從不進位加法到進位加法的口算,謝老師是透過這樣巧妙的設計來過渡的:她設計了“我來出題”的環節,透過提問:“你能出點更難的題目嗎?”已到學生提出了43+29,43+28等進位加法口算。過渡的天衣無縫,令人拍案叫絕。同樣,老師將思考的權利充分給了孩子,不作任何講解,讓孩子們自己想辦法和同桌在討論中解決。果然,教師的適時引導和總結,讓孩子們愉快的得到進位加法口算的方法。讓學生經歷“面對新的需要解決問題——在討論中探求解決的方法——廣泛交流——發現並體會計算方法——嘗試應用”這樣一個過程,學生親身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感受知識體系的構建。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謝老師對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和想法認真聽取,公平對待,就如同學生的夥伴一樣,和他們一起探討。評價的語言準確得體,富有針對性。在教學過程中採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探究計算方法,有利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也體現了演算法多樣化的理念。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問題,不但有利於加深學生對計算方法的理解,而且有利於增強學生學習數學和應用數學的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計算數學的教學中謝老師注意提倡演算法多樣化與演算法最佳化,讓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能比較好地掌握儘可能多的演算法,並能在教師引導的基礎上,選擇自己喜歡的又相對簡便的一種進行比較熟練地計算。
善於讓學生在比較中總結,也是謝老師教學時的一大絕招。不論是進位加法和不進位加法演算法的比較,還是練習題中針對性的將上下兩組題目讓學生比較,其目的都是為了讓孩子在計算中不斷反思,以便能夠更加深入的理解算理。令外,謝老師還重視估算的教學,透過“估一估”,“我來編題”等環節的設定,讓學生在練習中更深刻的掌握什麼情況下才會進位。最後設計的開放題,更是一絕,50元可以買2件禮物,可以是哪兩件?答案不唯一。即開放了學生的思維,又是對學生課堂學習的一個很好的檢驗。最後,全班在一首輕鬆的兒歌朗誦中結束,學生學的愉快,教師教的輕鬆靈動。整節課,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是值得我們深入學習的一節好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