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之謎評課稿
月球之謎評課稿
《月球之謎》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第八組中的一篇科普文章,該組課文的主題是感受世間奧秘和人類科技新發展。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月球之謎評課稿,希望大家喜歡。
各位老師,今天有幸觀摩兩了林佩霞老師上的《月球之謎》,細而察之,細而品之,這節課有很多值得我借鑑學習的地方。
《月球之謎》是常識性課文,基於文體的特點和小學生身心發展水平,此類課文教學必須突出“三味”——原味、趣味、語文味,這就是小學常識性課文教學應追求的普遍性。林老師的教學,努力追求的就是這“三味”
(一)不失原味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該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和不同的教學內容,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實際上,不獨教學策略如此,教學目標的制定和教學內容的取捨何嘗不因文體而異?常識性課文,也叫說明文,或解說實體知識,或闡明抽象事理,都以介紹知識為旨歸。語文課程標準對於不同的文體就提出不同的要求,對於常識性課文要求是:“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瞭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不同的常識性課文亦有各自的特點,它對於教學內容的取捨和教學策略的運用等同樣具有引導和制約作用,因此,不同課文應有不同的教學個性,但瞭解課文介紹的知識,有時還要了解說明知識的方法,這是教學必須保有的底線,也就常識性課文教學的共性之一,即原味。《月球之謎》雖然特點比較鮮明,但無論如何,介紹月球未解之謎的知識才是核心,若過多地將注意力和精力放在月的詩情畫意和引發的種種幻想上,與寫作意圖相悖,與常識性課文特點相悖,也就消除了常識性課文教學之原味。不少老師甚至將課文的三個謎輕輕帶過——這更是本末倒置,買櫝還珠,原味便喪失殆盡。林老師力排干擾,緊緊抓住“謎”,以此為重點展開教學,真正讓現場觀摩的老師們品嚐到此類課文教學的原汁原味。若非透徹地領會和把握常識性課文的特點和教學要領,斷難做到這一點。
(二)注入趣味
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決定其更易於為形象性、情感性、趣味性強的課文所吸引,中低年級學生尤甚。而以介紹知識為己任的常識性課文,則大多科學理性有餘,情感性、趣味性不足,往往讓學生興味索然,難以對此產生學習熱情。因此,常識性課文教學,除了儘量挖掘、放大課文的趣味因素外,老師們更應充分施展智慧,在教學方式上開動腦筋,靈活運用或創新各種教學方式、方法,為教學注入趣味性,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林老師透過圖片展示,課外知識的補充等方式,引發了學生的新鮮感和新奇感,增添了教學的趣味性,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
(三)突出語文味
何謂語文味?簡而言之,就是語文的個性。語文閱讀教學則必須經歷披文得意、緣意學文的過程,即必須兼顧課文的內容與形式,否則只是半程的閱讀教學。這就是語文的個性,但長期以來,或因對語文性質和個性認識模糊,或因由來已久的慣性作用等,實踐操作中一向偏於披文得意,這是不爭的事實。課改之後,在呼喚人文精神迴歸的大背景下,在教材以人文主題組元的'現實制約下,閱讀教學偏向內容的現象有增無減,常識性課文教學尤甚,一不小心就會將常識性課文上成物理課、地理課、生物課,等等。而林老師《月球之謎》的教學,則完全不同,她牢牢抓住課文形式不放,使教學真正經歷披文得意、緣意學文的過程,從而不僅保證其為實實在在的常識性課文的教學,也保證其為貨真價實的嚴格意義上的語文教學。林老師緊緊抓住課文,或進行字詞的品評,或進行句式的訓練,或進行朗讀的指導,都充分體現了這一要求。
以上就是我對林老師執教的《月球之謎》的稚拙的認識和看法,請老師們補充、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