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工作總結述職報告範文(通用5篇)
鄉村振興工作總結述職報告範文(通用5篇)
總結是事後對某一階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有助於我們尋找工作和事物發展的規律,從而掌握並運用這些規律,不如立即行動起來寫一份總結吧。總結怎麼寫才不會千篇一律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鄉村振興工作總結述職報告範文(通用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鄉村振興工作總結述職報告範文(通用5篇)1
為深入瞭解我縣鄉村振興工作的基本情況,縣人大常委會組成了由李秀俠副主任擔任組長的調研組,對我縣鄉村振興工作情況進行了調研。本次調研活動採取了實地檢視、入戶走訪、查閱資料和開座談會等形式,對我縣鄉村振興工作進行了較為全面的瞭解。具體情況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中央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十分重要的工作。縣人民政府高度重視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提出要高規格編制全縣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深入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使其成為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興動力。按照統一安排部署,縣發改委和縣住建局分別牽頭組織編制全縣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和村莊布點規劃,經縣政府常務會議審議並透過政府採購程式,最終確定浙江大學城鄉規劃設計院公司中標我縣鄉村振興規劃編制和村莊布點規劃編制。在縣直有關部門和各鎮的積極配合下,編制單位收集了較為系統的基礎性資料,並深入鎮村實地走訪,全面瞭解各鎮村實際發展情況和發展潛力,為科學編制規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目前,兩項規劃編制工作正在有序推進。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縣人民政府及相關部門重點做了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多措並舉,推動農業提質增效。
深入推進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與國家級、省級科研院所及大專院校交流合作,著力做好優質小麥和大豆種子繁育推廣、培育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與此同時,深入實施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精品工程,著力打造百善鎮柳孜文化園、柳孜運河碼頭遺址、老城石板街,韓村鎮小李家紅色旅遊景區、雙堆集鎮紅色教育基地等一批休閒旅遊地,有效地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促進了農民增收。
二是加強環境治理,提升農村生態品質。
加強自然生態保護,狠抓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突出做好“垃圾、汙水、廁所”革命,切實改變過去農村環境“髒亂差”的局面,並出臺相關檔案,建立長效監管機制。
三是加強文化宣傳,培育文明鄉風。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創新平臺載體,豐富農村文化生活,提高文化活動質量,最大限度滿足廣大群眾的文化需求;推進移風易俗行動,廣泛開展文明村鎮、星級文明戶、文明家庭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建立活動。
四是依託村民自治,完善農村社會治理體系。
以基層黨建為核心,紮實推進抓黨建促振興。進一步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推進開放式黨校向鎮村延伸,壓實黨建工作責任,統領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加強幹部及群眾的教育培訓,推進基層黨組織標準化建設,不斷增強鄉村治理引領能力。同時,積極探索鄉村治理新模式,健全完善村民自治制度。
五是統籌城鄉發展,助推脫貧攻堅。
縣人民政府在統籌城鄉發展一體化方面重點實施了城鄉建設一體化、城鄉公交一體化、城鄉環衛一體化等工作,同時,緊抓脫貧攻堅工作不放鬆,堅持精準施策,不斷提升脫貧攻堅質量,進一步激發內生動力,強化思想扶貧,培育貧困群眾自力更生、自主脫貧的志氣和本領,逐步消除精神貧困。
二、存在問題
整體看來,我縣實施鄉村振興工作開局良好,基礎工作比較紮實,各項工作有序推進。但也存在一定問題和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整體工作推進緩慢,統籌協調能力不足。
二是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不夠協調,部分專案資金使用不夠科學,制約了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
三是農村基礎設施相對落後,服務三農健康發展能力不足。
三、幾點建議
針對上述存在問題,建議縣人民政府在今後的工作中要重點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加強領導、健全機制,統籌協調各方力量,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齊心協力實施好鄉村振興戰略。
二是積極採取有效措施,全力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協調發展,為經濟社會健康發展注入活力。堅持規劃引領,科學編制好鄉村振興戰略規劃,規範專案資金投入,切實提高使用效率。充分利用國家出臺鄉村振興戰略政策的機遇,積極儲備一批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好專案。
三是進一步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為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加快推進村莊布點規劃調整與實施工作,統籌城鄉發展空間,最佳化鄉村發展佈局。加快推進南部次中心、劉橋新城等集中區建設,提升基本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切實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
鄉村振興工作總結述職報告範文(通用5篇)2
我市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以實現農牧業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以增加農牧民收入為核心,以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為突破口,以推進農村牧區人居環境整治為著力點,以深化農村牧區綜合改革為根本動力,全面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了農牧業提質增效、農村牧區文明進步、農牧民增收致富。現將有關工作情況彙報如下:
一、進展情況
制定出臺了xx市《關於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烏黨辦〔20xx〕1號),起草了《xx市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xx—20xx年)》,調整成立了xx市市委農村牧區工作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明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要求和具體任務。同時,全市成立了六個專項推進組,明確各個小組的牽頭單位、工作職責等,市農牧業局作為牽頭單位承擔綜合協調和產業振興推進具體任務,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全力推進鄉村振興。
(一)以產業興旺為重點,提升特色現代農牧業發展水平。
一是大力培植壯大龍頭企業。把培育和做強做大龍頭企業作為引領特色農牧業轉型的重要抓手,大力培植內蒙古薯都凱達食品有限公司、集寧區雪原乳業有限公司、內蒙古賽諾種羊科技有限公司、內蒙古中加農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農牧業龍頭企業,扶持發展了一批農牧民合作社,全市形成了以龍頭企業為引領,家庭農牧場、農牧民合作社為支撐的現代農牧業發展新格局。
二是大力推進新型農牧業經營主體發展。目前,我市農牧民合作社有6346家,培育自治區級農牧民合作示範社62家、市級農牧民合作示範社230家;
家庭農牧場333家,其中:家庭農場111家、家庭牧場222家。
三是積極打造現代特色農牧業品牌。“xx馬鈴薯”成功入選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燕麥種植面積增加到112萬畝,被命名為“中國燕麥之都”。建立標準化示範牧場32個,鼓勵引導龍頭企業和種養大戶大力實施標準化生產,積極開展以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為主要內容的“三品一標”認證和特色產品商標註冊。“三品一標”認證產品達到243個,獲得國家地理標誌認證產品9個、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14件。“四子王戈壁羊”入圍中國品牌價值評價榜,豐鎮市、商都縣建立“國家級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縣”。
(二)以生態宜居為關鍵,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一是全面開展農村牧區人居環境整治行動。為x農村牧區生活垃圾難題,我市積極推廣農村牧區生活垃圾“村收集、鎮轉運、縣(鎮)處理”模式,目前30%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40%的村莊開展保潔,建設垃圾池8000多個、公廁20xx多座。
二是推動農村牧區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建設“四好農村牧區路”255公里,99%的嘎查村通客運班車。全市已實現村村通硬化路。全力實施農村牧區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隆勝、七家營、紅格爾等水庫基本建成,安全飲水工程惠及3.7萬農牧民。大力發展集中供水,全市農村牧區集中供水率82%和自來水普及率77%。
三是加大農村牧區環境綜合整治力度。實施化肥零增長、農藥零增長、推進養殖糞汙綜合利用、著力解決農田殘膜汙染,深入開展秸稈資源化利用等行動。全力抓好農牧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糞汙綜合利用率達到74.4%。農牧業面源汙染綜合治理深入推進,控水、控肥、控藥、控膜“四控”行動紮實開展。大力發展節水農牧業,改造噴灌圈16萬畝。四是加強生態環境治理。全面落實“河長制”。進一步加大草原生態保護與建設,草原平均植被蓋度明顯提高,草原植被蓋度34.5%,村莊綠化覆蓋率26.3%。
(三)以鄉風文明為保障,凝聚鄉村振興正能量。
一是突出抓好農村牧區思想道德建設。堅持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三管齊下,積極引導農牧民注重家庭建設、家教傳承和家風培育,形成了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開展了五屆文明村鎮建立示範活動,打造全國文明村鎮8個、自治區級文明村鎮7個、市級文明村鎮74個,旗縣級以上文明嘎查村和鄉鎮蘇木佔比為40.2%。
二是深入實施各類文化科技惠民工程。透過開展“文化下鄉、科技下鄉、衛生下鄉”和“崇尚科學、破除迷信、拒絕邪教”等宣傳活動,大力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了農村牧區精神文明和脫貧攻堅相互支撐、相互促進的良好態勢。
三是深入開展移風易俗行動。發揮村規民約、紅白理事會等作用,堅決遏制大操大辦、天價彩禮、人情攀比等陳規陋習。深化農村牧區殯葬改革,引導群眾大力弘揚時代新風,自覺抵制封建迷信等腐朽文化的侵蝕。全市87%以上的行政村成立了“紅白理事會”、“婦女禁賭禁毒會”、“村民道德評議會”、“村民議事會”等。
(四)以治理有效為基礎,推動鄉村和諧發展。
一是健全村務監督機制。建立健全村務監督委員會,推行村級事務陽光工程,依託村民代表會議、村民議事會、村民理事會、村民監事會等,形成了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的多層次基層協商格局。
二是加強農村牧區基層黨組織建設。以加強村級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和黨員隊伍建設為重點,紮實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促脫貧攻堅等工作,推動了農村牧區基層黨建工作全面提升、全面過硬。紮實推進村級黨組織標準化建設,全面派駐第一書記,全市農村牧區基層黨組織活力得到了進一步增強。
三是創新基層管理體制機制。加強基層基礎設施建設,全市1321個嘎查村委會全部完成村級“廳室”(便民服務大廳、村“兩委”辦公室、精準扶貧室、黨員活動室、文體娛樂室、衛生室、便民超市)改造升級。推進法治鄉村建設。藉助“七五”普法,樹立“用得上、聽得懂、看得見、信得過”的工作理念,充分發揮大學生村官、老黨員、老幹部的作用,建立常駐農村牧區的普法宣傳員隊伍,為幸福美麗新農村牧區建設營造了良好的法治環境,有村規民約的嘎查村佔比達到61%。建立健全基層司法調解等糾紛調處機制,基層矛盾糾紛逐年減少,上訪案件發生率逐年下降,全市社會公共安全感和滿意度得到明顯提升。
四是建設平安和諧鄉村。大力推進農村牧區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嚴厲打擊農村牧區黑惡勢力、宗族惡勢力,嚴厲打擊黃賭毒盜拐騙等違法犯罪,全市鄉村治安環境實現了進一步好轉。
(五)以生活富裕為根本,提高鄉村民生保障水平。
一是大力促進農牧民增收。按照《內蒙古自治區農村牧區就業創業促進工作方案》,堅持把就業創業作為農牧民增收主渠道,大力推進農牧民工就業創業,全力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多渠道促進全市農村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創業,今年全市農村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37.7萬人次。
二是全力推進農村牧區牧區人才工作,培養市級科技特派員170人、職業農牧民4648人,農牧業科技水平明顯提高,能人大戶帶動能力顯著增強。
三是紮實推進脫貧攻堅。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政治責任、最大民生工程來抓,5.89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下降到1.79%,豐鎮市退出自治區貧困縣行列,涼城縣、察右後旗符合退出條件。建成脫貧車間70個,集中式光伏扶貧電站全部併網發電,1321個嘎查村實現集體經濟收入清零,產業扶貧惠及11.2萬貧困人口。
四是加強農村牧區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積極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適時適度提高養老金待遇水平。統籌推進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加快農村牧區低保與扶貧開發政策銜接,做到了農村牧區貧困人員應保盡保、應兜盡兜。
二、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市全力抓好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但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不少,主要表現為:
一是農牧業生產經營方式比較粗放,產業化水平較低。產業鏈條短,精深水平低,生豬、肉牛、肉羊當地屠宰加工比例不足10%。農牧民合作社、家庭牧場、龍頭企業帶動能力弱,市級以上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僅佔全區的4.8%。產前、產中、產後服務體系建設滯後,銷售渠道不暢,品牌少。種養結構不合理,抵禦市場風險能力弱。二是財政投入不足,產業發展資金短缺問題突出。多數新型農牧業經營主體自有資金不足,財政支援現代農牧業的資金有限,投入的農牧業專案少,農牧業金融機構貸款門檻高、擔保難、時間短、額度小,產業發展資金短缺,難以擴大經營規模。
三是面臨的環境問題較嚴重,生態治理的任務較艱鉅。四子王旗、察右後旗、北部牧區水資源缺乏,基礎條件落後,自然災害頻繁。控肥、控藥、控水、控膜和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任務艱鉅。耕地汙染較重、地下水過度超採,草牧場退化、沙化問題突出。
四是鄉村治理體系不健全,鄉風文明建設有待加強。基層基礎工作薄弱,農牧區道德規範、公序良俗失效現象增多,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亟待加強。部分村民的自治意識、自我管理的能力不強。部分農村牧區存在娛樂活動單一、文化陣地建設滯後、示範帶動作用發揮不充分等問題,與廣大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的需求還有不小差距。鄉風文明建設中的精神鼓勵機制、物質激勵機制、制度策勵機制不夠健全和完善。
五是農牧區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新型職業農牧民隊伍薄弱。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同全區平均水平差距仍然較大,嘎查村空心化、農牧戶空巢化、農牧民老齡化問題加劇。新型職業農牧民隊伍培育和培訓力度不夠,新時代鄉村振興的思維意識不強,發展的大局觀念不強,發展的長遠眼光不足。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市將緊緊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認真按照自治區的具體部署,科學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確保取得實效。
(一)圍繞“產業興旺”要求,轉變農牧業發展方式,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一是培育主導產品。根據產業優勢和資源特點,圍繞培育壯大具有區域特色的農牧業主導產品、支柱產業和特色品牌,及時出臺特色產業扶持政策,培育新型農牧業經營主體。
二是促進農村牧區牧區三產融合發展。加快實施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建立工程、產業融合發展主體培育工程,開展農畜產品加工業提升行動,穩步實施綠色農畜產品輸出工程、農商互聯工程和電子商務進農村牧區綜合示範工程。重點抓好商都縣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試點、四子王旗國家級田園綜合體試點。支援土牧爾臺鎮、朝陽鎮、烏素圖鎮等農牧業強鎮納入國家產業興村強縣示範行動範圍。積極開展返鄉下鄉創業行動,爭創自治區級農牧區雙創示範園區(基地)。
三是大力展特色農牧業產業。堅持“穩糧、優經、擴飼”,擴大馬鈴薯、冷涼蔬菜、雜糧雜豆等特色種植規模,打造全國優質種薯黃金產區、燕麥主產區、重要的冷涼蔬菜基地。
四是建立農村牧區產權流轉交易平臺。以縣鄉為主體,建立以土地流轉(農村牧區產權交易)服務平臺為重點的農村牧區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農村牧區產權交易)管理服務中心,實現三級流轉服務機構和流轉資訊平臺全覆蓋,實現農村牧區資源高效配置。
五是培育骨幹龍頭企業。以龍頭企業為引領,以合作社為紐帶,以家庭農場、種養大戶為基礎,加快培育新型經營主體,不斷拉長產業鏈接、要素連結和利益連結。
(二)圍繞“生態宜居”要求,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保護力度,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美麗鄉村。
一是加快農村牧區基礎設施建設。統籌鄉村建設專案、資金、人才等各類資源,加快農村牧區公路、供水、供氣、環保、電網、物流、資訊、廣播電視等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繼續推進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實施農村牧區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
二是打造生態優美的鄉村環境。實施農村牧區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要抓好規劃引領和試點先行。以農村牧區垃圾汙水治理、廁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為主攻方向,確定一定數量的示範村、示範戶。同時,紮實推進生態建設。全面落實新一輪草原生態獎補政策,嚴格執行禁牧、草畜平衡等制度和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加強草原生態修復保護。
三是加快發展鄉村旅遊。大力培育田園綜合體等現代農牧業新模式,著力推進農牧業與旅遊、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建設一批設施完備、功能多樣的休閒觀光園區、特色小鎮、鄉村民宿、牧人之家、康養基地。積極引導群眾依託當地旅遊資源,發展農家樂、觀光旅遊、農牧業採摘、休閒垂釣等旅遊專案,讓旅遊產業成為我市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新引擎。
(三)圍繞“鄉風文明”要求,深入實施文化引領戰略,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鄉村落地生根。
一是加強農村牧區思想道德建設。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加強農牧區基層黨組織理論學習。依託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學習講堂”,組建“新時代講習團”和“草原學習輕騎兵”隊伍,結合市委重大決策部署,建立覆蓋蘇木鄉鎮、嘎查村的網上“學習講堂”微信群,推送“每天一句”“學習微影片”等網上理論學習產品,提高群眾知曉度認同度。
二是弘揚農村牧區優秀傳統文化。挖掘地域文化、鄉土文化,指導各地科學策劃、組織開展節事活動,打造鄉村文化名片,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風、一村一韻”的鄉村文化產業發展新格局。
三是著力構建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進蘇木鄉鎮、嘎查村兩級文化服務設施建設,到x年,實現全市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基本覆蓋,達標率達到95%以上。繼續推動蘇木鄉鎮文化站、嘎查村綜合文化活動室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蘇木鄉鎮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築面積不低於300平方米,嘎查村綜合性文化服務站建築面積不低於120平方米。
(四)圍繞“治理有效”要求,打牢基層基礎,健全鄉村治理體系。
一是加強農村牧區基層黨組織建設。選優配強村黨組織書記,發揮其帶頭人的引領作用。選派第一書記到村黨組織,提升農村牧區基層黨組織組織力。加強執紀監督,嚴厲整治惠農補貼、集體資產管理、土地徵收等領域侵害農牧民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
二是加強農村牧區法治建設。推進農村牧區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推動社會治安防控力量下沉。開展平安鄉村建立行動,嚴厲打擊“村霸”、宗族惡勢力等農村牧區牧區黑惡勢力。大力增強基層幹部法治觀念、法治為民意識,將政府涉農各項工作納入法治化軌道。加大農村牧區普法力度,提高農牧民法治素養,引導廣大農牧民增強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健全農村牧區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加強對農牧民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
三是提升鄉村德治水平。強化道德教化作用,深入挖掘和深入宣傳本縣鄉村人物的道德模範,發揮其激勵和模範作用,引導農牧民群眾向上向善、孝老愛親、重義守信、勤儉持家。建立道德激勵約束機制,引導農牧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提高,並透過司法途徑著力調解村與村之間、鄰里之間、家庭之間的關係,實現家庭和睦、鄰里和諧。到x年,實現有村規民約的嘎查村佔比達到95%。
(五)圍繞“生活富裕”要求,加強改革創新力度,增強農牧業農村牧區發展活力。
一是強化科技支撐。積極推進現代特色農牧業示範區建設,引進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裝置,加強“網際網路+”在農牧業生產上的應用,用現代設施、裝備、技術手段武裝農牧業,大力發展高附加值、高品質的農產品,促進特色產業現代化、標準化、規模化發展。
二是強化產業扶貧。按照優勢特色產業規劃、產業扶持範圍、“選單式”扶貧專案補貼目錄標準進行全面梳理,採取科學劃分類別,因戶施策,“量身定做”針對性強的產業扶持措施,建立各類扶持措施檔案。突出抓好產業扶貧工作,培育壯大新型經營主體,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加快專案實施及補貼資金支出進度。完善貧困戶和龍頭企業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實現集體經濟收入和貧困人口產業全覆蓋。
三是拓寬農牧民增收渠道。健全覆蓋旗縣市、蘇木鄉鎮、嘎查村三級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培育和打造一批勞務品牌。精心組織開展“引家鄉人、建家鄉”,透過加強產業建設,輻射帶動更多的農牧民增收致富,增強農牧業農村牧區活力,奏響鄉村振興新樂章。
鄉村振興工作總結述職報告範文(通用5篇)3
根據市人大常委會20xx年監督工作計劃的安排,6至8月份,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方青帶領由農業農村工委人員、部分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市人大代表組成的調研組,先後深入6個鄉鎮(街道),實地視察部分鄉村振興示範帶及其建設專案。召集10個相關部門和東、中、西片12個鄉鎮(街道)及部分村幹部、農業產業帶頭人進行座談交流,颱風“利奇馬”過後又走訪了兩家農業企業,廣泛收集我市鄉村振興工作情況以及對該項工作的意見建議,並進行了認真的梳理和分析。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成效
自去年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市委書記、市長親自掛帥,成立由50個部門組成的領導小組和7個專項工作組,出臺五年實施意見,召開千人大會,保障資金要素,部門鄉鎮聯動推進,以精品示範帶打造和生態休閒產業帶專案建設為抓手,全力推動鄉村振興,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是示範帶建設有序推進。編制完成12條示範帶規劃並分期實施,突出抓好24個產業帶專案建設,截止8月底共完成投資11.75億元。其中,雁山溪谷·秀麗田園示範帶在去年透過溫州市考核驗收,山水雁楠等5條示範帶建設進展順利。
二是特色產業迅速發展。市政府啟動了我市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樂耕清耘”的培育工作,鐵皮石斛、茶葉、筍竹、花卉苗木、中藥材等主導特色農業在各示範帶得到蓬勃發展,雁蕩山鐵皮石斛成功亮相北京世園會;成功打造了下山頭石斛田園綜合體專案,大荊鎮被列入20xx年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名單。
三是生態環境顯著改善。300多個村開展了環境綜合整治,共創成國家級美麗休閒鄉村1個,省美麗鄉村示範鄉鎮3個、特色精品村14個、達標村161個,溫州美麗鄉村標杆鄉鎮2個、樣板村3個。
四是農村改革全面深入。農村土地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基本完成。培育了6家溫州“三位一體”典型合作組織,建立了11家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積極探索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工作,並建立了農村產權交易管理制度。
五是農民收入顯著增長。堅持“專案為王”,依託“黨建聯盟”,多渠道推進村集體增收,去年和今年村集體經濟總收入分別增長21.26%和21.67%。去年,示範帶吸引遊客30萬人次,旅遊消費6000萬元。同時,深入實施低收入農戶高水平全面小康計劃,多措並舉,深入開展扶貧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基層對示範帶建設認識存在偏差。目前鄉村振興示範帶專案覆蓋到的鄉村較少且大部分位於樂清東部,面上其他鄉村有失落感。不少村民參與鄉村振興的主動性不足,等靠要思想較嚴重。示範帶普遍依靠財政資金支援,社會資本佔比較低,鄉村主體作用未得到有效發揮。示範帶專案重建設輕管護現象比較突出,而且受土地指標限制,租地建設情況較為普遍,後續維護資金壓力較大。
(二)農村產業仍然不大不強。
一是缺少大而強的`農業龍頭企業,三產融合程度低。除鐵皮石斛等少數產業外,各類農業主體大都仍處於低小散狀態。農業種養加、農業+旅遊+文化、森林康養服務、網際網路+農業等產業融合發展不夠。
二是產業發展缺少資金支撐。不少村集體經濟收入主要依靠村辦公樓或者舊廠房出租,持續增收渠道少;一些山老區村水、電、路、網等基礎設施建設歷史欠賬較多,自我造血功能低下,工商資本進入受區位因素、土地指標等限制較大。
三是農業抗風險能力低,超強颱風“利奇馬”給災區種養業造成重創(全市合計直接經濟損失35.38億元,其中農業損失17.12億元),非洲豬瘟使養豬業傷筋動骨。
(三)農村環境提升還需持續發力
。一是規劃引領不夠。鄉村規劃操作性不強,村居規模化調整之後,規劃修編未及時跟上。
二是美麗鄉村建立氛圍不濃。美麗鄉村建設進度偏慢,創成覆蓋率較低。
三是農村環境整治還需提升。鄉鎮街道建城區之外的一些村莊髒亂差現象依然存在。農村垃圾、汙水、廁所整治工程缺乏專業指導,工程質量難以保障。
此外,調研中反映較多的還有:農村人才嚴重缺乏,農技服務隊伍力量薄弱;農村文化禮堂管理執行不到位,常態化活動難以持續。
三、意見和建議
(一)進一步強化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理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新時期“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實施鄉村振興,必須進一步增強政治自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一是在幹部配備管理上優先考慮農業農村。要配齊配強鄉鎮幹部,加強村級幹部隊伍建設,特別是要加快鄉村年輕幹部的培養,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
二是在要素資源配置上優先考慮農業農村。資金投入、用地配置、金融支援等政策要素都要向“三農”傾斜。特別是對調研中反映較多的農村產業用地需求問題,建議進行專項調查、認真研究。對一些農業臨時設施的搭建、自產自銷農產品加工展銷用地應儘量放寬政策。還應出臺一些有吸引力的,支援農村產業發展、鄉村旅遊、工商資本下鄉的配套政策,並持續發力。
三是在農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方面要優先考慮農業農村。在農業保險、農村交通、飲水住房安全、養老服務、義務教育、醫療衛生等方面加快補齊短板、完善提高;繼續深入做好村集體經濟消薄防滑、低收入農戶脫貧防貧減貧工作,為鄉村振興提供良好的基礎條件。尤其是“利奇馬”颱風造成的慘重損失呼喚我們必須加快完善農業保險制度。要擴大農業政策性保險的品種範圍,加大參保的財政補助力度。保險公司要提高保額,降低保險費率,併合理及時足額理賠,切實提高農業抗風險的能力,增強鄉村振興的信心。
(二)進一步加強示範引領推進全面振興。示範帶建設應儘量覆蓋到更多的鄉鎮街道和村居,更好地發揮示範帶動和輻射作用。如虹橋等幾大集鎮要設帶設點,中雁綠道示範帶可以延伸到城北秦垟。未覆蓋到的地方,要深入廣泛宣傳鄉村振興的政策和示範帶成果,增強鄉村主體意識,根據各自的自然稟賦和區位條件設計振興目標。鄉鎮街道要克服等靠要思想,積極主動籌措資金,廣泛發動社會資本參與,打造自己的示範帶、示範點。有關部門要適應鄉村振興戰略新要求,整合資金,聯動配合,聚焦發力,把示範帶建設成為鄉村振興美麗風景線,努力實現以點帶面、由線到片的全面振興。
(三)進一步引導農村產業做大做強。鄉村振興,產業振興是重點。各級政府要像重視工業一樣重視農村產業振興。
一是重點扶持優勢產業。注重品牌帶動,大力培育一批知名度高、影響力大的國家和省級名牌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並對同類產品進行整合提高,避免無序競爭。
二是推動三產融合發展。促進農業生產由簡單的種養殖模式向高效生態農業轉型升級,並拉長產業鏈,增強農村產業競爭力。大力發展優質農產品電子商務、鄉村休閒旅遊、森林康養、特色民宿經濟等,加快培育新業態。
三是推動農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積極引入農業院校、科研單位在我市建立相關科研基地。努力打造一批產業鏈條全、示範帶動強的現代化鄉村產業園、田園綜合體等產業發展平臺。繼續深化農村土地制度、“三位一體”合作體系和農村要素配置改革,引導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及農戶開展經營合作,促進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發展“一村一品”,帶動農民增收。
(四)進一步推進美麗鄉村“全域美”。
一是加強規劃引領。結合村(社群)規模調整和新一輪國土規劃調整,及時修編村莊規劃,在建設用地等方面為鄉村振興預留髮展空間。按照市域鄉村規劃確定的特色村、重點村、一般村,因地制宜,科學合理地分類建設,引導村莊個性發展。
二是繼續加強農村環境治理。鞏固提升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成果。深入抓好農村垃圾、汙水、廁所革命,認真推行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特別是建好農村垃圾分類處理終端設施;繼續抓好截汙納管掃尾工作,加快汙水零直排區建設;拆除一些難以改造提升的公廁,可採用嵌入式公廁替換。廣泛開展“一村萬樹”、農家庭院綠化美化等,不斷增強農村群眾對美麗鄉村建設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三是重視農村環境設施建設工程質量和後期維護問題。要加強對農村建設工程監管,積極探索解決公用設施後續維護資金來源問題,避免因質量問題或維護跟不上而影響使用、造成浪費。同時,示範帶建設、鄉村產業振興和生態環境的改善離不開人才、文化和組織振興的支撐。農村本土人才、職業農民的培育,鄉村文化建設和鄉村治理水平的提升也要不斷加強,同步推進。
鄉村振興工作總結述職報告範文(通用5篇)4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響應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號召,進一步加強農村建設,發展農村產業,實現鄉村振興,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實現鄉村生態振興,加強農村環境治理,改善人居環境,打造美麗宜居生活家園。當前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儘管在一系列強農、富農、惠農政策的推動下,農村工作取得了令人振奮的成績,但很多農村地區在基礎設施、人居環境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差距。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有利於統籌城鄉發展,是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之後對農村發展戰略的再提升。鄉村振興戰略不僅要求改革、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農村集體產權制度、農業支援保護制度等各項涉農經濟制度,而且注重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可有效推動鄉村發展、農民致富。經過對相關政策學習梳理,並採取實地調查、問卷調查等方式,結合南城區實際,形成如下調研報告:
一、南城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現狀
南城區地處縣城南部,所在轄區共8個行政村:北沙河、胡家莊、南楊家莊、孟家莊、楊家莊、申奉,2個農村社群:太紡二社群、天利達二社群。南城區把農村基礎建設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抓手,持續推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發展,城鄉二元結構差距逐步縮小。
(一)發展農業產業
目前,農業產業調整成效明顯,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這個中心,以省果樹所種植技術為支撐,依託玉露香梨、早黑寶葡萄等產品,發展休閒觀光農業,以海宏牧業為養殖龍頭,大力推行“公司+合作社+銀行+農戶”的肉羊生產模式。南城區現有耕地6105畝,農業人口8362人,年出欄育肥羊達到20000只,生豬出欄量9360餘頭,能繁殖母豬148餘頭,年產肉雞65000餘隻。在堅持以農戶為主體的基礎上,大力培育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創新農業經營體系。積極與山西農業大學、省果樹所對接,在產業結構調整、新品種引進、產業技能培訓上下功夫。申奉村在農綜開發的基礎上與農業大學合作,並簽訂合同共建140畝試驗田,更好的促進科技成果面向實際應用和需求轉化,進一步帶動相關產業的聯動發展。雖然目前南城區產業調整成效明顯,但還存在很多問題:
1、種植結構單一,農民基本還是以種植玉米等農作物生產生活;
2、種植技術不發達,缺少專業農技人員的培訓指導,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建設還需加強;
3、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財政支援力度不夠,幫扶方式方法還需改進。
(二)改善生態環境,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必須要堅持綠色生態導向,推動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走農業綠色發展道路,才能實現鄉村產業興旺,建設生態宜居鄉村。
自“拆違治亂提質”城鄉環境大整治攻堅行動開展以來,各村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100%,形成了源於自然,用之於田,綠色環保的良性迴圈經濟發展體系,農民收入增加了,農村秸稈焚燒現象也沒有了,農村大氣環境得到了大大改善。畜禽養殖採取種養結合、迴圈利用的的模式,以就地就近種養還田和農用有機肥為方向,加強畜禽糞汙處理利用設施建設,畜禽糞便綜合利用率達100%。農村生活垃圾、生活汙水得到集中處理。各村積極響應上級指示,清理本村建築垃圾以及生活垃圾,進行牆壁美化,大力改善村容村貌。雖初步建立了生態系統保護的長效機制,但仍需進一步完善和落實;很多村民的環境保護意識很差甚至缺乏,今後還需採取設立環境課堂、加強輿論宣傳等方式逐步提高村民環保意識;優質耕地數量減少、質量下降、農業面臨汙染加重等問題凸顯,農業生態環境成為短板,還需加強建設高標準、符合現代農業發展的基礎設施。
(三)傳承發展鄉土文化,走鄉村文化興盛之路
鄉村發展離不開穩定的村級環境,這就需要進一步加強鄉村治理,透過完善村規民約、社會誠信體系等,不斷提升村民的自治水平,達到改進村風民風的實效,切實營造和諧的鄉村發展環境。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援和正確領導下,經過長期的不斷努力,各村文化機制體制不斷健全,文化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逐漸豐富。
1、農民業餘文化組織建設不斷完善,文化活動具有廣泛的群眾參與性,群眾自發組織各種文娛活動,豐富文化生活,在提升身心素養和幸福指數的同時,也有助於增強人與人之間的感情。
2、各個基礎設施建立健全,體育健身場所和圖書館等進一步完善,建立長效執行機制,免費對群眾開放。
3、目前,各村基本實現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且完善夕陽紅養老院基礎設施建設,為老年人養老提供保障。
但受到教育和社會心理的影響,制約鄉村發展也與我們的傳統文化、社會心理和教育有關。千百年來,“學而優則仕”的傳統。致使無論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還是社會教育,都是圍繞“遠離農村、遠離農業”展開的,“不好好學習,就當農民”,是鄉村家長、教師激勵孩子學習動機的最有效口號。人們骨子裡潛移默化的滲透著一種觀念,農民不是一個體面的職業,甚至只要和農業、農村有關的人與事都會“低人一等”,這樣的說法雖然略顯極端,但卻是當前社會上的一種普遍觀念。
(四)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走中國特色減貧之路
在攻堅脫貧方面,南城區將扶貧開發建檔立卡系統內的低保貧困戶7戶9人,五保貧困戶23戶24人,全面強化包村幹部責任到人,統籌推進,結對幫扶,政策兜底。為認真落實扶貧工作提供製度保障,確保貧困人口一戶不落,一人不少,全部脫貧。但在在脫貧工作中,要注重新思維的培養和運用,針對不同的貧困型別採取相對的形式對貧困物件進行幫扶,並且要加強扶志的力度,從真正意義上做到的幫扶,真脫貧、不返貧。
二、對鄉村振興發展的思考
實現鄉村振興,首要的要明確實施鄉村振興發展戰略思路:進一步加強扶持政策落實,推進中小企業創業創新發展,加強平臺載體建設,加強叢集發展和特色產業建設。依據戰略思路,找準戰略重點,結合推進情況,全面規劃,合理確定區域定位、功能定位、形態定位,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
(一)推進土地合理流轉,促進農業規模化經營。“地”是農民生產生活、農村發展的載體。長期以來,農民缺乏新動力、新途徑。特別是農村耕地“碎片化”,無法大面積進行創新型生產發展。土地流轉是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基礎。十九大報告中提出“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保持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這給農民吃了定心丸,要進一步引導他們合理合法地將手中閒置土地流轉出去,盤活土地利用價值。
(二)當前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中小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正在蓬勃興起,要繼續鼓勵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大力度調整產業結構,帶動農民增收。並重點扶持解決小微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在發展中面臨的融資難、擔保難、融資貴等難題。
(三)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農村最大的優勢和寶貴財富,農民們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加大對農村環境治理力度,實行長效保護機制,改變農村居民對環境保護的態度,從根本上解決環境治理、生態保護問題。有效落實環境保護主體責任,全面推進鄉村綠色發展。
(四)傳承發展鄉土文化,走鄉村文化興盛之路。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保障,要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堅持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三管齊下,因地制宜,採取符合本鄉村特點的有效方式,傳承發展農村傳統文化。進一步加強農村公共文化建設,完善農村基本陣地建設,建立更加長久的執行機制,挖掘本土人才,從思想上振興農村。
(五)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走中國特色減貧之路。擺脫貧困是鄉村振興的前提,更加精準脫貧,強化脫貧質量是我們的目的。採取更加有效、創新的方式方法,改善貧困地區、貧困人口的生產生活情況。將扶貧與扶智、扶志將結合,鼓勵推動貧困群眾透過自己的辛勤勞動脫貧致富,力爭做到全部脫貧不返貧。
(六)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實行鄉村振興戰略是黨和國家額重大決策部署,我們要真正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擺在優先地位,把黨管農村工作的要求落到實處。
1、完善農村工作領導機制,建立實施鄉村戰略領導責任制,確保鄉村振興戰略有效實施;
2、強化幹部服務意識,提高幹部隊伍對新思想、新任務的認識,緊抓落實,提高辦事效率;
3、根據黨的領導,開展工作,制定適合本村的工作條例、機制。
總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項系統工程,要改革創新、攻堅破難,要著力構建“多規合一、全域覆蓋”的城鄉規劃機制,要著力構建“重點突破、系統推進”的改革創新機制,我們要堅持不懈的努力,貫徹落實各項制度,匯聚社會各界的力量,堅決把鄉村振興戰略擺在優先位置,朝著鄉村全面振興的目標不斷邁進!
鄉村振興工作總結述職報告範文(通用5篇)5
一年來,我以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為人生格言,走村入戶,聽民意,深入一線解難事,點滴群眾事,收穫滿真情。
一、走家串戶,有一種情懷
剛進入村裡工作,村裡環境艱苦、交通不便,光是夜晚的那份寧靜寂寞讓人難以打發,在結對師傅的幫助下,我迅速熟悉情況轉變工作角色。熟悉適應新的環境,找準定位,只有用心用情用力服務基層,才能展現出自己的風采。
一年來我走遍了村309戶人家,如今我與群眾交談的詞彙變成了拆遷、抗旱、信訪、維穩、百姓、村民等,我想這是因為我的工作生活就是真正的圍繞他們的生活而展開。在我走訪低保戶的時候,深刻感受著他們生活的艱辛,當我走訪石堰村八組患有嚴重的疾病,為病魔所困,喪失勞動能力村民李春燕時,我覺得自己還要做的更多;當我走訪因妻患有嚴重的神經病,孩子正在唸高中,一家人所有的負擔都壓在他身上十組村民張克軍時我覺得自己做的不夠好。當我一家家走進的時候,內心是久久不能平靜。我想這就是王本舉部長讓我們進百家門、訪百家情、解百家難、交百家友、吃百家飯的原因,真正讓我們看看農村百姓生活的艱苦,真正去理解他們、感恩他們、回報他們!一年來我和我們石堰村的孫會計在各部門奔走為340餘名失地農民解決了養老保險,和村兩委班子走訪累計救助困難群體20多戶。
二、工作一線,有一種擔當
石堰村作為長坂新區的主戰場,村幹部不眠不休的工作在徵地拆遷、信訪維穩的一線上。我在石堰村也先後參與了匯智路、一湖一河專案的拆遷工作,在工作中會發現老百姓有很多的利益訴求,會發現有很多難做的群眾工作,進一次、兩次、三四次門,談上十次仍然達不成協議的農戶也存在不少,我深刻的記得有一個大熱天到3組一姓王的農戶家中談協議,由於他不願意接受現有的賠償標準,直接不耐煩的對我們工作人員說:
就在太陽底下談吧。
在這個過程中我感覺到了委屈也感受到了自身能力的不足,發現原來農村工作如此艱難,做農民群眾的工作如此複雜,讓我倍感壓力。在兩委幹部的共同努力下,目前,我們共完成了近3000畝的土地青苗補償,63戶房屋徵收補償,共引進專案9個,其中2條市政大道、多輝物流園等專案正在全面建設。全面完成了138套安置房、青老年公寓及區綠化硬化等建設,社群黨員群眾服務中心也高標準完成並投入使用。在拆遷的過程中我深刻感受到要保持良好心態服務基層,良好的心態是解決問題的基礎,心態不正,事業難成。正如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說過:
心態若改變,態度跟著改變;態度改變,習慣跟著改變;習慣改變,性格跟著改變;性格改變,人生就跟著改變。
在基層工作要克服急於求成的心態。
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天下難事,必成於易。
三、出謀劃策,有一份光榮
我認為在村工作最大的價值就在於為百姓排憂解難,為村級出謀劃策。作為大學生要經歷三重門:
一重門絕知此事要躬行,甘當學習蓄電池;
二重門小荷才露尖尖角,爭當村級發展智多星;
三重門激情燃燒競風流,誓當創業富民引路人。
我在村一年中也積極為村級發展奉獻自己的才學並被採用,石堰村近年來由於專案發展,集體經濟有一定結餘,兩委班子都迫切的想要發展,在討論關於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時,村委會討論要成立適合村集體收入的公司,我透過調研,形成了《關於壯大石堰村村級集體經濟的策劃方案》,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在討論如何規範低保避免矛盾時,我提倡發揮黨員和村民代表的作用,透過各位代表投票表決確定低保名單的做法得到了大家的支援,這些都讓我感受到了自身的價值,也督促我更加努力工作。
即將離村的我,回首這一年多來工作,有許多艱辛,很多歡笑,更多的是堅守,即將走向新的工作崗位,我願始終攜帶一份情懷,始終對百姓飽含深情,深刻理解他們的艱辛,不斷提升做百姓工作的能力,在我生活過的這片土地上為這裡的百姓切實的做一點力所能及的小事!即使有一天:
天空不曾留下痕跡,但我已飛過。
我也願基層的歲月能洗禮內心,一生帶著一份責任前行,不求做的最好,但求問心無愧!
鄉村振興工作總結述職報告範文(通用5篇)6
縣委、縣政府確定我局為20xx年xx鎮xx村美麗鄉村建設幫扶點後,我局上下聞風而動,3月底由局領導率領工作人員進駐到村,深入鄉村農戶調查,開展宣傳發動工作。按照新農村建設工作任務要求,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年度工作計劃,明確了幫扶工作目標和任務。一年來,我局認真執行《xx縣20xx年美麗鄉村建設駐村幫扶工作方案》,紮紮實實開展了美麗鄉村建設駐村幫扶工作。
一、開展調查研究,科學制定幫扶規劃。
我局組織黨員、幹部深入村組,採取召開村民會議、印發宣傳材料、開展“三民”活動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中央一號檔案精神,大力宣傳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意義和相關政策措施,把廣大農民群眾的思想統一到中央精神和省、市、縣新農村建設的部署上來;加強對鄉鎮和新農村建設點的工作指導,著力組織指導駐點村實施“三清六改四普及”和“三綠化一處理”。同時,透過調查瞭解村情、民情,指導幫扶村制定村莊建設規劃和農業產業發展規劃及村落社群建設規劃,建好一個文化活動室、一個休閒活動場所、一個宣傳欄,制定一套公共事務管理制度,推廣“黨組織+村民理事會+志願者協會”、“黨支部+合作社+村民理事會”、“黨支部+社群+村民理事會”等農村社群管理模式;積極開展黨組織“一聯一”共建、黨員“一幫一”結對、黨務工作者“一帶一”聯絡為主要內容的城鄉基層黨組織互幫互助活動。
二、結合水利職能,落實幫扶專案。
一是根據該村地處城郊,農民沒有種菜習慣的現狀,引導該村發展特色產業,在水泥廠附近建設100多畝的高標準蔬菜生產基地,並從專案資金中擠出40萬元支援蔬菜基地基礎設施建設。同時透過整合各類資源為優秀本土創業人才在資金、技術、專案、資訊上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為他們創造寬鬆的環境和優越的條件,使其儘快成為帶頭致富的典型、產業示範的典型,推廣科技的典型,進而帶動和促進全村經濟的發展;
二是在水利建設專案上對幫扶村傾斜,年內安排該村小農水專案資金200餘萬元,修復延伸灌溉渠道5000多米,全面改善該村灌溉條件,目前該專案已基本竣工;
三是以改善民生為目標,認真組織實施農村安全飲水專案。我局積極爭取到農村安全飲水專案20xx年在xx鎮實施,該專案總投資近1000萬元,專案實施範圍涵蓋xx村委,目前專案正在加緊施工。
三、落實幫扶資金,解決實際問題。
我局從基層和群眾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入手,積極向上級有關部門協調資金、專案和技術、人才,確保各項建設任務的順利完成。特別是為幫助該村解決建設資金困難,我局在經費緊張的情況下千方百計擠出5萬元支援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