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植物細胞的評課稿
觀察植物細胞的評課稿
9月29日,艾老師完成《觀察植物細胞》第1課時的教學。這一節課既是作為學校“優質課示範周”示範課,亦是學校科組在推廣學習“生本教育”後的實踐課。
本節教學內容較多,要達成的目標比較多包括:(1)學會製作臨時裝片的基本方法;(2)觀察自己製作的臨時裝片(3)繪製植物細胞結構簡圖;(4)闡明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本課時目標是前三點。
總的說來,亮點較多:
1、課前準備充分。表現在課件的精良製作和多媒體技術的嫻熟使用;在課前對教室課桌的重新編排;課前作業的設計和佈置;在課前,艾老師特意邀請9位學生(每組1位)參與課前準備,預先培訓這些學生,這些學生在課堂上發揮了很好的帶頭作用。
2、教學設計合理。在艾老師的教學設計中,其思路非常明確,採用探究性學習的模式進行實驗教學,突顯實驗的“動手”“探究”功能,以個人和小組合作的方式,引導學生在操作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課堂流程可以概括為:複習顯微鏡的使用——如何才能觀察到細胞——製作成玻片標本(玻片標本的種類)——學生動手製作玻片標本——觀察自制的標本——組內、組間交流(解決疑難)——總結制作技巧——評價——再製作——繪圖——交流——總結——整理儀器。遵循了循序漸進的原則,又顯得環環相扣。作為 “生本教育”模式的.實踐課堂,艾老師在前置作業的設計上頗費了心思,每一道討論題給學生的留白很多,儘可能給學生創造發揮的空間。從課堂效果看不論是目標還是內容,學生領悟的掌握的達成度都比較好。小組的組建和別具一格的組牌設計等等都為課堂活動的成功開展作了充分的鋪墊,這些都為本科組學習推廣“生本教育”模式提供了一個可借鑑的模板。
存在問題:
1、學生作業(作品)的反饋、評比、評價等方面。
在實驗過程中,有兩個需要評比、評價的環節(比較製作好的臨時標本和所畫的圖)都匆匆帶過,學生失去很好的展示學習結果的機會,也使本節課的效果大打折扣。這裡的根本原因是實驗室條件所限,如缺少實物投影和顯微投影等等。
2、規範地進行實驗操作是學生的基本能力要求,所以,老師的規範性的示範(或用影片材料代替)不能省,包括臨時玻片的製作和生物繪圖。另外,整個課堂在節奏上可以更緊湊一些。
3、由於實驗室的桌椅不是按照實驗室要求配置的,偏矮了一些,在進行顯微鏡操作時可以請學生站起來。一方面,可以避免把顯微鏡放得太斜,特別是觀察臨時玻片時,所用的染色劑等液體容易流出汙染顯微鏡;另一方面,初一的學生個子本身比較矮,站著操作比較方便,根據站著的人數,教師可以及時瞭解全班已經成功完成觀察的學生人數,更好地掌握上課的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