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比例函式評課稿
正比例函式評課稿
教師在評課時一定要圍繞已確定的目的進行,做到既有理論闡發,又有具體的教學建議,有說服力和可信度。接下來小編蒐集了正比例函式評課稿,歡迎檢視,希望幫助到大家。
正比例函式評課稿一
八年級數學“一課兩講”,課題為《正比例函式》。每次聽這樣的公開課,各上課老師都有自己獨特的授課風格,每次都會有不同的收穫,聽完兩節課收穫如下:
一、關於課程設計
本節課是在學習了函式的有關概念,和畫函式圖象後的內容。由學生已經熟識的簡單問題列出函式式———得出正比例函式的圖象———歸納畫圖象的方法———歸納圖象的性質———性質的應用。整節課的內容劉俏敏老師和吳慧英老師都能清楚地在堂上呈現,符合教材內容的程式,而且在課件上或學案設計上都很有針對性地進行編排教學內容。我更加欣賞劉俏敏老師體現直線動態的環節,它更直接地讓學習者明確函式y隨自變數x的變化情況。
當然,同樣的教材,同樣的學生,同樣的45分鐘,不同的老師,由於教學設計思路不同,課堂教學效果卻有不相同。劉老師設計的內容過渡相對較快,對比吳老師的教學方式就有些不同:吳老師會抓住本節的重心內容:多畫圖———正比例的性質———性質的應用。吳老師在這個環節裡把畫圖的操作環節設計得更為充實,學生只有在真正自己畫出的`圖象中歸納性質,才能真正對正比例函式性質的理解和運用。
二、關於教學手段
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靈活地運用多媒體這一手段,對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突破學習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都很有好處的。正如本節課在對此正比例函式的圖象時,兩位老師的課件均運用了超級畫板教學,藉助這樣的動態的演示,學生頭腦中會出現直線變動的規律景象。因為整個演示的過程學生看得清楚,所以教學效果較好。再有,利用多媒體教學,能較好地根據課程的內容合理處理一些問題,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學習的興趣度,例如吳慧英老師的課前引入,那一段輕鬆愉悅的音樂,就給本節課做了一個很好的開頭,我們也看到全班同學的關注度是很集中的。
三、關於學生的學法
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學習數學,雖然學生智力水平、經驗背景和學習習慣存在差異,但我們作為教師每堂課都寄予學生滿懷的希望,希望自己所傳授的知識令學生接受,理解。所以老師們在備課時就應考慮到學生該如何去學本節課內容。
1、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一節好的數學課,教師應十分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向學生展示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劉俏敏老師和吳慧英老師在本節課中均很實在地考慮到這個問題,並且較順利合理地設計學生認知的過程,透過畫正比例函式的圖象,從而獲知正比例函式的性質。學生親身體驗和感知有利於獲得感性經驗,從而實現其認識的內化,促成理解力和判斷力的發展,學生正是透過親手畫圖獲得關於客體的表象,進而上升為理性認識。
2、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學習。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如果想要增進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討論和以小組為單位的學習是最恰當的選擇。如果教師希望幫助學生形成更獨立的更有責任心的學習方式,小組討論的策略也是幫助教師實現這一目標的最佳選擇之一。在設計教學計劃和組織課堂教學中,要經常給學生提供合作與交流的機會,使學生在合作的過程中學習別人的方法和想法,表達自己對問題的看法,從而學會從不同的角度認識數學;養成與別人合作與交流的習慣。我們看到兩位老師均能充分利用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特別是吳老師,光明正大地進行小組學習競比,這種更具課堂挑戰勝的合作會令學生的狀態處於興奮和不甘落後的做法,真值得我們借鑑。
聽完課後,我們會這樣反思,自己平時的課堂與這樣有心準備的公開課進行對比,的確有較大的差別。但是,我們要儘可能地組織教學,成為課堂與教學的決策者,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處於主體地位,我們的數學課堂應該把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給學生,教師在課堂中應該是一個“平等”的參與者,鼓勵者和友誼的啟發者。最後,我們應該向吳慧英老師學習,學習她那滿懷激情的笑容,給學生的課堂帶來勃勃的生機。這,也正是我們課堂的需求之一吧。
正比例函式評課稿二
《正比例函式》課堂上,讓學生自己觀察,自己比較分析,自己歸納,來發現正比例量的特徵,並常試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義,提高學生分析,判斷、概括、推理能力。突破了難點,基本上達到了教學目標。下面,談一下我對這節課的個人看法:
一、注重數學和生活的聯絡,課堂靈活開放。
老師從生活中的例子“買了一些蘋果,已經吃了一部分,你想知道什麼?”入手,引出數學的關聯的量上,然後讓學生從生活中找出相關聯的量,讓學生明白數學和生活密切相關。從“人的體重與門的高度”還有“我們班的總人數,滿意的人數和不滿意的人數是否成正比例?為什麼?”,無不體現了數學知識運用與生活的特點,課堂設計靈活開放,鍛鍊了學生的分散思維。
二、如花微笑,溫暖學生。
這節課上,趙老師從開始到結束,臉上都洋溢著迷人的微笑。微笑讓學生感到溫暖,身心放鬆,創造了和諧的教學課堂。我想在課堂微笑很容易做到,但難的是微笑一節課,不管是引導學生髮言,講授新知識,還是針對練習??我想趙老師是達到了教學思想的很高境界。
三、用問題引領學生,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如果已知正方形的邊長,你能想到什麼?”“你能用具體的數字說明它們之間的關係嗎?”“請同學們挑選其中的一個表格認真觀察,說說你發現了什麼?”“如果把5個表格進行分類,你該怎麼辦?”每到關鍵的部分,老師並不著急告訴學生答案,而是用思考性的問題引著學生積極思考,最後由學生自己一點一點總結出來,讓學生深刻理解知識點,從而達到突破重難點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