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公開課評課稿(精選6篇)

幼兒園公開課評課稿(精選6篇)

  幼兒科學教育對幼兒的成長有著重要的作用,要想真正開展好科學教育,就要理解什麼是幼兒科學教育,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的幼兒園公開課評課稿,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幼兒園公開課評課稿 篇1

  活動來源 在一次戶外接力賽跑遊戲中,我發現有一小組多出一個小朋友,便向幼兒提出了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多一個人怎麼辦?期望幼兒能透過協商或透過數學活動解決遊戲中的問題。但幼兒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所有的建議都是讓多出來的這個小朋友從事比賽以外的活動:有的說讓這個人去休息,停止遊戲;有的說讓這個人獨自玩一會兒別的玩具,或去跑步;還有的提出讓多的這個人去當裁判……我意識到這是一次對幼兒進行社會性教育的契機,於是設計了這個活動。

  活動目標

  1.讓幼兒透過體驗,關注別人的感受,學習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

  2.嘗試透過協商解決遊戲中的問題。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錄影機,不同幼兒體驗後表達感受的錄影,投影儀。

  2.經驗準備:幼兒成為“多出來的那個人”的活動經歷。

  活動過程

  1.請幼兒嘗試按不同方法排隊,感受成為“多出來的那個人”的心情。

  (1)將全班幼兒分成若干小組,組織幼兒分別按不同指令進行排隊,使幼兒體驗到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那個多餘的人。

  (2)教師宣佈排隊結果,並把每次排隊多出來的小朋友請到一邊進行錄影採訪:當宣佈你是“多出來的那個人”時,你有什麼感受?現在你成為多的那個人了,如果讓你停止遊戲去休息,你心裡會怎麼想?

  2.集體分享“成為多出來的那個人”的感受。 請幼兒觀看錄影,並引發以下討論。

  (1)提問: “這些小朋友的感受是什麼?” (不高興、不舒服、心裡難受、難過。)

  (2)詢問幼兒:“你是多出來的那個人時,你有什麼感受?”請幼兒自由結伴,互相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3)小結:在“成為多出來的那個人”時,小朋友心裡都很難過、很傷心,害怕不能參加遊戲,看來小朋友都願意和大家一起玩遊戲。剛才還有很多人提出可以讓多出來的那個小朋友去當裁判,現在我們就玩一個遊戲,請“多出來的那個人”去當裁判,試試當裁判的感受,你是否願意當裁判?

  3.玩“消防員”遊戲,體驗當裁判的感受。

  (1)提出遊戲要求,請幼兒輪流當裁判,組織幼兒遊戲。

  (2)遊戲後提問:“你當裁判有什麼感受?” “你願意當裁判嗎?” 幼兒有的表示願意當裁判,因為“裁判可以宣佈比賽開始、結束,還可以幫助老師判斷哪隊輸贏”,“當裁判舒服,不用跑,就站在那裡休息”;有的表示不願意當裁判,因為“不會當裁判”,“當裁判沒意思,不能玩,只能站著……”

  4.集中分享、梳理幼兒的感受,引導幼兒移情。

  (1)提問:“有的小朋友喜歡當裁判,有的小朋友不喜歡當裁判。那咱們讓不想當裁判的小朋友去當裁判,他會是什麼感受?”(會不高興的)

  (2)提問:“咱們在剛開始多出一個人的時候,小朋友們都說讓他停止遊戲,或去幹別的事情合適嗎?”(不合適)

  (3)提問:“我們應怎樣解決問題?” (商量,問他願意幹什麼;誰願意當裁判,就讓他當裁判;請他參加遊戲,我們不比第一,最重要的是參與……) 引導幼兒發現以前想的主意忽略了別人的感受,今後決定一件事時,要考慮到別人的想法與感受。

  小結:小朋友說得很好,出現問題,我們要協商解決,看看用什麼方法解決最好,能使大家都高興、都滿意,又都參加了活動。

  5.協商解決問題。

  (1)提問:“怎樣選裁判?”鼓勵幼兒充分發表意見。

  (2)在充分聽取幼兒意見的基礎上,幫助幼兒梳理出幾種方法:把願意當裁判的小朋友記錄下來,然後請這些小朋友先當裁判;從第一組小朋友開始輪流當裁判;從每隊排頭(隊長)開始輪流當裁判。

  活動延伸

  請幼兒在實際遊戲中嘗試當裁判的幾種方法。

  幼兒園公開課評課稿 篇2

  今天我中班教研組活動中,組長引領我組教師集體觀摩了上海名師吳佳瑛老師的數學教學活動,我感受到了名師的教學風采,認識到數學活動原來也可這樣充滿趣味性,活動中吳老師從幼兒的的年齡特點出發,將幼兒日常的生活經驗與數學聯絡在一起,抓住了幼兒的興趣點所在,讓孩子們暢遊在數學的海洋中,流連忘返。

  吳老師的這個數學活動的一大亮點就是與幼兒的日常生活經驗相聯絡,把枯燥無味數學活動與幼兒再熟悉不過的日常經驗結合在一起,從幼兒的經驗積累出發,引申到數學活動上來。數數其實對於幼兒園孩子來說是一件再常見不過的事了,然而孩子們在日常的數數過程中,其實並不是發在內心的充滿了興趣,而是機械般的記憶,因此會顯得枯燥乏味,所以許多幼兒對數字都缺乏興趣,敏感度不強。然而吳老師的《趣味數數》活動,讓我一改對數學活動一些偏激看法,原來數數也可以如此有趣。吳老師結合了生活中孩子們耳熟能詳的物品,在孩子們的經驗基礎上開展數學活動,透過數數物品的多少,引導孩子發現為了確保數數的正確性要有一定的數數方法。

  吳老師執教活動中值得欣賞的就是發現孩子的差異,二對於能力較弱的幼兒,並不是選擇忽視或是放棄,而是要因材施教,讓每個孩子在其原有水平上獲得發展。吳老師此次活動中就及時發現了胳臂幼兒在數學方面存在的差距與不足,當吳老師提出的問題“你最多數數能夠數到多少?”時,她更多關注的是那些不作回應的孩子,她並沒有忽視他們的存在,而是同樣關切的問“你最多能夠數到幾呀?”在吳老師積極正確的引導下孩子的數數技能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更加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

  數學活動之所以顯得枯燥是因為數學內容是抽象的,而還在的思維仍停留在具體的事物上,怎樣變抽象為具體,就是吳老師此次活動的一個重要詮釋,選擇貼近幼兒的生活,在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借住具體的生活事物來幫助孩子學習抽象的數學活動。其實,在活動中做到關注每一位幼兒是很難得的,因為班級裡的幼兒發展水平存在著差異,做到事事據悉實在很難,然而,這並非不可能的。從吳老師的身上我就看到了她豐富的教學經驗下擁有一顆關注每一個幼兒的心。

  透過此次觀摩影片活動讓我感受到對數學活動的無限趣味性,作為教師要做到關注每一位幼兒,讓每個孩子都能在數學活動中獲得無限樂趣。

  幼兒園公開課評課稿 篇3

  有幸聽了12位老師的課,感觸很深。每位老師的課在環節設計上各有各自的亮點:田波老師的數學課,藉助兒歌“找朋友”匯入,利用手偶小兔和小老虎找朋友,將孩子們引入單雙數的學習。楊盛琴老師和丁維雲老師的數學課中優美的課件製作,形象,直觀的展現在孩子們的面前,讓孩子們一看就懂。王麗老師在健康活動中,先對孩子們熱身運動的練習,讓孩子的身體上各個部位得到靈活鍛鍊,為下一步孩子投擲沙包打靶做好鋪墊以及孩子們進入最後打獵角色做好全方面的準備。孩子們在打獵活動中,不僅要學會不被獵人用沙包打住,而且還要學會保護自己。這正是《綱要》中健康領域知識的體現。肖老師的語言活動中,開始透過讓小朋友誇誇小兔子找回蘿蔔,然後讓幼兒用自己的語言誇誇本班級的小朋友,在第三環節中為了讓知識得到鞏固,利用圖片內容讓孩子們誇誇圖中的小朋友以及隨手讓孩子們抽照片再次來誇誇班上的小朋友。這樣來安排教學活動,不僅拉近了班級孩子們之間的距離,更重要的培養了孩子們的口語表達能力,體現了語言學科的特點。

  李麗老師和石歡老師的課,都是讓孩子們在探究中獲取知識。如:李老師的科學課是先讓孩子們感受風的存在,再讓每個孩子參與探究活動。而石老師的是先讓一部分孩子探究物品的特徵:大小,輕重,軟硬,冷熱等等。他們二位老師在設計環節中都可以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新知。劉心茹老師和張小霞老師都是上的一節中班藝術課“包餃子”。她們二位老師的課大同小意,在活動開始的第一環節中都是用餃子圖片引導孩子們認識不同的餃子。劉老師主要是以餃子顏色為主引導孩子們認識餃子,而張老師主要是以餃子的做法(煮,蒸,炸)為主向孩子們介紹餃子。第一環節這樣安排都是為了培養孩子們對餃子的興趣。後面的環節基本上是一樣的:向孩子展示餃子的做法,引導孩子們包餃子,讓孩子們展示自己的勞動成果。韓燕老師的語言活動“彩色的家”透過引導幼兒認識小動物——蜜蜂、小青蛙、大鯨的家以及小動物們家的顏色來幼兒培養小班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景慧麗老師的社會活動“百家姓”,透過讓孩子們自己動手找自己的姓氏來引導幼兒認識我們中國的百家姓;透過兒歌讓孩子們牢記百家姓。這樣來安排教學活動對發揚我們中國百家姓的傳統美德建立了基礎,更讓孩子們作為中國人有這麼多的姓氏感到驕傲。我聽得最後一節健康活動是陳曉麗老師的——不講衛生的小豬。透過陳老師的圖片引導,讓我們中三班的孩子認識到小豬不講衛生的結果,教育孩子們不要向小豬學習,做一個愛乾淨、講衛生的好孩子;最後陳老師透過兒歌“洗澡歌’讓孩子們來創編孩子們自己洗澡的動作,這樣把教學活動推向了高潮,孩子們不僅從活動中得到了教育,而且在快樂中學會了怎樣洗澡。

  總之,這12位老師的課上的'都是很不錯的,每位老師都是讓孩子們在傾聽中去完成活動中的任務,從而達到教學目標的實現,這都體現了老師們對孩子傾聽習慣的培養。在我們參與的縣級課題《怎樣培養孩子良好的傾聽習慣》中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幼兒園公開課評課稿 篇4

  觀摩了小班科學活動《有趣的輪子》,我談一點個人的看法。具體分以下幾個方面來評述:

  一、選材貼近生活。

  1、內容源於生活。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絡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物件。生活中,孩子們隨時在享用著輪子給我們帶來的好處:每天來去幼兒園乘上爸爸媽媽的各種車子感受到輪子的方便;玩扭扭車、滑板車感受到輪子的樂趣。王老師選取這一活動,意在引起幼兒對生活中隨處可見的輪子的關注,培養小班幼兒探索科學現象的興趣和關心周圍事物現象的態度。

  2、材料來自生活。

  科學的探究離不開材料,材料的選取要貼近生活,最好是隨時可得,隨處可見的。那些精製、特製的材料不足以滿足孩子的探究需求,而一件普通的東西卻能折射出更多的科學概念和自然現象。在“有趣的輪子”活動中,王老師就找了一些孩子生活中常見的圖形物品,讓孩子在玩一玩、推一推中,發現圓形物品能滾動的特點。

  二、目標制定合理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它的正確制定和達成,是衡量一堂課好壞的主要尺度,那麼從王老師對此次活動的教學目標制定來看,是全面、具體的,她從能力、知識、情感來制定的,在目標的制定時也考慮到了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在活動中,王老師也緊緊圍繞著目標來開展每個環節。

  三、過程注重探究

  陳鶴琴先生曾說過:“兒童的世界是他自己去探索去發現的,他自己所求來的知識才是真知識,他自己所發現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王老師從小班開始就非常注重孩子探究能力的培養,為幼兒提供了便於探究的操作材料,鼓勵幼兒透過直接操作材料,去觀察、去發現、去思考,滿足了幼兒的好奇、探究、希望嘗試的慾望。王老師始終為孩子創造一個輕鬆的學習氛圍,讓孩子主動參與到觀察、分類、探究的學習活動之中。透過孩子動眼、動腦、動手、動口,讓孩子在師生共建的科學氛圍裡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同時體驗成功的樂趣。實現了“孩子是科學學習的主體。” “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 這一理念。

  四、環節緊湊有序

  本次活動設計條理清楚、從易到難、層次分明。王老師從“沒有輪子的汽車”引起孩子“找輪子”的興趣,隨後又透過孩子的猜想、辨別、探究、驗證使孩子在輕鬆的氛圍中自然地獲得“圓圓的能滾動的東西可以做輪子”的經驗,也很好的突破了重點和難點。整個課堂教學有序有線、豐富多彩,使幼兒至始至終保持很好的注意力和探索興趣,活動效果好。為孩子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五、師幼關係融洽

  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承載著實現教育目標,並將教育目標內化成幼兒的自我需要,促進幼兒發展的責任。尤其是在課程建構中,教師需要主動的與幼兒溝通,瞭解幼兒的興趣、需要;同樣的,幼兒也應該主動的與教師交流,瞭解教師的想法和意圖,在彼此的溝通中融合雙方的意見,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師幼有效溝通”。有這樣一句教育名言:“當你出現在兒童視線中的那一刻開始,你對他們的教育便產生了。”同樣的,“當你出現在兒童視線中的那一刻起,你與他們的溝通也就開始了。”所以,溝通無處不在。它所含蓋的不僅僅是語言上的交流,它更包括了肢體動作、眼神、表情、等多種非語言交流方式。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一顰一笑對於幼兒來說,都是傳遞著資訊。王老師在這個活動中就很注意利用各種方法和孩子進行有效溝通,如摸摸孩子的頭,親切的笑容,溫柔的提醒給幼兒營造了一種輕鬆的氛圍,在整個活動中,由於融洽的氣氛,小班的孩子顯得非常的活潑,願意主動探究和表達,達到了很好的師生互動的效果。

  幼兒園公開課評課稿 篇5

  在活動中教師比較注重孩子探索能力的培養,為幼兒提供了便於研究的操作材料,鼓勵幼兒透過操作材料,去觀察、去發現、去記錄、去思考、滿足了幼兒好奇、探索、希望嘗試的慾望。排序活動是幼兒數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它需要教師創設一個豐富的活動環境,提供豐富的操作材料,透過一定的組織形式,讓幼兒在操作過程中探索、發現,推斷出排列規律,並能按此規律進行排序活動。

  一、選材貼近生活,《綱要》提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絡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物件。所以王老師選取的這個內容是來源於生活的。另外,教師在活動設計時充分考慮到了孩子的生活經驗,利用孩子平時經常玩拼圖這個經驗來展開活動,一方面貼近孩子的生活,另一方面更激發起了孩子學習、發現的樂趣。

  二、教學目標比較全面,基本上涵蓋了情感、知識和能力,符合《綱要》要求。

  三、教師的準備很充分,在材料的提供上體現了目的性、科學性、可操作性。在活動中教師比較注重孩子探索能力的培養,為幼兒提供了便於研究的操作材料,鼓勵幼兒透過操作材料,去觀察、去發現、去記錄、去思考、滿足了幼兒好奇、探索、希望嘗試的慾望。

  四、教師的教學思路比較清晰,很好地展示了活動的每個環節,即認識圖形,激發興趣—拼拼圖形,記錄結果—二次操作、多種組合—交流分享,總結延伸。整個活動的每個環節緊扣教學目標,體現了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活動中,幼兒始終保持很好的注意力和探索興趣。

  五、教師的教學方法是多樣的,體現數學教學特色,如演示法、操作法和記錄法等。

  六、在教學形式上,教師能較好地採用個別、集體和小組活動相結合的形式。

  建議:

  1、在二次操作中,教師是要求讓幼兒在選定一塊圖形的基礎上,進行多種組合,幼兒操作後,教師也可以作一下簡單的記錄,以便幼兒能更清楚的掌握其中的規律。

  2、在幼兒操作拼圖過程中,教師可播放一些輕音樂,讓幼兒在快樂的拼圖中感到輕鬆感。

  3、兩張記錄表的製作上,是二合一的。第一次操作之後,讓幼兒自己把記錄表1撕下來。在活動中,發現有些幼兒撕的比較困難,需要老師的幫忙,這就間接的造成了時間的浪費性。

  幼兒園公開課評課稿 篇6

  從第一個環節開始,李老師的提問就很有靈活性和開放性,讓幼兒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鼓勵幼兒大膽表達,在李老師的引導下,幼兒回答越來越接近她的目標,可見她的提問非常的機智且有效。這對於我們新教師來說是很值得我學習的,因為在實踐中,我經常困惑的就是提問的有效性,我園現也在研究這方面的問題,如何做到提問有效性呢?今天看了李老師的課,發現她給我一個很好的啟發,要做到提問的有效性,心中應該始終裝著這次活動的目標。

  第二環節的交流討論教師也是充分給予孩子自由討論的時間,教師心中始終裝著孩子,注重孩子學習的過程。並且教師的小結很清晰,很好的提升了幼兒的生活經驗。

  第三環節的遊戲也是本次活動的精華部分,教師設計新穎,破譯的電話號碼竟都是一樣的,這有些出乎我的餓意料,但孩子們卻從中體會到了集體成功的樂趣。教師進而又對怎樣打電話訂奶茶進行了提升,一下子調動了孩子們的興趣。但在數人數的數量時,教師應該對每位孩子想到的辦法給予鼓勵,而不是否定。

  這次活動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新教師學習,無論是從活動的設計還是活動的進行,都能看出李老師的智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