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渠精神演講稿
紅旗渠精神演講稿
紅旗渠精神是新的時代精神的基礎,影響著新的時代精神的思維品質和精神風貌。時代精神總是立足於現實實踐的,總是在一定民族實踐發展基礎上形成的。接下來,小編為您分享了紅旗渠精神演講稿,感謝您的閱讀!
紅旗渠精神演講稿一:
幾年前,我有幸隨老公單位的旅行團赴河南林州遊覽了被譽為“人工天河”、“中國水長城”的紅旗渠。
紅旗渠景區是自然和人工的結合體,幾年來,它的美景在我的心裡雖已成了模糊的記憶,但紅旗渠精神卻深深地鐫刻在我的腦海裡,時常鼓勵著我,讓我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夠堅毅,頑強,勇敢地面對困難。
紅旗渠位於河南省林州市,建於1960年,是一項引漳入林(引漳河水入林州)的偉大工程。它穿梭於太行山的各個山頭、山腰,氣勢雄渾,如條條巨龍翻山越嶺、噴吐著碧波,滔滔前行,滋潤著林州大地的的每寸肌膚,給這裡的人們帶來無盡的吉祥與幸福。
走進紅旗渠的展覽館,一座座雕塑、一幅幅圖片、一段段文字,無不向我們訴說著舊社會林縣(林州舊稱林縣)人民的苦難生活以及林縣人民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恆心和毅力。這些雕塑、文字和圖片至今仍深深的珍藏在我的腦海中,既讓我為當時林縣人民的悲慘生活感到痛心,又時常被林縣人民的愚公移山的精神所感動,所鼓舞。
下面我用文字為大家展現的這些雕塑就充分說明了林縣當時的旱情及修建紅旗渠的艱辛。左邊一群衣衫襤褸的人們擺上香案貢品,雙膝跪在乾裂的土地上,雙手合十,仰望上天,口中似在唸念有詞,臉上也寫滿了虔誠,不用說這是在祭天求雨。另一群同樣衣衫襤褸的人們似乎已信不過上天,揹著包袱,挎著籃子,扶老攜幼背井離鄉,逃荒要飯。另一幅雕塑是當時的勇士們除險石的情景。修建紅旗渠時,有些山石被開山炮震得鬆散,隨時可能有石頭掉下來砸傷修渠民工。為減少傷亡事故的發生,就需要有不怕犧牲、無私奉獻的勇者腰繫大繩,在崖上如盪鞦韆一般落在崖壁上除險,這種舉動被稱為“虎口拔牙”。看著這樣的情景,每個人都不禁會為懸在崖上的勇者捏一把汗。
修建紅旗渠動用的人力有多少,帶來的效益如何,看看這一幅幅動人的圖片和驚人的文字吧。從圖片中我們看到:男子漢出動了,鐵姑娘出動了,白髮蒼蒼的老人來了,小學生放學後也來幫忙了。他們用鎬頭、鐵鍬和落後的的小推車鏟運石塊,用麻繩、保險鉤除險,晝夜奮戰在太行山懸崖絕壁之上,險灘峽谷之中,逢山鑿洞,遇溝架橋。削平1250座山頭,架起151座渡槽,開鑿211個隧洞,修建各種建築物12408座,挖砌土石方2225萬立方米。紅旗渠的建成徹底改善了林州人民靠天等雨的惡劣生存環境,解決了7萬人和37萬頭家畜的吃水問題,54萬畝耕地得到了灌溉,糧食產量也翻了幾番。
在紅旗區分水宛我們可以看到閘門內奔瀉出的兩股激流。向西南方向流去的是一干渠,向東南方向流去的是二乾渠。三乾渠在分水嶺雙孔遂入口處,三條幹渠和從他們身上分流的眾多支渠如人體大大小小的血管,向整個林州大地源源不斷的輸送著生命的營養,使林縣這個不毛之地披上象徵生命的綠裝,變成希望的田野。
從分水宛出來,再去有名的青年洞景區,由於時間已久,青年洞在什麼方位,怎麼去的已記不太清。只記得上有郭沫若親筆題寫的“青年洞”三個大字,洶湧的漳河水從洞中穿過。當時用手機拍下的一組數字和文字資料告訴我們:洞長616米,高5米,寬6.2米,挖土石方19400立方米,總投工13萬個。據說當年因自然災害和國家經濟困難,總乾渠被迫停工。為早日將漳河水引入林州,建渠幹部群眾挑選了300名青年突擊隊,在艱苦的條件下繼續施工,他們戰鬥在工地,吃住在工地。位於虎口崖下的神工鋪就是當時民工住過的地方,當時漳河沿岸村莊少,修渠民工沒有住房,就住山崖,打地洞,還要上山挖野菜,下漳河撈河草充飢,在這樣的艱苦條件下,他們還在崖壁上留下了豪邁的誓言:“崖當房,石當床,虎口崖下度時光,我為後代創大業,不修成大渠不還鄉。”突擊隊經過一年零五個月的時間終於將洞鑿通,使其成為總乾渠的咽喉工程。
在60年代,一個一切都還很落後的年代裡,林州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以勢把河山重安排,敢教日月換新天的雄心壯志和英雄氣概創造了新中國的奇蹟。紅旗渠的建成讓我們看到,在勇敢、頑強、恆心和毅力面前,沒有什麼可以叫做困難。在所謂的困難面前,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自力更生、艱苦奮鬥,自強不息、開拓創新、團結實幹、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就是克敵制勝的法寶。如果每個企業、每個團體、每一個人都具備了這樣的精神,那麼一切困難都可迎刃而解。
紅旗渠精神演講稿二:
20世紀60年代,在黨的領導下,河南林州(原林縣)人民在生產力水平相當低的條件下,憑著自己的雙手,修建了舉世聞名的紅旗渠。在這場氣壯山河的偉大實踐中,孕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它以獨立自主為立足點,以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為核心,以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為導向,被周恩來譽為新中國兩大奇蹟之一。江澤民指出:紅旗渠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時代體現。胡錦濤強調:必須大力弘揚紅旗渠精神。紅旗渠精神既充滿了中華民族的豪情壯志,又倡導了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既繼承和發展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又體現了當今中國人民的理想、信念和追求。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進一步弘揚紅旗渠精神,對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力實現中原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紅旗渠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時代體現。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在長期的共同生活、共同實踐基礎上形成和發展的,為該民族大多數成員所認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價值取向、精神風貌和道德規範,是民族傳統的歷史積澱和民族文化的厚重結晶,是一個民族的思維特徵、心理特徵、個性風格、思想情感、文化傳統及行為方式的綜合體現。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其保持文化傳承、利益整合、文明進步、生存地域完整的精神紐帶。民族精神反映著該民族的內聚力、生存智慧及精神追求,決定著該民族的生存狀況和發展前途。一個民族是否強盛,不僅取決於民族規模和各種物質形態的存在狀況,更取決於是否擁有豐富的生存智慧、遠大的理想和強烈的自我奮鬥精神。民族精神具有對內動員民族力量,對外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
中華民族精神作為中華民族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社會實踐中形成的文化積澱和結晶,是中華民族形成的基本條件,又是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現實需要。中華民族精神博大精深,它以愛國主義為核心,以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為基本內容,以凝聚民族力量、推動民族前進為主要特徵。它具有強大的凝聚效應,由此構成了凝聚炎黃子孫的永恆精神紐帶,成為民族生存、發展和繁榮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強大精神動力。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必要條件。江澤民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指出:面對世界範圍各種思想文化的相互激盪,必須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納入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使全體人民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我們黨歷來重視對中華民族精神的繼承和弘揚,而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上升到戰略任務的高度,在黨的重要文獻裡還是第一次。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對於凝聚中華民族的全部力量,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增強我國綜合國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都具有重大的意義。
聞名中外的紅旗渠,是河南林州人民在40年前,為徹底改變祖祖輩輩乾旱缺水的生存狀況,歷經艱辛,在太行山的懸崖峭壁上建成的人工天河,是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一座艱苦奮鬥的豐碑。周恩來總理十分自豪地向國際友人介紹說:新中國有兩大奇蹟,一個是南京長江大橋,一個是林縣的紅旗渠。林州人民修建紅旗渠的壯舉,不僅改變了林州嚴重缺水的貧困面貌,更大的收穫還在於孕育形成了紅旗渠精神。這種精神在林州人民40年的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反覆錘鍊,豐富發展,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譜寫了戰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的創業三部曲;激勵著中原兒女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創造出一個又一個奇蹟,奏響了一曲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壯麗凱歌,不斷為紅旗渠精神注入了新的時代內涵。
中華民族的偉大民族精神,具有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多方面的內容,其中包括:精忠報國、團結統一的愛國主義精神。中華民族歷來具有深厚的愛國主義傳統,國家的統一、民族的團結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中華民族的廣大成員,從來不惜以巨大的犧牲來維護國家的統一。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創業精神。中華民族以自己的勤勞勇敢、發明創造為人類的文明進步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一個民族唯有勤勞,才能有生存的基礎;唯有勇敢,才能克服生存和發展中的艱險,保護創業的成果。憂患自省、以天下為己任的負責精神。中華民族歷來具有高瞻遠矚、顧全大局的政治智慧和濟民救世的強烈社會責任感,深諳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日中必修,月滿則虧的哲理,因而提倡居安思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種思想底蘊在廣大社會成員中形成了與國家民族休慼與共的負責精神。貴和尚中、熱愛和平的人文精神。中華民族是一個愛好和平的民族,歷來倡導和為貴的價值觀念和處事方式,這顯示出符合世界和平發展潮流的人文精神。正道直行、守節如一的誠信精神。追求真理,維護正義,重視氣節操守,是中華民族自尊自強的精神支撐;言必信,行必果,是被中華民族廣大成員普遍認可的道德要求。
中華民族的上述民族精神,具有巨大的歷史震撼力和時空穿透力,將永遠閃耀著人文精神和理性主義的光輝。人類社會又是不斷向前發展的,民族精神也要伴隨著歷史前進的步伐而不斷增強自己的時代品格,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是互為表裡、相輔相成的。中國共產黨人始終高舉中國先進文化的旗幟,始終堅持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努力弘揚和培育反映革命、建設和改革要求的新文化,使民族精神的歷史性和時代性在黨領導人民推動社會進步的偉大實踐中得以有機結合,並在革命和建設的各個時期,使中華民族精神得以豐富和發展。如在革命戰爭年代形成了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形成了紅旗渠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焦裕祿精神、雷鋒精神、抗洪精神、抗擊非典精神等。這些都是中華民族精神在新時代的昇華。民族精神不是一個僵化的概念,而是一條不斷髮展、不斷豐富、不斷更新的精神長河,它在不同時代、不同地域有不同的表現。一個國家的民族精神如果停滯了、僵化了,也就失去了活力,失去了存在的根基。
在修建紅旗渠的過程中,林州人民不僅繼承了中華民族的許多優良傳統,而且把它們與無產階級世界觀結合起來,與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結合起來,從而形成了蘊含和包容歷史與時代諸多優秀文化基因的紅旗渠精神。這一精神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在特定歷史時期的體現和深化,而它的形成,又使民族精神得到了新的提升。中華民族是一個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民族,如今正在奮力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由於我國與世界發達國家在經濟發展水平等方面還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這就要求我國的發展戰略具有跨越式發展的特徵。一方面,我們要按照經濟建設的規律,大力進行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結構調整,不斷破除阻礙經濟發展和生產力進步的制約因素,堅定不移地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促進經濟的增長;另一方面,我們要發揮中華民族勤勞、艱苦奮鬥、自強不息的精神優勢,堅定不移地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把全體人民的聰明才智和追求幸福生活的強烈願望轉化為提高勞動生產力和經濟效益的物質力量。這就是說,為了加快發展,既要重視經濟的力量、科技的力量,也要重視精神的力量,人的素質的提高。從經濟建設的實踐看,勞動者的精神狀態、自覺程度、工作幹勁、創新意識等因素,對生產過程的各環節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沒有強烈的奮鬥精神、負責精神、創業精神,即使有再好的技術、裝置和資金、資源條件,也不可能取得滿意的效益。
紅旗渠精神的形成過程啟示我們:一方面,要珍惜民族精神的歷史內容,善於應用歷史的經驗和智慧解決現實問題;另一方面,要以時代的眼光審視我們的民族,廣吸博納,注重創造和培育新的精神財富。唯有實現民族精神傳統與現實的統一,才能引導我們的民族更加迅速、穩健地走向未來,才能使我們的民族永遠充滿活力和朝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