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端午節說課稿

幼兒園端午節說課稿

  幼兒園端午節說課稿是為了讓幼兒更好的瞭解端午節,感受端午節豐富的文化內涵。下面公文站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幼兒園端午節說課稿範文,歡迎大家參考!

  篇一:大班社會活動<端午節>說課稿

  各位領導、老師上午好,我說課的主題是大班社會活動:端午節

  一、說教材

  1、本次活動是大班下學期端午節文化主題課程組成部分,它從身體運動角度向幼兒詮釋傳統文化。

  2、在這一活動中,首先讓幼兒知道端午節這一名稱,瞭解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設計並組織了有關端午節的主題教育活動,並選擇了幾張有關端午節的圖片,是為了讓幼兒更好的瞭解端午節,感受端午節豐富的文化內涵,激發初步的愛國主義情感,豐富以下主要經驗: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也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端午節有許多傳說、故事,如:有關屈原的傳說,進一步讓幼兒知道端午節的第一個意義就是紀念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端午節有特別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種形狀、多種口味的;以艾草驅毒避蟲的習俗;端午節有賽龍舟的習俗。

  3、結合以上原因,本次活動從情感與社會性、知識文化、運動素質與運動技能三個角度設定以下目標:體驗團隊協作的樂趣,形成初步的競爭意識;加深對端午節文化的認識;鍛鍊腿部力量,提高動作的協調性。

  4、在活動準備上,考慮到活動要與幼兒原有經驗相聯絡以及支援活動順利展開的需要,做以下準備:幼兒初步瞭解端午節來歷與習俗的圖片;音樂《眾人划槳開大船》;場地佈置--佈置好河流,標誌好起點和終點。

  二、說教法

  1、整個活動以集體教學為主,輔之以分組指導。主要考慮到集體教學在講解和示範基本動作要求以及佈置活動任務方面的方便、省時。分組指導則因為不同小組

  幼兒在能力、經驗、需要存在差異,因此希望透過分組指導促進每組幼兒最大化參與運動。

  2、具體來說,在活動匯入階段,透過提問法引導幼兒瞭解端午節的時間,這是一種比較傳統的活動匯入方式,關注的是幼兒學習動機的激發;在幼兒瞭解端午節的來歷與習俗階段,透過圖示法與講授法交代端午節的來歷與習俗;在幼兒學划龍舟階段,透過講授法與示範法交代賽龍舟的基本玩法,運用講授法與示範法是希望從言語和動作方面讓幼兒明白賽龍舟的基本規則與任務。

  三、說學法

  1、為了更有效完成活動的目標,並顧及大班幼兒的學習心理特點,本活動主要強調幼兒的體驗和小組合作的學習方法。

  2、具體說來,在活動匯入階段,幼兒透過觀察、回答問題、講述的方式,符合教學的主體性原則;在學習划龍舟階段,幼兒以小組合作了解遊戲規則,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主要扮演觀察者和交流者的角色,給予幼兒自由活動的機會。競賽遊戲階段,幼兒透過參與競賽,體現《綱要》寓教育於生活、遊戲之中的要求。

  四、說過程

  結合幼兒園教育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了以下環節,主要流程為:活動匯入--瞭解端午節的來歷與習俗--學划龍舟--賽龍舟--回顧端午節的時間、來歷與習俗。

  第一環節:活動匯入

  幼兒坐成半圓,提問:小朋友,你們知道端午節是農曆幾月幾日嗎?

  第二環節:瞭解端午節的來歷與習俗

  先出示屈原的圖片,讓孩子瞭解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再出示粽子、艾葉、賽龍舟的圖片,讓孩子瞭解端午節的習俗。

  第三環節:學划龍舟

  十四名幼兒分成兩組,由幼兒自由分組。教師帶領一組幼兒示範、講解划龍舟的基本規則和動作要求,使幼兒既知道遊戲的基本玩法,又可以在此基礎上將時間與精力放在划龍舟的技能技巧上。

  第四環節:賽龍舟

  此階段運用了前一階段習得的動作技能,同時透過比賽增加遊戲的樂趣,確保幼兒最大化參與運動。

  第五環節:回顧端午節的時間、來歷與習俗

  幼兒坐成半圓,教師帶領幼兒回顧知識點並進行活動總結。

  我的說課反思到此結束!謝謝!

  篇二:我想知道的端午節說課稿

  設計思路:

  一、說教材:

  眾所周知,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有著其獨特的風俗,通常吃粽子、賽龍舟等慶祝活動是最為人們所瞭解的。其實這些活動稍加設計,就能變成中班孩子瞭解端午節,提升民族自豪感的有效途徑,既能鍛鍊和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又能增進孩子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瞭解和興趣。

  端午節對於中班的孩子來說,還是有些陌生的,孩子知道比較多的知識點都是圍繞粽子展開的,對節日本身的來歷可以說是一無所知,在以往的節日教育活動中,我們發現孩子們的節日意識都相對比較薄弱,知識量也比較小,通常老師採用的方式也是灌輸式的,希望透過老師的說,能夠讓孩子瞭解節日,知道節日,但往往效果不佳,針對這種狀況,我結合一年一度的端午節,開展相關的主題教學活動,讓幼兒瞭解“屈原”的故事,激發他們初步的民族自豪感就顯得尤為必要了。

  二、說目標

  我為本次活動設定了這樣兩個目標:

  1、 知道端午節的日期,瞭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

  2、 在觀察、品嚐中發現粽子的口味、形狀是多種多樣的,初步瞭解粽子的製作過程。

  三、說教法和學法

  整個活動,採取看、聽、說、做等方式進行,力圖讓孩子在說說做做中,進一步加深對端午節的認識和了解,同時,各個環節緊密相扣,透過觀看、提問、討論、交流,和孩子共同獲取更多有關端午節的知識。

  活動目標:

  1、 知道端午節的日期,瞭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

  2、 在觀察、品嚐中發現粽子的口味、形狀是多種多樣的,初步瞭解粽子的製作過程。

  活動準備:1、FLASH《屈原的故事》

  2、幼兒收集的各種各樣的粽子

  3、錄影:包粽子

  活動重點:在觀察、品嚐中發現粽子的口味、形狀是多種多樣的

  活動難點:知道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

  活動流程:故事匯入——展示介紹——品嚐交流——包粽子

  活動過程:

  一、觀看flash,聽《屈原的故事》,瞭解端午節的來歷。

  1、提問:

  端午節是幾月幾日?

  人們過端午節紀念誰?

  為什麼要紀念屈原?

  人們是用哪些方法來紀念屈原?

  2、拓展交流: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

  二、展示、介紹“我收集的粽子”,瞭解包粽子所需要的材料

  1、展示幼兒收集的粽子,瞭解粽子種類的多樣。

  提問:你帶來的是什麼粽子?

  它是什麼形狀、什麼口味的?

  2.觀看錄影:包粽子,瞭解、認識包粽子所需要的材料。

  提問:你知道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嗎?

  (根據幼兒所述,一一出示相應材料並加以認識。)

  3、完整觀看錄影:包粽子

  討論:你看到人們是怎麼包粽子的?

  三、品嚐粽子、交流粽子的口味等,體驗過端午節的樂趣。

  1、把你帶來的粽子請好朋友嘗一嘗,看看你們的粽子有什麼不一樣?

  四、延伸活動——包粽子

  活動反思:

  在近期的.業務學習中,園長曾指出我們老師目前所存在的問題:缺乏時代性和時尚性,活動設計不能很好地貼近生活,自己好好想想,的確平時可能過分地依賴“學習”一書,把以往比較重視的節日教育等方面都拋之腦後了,有的時候也只是在晨談活動中偶爾提起一下,以為孩子記住節日的名稱和日期就行了,卻不曾想到,就在這一次次不重視中,孩子喪失了無數獲取知識,增強民族自豪感的機會。因此,趁端午節來臨之際,趕快糾正自己之前的錯誤做法,設計並實施了這樣一次端午節活動。

  其實這樣的活動不僅有利於孩子的發展,同時也是對老師的資訊量和知識量提出了一定的挑戰,只有當老師自己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才有可能不誤人子弟,因此在本次活動前,我自己首先收集了一些關於端午節的資料,尋找到一些課件,希望透過這些資料,讓孩子更好地獲取到有關端午節的知識。整個活動,因為自己事先做的準備比較充分,因此對孩子的回應比較遊刃有餘,同時對孩子的一些疑惑也能解答地比較到位。

  縱觀整個活動,我覺得涵蓋的知識量是比較大的,所以每一個點並沒有挖得很深很透,對孩子來說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因此包粽子的環節最後我沒有實施,把它當做之後的一個延伸活動來進行。

  從孩子的表現來看,他們的興趣很高,能夠投入到活動中,透過這個活動,他們知道了屈原,瞭解了粽子的製作過程,這兩個點是他們比較關注的,我想如果把這些環節設計成幾個小活動,可能會更好,畢竟對於中班孩子來說,在一個活動中解決太多的問題是有很大難度的,這是我考慮不周的地方。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