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演說家董仲蠡教育的意義演講稿

我是演說家董仲蠡教育的意義演講稿

  我們作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要始終謹記:教育、讀書的終極目的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來自新東方優能中學教育的名師董仲蠡近日登上北京電視臺《我是演說家》節目,傾情開講《教育的意義》,演講振聾發聵!下面小編分享了我是演說家董仲蠡教育的意義演講稿,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董仲蠡:2016北京衛視《我是演說家》全國四強。新東方優能中學教育教師,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全國演講師,新東方20週年功勳教師。培訓過15萬學員。2014年9月,從三萬教職員工中脫穎而出,被公派至長江商學院進行為期14個月的全日制英文mba學習。

  我是演說家董仲蠡教育的意義演講稿

  大家好,我叫董仲蠡,是一名英語培訓師。我累計培訓的學員有15萬,我曾經教出過考研全市第一的學生,每年因為學過我的課透過四六級考試的不計其數。同學們都非常相信我、尊重我,叫我“小董老師”。

  但是,很多時候,作為老師,我也會有一些困惑。

  我講的大多都是考試類課程:大學英語四六級啊、考研英語啊等等。有一次我講四級翻譯,講到林語堂先生如何翻譯賈島的“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講到許淵衝先生如何翻譯李清照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講到王佐良先生把SamuelUllman的《青春》翻譯成“年歲有加,並非垂老,理想丟棄,方墮暮年。”我不禁手舞足蹈,作為老師的自豪感爆棚。就在這時,底下有一個女生直接質問我:你講這些有什麼用?考試能提分嗎?你就是在浪費我們的時間。我自認為也算伶牙俐齒,但是在這個時刻,我竟無言以對。

  是的,她說的對,沒用,不能提分。

  但是親愛的同學,我並沒有浪費你的時間。因為剛剛這一刻,我沒有在教你考試,我是在做教育。

  作為一個老師,一個教育工作者,我希望在課堂上不僅僅能教授學生實用性的知識。如果僅僅是拼知識,拼記憶,我們已經輸了。

  1997年,美國IBM公司研發的電腦深藍挑戰世界排名第一的國際象棋大師卡斯帕羅夫。號稱“為人類尊嚴而戰”的卡斯帕羅夫,以1勝2負3平的戰績輸給深藍。當時就有人說:國際象棋太簡單!我們的圍棋,變化無窮,你讓計算機玩個圍棋試試?20年過去了,在今年上半年,Google開發出來的人工智慧程式,傳說中的阿爾法狗,以4:1的成績完勝世界圍棋冠軍李世石九段,這場“人機大戰”再次以機勝人敗的結局告終。那真是啪啪打臉啊。

  慢慢地我們發現,人工智慧,聰明過人;網路資訊,知識過人;電腦反應,敏捷過人。我們已經聽到了部分家長這樣的聲音:現在語文、歷史都能在網上查得到,根本不用背;數學、物理有人工智慧,根本不用算;翻譯軟體也越來越高階,外語也根本不用學。教育還有啥用?教育還有啥用?

  是啊,教育還有啥用?

  網上前段時間有一個段子:說之所以要多讀書、多受教育,就是因為當我們看到一群鳥在湖面飛過的時候,我們能夠吟誦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不是在那吵吵:我去,全都是鳥!在我們去戈壁旅遊、騎著駿馬奔騰之時,心裡默唸著“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而不是在那喊:哎呀媽呀,都是沙子,快回去吧!這當然是一種調侃,但是不自覺間就道出了教育的核心含義。

  教育,不僅傳授知識,更能提高個人修為,增加我們對生活的感受力,從而認知自己,並不斷提高自己。我認為,這是教育賦予我們的重要價值和意義,也是指引我們前行的希望的明燈。

  其實,不僅是學生,我們的老師也因為追逐名利而變得浮躁。考試前我們押題、我們預測,考試後我們又牽強地去說押中了多少知識點,有多少學生因為聽了自己的課提高多少分。營造了一種“老師高明,學生高超,家長高興”的其樂融融的假象。當年,我對研究考試技巧也是樂此不疲。選項怎麼選?“三長一短選一短,三短一長選一長。齊頭並進選2B,參差不齊選4D。”學生很買賬,奉我為“考神”“偶像”“人生導師”。

  他們甚至問我除了學習本身之外的問題。比如:“老師,我不想工作,別的同學都去考研了,我是不是該考個研?”“老師,我爸想讓我出國

  ,我媽不放心,我自己也有點害怕。我該怎麼辦?”“老師,我本科讀的是經濟,碩士讀的是環境工程,畢業之後應該找個什麼樣的工作?”“老師,我以後應該做什麼?”

  這種迷茫已經成為一種普遍存在。我們教了十幾年,學生學了十幾年,最終竟然不知道要做什麼?

  西方先賢曾提出三大問題:我從哪來?我是誰?我要去哪?這三大問題是勾連著的,我們之所以不知道我們要做什麼,就是因為我們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誰。而這,正是教育的巨大缺失與悲哀。

  自古強大的民族都是重視教育的民族。以色列、德國以及日本的教育是全世界學習的典範。以色列小學就開設宗教學,德國的中學生哲學是必修課,我們去日本訪問的時候,看到大學生在繁重的學業之後依然參與茶道培訓、藝術鑑賞等活動。當時,我們同行的一位老師就問了那個特別經典的'問題:“這有啥用啊?”那位老師說:“這些活動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修心,讓學生能更好地瞭解自己。”

  是啊,不瞭解自己怎麼會知道自己想做什麼呢?如果個人都不知道想做什麼,國家與民族更不知道該做什麼。那怎麼會有至今活在戰火中卻依然強大的以色列,怎麼會有從二戰廢墟中強大崛起的德國和日本?

  而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更是如此,中國之所以被稱為文明古國,經千年顛沛而魂魄不散,歷萬種災厄而總能重生,因為我們重視教育,我們尊師重道,早在我們的文化源起,已經將最偉大的教育家孔子,立為我們這個文化的精神圖騰。而對於教育的執念,即便在我們最困苦的年代,最黑暗的歲月,我們全民心中扔不曾拋棄,他總會被重新撿起,擦拭,奉還於我們的神壇。

  曾經,我們說“讀書無用”,才學與財富不成正比,造就了我們這個社會浮躁的狀態。然而什麼都可以浮躁,唯獨教育不可以。它是社會良心的底線,是人類靈魂的淨土,是立國之本,是強國之基。教育為了啥?教育,就是在幫助個人認知自己,幫助這個民族認知自己,我們才可以掌握個人的命運,創造這個國家的未來。

  教育者也好,受教育者也好,我們都要做到北宋教育學家張載所說的讀書的真正目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所以下次,我還會在課程時間內培訓答題的方法,但是我會多講5分鐘,別再問這東西有啥用。這多出來的5分鐘,我不再教你考試,請允許我,做一次教育。

  謝謝大家!

  【觀後感】

  我有點激動,聽了兩遍,蕩氣迴腸,依舊激動。我們痛斥中國教育的操蛋,同情應試教育體制的悲催,但其實,我們也未必知道教育是為啥。董仲蠡的這篇演講----《教育的意義》,至臻化境,聽得心酸,震撼。願天下所有的老師們都能聽到這篇演講。——樂嘉

  曾經我們說:“讀書無用,才學與財富不成正比!”,造就了這個社會浮躁的狀態,然而什麼都可以浮躁,唯獨教育不可以!”,董仲蠡在演講中發出了這樣的聲音。是呀,如他所言,我們生活在這個浮躁的社會,隨著生活壓力、競爭壓力越來越大,甚至於無暇去思考諸如“我們是誰?我們想要做什麼?”此類問題。無比倉惶地為了分數而學習、為了聲譽而教學。乃至於對於知識文化本身不做思索探究,只問“這有啥用?”,或者說“這對考試加分有啥用?”

  尤為喜歡董仲蠡演講最後說的那段話,他的語調很溫和,他說:“所以,下一次我在講課的時候我還會在課程的規定時間之內交給同學們答題的方法和技巧。但是我會多講5分鐘,我多講5分鐘的林語堂,多講5分鐘許淵衝,多講5分鐘的王佐良。請別再問我:“這有啥用?”,這5分鐘,我不教你考試,請允許我,做一次教育!”

  正如他所說的那樣,我們中國被稱為文明古國,經千年顛沛而魂魄不散,歷萬種災厄而總能重生,就是因為我們重視教育、我們尊師重道。早在文化的緣起就將孔子這位偉大的教育家立為我們這個民族的文化精神圖騰。而對於教育的執念即便在最困苦的歲月、最艱難的日子裡,總有人不拋棄,總有人把教育重新拾起、擦拭,奉還於我們的神壇。

  文化和學問經由數百年、數千年積累而來,凝聚了不知道多少先賢學者的智慧,所以它的價值不應當只作為一種謀生手段的時候才被人重視。

  那些看似無用的詩詞曲賦、歷史人文也是教育的一部分,亦是我們應當學習的一部分,不為考試、不為聲譽、不為高分、不為賣弄,只為修心。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