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數學圓錐的體積評課稿3篇

六年級數學圓錐的體積評課稿3篇

六年級數學圓錐的體積評課稿1

  今天,我們校內教研課中,我講了是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圓錐的體積》一課。

  課堂上,我的教學環節設計層次清晰,成功之處:

  1、我在教學中注重讓學生在具體情景中,經歷操作、猜想、估計、驗證、討論、歸納等數學活動過程,探索並掌握圓錐的體積公式。

  2、並能運用圓錐的體積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和簡單的判斷、推理能力。

  3、在讓學生結合猜想、實驗、驗證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轉化”思想方法的價值,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4、這節課的重點是透過實驗來探究圓錐體積公式的由來,我先是透過親自實驗一組是等底等高,使學生理解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存在著一定的倍數關係;二是透過課件演示了一組不等底或不等高的圓柱和圓錐來做實驗,再次強調只有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存在著的倍數關係。

  不足之處:

  1、推匯出圓錐的體積基本公式之後,沒有及時拓展公式。

  2、練習時,拓展圓錐體積公式分了兩部驟,先拓展圓錐的.公式,再進行習題練習,有點散。杜老師建議把這兩部分合成一部分更好,讓學生在做題過程中自己悟出當底面積不知道,給出半徑,直徑,底面周長情況下如何求圓錐的體積。

  接著再來說說聽課收穫:透過聽杜老師的課,我學到了要根據學情可以適當設定一些環節突破重點,如:用方程解決兩個問題時,首要的是先要清楚怎樣設這兩個未知數,杜老師針對這一點透過讓小組討論來達成,在學生回報的同時進行點撥,讓學生很明確設哪一個量為未知數更合適,另一個量就設為含有未知數的式子。這一點是我要學習的。

  每一次教研組內聽評課收穫都很多,透過自身的努力,自己的教學也有了很大的進步,我相信透過一次次的聽評課,在今後的教學道路上一定會越走越寬廣。

六年級數學圓錐的體積評課稿2

  高啟傑老師上了一節精彩的數學課,讓我領略了高老師與六(2)班的小夥伴們的風采,讓我獲益頗多。

  本節課的亮點:

  1、本節課有生活中實物(垂線錘)引入,讓學生初步感知其體積的大小、用量杯測量體積的方法;再與不能用量杯的方法來測量生活中圓錐形屋頂的體積,產生矛盾,引入探究圓錐體積,暴露學生的思維。

  2、圓錐的體積公式推導讓學生體驗非常深刻:實驗中每倒一次水就讓學生體驗一次圓錐與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關係,逐步感知兩者之間的倍數關係。這是本節課最大的亮點。

  同時也存在一些遺憾:

  1、例題中的資料不理想,不便於計算;計算方法比較單一;計算的技巧缺乏指導,比如×31可以與題中資料進行先約分再計算,這樣可以使計算方便,提高正確率。

  2、練習層次有待調整。

六年級數學圓錐的體積評課稿3

  今天聽了史老師的圓錐的體積一課,深深地被老師精湛的教學藝術,深厚的教學經驗所打動了。

  本節課值得學習的地方很多:

  1、匯入創設的情景,能極大激發學生的學習的慾望。

  情景來源於生活,既學生活動可造房子,又與兩位教師家孩子有關,學生興趣盎然。其中的數學問題又與本節學課教學目標緊密聯絡。起到很好的匯入效果。

  2、導學問題精煉,適合學生放手展開活動,真正體現在做中學數學的教學理念。

  教師為每個組準備了學具,學生都能參與到實驗中,印象深刻。

  3、展示彙報階段任然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操作完畢後,學生加以彙報,把實驗過程和發現交代的都很清楚,在這個環節學生還能引發更深層的思考,對老師板書進行質疑補充,充分體現教學中師生關係的民主化。

  如:等底等高這一前提條件的引出。接著教師自然而然的讓學生又以觀察圓柱圓錐的關係,比較他們的底面積和高。這一環節學生對等底等高這一條件理解就更為深刻了。

  4、公式的總結在實驗和小練習之後,安排較為合理。

  實驗結束,學生髮現等底等高圓柱和圓錐的體積關係後,教師設計了一個小練習看圖填空,根據圓柱體積求圓錐體積,根據圓錐體積求圓柱體積,這樣獨特的設計,方便了更多的學生總結圓錐體積計算公式。

  5、練習形式多樣,注重演算法多樣性的指導。

  練習的安排,由易到難,先是獨立列式計算,我來評評理,然後是直列式不計算,列式過程注重聽取不同的方法,拓寬學生的思路。再後來又出現填空判斷等練習,綜合性較強,加上教師隨口編出的練習將知識分數除法聯絡起來,融會貫通,到此學生對本節知識得以較好的掌握。提升練習為學生聯絡實際生活理解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價值提供了很好的資源。

  建議:練習中再多創設一些獨立練習的環節,給學困生一思考的空間,也方便教師考查學生當堂的掌握情況。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