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螺》評課稿範文(通用6篇)

《陀螺》評課稿範文(通用6篇)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寫評課稿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優秀的評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陀螺》評課稿範文(通用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陀螺》評課稿1

  《陀螺》課文是四年級上冊第六的單元的一篇課文,這一單元以“童年的回憶”為文字,來讓學生學習“批註”的閱讀策略。

  《陀螺》是這一單元的最後一篇課文,經過前兩篇課文的學習,學生們已經能夠對文中的字詞句進行簡單批註,也能夠對文中不理解和有所啟發的地方進行批註,但批註“有所啟發”的地方,同學們掌握的還不夠好,或者說同學們對“有所啟發”還住不住要點,批註無從下手。

  本節課,我就以這麼一個教學點為突破口,讓學生以文中作者對心情描寫的句子為練習文字,來將自己所感悟到的內容,批註到課文內。並引導學生總結,“聯絡上下文”“聯絡生活”“抓關鍵詞”“猜想”等方式都能給我們帶來“啟發”,讓我們有所收穫。本節課還有一個教學難點是對“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一句話的理解,學生們透過課前對該句話預習性的批註,已經有所瞭解。因此在本節課中,我以文中插圖為著手點,重點引導學生進行練習運用,從而進一步深刻感受該句話的含義。

  在課堂上,同學們能夠積極的思考,並及時的批註,這是本節課的靚點。但也有美中不足之處,比如課堂上學生沒有兼顧到課文的整體性,這也在教學設計時的一個有待完善的地方。

  “邊閱讀邊思考,邊思考邊批註”是很好的閱讀方法,“邊教學邊思考,邊思考邊整理”是一種提高自我的好方法。

  《陀螺》評課稿2

  《陀螺》是第六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閱讀要素有:學習用批註的方法閱讀。透過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體會人物的感情。為完成對閱讀要素的理解掌握,我在教學中將課文的重點放在批註體會深的地方、品讀“我”的心情,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為給學生留下充足的時候討論交充,在第一課時中,我以陀螺為線索理清了文章的思路,既節約了學生閱讀文字的時候,又加深了學生對文字的印象。

  在自我批註與交流互動中,從課內知識延伸到課外知識,孩子們交流著彼此的情感和經驗,學得不亦樂乎。在這堂課上,人人是老師,人人是學生,我,也成了他們中的一員了。我不敢說,這就是一堂成功的課,但我卻十分肯定地知道,這堂課充滿了感情的交流,洋溢著生命的活力。在這堂課上,人人參與,平等對話,孩子需要這樣的課堂,因為,在這裡,他們個性飛揚!

  結尾在拓展遷移中,我指名會玩溜溜球的同學做了遊戲。在學生看的過程當中,體會到了玩具的樂趣,活躍了課堂的氣氛,並寫下了片斷。其中還有幾篇寫得特別精彩,借用了課本中的寫法,可謂是現學現用。

  當然在教學中也有不盡如人意之處:

  1、課堂上,重點關注了那些語文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在問題引導時,對能力較高的學生沒有提出更高的要求。

  2、在交流討論中,對文章內容的理解略有重複。在第一節課,學生在談論體會深的地方時,已對課文主題有所涉及。在第二課時中,最後總結時再次讓學生討論了課文內容、主題。應設計更具新意的內容,如加入對課文類文的閱讀。

  3、缺少對“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這句話的延展,可以讓學生找一找歷史故事,加深對這句話的理解。

  4、沒有督促學生課下再閱讀相關的類文,如金波的《一起長大的玩具》等。

  透過這篇課文的教學,讓我明白了每一篇課文都有自己獨特之處,要針對文章特點選擇教學方法,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率、高質量。

  《陀螺》評課稿3

  《陀螺》一文以兒童的'眼光和心理寫出了玩陀螺、製作陀螺、得到一隻贈送的陀螺、進行陀螺比賽等方面寫出了作者童年時期的快樂的生活,課文透過生動的描寫表達出了作者對陀螺的喜愛之情,也表現出了作者在童年時期的快樂生活,以及對童年生活的懷念。本文語言優美,結構清晰,讀來讓人回味無窮的,貼切學生的生活,引人入勝。

  在教授這節課時,我始終以“陀螺”為線索,讓學生們初讀課文,分析文中講了一件什麼事?進而讓學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接著出示陀螺的圖片,讓學生們說一說陀螺的玩法,以及玩陀螺時的不同的感受,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開啟學生的知識積累庫,加深印象,體會文中蘊涵的作者的感情。

  語文教學首先是從字詞句段開始的,這樣讓學生從易到難,一步一步開始。因此在瞭解文章主要內容的基礎上,我加強生字詞彙的認讀書寫,接著,就是課文主要內容的概括,最後是優美句子的欣賞。從字詞句段到整篇課文,讓學生抓住關鍵詞句,進而理解段落文章大意。

  在教學中,我採取勾畫法、合作交流討論等教學方法,例如勾畫出文中的重點語句,討論交流作者製作陀螺的流程等,啟發學生自主對課文內容進行研讀,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再創造,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合作精神,尤其對作者描寫作者心情的變化的語句要勾畫出來,交流感悟,透過這樣的引導,學生們的興趣很高,課堂教學效果很好。

  在本文的目標中,還有一項即是學會做批註,因此鼓勵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不只是要勾畫文中的內容,還可以把自己的想象、問題、啟示、感想等用批註的形式記錄下來,以便更深刻地瞭解文章的內容,體會作者的對陀螺的情感。

  在本文教學的最後,我進行了拓展,引導學生回憶、想象自己所玩過的遊戲,仿照著文中的段落寫一寫,透過這個環節的設計,學生模仿陀螺這一課的描寫片段,生動有趣地寫出了自己童年遊戲,並把遊戲的快樂也蘊涵在了字裡行間,真正的達到了教學的目的。

  在這節課中,我的教學還有很大的不足,由於給學生朗讀的時間、思考的時間、討論的時間不夠充分,學生很可能思考的少,沒有真正讀出作者所蘊涵的感情,沒有真正理解文章內容。我在生硬地分析課文的同時,忽略了學生的學習,也使學生的想象空間不足,朗讀時知道不夠,使得學生對文中蘊涵的作者對陀螺的感情體驗不足。

  今後,在教學中注重學生的讀、說、聽的能力,做到真正的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的興趣,並注意向老教師學習,積累經驗,認真備課,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爭取將更多的更高效的課堂呈現出來。

  《陀螺》評課稿4

  《陀螺》是統編教材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三篇精講課文。本單元是一個批註單元,旨在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習慣和能力。學習重點是讓學生學習在文章的空白處寫批語式的批註。該單元的人文主題是“回憶童年”。語文要素是:

  1、學習用批註的方法閱讀。

  2、透過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體會人物的心情。

  3、記一次遊戲,把遊戲過程寫清楚。

  這篇文章是兒童文學作家高洪波老師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此文以陀螺為線索,主要敘述了自己的一隻其貌不揚的陀螺戰勝大陀螺的事情,並從中悟到了一個深刻的道理,體會到了成長中的快樂,從而表達了對陀螺的喜愛之情。本文作者以兒童的眼光和心理去觀察事物描寫事物,字裡行間充滿了童真童趣。

  基於本單元的學習目標和本課所處的體例位置,我設計本課以“有趣的童年遊戲”為教學的情感線索,凸顯“表現論閱讀”理念;以“批註”的閱讀方法為抓手,和學生一起學習。我認為本節課從以下三方面彰顯了我的教學理念。

  一、保證自學時間,充分交流批註,開展互動式學習。

  本節課我共設計了六個教學環節,每一個環節都是建立在學生生活經驗交流、自學彙報交流、總結提升交流上的,能夠充分保證學生有大量的自學時間,有充足的交流時間。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順學而導,是孩子們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

  二、提倡多元閱讀,記錄思考過程,立足學生髮展。

  本節課我充分尊重每一個的孩子獨特的情感體驗,鼓勵學生表達個性化觀點,多角度考慮問題,同時,要及時把自己思考的過程寫下來。比如在課堂上,有個小組的學生不僅找到作者對這件事情悟出的道理,他們針對此事還表達了自己的感悟。他們認為這件事還能讓人感受到“堅持就是勝利!”。再比如“本課人物心情描寫的表達方法”和“兩篇關於陀螺的文章的不同之處”等環節,學生在自讀自悟、集體交流的過程中,就能夠多角度批註、交流自己的學習成果。整個課堂是一個學生成長地,為每一個孩子的發展搭建平臺。

  三、鼓勵讀寫遷移,讀說寫相結合,鞏固內化知識。

  批註式閱讀教學是一種學生學習參與度廣、學習效率高的學習方式。在引導學生克服唯一答案的心理詬病的前提下,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以寫促思,以仿說、練寫鞏固所學所悟,既牢固掌握了知識,又深入理解了課文內容,領悟了作者的表達方法。例如,在“領悟作者心情描寫”的學習中,學生能結合課文內容,運用“想象”或“用動作表現人物心情”的方式來表達人物心情。他們把作者勝利後的歡樂、興奮想象成“小夥伴們如何崇拜自己”的情景;想象成“打敗天下”的喜悅……

  為了順利上好這節課,我在班裡認真地和孩子們按照教材要求對本單元的前兩篇課文進行了學習。孩子們面對這種新的學習方式,從陌生到熟悉,從無從下手到喜歡使用,也是學習理念的一次變革。非常幸運,我能有這樣一次機會這樣用心的研究一種課型。在以後的學習中,我和孩子們也會繼續使用這樣的方式學習教材,廣泛閱讀課外書。用這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拓寬學生的閱讀廣度,滋養學生的學習生命。

  《陀螺》評課稿5

  很榮幸3月17日參加了在高區一小舉行的高區小學綜合實踐優質課的評選活動,第一次作為講課老師站上這種活動的講臺,心裡既緊張,又激動。此次我執教的是《奇妙的陀螺》,透過這次講課,自己收穫頗多!

  本次課的設計,本著取材生活的原則,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體會到原來身邊的事物都可以成為製作的素材,在體驗玩的樂趣的同時,又能從中有所收穫,培養孩子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究能力。本次課由談話匯入課題,在初步認識陀螺後,激發學生做陀螺的慾望。讓學生在初次做陀螺的嘗試下,發現製作紙陀螺的基本要求。然後在進一步的製作中,自己探究發現讓陀螺旋轉時間更久的奧秘,再根據發現改進陀螺,裝飾陀螺,之後設計了一個陀螺大賽,調動孩子們的熱情。最後,簡單介紹陀螺在生活中的應用,作為一個拓展提升。整堂課的設計流程比較簡單清晰,此次講課還算比較順利的把整堂課完整的上了下來,大多環節都達到了預設目標,較好地完成了整節課的教學,不過還是有不盡人意的地方,下面主要就自己在本次講課中的感受,反思一下自己在授課中的不足:

  一、課堂語言不夠精煉,評價語不到位。

  在此次講課中,深深感受到了自己在語言方面的不足,覺得有些問題表述不夠精煉,隨意性的語言有點多,當然最主要的不足是缺少課堂評價語,孩子們回答的問題或者想法都不錯,但是我大多時間都是一句簡單的“好”、“不錯”一帶而過,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有效評價,我覺得這是我在今後的教學中需要多學習、多改進的地方。

  二、賽陀螺環節沒有出現預設的課堂效果。

  本來賽陀螺環節是本節課的一個小高潮,孩子們應該積極踴躍參加才對,可能是由於前面對於影響陀螺旋轉時間因素的掌握不到位,孩子們的改裝效果一般,而且速度較慢,所以在規定時間內只有個別小組選出了代表,有幾個小組的代表上臺熱情不高,而且在賽陀螺時,可能我組織的不夠好,沒能調動孩子們的情緒,比賽過程比較平淡,沒有展現孩子們那種天生的競賽熱情。今後在組織課堂方面還需要多加鍛鍊,不斷提高。

  三、小組評價流於形式,沒有自然融入課堂。

  此次在執教中臨時加了小組評價的內容,為的是更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組織課堂,但是由於之前試講時沒有使用過,所以在本次執教中小組評價使用的不是很到位,比如,有個小女孩回答問題特別積極,而且講的非常有道理,若我在給她肯定的同時,適時將他們小組的小陀螺上升一格,相信更能有效調動其他學生的積極性,整堂課我的小組評價基本都用在了組織課堂上,這樣的評價形式沒有發揮實質作用,與課堂教學的銜接不夠自然。今後要避免這種流於形式的評價活動,有效設計小組評價,達到切實提高課堂效率、調動課堂氣氛的效果。

  這次的備課、磨課、講課經歷讓我收穫很多,在發現自己教學中不足的同時,也意識到了一堂好課並不僅僅要有好的教學設計,更關鍵的是要帶給孩子們發現知識、享受知識的體驗,創設高效課堂。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不斷探索,虛心學習,不斷提升自己!

  《陀螺》評課稿6

  首先我從播放一個學生玩陀螺的影片匯入,指名學生讀課文,正音。當時因為擔心時間不夠,所以後面部分就是我來範讀的。從這一部

  分反映出來的問題是學生對多音字“旋”、“轉”、“釘”分不清,因此,在上自己班的課時我就要求學生回家查出以上多音字的解釋,幫助區分。

  緊接著檢查學生預習生字詞情況,從多音字、易讀錯的字詞、易寫錯的生字等方面進行提醒。

  接下來是文章主要內容的把握。我出示了部分概括的順序,例如:說陀螺,學生根據提示自己去概括剩下的內容。在上這部分內容時,學生大多借助了課外資料書來回答。我認為這是一個不好的習慣,會讓資料書代替思考的過程。

  主要內容梳理完之後就讓學生默讀課文,勾畫出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並做批註。一開始,學生有些茫然,後面我提示可以從批註的四個角度去進行批註後,大部分學生能動起筆來。

  最後就是交流印象深刻的地方,補充批註。

  以上就是第一課時的內容。

  第二課時,主要是和學生梳理作者的心情變化過程,用朗讀的方式去體現。

  先讓學生勾畫出各部分中能體現人物心情的句子,再聚焦關鍵詞,概括心情,最後朗讀。前兩個部分帶著完成,後面就獨立完成。總的來說,這部分教學時感覺連線性不強,就像在完成問題一樣,感覺不太好,後面應該在自己的過渡語上多下功夫。

  最後是對“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理解,因為前面的理解就不太連貫,所以學生在這個地方理解時依舊存在一些困難,在引導下學生才能談出自己的理解。

  最後佈置了課外任務,去搜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例子,加深理解。

  總的來說,這堂課完成度不太高,爭取明天改進!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