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54青年節演講稿
大學生54青年節演講稿
篇一:大學生54青年節演講稿
青,是綠色,是生命的顏色;春是季節,是成長的季節。青春就濁出在成長季節的那片生命的綠色,是陽光下那片燦爛的笑容。各位領導,同仁們大家好,我演講的題目是:青春的火炬。
青春是美好的,也是短暫的,它也許是你人生的一處驛站。不過要記住,即使它像一顆流星,我們也要努力讓它成為一次輝煌的閃現,不畏懼艱難困險,敢於拼搏,志比雲天。
彈指一揮間,人類已昂首進入了二十一世紀,在這漫長的歲月裡,中國戰勝了衰落,走向振興;掙脫了屈辱,走向奮起。中國正以嶄新的姿態向世人展示著自己。然而,人們不會忘記那劃時代民族救之的“五四”愛國運動;更不會忘記那舉起民族救之旗幟,開創民族獨立和民族振興新紀元的先驅者;不會忘記革命戰爭的烽火硝煙;更不會忘記為真理而拋頭顱灑熱血的英烈們。今天,我們的祖國已經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振興中華的責任已經落到我們肩上,“五四”火炬已經光榮地傳到我們手中。我們生活在一個靚麗的季節,一個充滿青春活力的字眼,我們要去追回與你同行,釋放自己青春的能量!
2009年春晚舞臺上爆紅的小瀋陽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一身蘇格蘭裝飾的打扮,一個絕頂的模仿秀,給全國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口“為什麼呢”早已在東北老百姓的心中根深蒂固。機遇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經過近十年的的舞臺打拼,抱著對二人轉這門藝術執著的追求,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在2006年的中秋節,被本山老師收為弟子,從而為全國觀眾帶來了無盡的笑聲,可在笑聲背後卻埋藏著多少鮮為人知故事。這就是作為80後的青年人為自己的夢想而不懈的追求和努力,最終成為觀眾心目中的“陽仔”。
我們雖然不是大明星,但平凡的工作和生活,卻仍然需要我們來演繹。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在任何一個時代青年都是社會上最富有朝氣、最富有創造性,最富有生命力的群體。身處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我們將怎樣才能實踐自己肩負的歷史使命,怎樣才能使自己的青春潑灑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上呢?
我認為,敬業就是愛國,要用敬業精神去體現愛國之情。從古至今,那些成就偉業的英雄們,無一不是從就業開始。玄奘歷經十年磨難西行求法,最終取得真經;王羲之臨池書寫,就池洗硯,將一池清水洗成了“墨池”;六十年代的雷鋒,九十年代的李素麗更是敬業的楷模。他們幹一行愛一行,以實際行動,詮釋了“敬業”二字的含義。
公元兩千零八年五月十二日十四時二十八分中國汶川發生里氏8.0級特大地震。此時此刻,山崩地裂,房倒屋塌,給中國人民帶來了無法估量的損失和不可磨滅的痛苦。地動天不塌,大災有大愛,頑強的中國人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大災有大愛”的含義。在這次地震中農村信用社也遭受到了不小的損失。5月22日,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在視察四川省聯社北川信用社營業部和擂鼓信用社“帳篷銀行”時見到農村信用社為受災群眾辦理業務有條不紊、秩序井然的場景十分欣慰,對四川農村信用社綿陽辦事處黨委提出的“山垮房垮,綿陽信合不垮;水停電停,服務三農不停”的口號和做法表示讚賞。他說:綿陽信合的提法非常好,也做的非常好,這就是綿陽信合的崇高精神。
是啊,奉獻,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我們是信合將來的主人,優秀的信合青年應當用實際行動來表達我們的愛國之情。知識就是力量,作為視窗服務人員,我們當努力鑽研業務知識,提高業務素養,不斷學習新的業務知識,更好的為信合做出貢獻。
我們緬懷“五四”先驅們的業績,回顧中國人民和青年在整個世紀走過的歷程,作為當代青年應當秉承民族精神,高舉“五四”火炬,肩負時代責任,讓我們用知識加汗水,以滿腔熱情,去開拓、去創造、去擁抱新希望,來迎接這個機遇與挑戰並存的世紀吧。
生命只有一次,青春不會再來,我們將與身邊的兄弟姐妹團結協作,我們將與全社的信合員工並肩作戰,我們將共同打造心目中的信合,美好的未來!
青年朋友們,不,戰友們,前進吧,前進的號角已經吹響,未來在向我們召喚,歷史將會永遠記住我們的身影,前進吧,前進吧,讓我們釋放青春的能量,點燃充滿激情和夢想的青春火炬!
謝謝大家!
篇二:大學生54青年節演講稿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我喜歡“五四”這兩個字。在我心裡,它不是一個普通的.日子,而是代表中國青年的節日。它總是很自然讓我回想起偉大的“五四”運動,回想起中國的青年為了祖國和人民的命運而作的鬥爭;現在的人都愛用“情結”二字,聽起來好象一種迷戀,一種懷舊。其實總有一些東西是不老的、永恆的,比如“五四”精神。我理解的五四精神是自由、民主、愛國,是銳意進取,這些在任何時代都是應該繼承和發揚的。雖然當代大學生身處的時代和八十年前大不相同,但這些根深蒂固的傳統是變不了的,也就無所謂“情結。時光飛逝,歲月如流,從上個世紀的1919年到現在,五四已經走過了近一個世紀。
在這近一個世紀的里程中,五四,已經被人吟唱過無數遍了。那麼,她到底是什麼?
---是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是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分水嶺?
---是的,她都是的。
但她卻不該只是這些。
時間已經過去91年了,彈指間灰飛煙滅,歷史的車輪在泥濘的土路上留下了長長的車轍。那個世界的悲慘與悲涼,那個時代的黑暗與殘酷,那個社會的風雨飄搖,似乎都已經隨著那車輪遠去了。"開端"也罷,“分水嶺"也罷,"革命"也好"鬥爭"也好,過去的值得紀念,但是更重要的該是留存下來的一種精神,一種五四所帶來的英勇與堅強、果敢與奮進、熱忱與理想、不屈與抗爭的精神。這精神不該隨風而逝,不該只凝固在那一個時代,不該只是用來紀念。我常常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我們這樣去維護“五•四”精神,是對“五•四”的追憶延續了“五•四”精神,還是我們真實的生活創造,發展了“五•四”精神,為它追加了新的定義。精神從不凝固,正如歷史永不再現。記得有人說過,"一種精神得以永恆,不僅在於它的精髓與內涵超越了時空,更在於它在時代的變更中能不斷的被賦予新的色彩,這才是其生命力強大所在。"五四這種精神不該只留在歷史畫卷裡,僅供我們景仰。時間已經過去80多年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在用自己的青春詮釋這這一種精神。一代青年揮著大旗走在街頭,一代青年握著鋼槍走上戰場,一代青年扛起農具走向田間,一代青年背起書包走進課堂…
不想說苦難的過去,實在是美好的未來等著我們去開創。
這才是五四的精髓所在。"五四是原來的五四,五四的精神永遠不會消失;五四又不是原來的五四,新的時代正賦予其新的意義。"
那飄動的旗幟、那緊握的拳頭、那衝鋒的身影、那激昂的呼喊,都已經留在歷史的車轍裡了。讓歷史成為歷史,我們不需要啜飲悲歡的淚水;讓精神穿越時空,我們將籍以此繼續征程。五四留下的,是一種永遠也不會過時的精神!
篇三:大學生54青年節演講稿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是五月四日是五四運動XX週年紀念日。
1919年4月底,中國人民眼巴巴企望的巴黎和會並未帶來預想中的“公理”,鬱積已久的亡國之憂、救國之情驟然化作海嘯山鳴的五四運動,青年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成為洪流中的先鋒。
這是我們第一次打破一切的干涉壓制的政治活動。從對外來說,全國一致的不許簽字對日本讓步的和約,並引起美國國會的不批准和約,以至於最後日本不能不將青島與膠濟路退還於我們。對內呢,全國學生有了一致的聯合,青年學子們打破了一切官廳教職員的尊嚴,文字上與思想上都得到了解放,而文學革命思想革命的潮流,也排山倒海的跟著來了。
在五四運動中,愛國主義是最深厚的精神底蘊。90年前“外爭國權,內懲國賊”的怒吼已然淡去,但“振興中華”的青春壯歌卻一脈相傳,迴響不絕。
90多年來,“愛國、進步、科學、民主”,薪火相傳,歷久彌新,將五四鑄成一枚徽章,戴在所有挺立時代潮頭的中國青年胸前。
我們紀念五四運動,目的在於弘揚五四精神,肩負歷史使命,就是要樹立理想,立志報國;要勤奮學習,勇於實踐;要在實踐中鍛鍊品格,磨練意志,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學習做人;要守時守信,做文明的公民;既有理想,又要著眼於現實,從身邊事、力所能及的事做起;要勇於奉獻,儘管在知識經濟時代,我們不再需要為追求光明和自由而拋頭顱,灑熱血,但“我為人人”的奉獻精神,仍應得到弘揚。
中國經過幾十年來的艱苦建設,已取得了“乘長風,破萬里浪”的迅猛發展,但我們不要忘記,我們仍然是個發展中的國家,還有許許多多地方有待完善和發展,要想國家富強,就必須努力,而希望就寄予在我們這一代人身上。撫今追昔,我們更應該發揚光大“五四”精神,深刻反省“五四”歷程。繼往開來,依然任重道遠。這應該是當代青年學子的使命。正如那句話所說的那樣:“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讓我們一起努力!為建設祖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