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說課稿

小學數學說課稿

  怎樣寫好一篇說課稿呢?所謂說清"為什麼這樣教",就是平常我們所講的找理論依據。下面公文站小編為大家推薦的是小學數學說課稿,歡迎閱讀參考。

  小學數學說課稿篇一:《四邊形》說課稿範文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的內容《四邊形》。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簡單的空間圖形、認識了長方形與正方形的基本特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也是以後進一步學習其它空間與圖形的基礎。

  教材首先出示了一幅校園場景圖,圖上有許多關於“空間與圖形”的資訊。目的是聯絡學生的生活經驗,豐富他們對圖形特別是四邊形的感性認識,並從整體上感知自己生活中的幾何圖形。

  接下來教材安排了兩個例題,例1是藉助於塗顏色的活動,讓學生從眾多的圖形中區分出四邊形,並感悟到四邊形有四條邊和四個角。

  例2讓學生透過把各種四邊形分類,對不同的四邊形各自的特性有所瞭解,特別是加深對長方形、正方形的認識,知道:長方形的對邊相等,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它們的四個角都是直角。

  本單元的內容只要求學生能夠從具體的實物或圖形中識別出哪個是平行四邊形,對它的一些特點有個初步的直觀認識即可。同時對四邊形、平行四邊形、都不要求下嚴格意義上的定義。因此,我覺得本堂課的教學目標應該定為:

  1.直觀感知四邊形,能區分和辨認四邊形。進一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們的四個角都是直角。

  2.透過圍一圍、找一找、塗一塗、剪一剪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3.透過情境圖和生活中的事物進入課堂,感受生活中的四邊形無處不在,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是認識四邊形及其特徵.難點是透過對四邊形的分類,進一步認識長方形與正方形的特徵.

  在教學中我打算採取以下的教學策略:

  1.重生活經驗,讓學生的豐富的感性材料中感知數學。學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觸的事物大都和空間與圖形有關,他們的生活經驗是發展空間觀念的寶貴資源。因此注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將視野從課堂拓寬到生活的空間,並引導他們去觀察生活,從現實世界中發現有關空間與圖形的問題。

  2.重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經歷探究過程。回憶生活經驗、觀察實物、動手操作、想像、情境描述等都是培養和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途徑,也是學生理解抽象的數學的重要手段。根據低年級學生的特點,需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從事數學活動,讓他們透過觀察、操作、有條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動,經歷從現實空間中抽象出幾何圖形的過程,探索圖形性質及其變化規律的過程,從而獲得鮮明、生動和形象的認識,進而形成表象,發展空間觀念。

  在本節課的學習過程中,主要指導學生掌握以下的學習方法:

  觀察法:透過觀察主題圖和圖形,找出四邊形,再透過分類等活動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

  動手操作法:透過分一分,圍一圍等活動,認識四邊形及其特徵。

  概括法:在實踐活動、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在教師的引導下,概括四邊形的特徵。

  我把本節課的預設過程分為四大塊,分別是,

  一.感知四邊形

  1.圍四邊形。師: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種新的圖形:四邊形,你想像中的四邊形是怎樣的?讓生充分發表意見。然後表示出自己想像中的四邊形。(注意:如果學生圍出的以正方形和長方形為主,教師應及時點撥引導,適當補充一些梯形和平行四邊形以及不規則四邊形。)

  2.定義四邊形。這裡的四邊形的定義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下定義。師:看著這麼多的四邊形,你能說一說,到底什麼樣的圖形是四邊形?

  二.尋找四邊形

  1.在主題圖中找四邊形。

  2.在圖形中找四邊形。

  3.找生活中的四邊形。

  4.小結。

  三.進一步認識長方形與正方形的特徵.

  過渡語:象這樣有四條直直的邊,有四個角的圖形就是四邊形,(圖形出示,不同型別的四邊形)。

  1.分類。師:你能按自己的標準把這些四邊形來分分類嗎?

  學生會出現幾種不同的分類方法。對此,要求學生說明自己的理由,對於學生的不同方法,只要有自己的理由,都要予以肯定。其中把長方形、正方形分為一類,其它圖形分為一類進行的分類方法進行重點研究,解決本課的難點“進一步認識長方形與正方形的特徵”。

  2.練習

  準備一些關於特徵的判斷題。

  小學數學說課稿篇二:《地磚的周長》說課稿

  教材分析:

  《地磚的周長》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周長》的第四課時。本節課突出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瞭解、認識正方形的周長,解決實際問題。本節是本單元的第四節課,由於學生對周長的概念、以及怎樣計算圖形的周長已經有一定的認識和生活經驗,因此教材中創設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情境——幫我的女兒丫丫測量和計算裝修房間所需的相關資料,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探索和歸納出計算正方形周長的正確方法。透過“量一量”、“算一算”、“拼一拼”、“說一說”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充分掌握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並能運用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去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以培養學生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

  1. 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並掌握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2. 能夠運用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3、培養學生透過數學實踐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的能力。

  教學設想:

  透過計算“地磚的周長”這一真實、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掌握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然後透過量、算、歸納、說、拼等手段,加深學生對正方形的周長的認識。在此過程中,教師不斷創設情境,讓學生掌握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並能運用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去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同時,培養學生樂於助人的愛心意識,從小樹立“我能行”的自信心,也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數學無處不在,將數學課與生活融合在一起。

  教具準備:

  正方形圖片、實物(地磚)、題單、課件。

  學具準備:實物(地磚)、尺子。

  教學流程:

  一、 複習舊知。

  1. 師:同學們師:同學們,前兩天大家已經初步認識了圖形的周長,那誰能用一句話告訴老師,什麼是周長?怎樣求圖形的周長?

  2. 出示正方形。

  師:請說出圖形的名稱。

  正方形的特點是什麼?

  如果要計算正方形的周長,需要測量它的哪些邊的資料?

  師:真是一群能幹的孩子,那現在林老師遇到了一些問題,你們願意用你們學到的這些本領來幫助林老師,做一個能幹、又有愛心的孩子嗎?

  【設計意圖:鞏固舊知,為今天的新課做好鋪墊,奠定基礎。】

  二、創設情境,教學新知。

  1. 談話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老師有一個非常可愛的小女兒,名叫丫丫,就快滿五歲了,和你們一樣,她非常非常渴望擁有一間屬於自己的漂亮房間,所以呢,我按照裝修師父的要求買了一些材料,需要同學們來幫助老師測量和計算一些資料,你們可以嗎?

  【設計意圖:情境的創設,是為了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知道數學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同時,幫他們樹立信心,讓他們知道原本屬於大人的世界,小孩子也可以參與,並有能力去解決一些問題,更在情境創設中培養他們樂於助人的愛心意識。】

  2.教學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A.展示實物(地磚),請生觀察其形狀。(板書:地磚的)

  B.學生分組測量地磚邊長資料,(提示:測量是儘可能的取整釐米數。)並用至少兩種不同的方法計算出地磚的周長。抽生說算理,師板書。

  方法一:10 +10+10+10=40(釐米)

  方法二:10×2+10×2=40(釐米)

  方法三:10×4=40(釐米)

  C.全班討論:你覺得那種方法最好記憶,最簡便?為什麼?

  如果正方形的邊長是20釐米、30釐米、40釐米呢?

  由此得出:(板書)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生齊讀公式兩遍,並在題單上默寫。

  師:邊長代表什麼?4代表什麼?

  師:要求正方形的周長,必須知道什麼?知道正方形的邊長,就可以求出什麼?

  【設計意圖:從實際情境出發,充分放手讓學生動手、動嘴 、動腦、獨立思考,透過探索、交流、觀察、歸納等形式推匯出正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

  三、練一練

  判斷題:

  (1)正方形的周長等於它的邊長的`4倍。

  (2)兩個正方形的邊長相等,周長也相等。

  (3)邊長5釐米的正方形,周長是25釐米。

  (4)一個正方形的周長是24米,邊長是6米。

  【設計意圖:對正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加以鞏固。】

  四、數學與生活:

  丫丫的一張正方形照片,邊長30釐米,要給這張照片做一個邊框,邊框有多長?

  丫丫的正方形窗簾,邊長為100釐米,給三邊做漂亮的花邊,需要多長的花邊?如果做兩層呢?

  【設計意圖:放手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同時檢測學生是否掌握正方形周長計算方法,並能在此基礎上加以靈活運用,同時,為學生樹立“我能行”的自信心。】

  五、實踐活動:

  (1)學生分組用2個地磚拼大的長方形。

  (2)計算其周長。

  (3)請生說說想法。

  (4)與原來兩塊地磚的周長相比,拼成的長方形的周長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設計意圖:讓學生透過親手“拼一拼”的操作,再求出新拼成的長方形的周長,並組織小組及小組間的交流,肯定不同的方法,提倡多角度、多層次的思考和解決問題的策略,逐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學數學說課稿篇三: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四邊形》說課稿模板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的內容《四邊形》。

  根據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本節內容的作用,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四邊形的認識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一些圖形的基礎上進行的,這以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有機融合,加強了集合建模以及探究的過程,更好地體現了“空間與圖形”的教育價值,是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把握自己生存的空間,有助於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能力。

  2、教學目標:

  1)學生初步認識四邊形,瞭解四邊形的特點,並能根據四邊形的特點對其進行分類。

  2)透過學生動手操作、小組討論,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學習精神。

  3)透過主題圖的教學,對學生進行熱愛運動、積極參加體育鍛煉進行思想教育。

  3、教學重難點:

  在以往的知識當中,學生只對各種圖形有所認識,而對什麼是四邊形還不是很清楚,所以引導學生認識四邊形的特徵是本課的重點。

  三年級的學生對事物的觀察,比較能力還是很弱,所以說出四邊形的分類標準是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是小學數學幾何教學的重要任務,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講,幾何圖形是比較抽象的,而學生的生活世界大都與空間圖形有關,他們的生活經驗是發展空間觀念的寶貴資源。因此在教學時我會引導他們去觀察生活,從現實生活中發現有關空間與圖形的問題,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整節課將採用觀察法、操作法、演示法和討論法,讓同學們在感知的基礎上加以抽象的概括,充分遵循了感知——表象——概念——認知規律,採取找一找、看一看、塗一塗、比一比、想一想等教學手段,讓他們在大量的實踐中掌握知識形成能力,從而調動他們的興趣,是全體同學都參與探求新知的過程。

  三、說教學過程:

  1、主題匯入:

  首先,我會提出問題,問他們是否喜歡體育運動?喜歡那種運動?這裡就對學生進行了熱愛運動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思想教育。然後問他們從主題圖中看到了什麼,讓同學們從自己熟悉的運動場上找到生活中的感覺,從而自然走進本課。由於同學們在這節課之前就有一些圖形的基本知識了,所以讓他們仔細觀察這張圖片,從中發現各種各樣的圖形並進行彙報交流。之後我便會引出本課的主題《四邊形》。

  2、自主探索:

  在上課之前我就給同學們發了印有各種圖形的紙,這時便讓他們分組並給自己認為是四邊形的圖形塗上顏色,然後彙報交流,讓幾名同學代表他們那組將四邊形貼在黑板上並說出原因。透過同學們的討論,加上老師的適當引導,大概就知道了四邊形的特點了。這時便讓同學們分組討論出四邊形的具體特點,請同學發言,引導他們說出什麼是四邊形,並根據四邊形的特點對其進行分類,分成規則的和不規則的。。這樣就達到了自己探索出結果的效果,有利於同學們對概念的理解和記憶。

  3、聯絡實際讓學生討論生活中的哪些物體的表面是四邊形的,達到一種從生或中提煉知識再回歸生活的效果。

  4、課後練習,鞏固拓展:同學們在完成了教材第36頁1、2題後,我便會引導他們從四邊形的特點引申出五邊形、六邊形等等多邊形的特點,培養他們發善思維的能力。

  5、總結結課:

  首先請同學們說說我們今天學到了什麼,回顧本課的知識,加深記憶。

  其次就由老師總結,說出四邊形的特點,和根據特點分類的標準,讓他們所形成的概念規範化。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