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評課稿
《石榴》評課稿
《石榴》評課稿1
今天聽了王老師講的《石榴》一課。這篇課文以季節的變化,按照石榴的生長過程(即:抽枝、長葉、開花、結果)來描寫石榴,文章用詞、用句非常生動,特別是多處採用擬人句,使得無論是石榴花,還是果實,都顯得可愛無比。王老師在教學中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華,讓每一位聽課者都受益匪淺。以下幾方面我認為是值得我學習的的:
在品讀中,教師抓住了文字中精美的詞句,引導學生理解感悟。如,石榴花不但顏色嬌美,而且開得茂盛。教師先引導學生找出有關詞語進行品味:“一朵朵”、“密”、“盛”、這些詞句形象地寫出了石榴花的美麗動人,生氣盎然。接著指導學生進行賞讀,進一步感受石榴花的動人。指導朗讀特別到位,感染了每一位師生。
《石榴》這篇課文詞語非常豐富,如作者用“紅白相間”、“晶瑩透亮”、“瑪瑙般”等詞語描寫出了石榴子兒的樣子和色彩美;用“酸溜溜”、“甜津津”寫出了石榴的味道。教師採用多種手段,幫助學生理解這些優美的詞語,讓學生內化為自己的語言。
在講最後一小節,石榴果的味道的時候,王老師拿出一個剝開外皮的石榴,,問:你看見了什麼?這樣,引導學生觀察,用自己的話說說石榴籽兒的樣子。接著讓學生拿出自己準備的石榴,現場品嚐,體驗石榴的味道並說出來。書上是怎麼說的呢?讓我們捧起書本一起在書本中品嚐吧。一個自然的過渡,又把學生帶回了文字。學生經歷了一個觀察、體驗、表達的過程,再來欣賞語言文字,會更加感到語言的魅力。
總之,王老師的課是一堂非常高效的課堂。是我們打造高效課堂的楷模。
《石榴》評課稿2
這篇課文以季節的變化,按照石榴的生長過程(即:抽枝、長葉、開花、結果)來描寫石榴,文章用詞、用句非常生動,特別是多處採用擬人句,使得無論是石榴花,還是果實,都顯得可愛無比。這樣的課文,是學生學習語言與習作的良好範例。而引導朗讀品味則是最佳的教學方法。季老師的課對於這一點是把握得非常好的。整堂課,都可窺見她精心的真情導讀,石榴的美麗在品讀中慢慢地煥發出來。
她的成功在於:
一、注重朗讀,引導學生自主感悟。
《新課標》指出,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朗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本堂課注重學生的誦讀,以學生自己讀書,獨立思考為本,給於學生較多的時間和機會,讓他們在讀書中生疑,在讀書中求解,在讀書中品味,在讀書中生情。
在課文的研讀過程中,教師尊重學生的個性,讓學生自由選擇學習內容。這樣的教學設計,解放了學生的思想,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但同時需要教師較高的課堂駕馭能力。在品讀中,教師抓住了文字中精美的詞句,引導學生理解感悟。如,石榴花不但顏色嬌美,而且開得茂盛,充滿生氣,富有情趣。教師先引導學生找出有關詞語進行品味:“一朵朵”、“密”、“盛”、“越……越……”這些詞句形象地寫出了石榴花的美麗動人,生氣盎然。接著指導學生進行賞讀,進一步感受石榴花的動人。
二、創設情景,培養學生積累意識。
《新課標》許多地方都講到了積累,總目標第七條指出:“讓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怎樣才能做到豐富的積累呢?巴金先生曾說:“讀多了,讀熟了,常常可以順口背出來,也就慢慢地體會到它的好處。”可見,熟讀成誦,是儲備語言材料,培養語感,發展語言能力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
《石榴》這篇課文詞語非常豐富,如作者用“紅白相間”、“晶瑩透亮”、“瑪瑙般”等詞語描寫出了石榴子兒的樣子和色彩美;用“酸溜溜”、“甜津津”寫出了石榴的味道。教師採用多種手段,幫助學生理解這些優美的詞語,讓學生內化為自己的語言。以至在說話訓練中,學生能自然地運用這些詞語進行描述,可見教學效果明顯。
三、學法遷移,強化實踐運用
《新課標》提出,要遵循祖國語文教育的規律,突出學生語言實踐活動。讀寫結合,學用結合。在增加學生語言記錄的同時,及時引導學生為我所用,真正把記錄的語言材料內化為運用能力,培養語文實踐能力。
本堂課教師引導學生以讀學寫,讀寫結合,讀中悟法,在閱讀過程中穿插語言訓練。如仿寫作者的擬人寫法,發揮想象,也用擬人手法寫一寫水中魚兒自由游泳的情形。又如第四自然段介紹了石榴果實裡面的樣子、顏色、味道,用詞優美。教學時在引導學生反覆誦讀、品味好詞佳句的同時,創設生活情景,指導學生仿照這樣的寫法,學寫一種水果。因此,簡化頭緒,突出重點,從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等方面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