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數學評課稿(通用20篇)
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數學評課稿(通用20篇)
所謂評課,顧名思義,即評價課堂教學。是在聽課活動結束之後的教學延伸。對其執教教師的課堂教學的得失,成敗進行評議的一種活動,是加強教學常規管理,開展教育科研活動,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促進學生髮展,推進教師專業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數學評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五年級下冊數學評課稿 篇1
《組合圖形的面積》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一課,是學生學過基本平面圖形的基礎上把基本圖形進行整合。本節課古老師從學生實際出發,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注重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能動性。下面我用有效教育的經典性評價方式對這節課,從“三性”、“三動”進行點評。
一、三性
1.知識性本節課的關鍵知識點是對組合圖形進行分割成基本的平面圖形。本節課我們看到古老師對此知識點的確定是正確的。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了知識點落實的梯度,老師先出示一個簡單的組合圖形,讓學生分成哪些的基本圖形,再讓學生求老師家客廳的面積,最後求隊旗的面積。使組合圖形的分割落實處,知識點的有效強化達到了數學課程的基本量7~12次。
2.個性第一方面本節課古老師對教材進行了個性化的處理。精選挑選教材內容,求客廳和隊旗組合圖形的面積。第二方面學生個性得到張揚和表現,具體表現在,老師讓學生自主選擇求組合圖形的面積,自主選擇圖形的分割法。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體現。
3.創造性教師設計、組織的探究方式,由基本的平面圖形入手,到平面圖形組合成組合圖形,組合圖形可以分割成哪些基本的圖形,一步步激發學生創造的慾望:我有不同的分割法。
二、三動
1.主動這節課古老師把主動權交給學生,體現在出示組合圖形後,讓學生自己作主:你想解決什麼問題?你用什麼方法求?讓學生充分發揮主動性,體現了學生自主學生的特點。
2.互動一是師生互動,在分割圖形時,學生說,老師畫,師生共同合作完成,師生的互相約定等,二是生生互動,要節課,古老師安排了一次兩人組,同桌互改,給同桌畫笑臉,二次四人組,小組合作時,親和力好,能共同合作,做到了互相關注,注意傾聽小組成員的發言,堅持把任務完成。小組的合作這個環節體現了平臺互動中倒置性平臺的特徵。
3.能動由於老師教師設計、組織的探究方式,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所以學生採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求組合圖形的面積,大大提高學習效率。
三、建議
本節課古老師儘可能地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把主動權放給學生,但老師只顧走自己的設計,沒有很好地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生成,由此而生成的精彩的課堂被錯過了,如學生在展示各組的組合圖形分割時,沒有充分地引導,老師的主導作用在這裡沒有得到充分的展示。
五年級下冊數學評課稿 篇2
聽了《百分數的認識》一課,整體感覺是紮實有效。可以說是實中求動,動中有新,新中務實,環環相扣,水到渠成,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設計上注重了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的思想,本課是一節概念課,以足球比賽中誰來罰點球這一具體情境匯入,讓學生透過比一比、算一算等多種形式與方法來感悟學習百分數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2、學案的編寫科學、合理、有條理,學案中設計了百分數的產生;百分數的讀法、寫法;百分數的意義;生活中的百分數,分數與百分數的區別這五個內容,全面地概括了百分數的內容。不僅如此,學案中還出示了對學生的溫馨提示、展示要求、聽展要求等,無形中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3、教師的點撥、引導到位,在學生展示的過程中,教師認真傾聽及時點撥、引導,關鍵處進行了重點強調,有效地突破了重難點。
4、學生的展示精彩紛呈,比起以前,學生展示的內容豐實了展示形式多樣了,點評也精確了,真正展出了學生的風采,學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個性得到了張揚。
5、教師組織有效,小組合作學習不留於形式,學生積極參與,交流展示時,讓2號組員組織其他成員繼續交流,使其他的學生不至於無事可做,小組合作學習真正做到了有效、高效。
6、教學語言簡練,乾淨利落,評價及時、恰當,能較好地調控課堂,給學生創造了輕鬆、和諧的學習氛圍。
整節課是由實際的生活抽象出具體的數學問題,在嘗試解決問題的的過程中關注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與多種能力的形成情況,再將抽象的數學思想運用於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從而使學生感受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體會數學學習的樂趣。
五年級下冊數學評課稿 篇3
本節課是在整數乘以整數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透過小組討論彙報,使學生明白計算小數乘以整數,是把小數轉化成整數計算的,這樣師生共同歸納總結出小數乘法的計算演算法,同時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本節課由於小數乘法和整數乘法之間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絡,因此我緊緊抓住這種聯絡。幫助學生將未知轉化成已知,逐步滲透了轉化的思想,在教學3.5×5時,提出了“你能將它轉化成已經學過的乘法算式嗎?”引導學生經歷將未知轉化成已知的學習過程,同時獲得用轉化的思想方法去探究新知的本領。在本節課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感到困難的並不是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而是對算理的理解和表述,因此,教師要給學生提供充分思考、交流的機會,引導學生對計算過程作出合理的解釋。比如:教學3.5×5時,有的學生想到了用35×5,教師要啟發學生為什麼可以這樣算,引導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先把3.5元轉化成35角,再計算35角×5,最後將結果175角轉化成17.5元。有的學生還想到3.5×5=3.5×10÷2,透過交流,培養了學生的推理能力。
五年級下冊數學評課稿 篇4
《通分》這一模組的主要內容是理解通分的意義,能夠對異分母進行通分,為下一步進行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打下基礎。學生已經學習過了如何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在通分時會正確應用最小公倍數的方法找到兩個數的公分母。進而,對兩個異分母分數進行通分。
首先,由一些同分母分數和同分子分數的大小比較引出當兩個分數的分母如果不相同該怎樣進行大小的比較,從而引起學生對學習通分的學習興趣,可以讓學生透過小組學習來解決,師生共同總結出如果把這些分母不相同的分數轉化為分母相同的分數那麼再進行大小的比較就會比較方便。引出通分的概念:把異分母分數轉化成大小相等的同分母分數的過程叫做通分。同時,引導學生找出通分時怎樣確定同分母分數的分母,用什麼數做公分母會算起來會比較簡便,學生經過小組討論會得到用異分母分數的最小公倍數的方法就可以找到公分母。
理解了通分的意義,並掌握了通分的方法後,透過一系列的練習,讓學生熟練地把兩個異分母分數通分,並進一步對兩個以上的異分母分數進行通分,這裡可以放手讓學生在練習時大膽嘗試。
五年級下冊數學評課稿 篇5
在充分的研讀教材後確定重點是掌握求路程的兩種解法,難點是理解速度和,根據新課程理念,我精心設計了教學環節。另外為了突破重難點本次教學大量運用了多媒體演示,透過講授我總結成功之處。
1.透過多媒體的演示使學生直觀瞭解相遇問題的基本概念,並真正理解:兩人、兩地、同時、相向、相遇、速度和等難以理解的概念。
2.新課標在4-6年級段中指出:“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發現實際問題中所包含的豐富的數學資訊,探索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並鼓勵學生嘗試獨立地解決某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本節課讓學生充分展示了自己,學生透過嘗試、交流,在課堂上的所思所想,基本上都得到了證實。在知識的形成過程中,學生充分體現了主體作用,而教師則扮演著組織者、引導者的角色,起了穿針引線的作用。課堂上沒有一個知識是教師強塞給學生的,都是學生透過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等活動自己得出的。
3.本節課教學思路清晰,各個環節的作用都得到了體現。
五年級下冊數學評課稿 篇6
本單元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比較容易掌握,能夠明確列行的概念,能夠用正確的格式來表示物體的位置,做題的正確率在90%以上。
個別學生摘書寫格式上出現錯誤,有的沒寫小括號,有的在列和行之間沒有用逗號隔開,目前還沒有發現列和行顛倒位置的現象。
在處理練習三的題目時,第1~5題學生可以輕鬆解決,第6題靈活性較大,答案多樣,有的學生不僅按要求完成了鮮花和綠色植物的擺放,而且做到了美觀、合理,這就體現出了一個學生智力的多元化,對這一題的要求,我就沒有僅僅侷限在“對”上,我還要求學生要“設計”體現學生的主體意識,在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以及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上,都大有好處。在這方面狄雨柔、周苗、孔祥夢等幾名細心的女同學表現比較好,設計比較美觀,新穎。體現出了數學知識的實用性,也增強了學習數學的熱情。
但也有幾名學生敷衍了事,沒有體現出“設計”的要求,這樣學生普遍是缺少學習數學的熱情,缺乏主動性,看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要主要從學生自身的自主意識入手,一旦他自己發現了學習的樂趣,願意去學了,相信他一定會表現的很出色。
五年級下冊數學評課稿 篇7
《3的倍數的特徵》是學生在學習過2和5倍數特徵之後的又一內容,因為2和5的倍數的特徵僅僅體現在個位上的數,比較明顯,容易理解。而3的倍數的特徵,不能只從個位上的數來判斷,必須把其他各位上的數相加,看所得的和是否為3的倍數來判斷,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我決定在這節課中突出學生的自主探索,使學生猜想——觀察——再觀察——動手試驗的過程中,概括歸納出3的倍數特徵。
但上課的過程中,學生並沒有按照我想的思路去進行,一個學生在我沒有預想的前提下說出了3的倍數的特徵,所以我準備讓四人小組去合作交流發現3的倍數的特徵也沒有進行。只是讓學生兩人去再說一說剛才那個學生的發現,加以理解,鞏固。
這節課結束後,我感覺以下方面做得不好。
1、備課不充分。自己在備課時沒有好好的去備學生,沒有做好多方面的預設;
2、在觀察百數表到後面總結3的倍數特徵時,都應放手讓孩子們多說,說透,這樣更有助於鍛鍊孩子的概括歸納能力。老師不要著急,學生能說出的儘量讓學生說,多放手,相信學生。
五年級下冊數學評課稿 篇8
設計本節課時,我在準備上還是挺足的,特別在資訊的收集上,花費了一定的心思。用一節課來完成有關編碼的內容,這樣把重點就放在認識與編碼兩塊內容上,一般老師就教學身份證號碼,而對郵政編碼少有涉及,往往是一筆帶過,這樣設計非常有道理。但教材是怎樣的呢?我也查閱了人教版教材,《數字與編碼》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級上冊數學廣角里內容,教材說明把這部分的內容分三節課教學,我個人認為,第一節課教學例1例2,主要是對一些編碼如郵政編碼和身份證號碼的認識,第二課時教學如何進行編碼,第三課時進行綜合練習。所以把這節課著重的放在對編碼特別是身份證號碼的認識上,讓學生初步去嘗試,充分體現教材意圖。
本節課中我還力圖滲透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如觀察,比較,分析、猜測等方法始終貫穿著整節課。我覺得,如果單單讓學生獲得一些有關編碼的知識似乎意義不大,而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編碼也不可能在一節課中一一認識,只有具備了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和一顆樂於探索的心,才能更多更好的認識編碼乃至認識更多更廣的生活世界,這也是我們教師要在教學中經常要體現地重要思想。
五年級下冊數學評課稿 篇9
《一個數除以小數》這節課是後續性的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節課的教學,要抓住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這一關鍵來進行,因而教學重點定位在怎樣移動除數和被除數小數點的位置。教學本節課時我把的知識與技能目標的把握定位在知識的生長點和關鍵處,即引導學生思為什麼要把除數0.85變成85?”,“為什麼被除數7.65也要跟著移動相同的位數呢?”。這個為什麼就是讓學生知道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成已有的知識——除數是整數的除法。找準了知識的生長點、連線點;在引導學生感受算理與演算法的過程中,我放手讓學生透過前一天的預習在小組內充分的交流,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本節課的一個嘗試是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來講課,講對知識的理解。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並適時調動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方法,說出在小組交流後對知識的理解。而我則充當引導者的作用,隨著學生的彙報在學生沒有講到和教學重點難點進行點、引。在豎式中移動小數點位置時,要求學生把劃去的小數點和移動後的小數點寫清楚,新點上的小數點要點清楚,做到先劃、再移、後點。
五年級下冊數學評課稿 篇10
今天教學的內容是分數乘法(二),重點是分數乘法意義的拓展——“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這部分內容既是這個單元的重點,也是這個單元的難點。
從學生認識過程來看,這部分知識的基礎是分數意義和整數乘法的意義。在教學中我突出了類比遷移和數形結合的方法,首先改編了教材的例題——“小紅有6個蘋果,笑笑的蘋果數是小紅的2倍,淘氣的蘋果數是小紅的1/2”,根據呈現的已知條件學生提出數學問題:“笑笑有幾個蘋果?淘氣有幾個蘋果”然後教師引導學生先用圖形表示出“笑笑的蘋果數是小紅的2倍,淘氣的蘋果數是小紅的1/2”,再列出算式,最後嘗試解釋算式表示的意義。這樣把將分數意義以圖的形式呈現,做到“以形論數”,在透過對圖的理解抽象出問題實質就是求“一個數的幾倍(幾分之幾)是多少”,運用類比的方法得出“求6的2倍是多少”和“求6的1/2是
多少”都用乘法,進而列出算式,完成“以數表形”,使學生理解“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的道理。
五年級下冊數學評課稿 篇11
約分是分數基本性質的直接應用。讓學生複習如何求兩數的公因數或最大公因數,這都是為約分的教學打基礎的。
在學生理解最簡分數分數的意義後,能找出幾個最簡分數來嗎?讓學生在小組內檢驗。讓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促使他們的思維處於積極的良好狀態,在合作中共同探究學習,並學會觀察,發現最簡分數概念的實際含義。之後,讓學生把小組中檢驗出的非最簡分數化簡成最簡分數。
在自己的“變”分數過程中,感受約分的過程,從中發現約分的概念,並嘗試著進行概括。這樣本課的重、難點就迎刃而解了。
,學生展開來熱烈的討論甚至是激烈的爭論,是很有必要的,經過這一輪激烈的辯論,學生有了更深的認識。在這樣的思維碰撞中,真正成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自由地,開放地去“再創造”數學知識,實現真正的'合作共享,從而在合作中學會學習,在學習中學會合作,不斷提高探究學習的有效性。
只要學生學得輕鬆愉快,就會有很大的成就感,可能這就是我們所追求的愉快教學吧。
五年級下冊數學評課稿 篇12
我先出示幾組數:18和15、6和9、12和18、14和42 、42和50,讓學生找出每組數的最大公約數。一邊學生說,一邊我把最大公約數記錄在每組數的上方。完成後,我讓學生把每組的兩個數分別除以它們的最大公約數,接著讓學生觀察所得的兩個數有什麼關係。當學生髮現它們最大公因數只有1時,我接著問,你能用著兩個數分別作分子、分母,然後得到一個分數嗎?這些分數有什麼共同的特徵呢?你能給這樣的分數取個名字嗎?學生取了“最簡分數”、“簡單分數”等名稱後我給出了正規的名稱“最簡分數”(讓學生給分數取名字並不是為了追求課堂的虛假“繁榮”,而是透過這一過程加深學生對最簡分數的本質屬性的認識)。接著教師引導學生觀察上面8個最簡分數,他們自然地認識到最簡分數既可以是真分數,也可以是假分數,這樣更進一步地豐富了學生對最簡分數外延的認識。那麼,一個不是最簡分數的分數能不能化成最簡分數?如果能,又怎樣把它化成最簡分數呢?接著就轉入約分環節的教學。
以上的教學設計,除了找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是預設,其它的都是隨機生成成而得,然而就是這樣的靈活調整,令我這堂課生機盎然,教學線條流暢自然。
五年級下冊數學評課稿 篇13
數松果這一課是在學生已經初步瞭解乘法的意義和掌握跳著數的數數技能,在這個基礎上,教材安排了先學5的乘法口訣。
在本節課的教學上,我先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基礎知識,以理解5的乘法口訣的意義為重點,讓學生把精力放在瞭解每句口訣的來源上。首先,我利用學生感興趣的卡通情境引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初步感知5個5個地數,為編制5的乘法口訣奠定基礎。其次,由於學生第一次在課堂上接觸乘法口訣,但是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已經會背乘法口訣,所以我把本節課的重點放在探索5的乘法口的規律上,使學生在真正理解口訣含義的基礎上記憶和應用。
反思本節課的教學,主要有以下幾方面:首先,教師運用主題圖和課件,使新授知識更加具體,引發學生觀察和思考,其次,教師注重學生的語言表達,鼓勵學生說一說乘法口訣的意義。本節課比較不足的主要有:教師如果能對課堂教學各環節時間的進行妥善安排,課堂或許會更豐富。其次,學生對於口訣中的規律的發現還比較淺層次,教師的引導如果針對性較強些,或許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五年級下冊數學評課稿 篇14
一、儘量體現教材意圖。
《找次品》是新課標人教版教材五年級下冊數學廣角中的內容,最佳化時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可有效地分析和解決問題。本單元主要以“找次品”這一操作活動為載體,讓學生透過觀察、實驗來體會解決問題的多樣性,在此基礎上,透過推理的方法運用最佳化解決問題的有效性。
二、儘量體現“數學味”。
數學味或者說數學化是現在數學課堂提倡的理念,是我們所追求的。那麼,怎樣體現出數學味呢?怎樣運用數學的眼光觀察與認識生活中常見的數學問題呢?教師在本節課作了一些努力,例如:出示5件物品,找出其中的一件次品。讓學生經歷多次觀察、比較、分析,在師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中,加強橫向與縱向數學化的過程,使學生能從找次品的具體例項中初步瞭解蘊含其中的一些簡單資訊。
三、儘量體現方法滲透。
本節課中教者還力圖滲透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觀察、比較、分析、猜測等方法貫穿整節課。我覺得,如果單單讓學生獲得一些有關找次品的知識似乎意義不大,而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問題也不可能在一節課中一一認識,只有具備了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和一顆樂於探索的心,才能更多更好的學會找次。
五年級下冊數學評課稿 篇15
五年級上冊小數乘法,感受自己最成功的一課時是擷取積的近似值,之所以有良好感覺,主要是新理念,活課堂,多創新,多思維的作用,在此具體就不展開,因為更多的是存在的不足,需要反思過去,成就未來。
每次上課總感到課堂時間不夠用,教學內容總是完不成,比其他老師要慢半拍;;平時作業有學生總也會出現拖拉現象;作業正確率不高;計算性錯誤屢錯屢犯;對於簡便計算中乘法分配率的運用總有學生不明白,總會有人出現把加號改寫成乘號;對於單位的換算這一單元知識涉及較少,學生遇到時出現錯誤百出的情況。
1、把一部分口算練習放在課堂加上對答案,佔用了一定的時間,但對於此涉及本人覺得還是有其必要性,這樣的競賽性口算練習可增強學生口算能力;
2、知識性內容講的過多;(多些體驗,少些灌輸。)
3、課堂教學形式不夠靈活;(應使用多種形式。)
4、作業一開始沒有全部抓住,有鬆懈;(正在改善中。)
5、對於作業質量沒有嚴抓,使學生感到作業對錯無所謂,錯了改一下也很快。(正在實行新的措施,改善作業質量,拒收不合格產品。)
五年級下冊數學評課稿 篇16
這次我講的這節課是統計部分的指示,講完課後自己的感觸很多。
從整堂課來看這就是我平時上課的真實寫照,課堂親切不失嚴肅,結構清晰,環節緊湊,略帶激勵措施。
這次講課時我再次又重新認識了自己。看似簡單的統計知識研究起來真不是想象得那麼簡單。另外我再次領悟到課改的精神,數學上很多知識不能校對的那樣嚴格。而且這次犯了數學上的大忌:對學生沒能大膽“放手”。致使個別環節突破的不好,不巧妙。例如在區別眾數和平均數的不同含義時,剛開始讓學生交流,也許是由於有聽課的緣故發現學生不能說出多少,而且發言學生很少,接著我就給學生點了出來而沒能讓學生充分交流充分體會。還有在分段整理後討論“哪段人數最多,和眾數所在範圍一致嗎?“這一環節也犯了同樣的錯誤。
總之,這節課從整體上看效果不是很好,自己在業務上還需進一步提高,多向他人請教,尤其多向結拜師傅學習,真正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真正提高課堂效率,走出現在的誤區,在原有的基礎上更進一步。使自己真正成為一位名副其實的教師骨幹。
五年級下冊數學評課稿 篇17
我覺得本課設計最精彩之處在新授前“估一估”的環節。因為學生估計的結果都在25米左右,可實際計算出的平均值卻與估計值有較大出入。正是因為這“出入”引起學生的認識衝突,激發起他們強烈的探究慾望,促使他們去尋找其中的原因,並“創造”出新的統計量。
本課最靈活之處在於引入計算器。雖然許多教師認為在考試中學生是無法使用計算器的,而計算作為基本技能必須加以強化訓練,因此絕大多數教師不願讓學生帶計算器進校園。可本課我大膽引入計算器,大大提高了課堂練習效率。因為求平均數並非今天的新知,且計算也並非今天的重點,引入計算器能夠顯著提高教學效率,使教學在有限時間內更富實效。
本課教學中學生最精彩的生成之處在於他們主動質疑並尋求解決方法的過程。當教學完例4,學生初步瞭解到中位數的含義及其求法時,立即就有幾名學生舉手質疑 “當有偶數個數據時如何求中位數”。這反映出學生考慮問題全面,也體現出學生主動探索的慾望強烈。在稍後例5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們透過啟發研討,自己尋找到了偶數個數據中位數的求法。
五年級下冊數學評課稿 篇18
《分數加減法》是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主題。第一課時《摺紙》主要學習“異分母分數加減的計算方法”。在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自學“摺紙”開頭部分。有一半學生能自己完成空白部分的填補,我再進行重點地方指導,如為什麼要把二分之一化成四分之二後相加減。學生有獨自學習的空間,自學效果較真實較好。接著我讓學生嘗試練習。指名上臺板演,兩題中一對一錯,我讓學生說說是怎樣算的,重點引導學生說出“要先找異分母的公倍數,再進行化解”。
學生分析較好,由此也帶動了部分對解題能力還欠缺的學生。最後我讓口才能力較好的學生把計算過程一步一步說出來,並總結得到計算步驟,加深學生對解題方法的理解。在“練一練”中個別學生尚不能完全做對習題,如出現通分錯誤、計算結果沒化成帶分數或最簡分數等。我讓學生相互檢查,相互指正,生指導生,效果較好。本堂課也出現一些不足,如個別學有生在以往的“找兩個數的公倍數,通分”知識中學習有缺漏,以後在新課前事先準備一些舊知識,以利於新舊知識間的遷移,學生容易走進新課堂,容易掌握新知識。
五年級下冊數學評課稿 篇19
今天,我上了一節複習課,複習課一直是困擾我的課型,我也知道,複習對學生的重要,但他們在反覆做題中已對它厭倦了,為了改變這一狀況,我決心把自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針對這一階段的內容製作一張《數學手抄報》。
《數學手抄報》分為四部分:知識倉儲站、提示臺、演示臺、補給站四部分內容,其中知識倉儲站是這一單元的知識點;提示臺是這一單元易錯的地方;演示臺是根據知識點列舉題型;補給站是對內容進行補充。當早上我走進教室,學生馬上圍過來對我說手抄報怎麼樣了,我望著孩子仰起的小臉,和手中那一幅幅精美的手抄報我肯定的點點頭,課上我以小組為單位,在小組內交流補充,再全班彙報展示,沒想到效果出其的好,學生對這一單元內容知識點抓得牢,題型出得全,而且平時枯燥的複習課學生也願意上了,看來這張手抄報真是解決了很大問題。
下課了,看這孩子們還在意猶未盡的討論著,我發現這才是新課程所倡導的以學生為主體、人人學習有價值的教學。
五年級下冊數學評課稿 篇20
解決問題時從學生感興趣的遊戲入手,讓學生小組合作親自動手實踐擲硬幣,研究遊戲規則的公平性,透過小組合作,統計全班拋硬幣正面向上的次數的過程,讓學生髮現當次數增多時,正面朝上的次數越來越接近擲硬幣的總次數的一半,然後出示科學家的實驗結果,讓學生感受到當次數越來越多時,幾乎等同於二分之一,從而說明規則是公平的。讓每個學生都能感悟事情可能性發生的特點,讓他們在快樂中學習,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感悟。
整節課的練習是由各種活動貫穿其中,有“轉盤猜猜”、“設計轉盤”、“轉盤遊戲”、“扔骰子”、“飛行棋”等活動,體現了數學的生活性,整節課在學生的積極參與、民主和諧的氛圍中使學生獲得了大量的數學資訊和數學知識,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課堂氣氛活躍,讓他們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
本節課的教學活動也存在許多不足:
1、在教學過程中,語言的組織、銜接不夠簡練,過度不夠自然;
2、課件操作、銜接不夠嫻熟;
3、拋硬幣遊戲結束時沒有及時收材料,導致部分學生的精力分散,不能很好地參與後面的教學活動。